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自强不息精神的学习和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强不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人物案例等知识点。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展现出来的,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增强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动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故事讲述和演讲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搜集和整理自强不息的名言、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身成长相结合,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强化核心素养中的 “责任担当” 与 “实践创新”。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和挖掘 “自强不息” 的精神内涵,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相结合。 (2)培养学生通过采访、搜集资料、演讲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变。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搜集和整理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及古诗词,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学生能够提炼出自强不息的核心精神,并运用这些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撰写和演讲 “青年当自强不息” 的主题演讲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及演讲,学生能够感受自强不息精神的美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以及展示评价量表。 (2)《论语》《老子》《礼记》《荀子》等相关经典文献的选段,以便学生查阅和引用。 (3)名人传记或故事集,包含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歌曲导入,营造情境 教师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深意。) 故事背景介绍 这首歌中唱道 “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这与《周易》中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遥相呼应。“自强不息”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它承载着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种精神?又怎样在生活中践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创设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活动一:展示交流,引领点拨 小组展示搜集材料 老师邀请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分享本组成员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及古诗词名句。 预设素材: 名言、格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大学》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中庸》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劝学》 古诗词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世间万事俱茫茫,惟有进德当自强。”—— 陆游《自伤》 朗读名言警句 学生齐声朗读上述名言警句,或者尝试多种朗读方式,如轮流接龙、个别阅读等。 活动二:概括提炼,挖掘内涵 归纳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强不息’的本质?” 鼓励发言,汇总关键词,例如: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志存高远等。(设计意图: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三、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活动一:明确细则,激励竞争 制定评价标准并公示 显示讲述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以及采访相关人士的评分规则。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分值故事内容选取典型人物,叙述生动详实4表达技巧流利、清晰、富有表现力3情感传递投入情感,感染听众3总分10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分值采访对象具备代表性,事迹典型4内容紧扣主题围绕 “自强不息” 展开3问答互动尊重采访者,提问得体3总分10
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在正式 PK 前,先向全班详细介绍评分标准,确保每个人都清楚游戏规则,从而提升参与积极性。(设计意图:建立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激发兴趣。) 活动二:展示成果 评选最佳 组织评委会成员坐在教室前面,根据出场顺序依次给每组打分。 A 组任务:挑选一名同学讲述收集到的人物故事。 B 组任务:播放自制视频,介绍相关案例。 预设范例: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东汉孙敬因勤奋读书常熬夜,为了避免疲劳过度,他将头发系于房梁上,以此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战国苏秦则用锥子刺大腿防止打瞌睡,两人皆因刻苦成为著名政治家。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学到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态度很重要。) 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 王献之遵照父亲王羲之的教导,花费多年时间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学生:王献之的例子教会我们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颁奖环节 根据评委打分结果,选出 “最佳讲故事人”、“最佳采访者” 以及 “最佳合作小组”。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反思:经过今天的活动,你认为 “自强不息” 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预设答案:“自强不息” 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即使面临逆境也不放弃,这对于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使其认识到该品质与自身息息相关。) 五、拓展交流,共享成果 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要求 A、B 两组整理所讲的故事及采访记录,并将其张贴在教室内供进一步交流。 此外,鼓励未能得到充分展示机会的同学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材料,以便日后参考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保证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上学到的 “自强不息” 的人物故事,选取一位你最受启发的人物,写一篇 300 字的感悟心得。 (2)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撰写一篇关于 “青年当自强不息” 的演讲稿,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