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诗意的色彩》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诗意的色彩》聚焦眉山山水彩墨与创意彩绘,在教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它既丰富了美术课程中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创意实践的新视角。通过对眉山画家作品的欣赏和彩绘创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与动手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地方特色美术文化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不过,在理解画家作品内涵和运用颜料进行创意表现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突破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受眉山山水彩墨画独特的构图、色彩和笔触之美。2. 体会植物或矿物颜料在彩绘作品中呈现的独特质感与色彩魅力。艺术表现1. 掌握在扇面、手绢或衣服上进行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学会运用植物或矿物颜料进行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创意实践1. 结合眉山市地方特色,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彩绘作品。2. 在创作中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理解1. 了解眉山市美术历史,增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2. 培养对眉山市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孙知微、何学斌、曾伟三位画家作品特点,认识眉山美术历史。2. 掌握创意彩绘方法,学会使用植物或矿物颜料。3. 结合眉山市地方特色进行创作。难点1. 准确理解画家作品内涵并运用到彩绘中。2. 巧妙运用植物或矿物颜料进行创意表现。3. 在创作中融入地方特色并展现个人风格。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欣赏分析法、讲解演示法、实践体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眉山市风景图片、画家作品图片、植物和矿物颜料、扇面、手绢、衣服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展示与提问(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眉山市的美丽风景图片,如峨眉山的秀丽、三苏祠的古朴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眉山的地方特色。(2) 教师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美丽的眉山,它不仅有如画的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眉山市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5) 自然引出课题《诗意的色彩——眉山山水彩墨与创意彩绘》,强调本节课将探索眉山的美术魅力。(6) 介绍课题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初步的了解。(7)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1. 观看眉山市风景图片,感受地方特色。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 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4.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兴趣激发:☆☆☆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风景图片和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画家作品欣赏与分析 画家介绍与作品展示(1) 教师运用多媒体分别介绍孙知微、何学斌、曾伟三位画家的生平,包括他们的艺术成长经历、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等。(2) 详细讲解三位画家的作品特点,如孙知微作品的空灵意境、何学斌作品的色彩浓郁、曾伟作品的笔触细腻等。(3) 展示他们的山水彩墨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4) 举例说明作品中构图的巧妙之处,如画面的疏密关系、层次安排等。(5) 分析色彩的运用,如冷暖色调的搭配、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等。(6) 讲解笔触的表现,如轻重、缓急、虚实等。(7)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8)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1. 认真倾听画家介绍和作品分析。2. 仔细观察作品,思考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的特点。3.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4. 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感悟。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讨论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三位画家的作品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创作提供灵感。眉山美术历史讲解 历史讲述与文化影响介绍(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眉山市美术历史的悠久历程,从古代的民间艺术到现代的绘画创作。(2) 强调山水色彩画在眉山美术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事件。(3) 介绍眉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如峨眉山的雄伟壮丽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4) 提及眉山的文化名人,如苏轼、苏辙、苏洵等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5) 展示一些反映眉山美术历史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6)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与地方文化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 总结眉山美术历史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8) 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文化背景和思路。 1.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眉山美术历史。2. 观看相关图片和资料,增强直观感受。3. 思考美术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积极发言。4. 理解眉山美术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思考能力:☆☆☆发言积极性:☆☆☆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眉山美术历史,认识到地方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创作融入地方特色奠定基础。颜料知识介绍 活动一:颜料知识讲解 颜料来源与制作讲解(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详细讲解植物和矿物颜料的来源,如植物颜料可从花朵、树叶中提取,矿物颜料可从矿石中获取。(2) 介绍植物和矿物颜料的制作方法,如研磨、过滤等简单步骤。(3) 展示一些用植物和矿物颜料绘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其独特的色彩和质感。(4) 分析植物和矿物颜料与普通颜料的区别,强调其天然、环保的特点。(5) 提醒学生在使用颜料时的注意事项,如调配比例、保存方法等。(6)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颜料样本,感受其质地和颜色。(7)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颜料的疑问,并及时解答。(8) 引导学生思考颜料在彩绘创作中的作用。 1.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颜料来源和制作方法。2. 观察用植物和矿物颜料绘制的作品,感受其独特魅力。3. 观察颜料样本,触摸感受质地。4. 提出关于颜料的疑问。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观察能力:☆☆☆提问积极性:☆☆☆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矿物颜料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彩绘创作做好技术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总结 总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眉山美术历史的价值和颜料的特色。(2) 回顾三位画家的作品特点和欣赏要点。(3) 总结创意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眉山美术文化。(5)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一些植物或矿物颜料,准备下节课的彩绘创作。(6) 说明收集颜料的方法和途径,如采摘植物、购买矿物颜料等。(7)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植物和矿物。(8)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创作热情。 1.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2.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3. 记录课后作业和要求。4. 对下节课的创作充满期待。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作业记录:☆☆☆学习态度:☆☆☆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明确课后任务,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准备。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收集一些植物或矿物颜料,并记录其来源和特点。2. 查找更多关于眉山画家的作品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3. 思考一个与眉山市地方特色相关的彩绘主题。拓展作业1. 尝试用收集到的颜料在小纸片上进行简单的色彩试验。2. 设计一个扇面、手绢或衣服的彩绘草图。3. 与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眉山美术知识。板书设计诗意的色彩——眉山山水彩墨与创意彩绘一、眉山画家1. 孙知微2. 何学斌3. 曾伟二、眉山美术历史三、颜料知识1. 来源2. 制作3. 使用注意四、创作准备1. 主题2. 材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眉山市风景图片和提问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2. 在画家作品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对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笔触有了一定的理解。3. 讲解眉山美术历史时,学生表现出对地方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不足之处1. 在讲解画家作品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后续可增加更多实例和引导。2. 颜料知识介绍环节,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可安排更多时间让学生操作。3. 课堂总结时,对作业的要求讲解可更详细,确保学生明确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