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东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河东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 卷(选择题,48分)
1-5 :BBADC
6-10 :BBDDB 11-15 :BAACA 16-20 :ABCAB 21-24 :CBCD
第Ⅱ 卷(非选择题,52分)
25.①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需要把握分寸,尊重对方; ②小强应注意交往方式, 避免过于随意的玩笑,学会理解女生的感受; ③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要保持自然、适度的态度(6分)。
26.①小梅应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脾气不好的原因并主动调整;② 小飞通过运动宣泄 负面情绪,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宣泄调节情绪;③小刚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转移注意力, 说明投身有意义的活动能改善心情(6分)。
27.①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②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要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 维权;③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人(6分)。
28.①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如情境2中交通警察执法体现法律的强制性;② 法律保护公民 的合法权益,如情境 3中业主委员会举报违法行为;③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如情境 4通过立 法改善经营环境;④法律兼顾公平与正义,如情境 1中对退役军人的优先照顾(8分)。
29.后果:这些行为可能违反道德或法律,损害他人利益,受到批评、处罚等(2分)。
避免方法:①增强规则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 ②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杜绝不良行为;
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考虑行为后果(6分)。
30.①孝老爱亲、仁爱友善; ②敬业奉献、服务社会; ③诚实守信; ④公平正义、合作竞争;
⑤胸怀天下、追求理想(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31.主要体现:① 尊重差异、和谐共处;② 勇于追求、执着坚韧;③ 珍视友谊、志同道合;
④安贫乐道、坚守本心(4分)。
弘扬方面:①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人文精神; ②在生活中践行包容、执着等品质; ③传承友 谊美德,珍惜真挚情感;④培养高尚情操,坚守精神追求(4分)。
32.①学习《慈善法》,了解慈善事业的意义;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公益活动; ③关爱他 人,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④宣传慈善理念,带动他人共同参与(4分)。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 卷为第 1页至第 4页,第Ⅱ 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 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 “ 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 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24题,每题 2分,共 4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也会对性产生一些困惑。我们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了解性知识,正确的有
①参观青春期教育展览 ②和父母沟通 ③浏览网络不良信息 ④听专家讲座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2. 观察漫画“ 压力还是动力,取决于心态 ” ,其寓意启示我们 A. 心态是调节情绪的唯一方法 B. 改变认知评价能够调节情绪 C 负面情感能转为成长的助力 D. 情绪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3.情感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 探索未知。品味美好的情感要
② 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 ② 有意识地增加积极情感体验
③ 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 ① 管理好情绪,情绪决定情感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4. “ 敬人者,人恒敬之。 ”启示我们
A.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和自信
B.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C. 发挥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必然受人尊重 D. 尊重是互相的,自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1页 (共8页)
5.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做自尊的人需要
① 行己有耻 ② 唯我独尊 ③ 尊重他人 ④ 提升自己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6. 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并非凭空而来,体现自信底气的是
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中考,我相信“ 我能行 ”
②最近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不怕吃苦受累,得到好评
③我天生聪明漂亮,父母和老师都喜欢,从不需用功
④观看了“ 奋进新时代 ”主题展出,从内心感到自豪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 D. ② ③ ④
7. 下面体现“ 做自信的人 ”的表现有
①针对队员的实力弱项,某班篮球队长通过增加球队的训练强度提升球队的信心
② 面对尚无治愈先例的病例,林巧稚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惧怕失败直面问题
②七年级小洋同学因自己成绩遥遥领先就自视清高,从不与同学交流,好高骛远
④留学期间面对外国人的轻蔑,童第周展现出中国人的实力,拒绝挽留回到祖国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8. 关于是否要自强,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的说法体现自强的有
A. 小美和小莉 B. 小莉和小田 C. 小田和小静 D. 小莉和小静
9. 无臂青年丁二伟 8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选择了抗争,以残疾 人之躯挑战吉尼斯世界记录: 2021年 12月,获得最快时间使用脚穿上和脱掉一双袜子的吉 尼斯记录; 2024年 1月,一分钟内完成了 24个跪跳起,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2024年 6月, 又申请了一分钟内用脚投掷飞镖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从丁二伟的“ 挑战 ”中我们可 以学到的优秀品质是
A. 敢于挑战权威,培养批判质疑精神 B. 培养自信性格,克服懒惰抵制诱惑 C. 坚持不同道路,获取名利双收人生 D 勇于突破自我,培养自强不息品质
10. 在回忆自己的知青生活时说: “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 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 人民做实事!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你能认识到
①青春年华不应辜负,自立自信树立理想
②只有经历艰苦环境,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③青春年少志存高远,为国为民敢于担当
④坚持学习不断进取,提升素质才有出息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③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2页(共 8页)
11.你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中可以体悟到
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②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理念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12. 遭到欺负时,有人伸张正义;受了委屈时,有地方可以申诉;遇到困难时,有人伸 出援助之手。这让我们感受到
①崇正义理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弘扬社会正气,能让我们有尊严地生活
③法治是实现正义的唯一保证 ④社会生活是美好的,没有非在义的行为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13. 当地时间 2024年 7月 2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 北京中轴
线 ——中 国 理 想 都 城 秩 序 的 杰 作 ” 列 入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就 在 前 一 天 ,巴 丹 吉 林 沙
漠———沙山湖泊群也成功列入其中。连续申遗成功,彰显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力量、中国 贡献。我国高度重视申遗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④文化遗产体现了形神兼具、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14.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这样教诲: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应
C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② 修身养性,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
③聆听教诲,做到唯父母之命是从 ④发奋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和智慧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15.小津在演讲稿中引用了如下素材,据此推测:小津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戚继光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黄遵宪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C. 敬业乐群、精益求精 D. 谦谦君子、乐善好施
16. 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 通过不懈努力,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 世人称为“ 于敏构型 ”。于敏和团队的行为践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B.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C. 见义勇为,捍卫正义 D. 坚守善意,传递温暖
17.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A. 制定 B 实施 C. 宣传 D. 颁 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3页(共 8页)
18. 2024年 4月 6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 779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 条例》自 2024年 6月 1 日起施行。这有利于
①彻底解决我国生态保护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②规范生态保护补偿行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③以法治方式解决生态补偿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④以法治维护社会秩序,杜绝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19. 民法典规定: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 利。从法律角度分析“ 孝 ”的依据是
A. 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B.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尽孝在当下,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D. 爱需要呵护,爱在交流沟通中加深
20. 某火锅店老板郑某因使用“ 口水油 ”被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 逮捕。该火锅店侵犯了顾客的
A. 肖像权 B. 生命权和健康权
C. 隐私权 D. 人身自由权
21. 下列做法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是
3. 郭某将他人委托自己保管的字画弄丢了
B 某报社刊登了该报社记者许某写的文章
C. 某网站未经王某许可转载了王某写的小说 D. 怀疑有人偷书,书店保安对顾客进行搜身
22. 七年四班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小宇是民事法庭的“ 审判长 ”。下列案件中 他有权审理的是
① 陈某在操场上捡到一部手机,拒不归还
② 刘某与人发生争执殴打对方致其右眼失明
③ 李某挡住高铁列车车门导致列车无法按时发车
④ 王某与李某签订买卖合同,李某收款后却只发一半货物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④ D. ③ ④
23. 2024年 2 月 1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姜某故意杀人案,判决书 写道: “ 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姜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某限 制减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判决中的死刑属于附加刑 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
③这一违法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对姜某的判决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24.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 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中 3 名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检察机关审查 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 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 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告诉青少年
A. 未成年人不再受到特殊保护 b. . 要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自律
C. 年龄是保护伞,违法犯罪也无妨 D. 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4页 (共 8页)
第Ⅱ 卷
注意事项:
1. .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 ”上。
2. 本卷共 8题,共 52分。根据各题要求,回答问题。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
◇ 小 强 的 困 惑 :“ 不 知 道 为 什 么 ,
我总觉得班上的女生都不喜欢跟我打交 道 。 下课时我想和她们开个玩笑 。 反而
引起她们的反感。为什么会这样呢 ”
25. (6分)
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小梅:最近,有同学说我脾气不好,爱生气。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小飞:每当做实验总是失败时,我就到操场上跑几圈,回来继续做实验。
小刚:有一次心情不好,朋友邀请我参加志愿者活动,虽然又饿又累,但烦恼的心情烟 消云散了。
26. (6分)
从上述三位同学的情绪管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6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5页 (共8页)
晏子使楚“ 不入侧门”、伯夷叔齐“ 不食周粟”、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都是 捍卫人格尊严的典范。
27. (6分)
上述材料启迪我们在现实中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6分)
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据材料作答 28~29题。 (共 16分)
【法律保障生活】
情境 1医院的取药窗口,设置退役军人优先的标志。 情境 2 交通警察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 情境 3 业主委员会举报业主刘某拆除承重墙。
情境 4 为了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国家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28. (8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的 (8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6页 (共 8页)
: “
29. (8分)
请你分析上述行为的后果。 (2分)谈谈如何避免这些行为 (6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依据材料作答 30~32题。 (共 18
分)
【传承 ·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凝结为核心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根
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30. (6分)
上 表 中 的 观 点 和 行 为 体 现 的 是 对 哪 些 核 心 思 想 理 念 的 传 承 (6分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7页(共8页)
【弘扬 · 中华人文精神】
31. (8分)
结合上述谈话内容,描述一下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4分)我们应从哪些方面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4分)
【践行 · 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慈善法
守望相助 、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展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我国制定实施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
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引导、支
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 善事业。 ”
32. (4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应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4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 8页 (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