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9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洋务运动几乎与当时中国出现的边疆危机相始终。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行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很快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遭到列强和清政府联合绞杀。《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单元导言2025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1861年洋务运动1883年中法战争1885年台湾行省1895年《马关条约》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进入京津;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884年新疆行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新课导入2025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1884年12月,日本驻朝鲜公使联合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被驻朝清军迅速平定。事后中日双方在天津举行谈判,清政府妥协退让,承认日本与中国一样有权向朝鲜派兵,为后来日本侵略朝鲜提供了借口。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中日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2025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了解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2.通过学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4.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教学目标目 录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对朝鲜凯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大陆政策)●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道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制定“大陆政策”日本中国台湾中国满蒙中国亚洲世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人物扫描:左宗棠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中,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1)平壤战役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 同时,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受伤后仍坚持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海军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 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学史崇德:邓世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经常在军中激扬士气。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全舰将士奋勇作战,突见旗舰定远号危急,遂命开足轮机,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致远舰中炮甚多,受伤严重,邓世昌遂下令鼓轮怒驶,欲撞击日舰与其同归于尽。因敌炮丛集,未至而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机会,与全舰官兵一起沉海。有人为他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2)黄海战役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 之后,日军分两路人侵中国。一路突破清军构筑的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渡海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湾、旅顺。大连湾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儒畏敌,只有总兵徐邦道率部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3)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材料研读:旅顺大屠杀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日军侵略罪行的认识。暴露其侵略、野蛮、残暴本质。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人绝境。日本联合队司令写信给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初,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战败。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4)威海卫战役4.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想一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读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1.说说日军从水陆两路向中国进犯的主要路线。2.找出清军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5.《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人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战争5.《马关条约》的签订项目 内容 危害割三地赔2亿开四口办工厂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便于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内容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瓜分中国狂潮● 以“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三国干涉实质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反映了列强在侵华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瓜分中国狂潮● 以“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揭露了清政府腐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 提出:便于 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影响:这个照会得到各国同意。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骞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相关史事:张骞“实业救国”的思想甲午战败后,张骞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他还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热心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123张骞实业救国甲午战败后,张骞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实业救国热潮,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实业多元化张骞不仅创办纱厂,还涉足垦牧、轮船、面粉、油料、冶铁等产业,形成多元化实业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文化与公益张骞热心公益,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其中南通博物苑为中国首个自建公共博物馆,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局限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课后活动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一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知识拓展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人民和留台清军不甘作亡国奴,在内乏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对日本的侵占进行了顽强抵抗。从1895年5月日军登陆基隆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抵抗力量,包括吴汤兴、徐等在内的台湾义勇军和杨载云等在内的留台清军将士,大部分战死。这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的壮烈篇章,值得后人永远纪念。此后,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活动。<< 知识拓展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后活动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010203台湾抗日斗争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军民顽强抵抗日军侵略,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义勇军奋战台湾义勇军与留台清军将士在内乏械、外无援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成为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的壮烈篇章。游击活动延续台南陷落后,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活动,展现了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课程小结◎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践踏,也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落后且不平衡。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堂检测B1.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C当堂检测C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当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