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1节 力(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如图,师生间开展掰手腕活动。假设学生对老师的力为F1,老师对学生的力为F2,若老师获胜,则关于两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学生对老师的力和老师对学生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2.鱿鱼是以类似于导弹的推进方式来推动身体运动的。当它紧缩口袋状的身体通过漏斗状喷口将水向前喷出,从而推动身体向后运动。如图,推动鱿鱼向后运动的力来自于( )A.四周的海水 B.口袋状身体的收缩C.触足的摆动 D.喷口喷出的海水【答案】D【解析】当鱿鱼紧缩口袋状的身体通过喷口将水向前喷出,喷出的海水会给鱿鱼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身体向后运动,因此推动鱿鱼向后运动的力来自于喷口喷出的海水。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建构的思维导图,图中举例Ⅱ处可补充的例子是( )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弯C.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 D.站在沙滩上,脚陷入沙子【答案】A【解析】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符合题意;B、将弹弓的橡皮筋拉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橡皮泥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站在沙滩上,脚陷入沙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A、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等,故A错误;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有物体,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C正确;D、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5.如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体育图标。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向前运动,那么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湖水 C.运动员 D.皮划艇【答案】B【解析】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时,船桨给湖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湖水也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推动皮划艇向前运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湖水。6.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和球的形状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AB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使球发生了形变,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同时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7.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答案】C【解析】A、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A、磁铁吸铁,同时铁吸引磁铁;磁力是在磁铁和铁之间产生的,只有磁铁或铁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指南针受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的同学,如果对墙壁没有挤压作用,则两者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9.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长10厘米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1)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2)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秒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A、B间的实际路程是5.4米,则速度为 米/秒。【答案】(1)相互;(2)变速;2.7。【解析】(1)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①由图知,在相同时间间隔,由A到B的路程逐渐增大,故气球在做变速运动;②AB间有4个时间间隔,已知频闪照片的拍摄间隔为0.5s,则气球从A到B共用时t=0.5s×4=2s,故气球的平均速度v2.7m/s。10.中国姑娘郑钦文在202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获得亚军,如图是她用球拍击球的精彩瞬间,击球时网面和球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击球可以使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解析】用球拍击球,击球时网面和球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可以使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11.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答案】(1)相互的;(2)形状;(3)气球内喷出的气体。【解析】(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气球内喷出的气体。12.如图所示,把吸管穿在细绳上,将细绳拉紧,然后把气球吹大,用手捏紧气球的开口,用胶带把气球粘在吸管上。松开手指,你将看到气球就会像箭一样沿着绳子向左飞去。(1)上述过程中,使气球向左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2)请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1)气球;(2)松开气球的开口,气球向右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沿着绳子向前飞去。【解析】松开气球的开口,气球向右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沿着绳子向前飞去。故答案为:(1)气球;(2)松开气球的开口,气球向右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沿着绳子向前飞去。13.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对鸡蛋的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鸡蛋对石头的力。但是石头的 (填物理属性)比鸡蛋的大,所以鸡蛋碎了,【答案】 等于 硬度【解析】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而石头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石头的硬度比鸡蛋壳要大得多;在相碰的过程中,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1节 力(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如图,师生间开展掰手腕活动。假设学生对老师的力为F1,老师对学生的力为F2,若老师获胜,则关于两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2.鱿鱼是以类似于导弹的推进方式来推动身体运动的。当它紧缩口袋状的身体通过漏斗状喷口将水向前喷出,从而推动身体向后运动。如图,推动鱿鱼向后运动的力来自于( )A.四周的海水 B.口袋状身体的收缩C.触足的摆动 D.喷口喷出的海水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建构的思维导图,图中举例Ⅱ处可补充的例子是( )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弯C.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 D.站在沙滩上,脚陷入沙子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5.如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体育图标。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向前运动,那么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湖水 C.运动员 D.皮划艇6.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和球的形状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7.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9.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长10厘米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1)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2)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秒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A、B间的实际路程是5.4米,则速度为 米/秒。10.中国姑娘郑钦文在202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获得亚军,如图是她用球拍击球的精彩瞬间,击球时网面和球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击球可以使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1.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12.如图所示,把吸管穿在细绳上,将细绳拉紧,然后把气球吹大,用手捏紧气球的开口,用胶带把气球粘在吸管上。松开手指,你将看到气球就会像箭一样沿着绳子向左飞去。(1)上述过程中,使气球向左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2)请解释这一现象。 。13.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对鸡蛋的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鸡蛋对石头的力。但是石头的 (填物理属性)比鸡蛋的大,所以鸡蛋碎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1节 力(第1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力及其作用效果【引入】端午节赛龙舟,运动员们一起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是为什么呢?站在地上(一)力及其作用效果(1)感受力的存在1.什么是力?提起水桶推自行车手拉弹簧(2)理解力的概念“人推轮椅”:“推”这一作用是发生在“人”与“轮椅”之间。“压路机压路面”:“压”这一作用是发生在“压路机”与“路面”之间。“吊车吊货物”:“吊”这一作用是发生在“吊车”与“货物”之间。科学上常把生活所说的“推”、“压”、“吊”等动词概况为“作用”。又如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了举、拉、吸和扔等作用。科学上把物体对物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力。(3)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如上述例子中人、压路机、吊车是施力物体,轮椅、路面、铁钉是受力物体。对力的理解: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②两物体不接触也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思考与讨论】我们无法看到力,怎么知道力的存在呢?试举例说明。如:我们无法看到风,却能从树枝的晃动和沙尘的飞扬等现象中感受到风的存在【归纳】大量事实说明,我们也无法看到力,却能从力产生的效果中感受到力的存在。(科学方法:转化法)2.力的作用效果【探索活动】1.用手指挤压塑料瓶的瓶壁,塑料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扁了2. 用橡皮泥制作小动物,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小动物形状3. 钓起一条大鱼时,鱼竿发生了什么变化?弯曲了【结论】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拓展深化】用手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怎样才能观察得到?发生了形变,由于形变太小,肉眼看不见。方法1:可借助于科学仪器进行直接观察。方法2:观看视频,运用转化法。【思考与讨论】图2.1-3中,在力的作用下,篮球、足球和排球的运动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现象表明力能产生什么效果?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排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力既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小变大,也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大变小,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在科学上,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结论】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视频:甲、乙两人互推视频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甲推乙,甲对乙产生了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产生了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探索活动】1. 如图2.1-4,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个条形磁体,松手后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个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2. 如图2.1-5,一名同学穿着旱冰鞋,向前推墙壁,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该同学向后运动3. 从上述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活动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也说明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与研究对象有关。【思考与讨论】汽车撞到柱子上,为什么反而汽车受损?由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汽车撞在柱子上,汽车给了柱子一个作用力,同时柱子也给了汽车一个反作用力,所以汽车受损了。【问题解决】端午节赛龙舟,运动员们一起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是为什么呢?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也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力,所以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课堂总结】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随堂巩固】【例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人在水井中竖直向上提水桶,水桶动而人不动,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答案】A【例2】下列现象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运动员将弓拉弯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C.风将小树吹弯D.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答案】B【解析】A.弓在运动员拉力作用下被拉弯,是其形状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例3】气球是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如图所示,当我们按压充满气的气球时,气球会变瘪,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当松开气球的“气门嘴”时,气球向后喷气的同时,会“嗖”的一下向前飞出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答案】 形变 相互的【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1节 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内容要求】内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力,并能说明其意义。【教学目标】1.能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能通过实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4.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思路】从生活中真实情景如赛龙舟、提水、搬石块等例子入手,体验手拉弹簧等小活动,感受力的存在。然后通过“人推轮椅”、“压路机压路面”和“吊车吊重物”等生活事例分析,认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举例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力的现象,在应用解释过程中,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归纳力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以球类运动为例,深化和细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同时也体验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后应用解释“端午节赛龙舟,运动员们一起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视频:赛龙舟【引入】端午节赛龙舟,运动员们一起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是为什么呢?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一)力及其作用效果1.什么是力?(1)感受生活中的力的存在 日常生活中,用手提起一桶水,就对水桶作用了一个向上提的力;推自行车,就对自行车作用了一个向前推的力;用手拉弹簧,就对弹簧作用了一个拉伸的力;站在地面上,就对地面作用了一个向下压的力。(2)认识什么是力 结合图2.1-1力对物体的作用进行分析。“人推轮椅”:“推”这一作用是发生在“人”与“轮椅”这两个物体之间。“压路机压路面”:“压”这一作用是发生在“压路机”与“路面”这两个物体之间。“吊车吊货物”:“吊”这一作用是发生在“吊车”与“货物”这两个物体之间。又如: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施力;磁体吸引铁钉时,磁体对铁钉施力。科学上把物体对物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力。(3)力的定义: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如上述例子中人、压路机、吊车是施力物体,轮椅、路面、铁钉是受力物体。对力的理解: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②两物体不接触也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思考与讨论】我们无法看到力,怎么知道力的存在呢?试举例说明。如:我们无法看到风,却能从树枝的晃动和沙尘的飞扬等现象中感受到风的存在。同学之间互动,列举事例进行说明。【归纳】大量事实说明,我们也无法看到力,却能从力产生的效果中感受到力的存在。(科学方法:转化法)2.力的作用效果【探索活动】1. 用手指挤压塑料瓶的瓶壁,塑料瓶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扁了)2. 用橡皮泥制作小动物,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小动物形状)3. 钓起一条大鱼时,鱼竿发生了什么变化?(弯曲了)【结论】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拓展深化】用手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怎样才能观察得到?发生了形变,由于形变太小,肉眼看不见。方法1:可借助于科学仪器进行直接观察。方法2:运用转化法。课堂观看视频或进行现场实验。【思考与讨论】图2.1-3中,在力的作用下,篮球、足球和排球的运动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现象表明力能产生什么效果?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排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分析】力既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小变大,也能使物体的速度由大变小,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在科学上,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结论】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观看视频:甲、乙两人互推 视频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甲推乙,甲对乙产生了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产生了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探索活动】1. 如图2.1-4,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个条形磁体,松手后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两个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2. 如图2.1-5,一名同学穿着旱冰鞋,向前推墙壁,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该同学向后运动3. 从上述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活动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也说明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与研究对象有关。【思考与讨论】汽车撞到柱子上,为什么反而汽车受损?由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汽车撞在柱子上,汽车给了柱子一个作用力,同时柱子也给了汽车一个反作用力,所以汽车受损了。【问题解决】端午节赛龙舟,运动员们一起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是为什么呢?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也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力,所以龙舟就能向前运动。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随堂例题【例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人在水井中竖直向上提水桶,水桶动而人不动,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答案】A【解析】A.一个物体是无法产生力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B.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易碎,故B错误;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D.人在水井中竖直向上提水桶,手对桶的力和桶对手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手对桶的力使桶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桶对手的力使手发生形变,故水桶动而人不动,故D错误。【例2】下列现象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运动员将弓拉弯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C.风将小树吹弯 D.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答案】B【解析】A.弓在运动员拉力作用下被拉弯,是其形状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例3】气球是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如图所示,当我们按压充满气的气球时,气球会变瘪,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当松开气球的“气门嘴”时,气球向后喷气的同时,会“嗖”的一下向前飞出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答案】 形变 相互的【解析】当我们按压充满气的气球时,对气球施加了作用力,气球会变瘪即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松开气球的“气门嘴”时,气球向后喷气的同时,会“嗖”的一下向前飞出去,是因为气球对喷出的气体施加作用力时,喷出的气体也对气球施加了作用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书设计】第1节 力(第1课时)【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第1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第1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第1课时).ppt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mp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mp4 微型形变.mp4 赛龙舟.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