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温故知新①列举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挽救危亡的斗争。②(判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线。课程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中外历史纲要(上)》大单元·大概念·微情境系列课件 第18课辛亥革命革命精神永不灭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will never perish【思考】从邹容纪念物的建立,你能看出什么 邹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重庆市巴南人,因宣传革命,被当局监禁,折磨致死。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1946年,国民政府在重庆南区公园建立邹容烈士纪念碑。柳亚子写诗悼念邹容:自由死矣公不死,三百年来第一流。重庆渝中区 邹容路重庆渝中区 邹容公园邹容留学日本 照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所学,说说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背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856188518941900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中法战争1840后185118641898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主题: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所学,说说清末新政的效果?清朝自救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官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军事 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商业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教育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多与戊戌变法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持续时间更长。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政加重了捐税,因而大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对立面;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军淘汰了绿营练勇,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结合所学,说说清末预备立宪的特点?清朝自救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操诸君上。(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十)总揽司法权。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9满4汉)链接高考1.(2024·全国高考甲卷·29)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所学,说说辛亥革命发生的经济背景?民主革命的兴起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所学,说说辛亥革命发生的思想和组织背景?民主革命的兴起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邹容《革命军》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碍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组织 时间 领导人兴中会 1894 孙中山华兴会 1904 黄兴光复会 1904 蔡元培组织 时间 领导人同盟会 1905 孙中山同盟会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材料,补充三民主义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内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积极性 局限性 地位 范畴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前提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无权分立 没有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斗争对象;也没明确规定广大劳动人民权利 核心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且难以实现 补充发展 社会革命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结合所学,说说早期革命活动的影响?民主革命的兴起名称 时间 起团体 结果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 兴中会 失败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同盟会 失败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同盟会 失败钦州、廉州起义 1908年 同盟会 失败广州新军起义 1910年 同盟会 失败黄花岗起义 1911年 同盟会 失败链接高考2.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9) 表2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思考】说说武昌起义的背景?背景湖北新军主力被派遣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10月9日,革命党人试验炸弹意外爆炸。10月10日,起义爆发,湖广总督瑞澂应声逃走。立宪派汤化龙的支持武昌起义。推黎元洪为都督。镇压起义的海军舰队倒向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四国银行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强烈的愤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思考】为何清朝迅速灭亡?高潮辛亥革命形势图8小时——占领湖广总督府41天——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80天——中华民国建立123天——清帝退位湖北南京偶然的辛亥,必然的革命革命党人的前期准备汉族地方督抚崛起立宪派的支持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南北政府举行两次议和会谈。【思考】说说南北和谈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袁世凯具备了孙中山所缺少的财力、武力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因此,在他们(立宪派)的心目中,他不仅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而且代表了民国外交的秩序,孙中山则逊其远矣。——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武昌起义不过10天,集中在武汉江面的军舰即达16艘之多,至11月中旬,侵入中国领水和领海的外军舰竟达51艘,驻在各口岸租界的军队也陡然增加。”—— 章开沅:《辛亥前后史事论丛》沙俄加紧了早已进行的分裂中国蒙古、制造外蒙古‘独立’的阴谋活动。”——张蓉初:《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弟恐生出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 ——孙中山《致邓泽如涵》临时政府实力不足袁世凯实力雄厚革命派妥协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2月,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考】说说南北和谈的结果?《临时约法》的内容。袁世凯与列强代表合影目的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性质 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政治 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帝制),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直接的结果)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人们政治热情,推动民国政党政治的活跃(选修)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深远),推动思想解放。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推进工业化发展。生活 废除丑陋习俗,冲破封建藩篱,促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亚洲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探究】说说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意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探究】说说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意义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同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也带有简易速成色彩......很难形成集中的强有力的领导。——章开沅链接高考3.(2024·广东高考·8)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1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小结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立宪派出路探索资产阶级革命派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