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展美》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校园展美》是七年级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从艺术视角发掘校园多元之美。教材涵盖校园建筑、景观、文化设施等元素,以及绘画、摄影、手工等表现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和艺术素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校园艺术理解较浅。他们观察力和好奇心强,身心发展使他们渴望表达想法。学习中,准确把握艺术元素和创新表达较难。可通过实地观察、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突破。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敏锐感知校园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如建筑、景观、文化设施的美。2.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校园美,提升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艺术表现1. 熟练掌握绘画、摄影、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精准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原理。2. 能够独立完成以校园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现校园特色。创意实践1. 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突破常规,创新表达对校园美的理解。2.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文化理解1. 深入理解校园文化内涵,体会校园环境艺术与校园精神的联系。2. 增强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全面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特点,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设施等。2. 熟练掌握绘画、摄影、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等。3. 学会从独特视角发现校园美,并通过艺术作品准确传达个人感受。难点1. 在艺术作品中突破常规,创新地表达对校园美的独特理解。2. 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细腻地表现校园美的情感与意境。3. 如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示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摄影设备、手工材料、展示道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播放视频并提问(1)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心制作的校园视频,视频中依次呈现校园的四季景色,春天花朵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黄落叶,冬天银装素裹。(2) 展示不同时段的校园生活,如清晨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课间操场上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傍晚图书馆里安静学习的身影。(3) 突出独特的校园建筑,古老教学楼的厚重砖石和雕花窗棂,现代化实验楼的简洁线条和玻璃幕墙。(4) 呈现充满活力的校园活动,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拼搏,文艺演出中同学们的精彩表演。(5)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最让你心动的校园画面是哪个?”(6)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个画面会让你心动呢?”(7)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园的美。(8)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认真观看校园视频。2. 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3. 主动举手分享自己心动的画面及原因。4. 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回答积极性:☆☆☆表达清晰度:☆☆☆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校园视频,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出主题。新授 活动一:校园环境艺术解析 展示建筑图片并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校园建筑图片,有古老的教学楼,其砖石结构厚重,雕花窗棂精美。(2) 详细讲解建筑的结构,如教学楼的楼层布局、柱子的支撑作用等。(3) 分析建筑的比例,让学生感受建筑的和谐之美。(4) 介绍建筑的材质,砖石体现历史韵味,玻璃幕墙展现现代科技。(5) 强调建筑装饰的作用,雕花窗棂增添典雅气息。(6) 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的整体美感,体会历史与现代的融合。(7) 提问学生对建筑的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8) 总结建筑所体现的美感,加深学生的理解。展示景观图片并分析(1) 展示校园景观图片,如花园、小径、水体等。(2) 深入分析景观的布局规划,花园的对称与不对称设计。(3) 讲解植物配置,不同花期和色彩花卉的搭配。(4) 介绍水体设计,如池塘的形状、喷泉的效果。(5) 引导学生感受景观营造的空间感和氛围。(6) 提问学生景观中最喜欢的部分及原因。(7) 总结景观的美感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8) 鼓励学生在校园中发现更多景观之美。 1. 仔细观察建筑和景观图片。2.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3.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4. 思考校园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度:☆☆☆理解深度:☆☆☆回答准确性:☆☆☆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详细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新授 活动二: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 绘画表现讲解(1) 展示不同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的校园主题绘画作品,如写实素描、水彩画、卡通画。(2) 详细讲解绘画中的构图方法,对称构图的稳定感,三角形构图的动态感。(3) 介绍色彩的运用技巧,对比色的强烈效果,邻近色的和谐氛围。(4)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色彩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暖色调表现活力,冷色调表现宁静。(5)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6) 提问学生如果自己创作会选择哪种构图和色彩。(7) 总结绘画表现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技巧。(8)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不同的构图和色彩组合。摄影表现讲解(1) 展示优秀的校园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摄影的魅力。(2) 讲解摄影的构图原则,三分法使画面更平衡,引导线构图增加画面吸引力。(3) 介绍光线的运用,顺光清晰明亮,逆光营造神秘感。(4) 强调摄影中捕捉瞬间、突出主体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5)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构图和光线的运用,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6) 提问学生在校园中想拍摄的瞬间和主体。(7) 总结摄影表现的关键,让学生明确方向。(8) 鼓励学生用摄影记录校园美。 1. 欣赏绘画和摄影作品。2. 学习构图和色彩、光线运用技巧。3. 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4. 思考自己创作时的表现手法。评价任务 作品欣赏力:☆☆☆技巧掌握度:☆☆☆思考活跃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绘画、摄影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为创作奠定基础。新授 活动三:手工制作表现讲解 展示手工制作作品并介绍(1) 展示用手工制作形式呈现的校园场景作品,如纸雕、黏土模型、立体贺卡。(2) 介绍手工制作的材料选择,彩色卡纸适合纸雕,轻黏土适合塑形。(3) 讲解基本技法,折叠、剪裁、粘贴、塑形的方法和技巧。(4) 强调手工制作的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制作独特的作品。(5)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创意点,让他们学习借鉴。(6) 提问学生对哪种手工制作最感兴趣。(7) 总结手工制作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方法。(8)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教师示范制作过程(1) 教师选择一种手工制作形式,如纸雕,进行现场示范。(2) 详细展示材料的准备过程,选择合适的彩色卡纸和工具。(3) 逐步讲解制作步骤,从设计草图到剪裁、折叠、粘贴。(4)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剪裁的准确性、粘贴的牢固性。(5)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制作过程,感受手工的魅力。(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7) 总结示范过程中的要点,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制作方法。(8) 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1. 观看手工制作作品展示。2. 学习材料选择和基本技法。3. 观察教师示范制作过程。4. 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评价任务 作品关注度:☆☆☆技法学习度:☆☆☆提问积极性:☆☆☆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作品、介绍技法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表现形式,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探索 分组与任务布置(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尽量保证小组人员搭配合理。(2) 为每个小组分配绘画工具、摄影设备或手工制作材料,确保材料充足。(3) 详细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4) 围绕校园的某个特色区域、活动或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如花园、运动会等。(5) 强调作品要体现独特的创意和对校园美的深刻理解,运用所学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6) 给学生明确的创作时间限制,让他们合理安排进度。(7) 鼓励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8) 解答学生对任务的疑问,确保他们清楚任务要求。1. 积极参与分组。2. 领取创作材料。3. 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4. 与小组成员讨论分工。评价任务 分组参与度:☆☆☆任务理解度:☆☆☆分工合理性:☆☆☆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和任务布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明确创作方向和要求。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以校园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草图设计。2. 收集校园相关的素材,如照片、图片等。3. 选择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准备好创作所需的材料。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同一校园主题作品。2.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互相学习。3. 为自己的作品撰写一段介绍,表达对校园美的理解。板书设计校园展美一、校园环境艺术1. 建筑美2. 景观美3. 文化设施美二、艺术表现形式1. 绘画:构图、色彩2. 摄影:构图、光线3. 手工:材料、技法三、创作实践主题、创意、技巧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校园视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2. 新授部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校园环境艺术和表现技巧。3. 实践探索环节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创意丰富。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创作时间紧张。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他们在创新表达上仍有困难。3. 评价环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想法和作品亮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