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品篆刻之美》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品篆刻之美》是初中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板块的重要内容。教材围绕篆刻艺术展开,介绍其历史、技法、类型等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瑰宝,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后续深入学习美术和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艺术感知和动手能力,但对篆刻艺术了解较少。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但在理解抽象文化内涵和掌握精细技法上有困难。可通过直观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兴趣,突破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受篆刻艺术独特的线条、构图和文化韵味,提高对篆刻艺术的审美感受力。2. 体会彭端淑文化与篆刻艺术结合之美,增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认知。艺术表现1. 掌握篆刻基本技法,能用刻刀进行简单线条刻制和布局设计。2. 学会制作印章,能将彭端淑文化内涵融入作品,展现个人创意。创意实践1. 在篆刻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印章作品。2.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创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文化理解1. 了解彭端淑文化特点,明白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2. 认识篆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增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彭端淑文化勤奋为学、清正为官、文风质朴、重视家风、培养人才等特点。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刻刀使用、线条刻制、印章布局等。3. 区分闲章、作者姓名章和鉴别者章等不同类型印章的用途和特点。难点1. 准确运用篆刻技法表现彭端淑文化的深刻内涵,将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2. 理解不同类型印章在不同场景下的用途和价值,合理选择和运用。3. 在篆刻创作中发挥创意,设计出既体现彭端淑文化又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欣赏分析法、实践体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彭端淑相关资料、篆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展示导入(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彭端淑的名言警句,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以醒目的字体和古朴的背景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2)同时展示一些风格各异的篆刻作品,有线条粗犷豪放的,也有细腻精致的,让学生直观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3)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些名言警句和精美的篆刻作品,你们知道它们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引导学生思考。(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发言,对积极回答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5)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展示彭端淑的画像和相关生平简介,介绍他在文学、为官等方面的成就。(6)强调彭端淑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出本节课关于彭端淑文化与篆刻艺术的主题。(7)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8)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 认真观看名言警句和篆刻作品展示。2.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3.倾听老师对彭端淑的介绍。4.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参与度:☆☆☆;回答准确性:☆☆☆;兴趣激发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彭端淑的名言警句和篆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彭端淑文化和篆刻艺术的魅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彭端淑文化讲解 详细讲解(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彭端淑的生平事迹,如他的求学经历、为官生涯等,让学生了解他的人生轨迹。(2)重点讲解彭端淑文化的特点,如勤奋为学,讲述他如何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故事;清正为官,列举他在任上的清廉事迹和公正断案的例子。(3)分析他文风质朴的特点,展示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对比华丽文风,让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洁明了、真实感人。(4)强调他重视家风的表现,介绍他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以及良好家风对家族发展的影响。(5)阐述他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实践,如他开办私塾、教导学生的方式和成果。(6)引导学生思考彭端淑文化对我们的启示,提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借鉴他的精神。(7)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鼓励小组代表发言。(8)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彭端淑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1.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彭端淑的生平事迹和文化特点。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3.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4.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和老师点评。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思考深度:☆☆☆;讨论参与度:☆☆☆设计意图 让学生全面了解彭端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将彭端淑文化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篆刻知识讲解 活动一:介绍基本知识 历史介绍(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印章起源,到不同朝代的风格演变,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2)讲述篆刻在古代的用途,如作为权力象征、凭证信物等,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3)介绍一些著名的篆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文彭、何震等,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贡献。(4)强调篆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5)展示不同材质的印章,如石章、玉章、铜章等,让学生观察其质地和外观特点。(6)介绍篆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印石、印泥、砂纸等,展示其实物并说明用途。(7)讲解刻刀的种类和特点,如平口刀、斜口刀等,演示正确的握刀姿势和使用方法。(8)让学生触摸和感受刻刀和印石,增强对工具和材料的直观认识。 1. 观看课件,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2.倾听老师对著名篆刻家的介绍。3.观察不同材质的印章和工具材料。4.触摸刻刀和印石,感受其质地。评价任务 历史认知:☆☆☆;工具了解:☆☆☆;参与体验:☆☆☆设计意图 让学生系统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工具和材料,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通过直观展示和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篆刻知识讲解 活动二:区分印章类型 类型讲解(1)展示闲章、作者姓名章和鉴别者章的图片,详细介绍它们的外观特点和用途。(2)讲解闲章的内容和意义,如诗词警句、格言俗语等,可用于表达个人情感、志趣和心境。(3)举例说明作者姓名章在书画作品中的位置和作用,强调其作为作者标识的重要性。(4)介绍鉴别者章在鉴定书画真伪和品质时的用途,展示一些著名鉴别者的印章。(5)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印章的风格和特点,引导他们总结区分方法。(6)给出一些印章图片,让学生判断其类型,进行课堂小练习。(7)对学生的判断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印章的理解。(8)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印章的重要性。 1. 观看不同类型印章的图片,倾听老师讲解。2.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印章的特点。3.参与课堂小练习,判断印章类型。4.倾听老师点评,加深理解。评价任务 类型区分:☆☆☆;特点理解:☆☆☆;判断准确性:☆☆☆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印章的特点和用途,提高对印章的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练习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的篆刻创作做好准备。欣赏与分析 活动三:欣赏作品 作品欣赏(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优秀的篆刻作品,包括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2)引导学生从线条、构图、刀法等方面欣赏作品,如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变化,构图的对称、均衡、呼应关系等。(3)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表达的情感、寓意的哲理等,结合彭端淑文化进行解读。(4)重点分析一些与彭端淑文化相关的篆刻作品,如以彭端淑名言为内容的印章,让学生感受文化与艺术的融合。(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6)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对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和肯定。(7)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8)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借鉴这些优秀作品的优点。 1. 观看优秀篆刻作品展示,进行欣赏。2.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和老师点评。4.思考在创作中借鉴优秀作品的方法。评价任务 欣赏能力:☆☆☆;讨论参与度:☆☆☆;理解深度:☆☆☆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优秀的篆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理解文化内涵,感受彭端淑文化与篆刻艺术的结合之美。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为创作提供灵感。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彭端淑文化的特点、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类型印章的区分。(2)强调彭端淑文化与篆刻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这些内容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3)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4)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彭端淑的名言警句,为下节课的篆刻创作做好准备。(5)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彭端淑文化和篆刻艺术,拓宽知识面。(6)提醒学生在收集名言警句时要注意筛选和整理,选择适合篆刻创作的内容。(7)强调下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篆刻创作,让学生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8)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1. 倾听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2.接受老师的评价和鼓励。3.明确课后作业任务。4.对下节课产生期待。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作业理解:☆☆☆;学习期待:☆☆☆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布置课后作业,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收集至少三条彭端淑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彭端淑文化的故事和传说。3. 整理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篆刻知识的笔记,加深理解。拓展作业1. 尝试用铅笔在纸上设计一个简单的印章图案,表达自己对彭端淑文化的理解。2.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彭端淑文化和篆刻知识。3. 观察生活中是否有与篆刻艺术相关的事物,拍照记录并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品篆刻之美一、彭端淑文化1. 勤奋为学2. 清正为官3. 文风质朴4. 重视家风5. 培养人才二、篆刻知识1. 历史、工具、材料2. 印章类型:闲章、姓名章、鉴别者章三、优秀作品欣赏1. 艺术特点2. 文化内涵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彭端淑的名言警句和篆刻作品导入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2. 在讲解彭端淑文化和篆刻知识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法、欣赏分析法等,使学生对知识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作品欣赏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不足之处1. 在讲解篆刻技法时,部分学生对刻刀的使用和线条刻制掌握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示范不够细致和实践时间不足。2. 对于彭端淑文化内涵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3.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积极,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