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温故知新①说说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判断)国民政府执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课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大单元·大概念·微情境系列课件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胜利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新课导入【思考】阅读材料,为何处于优势的国民党会失败?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7万人 1%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城市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思考】漫画反映时人怎样的愿望?和平民主是民心所向中国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民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绝无从实现统一。——《中国民主促进协会对于时局的宣言》(1946年1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思考】结合材料,概括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1945年8月,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抵达重庆,进行谈判,争取和平民主。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第一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作,为达成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双十协定”壹 总则(一)遵奉三民主义为建国之最高指导原则。(二)全国力量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三)确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四)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和平建国纲领》和平似乎即将到来链接高考(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内战为什么会爆发?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如彼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独裁专政,背离民愿。华君武漫画“磨好刀再杀”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人民解放战争【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内战为什么会爆发?1945年8月13日: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我们是按照蒋介石的办法办事。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毛泽东选集》1946年6月27日:无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伐方式。——《蒋介石日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梁漱溟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这些协议,否定民主改革,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7万人 1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城市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人民解放战争【思考】阅读课本,自主梳理解放战争的过程。解放战争概况中共渡江战役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全面进攻: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共战略防御重点进攻:1947年3月 国民党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共战略反攻揭开序幕:1947年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共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北平和谈1949年4月 国民党拒绝签字,谈判破裂链接高考2. (2024·江苏高考·8)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这一批示( )A.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B.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C.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D.为发动战略反攻做好舆论准备【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国民党失败而中共成功的原因。1946年11-12月“国民大会”国民党“包办”《中华民国宪法》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毛泽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1946年,在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时,何香凝明确表示:“要搞就必须与共产党合作,如再搞分裂,我就不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政治腐败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暗杀民主党派人士政治腐败人民解放战争【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国民党失败而中共成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会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老解放区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1947年西柏坡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共产党: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国民党: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人民解放战争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选集》国民党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国民党军事策略的失误;失去了民心【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国民党失败而中共成功的原因。解放区的人民自己吃糠咽菜,踊跃交公粮,共筹集粮食9.6亿斤。没有飞机、卡车和轮船,支前民工就用小推车推着粮食送往前线。共产党军事策略成功,赢得百姓拥护人民解放战争【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很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原因:①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链接高考3. (2024.6·浙江高考·6)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广大农民一致表示:“反蒋、保田、保饭碗!”“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粮出粮!”战士队列里常回响着歌声:“翻了身,上前线,个个都是英雄汉。浩浩荡荡出山东,鲁苏豫皖都走遍。”此战役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补充【思考】梳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目的 内容 影响土地革命时期(1927-37) 进行根据地建设,推动革命斗争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45) 巩固抗日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47-52) 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使亿万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补充【思考】历史上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1662年郑成功收复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小结国民党共产党准备内战发动内战攻守易形统治结束退据台湾1945.8争取和平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粉碎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北平谈判1946.1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