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瞻仰伟人风骨,赓续使命担当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教学目标]
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词结构的严谨性。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3.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4.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学习马克思终生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
我国古代称悼词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它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一种文体。悼词一般在开头介绍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和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与一生中的成就和贡献,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达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简而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现代悼词有广文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惊词专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衰悼文体。
悼词
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对逝者表达哀悼之情。
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贡献等等。
赞颂逝者的品德,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悼词基本内容
高考导航
1.“豁然开朗”“浅尝辄止”“永垂不朽”等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易考的成语,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结合文本的深层意蕴、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思想观点来探究文本中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是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命题热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3.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曾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过。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部分 (1)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地点、时间,悼念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2-7)评说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影响,颂扬其品德。
文章脉络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从哪些词语中能够间接感受到恩格斯浓浓的哀痛之情?
“两点三刻”,为什么把逝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精确?
明确: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为什么
明确: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伟人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还不到两分钟……永远地睡着了”有何含义作用
明确:①有交代作用,还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为事业奋斗一生,临终还在辛勤工作的伟大形象。
②“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
③“在安乐椅上睡着了”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到写马克思从容安详的逝世,语气平静含蓄,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亦本段感情)
学习活动二:
理清思路,概括功绩
马克思是以哪两个主要身份来做出伟大贡献的呢?结合第2-7段的相关语句顺序回答。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科学家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革命家
感受伟人的光辉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的规律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科学家
广泛的研究兴趣
卓越的研究能力
深入的研究精神
科学家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开创性、指导性
第三段
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第四段
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用暗喻手法,强调马克思的发现如黑夜中燃起的明灯,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四段中,“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发现剩余价值的伟大意义的?
第四段
办报、做小册子
参加组织工作
革命家
“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革命家
明确主旨,感受品德
结合字词,思考第八段赞颂了马克思的哪些品德?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处。
(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比喻、对比。马克思对于敌人的恶意浑不在意,充分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伟人的博大胸怀,展现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
(2)他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公敌,“许多”和“一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思考探究: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1段,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2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1段的记叙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2段的议论是在第1段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两段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又如文中对马克思的各种理论贡献的介绍,采用议论的方式;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的介绍,多用记叙的方式;而在议论和记叙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彩的词句(如“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极富感染力。
归纳概括:艺术特色
①运用承递性词语和过渡性语段以加强逻辑联系
②运用语句和衬托手法予以强调突出
旁衬:达尔文 反衬:论敌 政敌 自衬:语词推进
③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
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课内素材积累
素材1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受尽诽谤和诅咒。“他对这切毫不在意,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无私才能无畏。正因为马克思是为无产阶级而战,他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无产者,所以他能从容面对一切诽谤和诅咒。马克思的这种无畏的精神、无私的襟怀,也正是伟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适用话题:“伟人的胸襟”“勇敢无畏”等。
素材2
革命导师列宁这样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我们交友的楷模。我们要像他们那样,为实现共同的理想携起手来,真正成为挚友、净友和密友。
适用话题:“交友”“友谊"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