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刘姥姥进大观园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经典片段的学习,深入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等方面的知识点。此外,还将探讨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多重作用,以及作者曹雪芹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情节梳理、人物分析等。同时,学生还能学会如何通过文本细读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将所学的文学分析技巧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过程中。此外,通过讨论刘姥姥在贾府的经历,学生可以反思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等问题,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在《红楼梦》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感。 (2)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读刘姥姥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并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小说中 “笑” 的描写,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并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微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分析刘姥姥的语言、动作描写,理解其人物形象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体会曹雪芹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结合 “笑” 的描写,分析众人笑态背后的性格特征,感悟《红楼梦》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群像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3)探究刘姥姥甘愿扮演 “小丑” 角色的深层原因,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贫富差异与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确保课堂上能够顺利播放与《刘姥姥进大观园》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2)《红楼梦》相关章节的电子书或纸质书。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具体内容,以及《红楼梦》中其他相关人物和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预习作业纸。提前准备一份包含字词注音、基本情节梳理等问题的预习作业纸,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便在课堂上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 一、重温经典,切入课题 重温经典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有四大古典名著,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谁能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四大古典名著及其作者和主要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等。学生:《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有宋江、武松、林冲等。学生:《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学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教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书名 | 作者 | 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曹操、刘备、孙权、关羽 《水浒传》 | 施耐庵 | 宋江、晁盖、武松、鲁智深、林冲 《西游记》 | 吴承恩 |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红楼梦》 | 曹雪芹 |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切入课题 教师导入: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阅读这些名著不仅能领略中国文化之美,还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经典片段 ——《刘姥姥进大观园》,探讨它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并感悟其中的思想内涵。(生:好!) 二、检查预习,了解《红楼梦》 我说《红楼梦》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红楼梦》的相关资料,谁能来分享一下你对这部小说的了解?(学生:《红楼梦》是清代的小说,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学生:这部小说由曹雪芹创作,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教师补充并展示课件: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 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毕生心血完成了这部巨著。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而去世,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字词小剧场 教师安排:请同学们先给加点字词注音,并理解词义,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连词成句。 课件出示: 场景一:篾片(miè) 银箸(zhù) 撮起(cuō) 调停(tiáo) 场景二:蓼溆(liǎo xù) 促狭鬼儿(cù) 筵席(yán) 发怔(zhèng)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注音和词义理解,然后小组讨论并选出一个场景连词成句。 学生展示:(学生:我在筵席上看见了银箸,用它撮起了食物。学生:他在蓼溆旁遇到了一个促狭鬼儿,让他发怔了半天。) 三、初读,把握文章文脉,理清行文思路 自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师安排:请同学们自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结合旁批梳理情节,并用短语或句子形式呈现。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学生展示:(学生:凤姐为了取悦贾母,与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刘姥姥在鸳鸯和凤姐的导演下故意出洋相;最后二人向刘姥姥解释和赔不是。) 教师总结并板书: 预谋设局 — 私下沟通 — 上演笑剧 — 众人反应 — 道歉感慨 梳理文章写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学生:我觉得可以用 “笑” 这个字来概括。因为全文都是围绕 “笑” 展开的。) 教师点拨:的确,文章通过设置悬念、正侧相衬和生动描写等方式,展现了各具情态的笑剧。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些写法是如何运用的。 课件出示: 设置悬念:从教材 P132 旁批 1“她们会如何拿刘姥姥‘取个笑儿’呢?” 可知。 正侧相衬:从教材 P133 旁批 “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与 P134 旁批 1 “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可知。 生动描写:从教材 P133 旁批 “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可知。 四、细读,品析笑因笑态,习得写人之法 寻读,辨析笑因之源 教师安排:请同学们批注笑因,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言语和行为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背后的原因。 课件出示: 语言角度:刘姥姥夸张的乡土庄户之语:“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他?” 行为角度:滑稽之态:“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满碗里闹了一阵,好不容易撮起一个来,伸着脖子要吃,偏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刘姥姥说自己夹不起鸽子蛋,表现了她的朴实和没见过世面。学生:刘姥姥的行为很滑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指导朗读,读出笑因韵味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课件上的示例,朗读这些句子,注意读出动态感和细腻的神态。 课件出示: 示例 1:“闹”“撮”,注意读出刘姥姥使用不习惯且沉重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的情景。 示例 2:“伸”,注意读出刘姥姥吃鸽子蛋时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的样子。 示例 3:“滑”“滚”,注意读出筷子光滑,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的动感。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朗读,再小组交流,最后展示点评。 师:通过上面的朗读,你觉得刘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刘姥姥是一个朴实、没见过世面但又世故圆滑的人。) 品读,揣摩众人笑态 教师安排:第 7 段描绘了众人笑态,绘声绘色,请大家揣摩诸人笑后隐含的内涵。 课件出示: 人物 | 相关语句 | 分析性格特点 史湘云 |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 豪放大度,笑得洒脱 林黛玉 |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 “嗳哟!” | 柔弱文静,身体不好 贾宝玉 |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 “心肝” | 顽皮放肆,受宠溺爱 王夫人 |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 尊贵典雅,克制宽容 薛姨妈 | 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 客人节制,忍俊不禁 探春 |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 干脆爽利,姐妹亲密 惜春 |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 “揉揉肠子” | 年纪小,稚气娇柔 贾母 |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 | 慈爱,惜老怜贫 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史湘云的笑很有豪放的特点,林黛玉则是柔弱文静。学生:贾宝玉的笑表现出他的顽皮和受宠。学生:王夫人的笑表现出她的尊贵和克制。)
作业设计 (1)结合课内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选取文中的一个人物,模仿文中描写笑态的手法,写一段该人物在另一个场景下的神态描写。 (2)思考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经历,结合资料助读 3,写一篇短文谈谈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