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的色彩》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单元开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色彩变化,为后续色彩理论学习打基础。教材涵盖色彩基础知识及名家作品赏析,助学生认识色彩多样、变化与美感,建立全面色彩观念。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色彩有一定基础,但个体感知有差异。部分学生理解色彩知识有挑战,对中国传统色彩缺乏系统了解。教学应结合其认知、实践能力与学习态度,培养探索创新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知自然中色彩的多样与变化,体会不同色调传达的情感。2. 提升对色彩美的感知,以审美眼光发现自然之美。艺术表现1. 掌握色彩三要素及对比知识,灵活运用色彩表现自然。2. 学习名家色彩表现技法,用色彩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创意实践1. 尝试不同色彩搭配,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画作。2. 运用互补色和对比色创作,表达个人情感。文化理解1. 了解色彩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2. 感受中国传统色的魅力,体会其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调、冷暖色、互补色、对比色等概念。2. 感知自然色彩关系,分析归纳四季色彩特征。3. 学习色彩表现技法,运用明度、冷暖、纯度对比知识表达对自然的感受。难点1. 分析《麦田与柏树》,理解对比强烈色彩下画面的和谐统一。2. 归纳自然色彩,总结色彩关系。3. 调和色彩,用对比色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问答法、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1) 播放四川九寨沟秋天色彩斑斓的视频,展示树色艳丽倒映水中的美景。(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强调自然界色彩的特色与气息,它们装扮万物、传递情感。(3) 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通过观看九寨沟秋天的视频,最触动你的是什么?那瑰丽多姿的色彩是否让你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4)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分享自己的感受。(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6) 引出本节课课题《自然的色彩》,表示要一起走进色彩世界,学习运用色彩表现。(7) 强调色彩是人的视觉感受,有光、有物,透过眼就能发现色彩。(8) 为后续讲解色彩知识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九寨沟秋天的色彩之美。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积极分享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4.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回答积极性:☆☆☆感受表达力:☆☆☆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九寨沟秋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色彩世界的好奇和兴趣,自然导入课题,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氛围。知识讲解 讲解色彩基础知识(1) 介绍色相的概念,即各种色彩的相貌,强调色相具有唯一性。(2) 通过图片展示三原色、三间色和复色,让学生直观认识。(3)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归纳四季色彩,并在色相环中找出色彩所处的位置。(4) 讲解补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与其相对(180°)的颜色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5) 说明补色并列时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6) 让学生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互补色,加深对补色的理解。(7) 介绍色调的概念,一幅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多种色彩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8) 展示《麦田与柏树》,提问作品的色调以及画家运用对比强烈色彩后画面仍和谐的原因。 1. 认真听讲,理解色相、三原色、三间色、复色等概念。2. 观察图片,归纳四季色彩并在色相环中找位置。3. 思考并寻找大自然中的互补色。4. 观察《麦田与柏树》,尝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度:☆☆☆观察归纳力:☆☆☆问题思考力:☆☆☆设计意图 系统讲解色彩基础知识,结合实例和作品分析,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培养观察归纳和思考能力。深入探究 活动一:分析《麦田与柏树》 作品赏析(1) 再次展示《麦田与柏树》,详细介绍画家梵高及其创作背景。(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色彩,分析运用了哪些对比强烈的色彩。(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画面和谐统一的原因,鼓励各抒己见。(4)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5)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6)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结合色彩知识深入讲解画面和谐的原理。(7) 强调画家通过色彩运用传达的情感和心灵追求。(8)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彩对比知识讲解(1) 介绍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2) 用动画展示明度的明暗对比变化,讲解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3) 用动画展示纯度的鲜灰对比变化,说明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为饱和度。(4) 分别讲解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的特点。(5) 展示《鱼鹰小舟》《红莲》《圣维克多山》等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对比运用。(6) 让学生找出作品中体现的色彩对比类型。(7)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感受和画面效果。(8) 总结色彩对比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1. 了解梵高和作品创作背景,仔细观察画面色彩。2. 分组讨论《麦田与柏树》画面和谐的原因。3. 代表小组发言,分享讨论结果。4. 观察作品,找出其中的色彩对比类型。评价任务 作品分析力:☆☆☆讨论参与度:☆☆☆对比识别力:☆☆☆设计意图 通过赏析作品和讲解色彩对比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理解色彩关系及运用色彩对比的能力。实践创作 活动二: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画作 布置任务(1) 明确创作任务,让学生创作一幅以自然为主题的画作,尝试表现自然景观的色彩魅力。(2) 强调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如色彩对比、色调等。(3)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达个人对自然的感受。(4) 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给出创作时间限制,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6) 展示一些优秀的自然主题画作,提供创作灵感。(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作品中体现自然色彩的层次和变化。(8)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提问。创作指导(1) 巡视学生创作过程,观察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3) 对学生的创意和色彩运用给予肯定和鼓励。(4)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和色彩搭配。(5)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突出画面重点。(6)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7)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营造积极的创作氛围。(8)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1. 明确创作任务和要求。2. 构思画作内容,开始创作。3.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4. 尝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技巧。评价任务 任务完成度:☆☆☆创意表现力:☆☆☆色彩运用力:☆☆☆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创作,让学生巩固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创意和实践能力,提高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投影仪或展示台展示。(2) 让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主题、创作思路和色彩运用。(3) 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作品。(4) 营造积极的展示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5) 对学生的展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6) 提醒学生展示时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7)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8)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评价与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发表对其他作品的看法和建议。(2) 引导学生从色彩运用、创意表达、主题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3) 对学生的互评进行引导和总结,强调评价要客观、公正、具体。(4)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5) 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提高色彩运用和创作能力。(7) 引导学生从评价中学习和成长。(8)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1.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作品介绍。3. 参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看法。4. 听取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反思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展示表达力:☆☆☆评价客观性:☆☆☆反思学习力:☆☆☆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对比、名家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2) 强调色彩在自然和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习色彩知识的意义。(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4)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色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7) 引导学生将色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审美情趣。(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跟随老师回顾本节课内容。2. 听取老师的总结和评价。3. 明确课后作业和努力方向。4. 感谢老师的教导。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度:☆☆☆总结理解度:☆☆☆作业关注度:☆☆☆设计意图 总结课堂内容,强化重点知识,肯定学生表现,为课后学习和实践指明方向。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一幅以自然为主题的色彩画,运用所学色彩对比知识。2. 收集自然中色彩对比明显的照片,分析其色彩运用。3. 用文字描述一种自然色彩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材料创作自然主题作品,探索色彩表现效果。2. 研究中国传统色在自然景观中的体现,写一篇小短文。3. 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幅大型自然主题色彩作品。板书设计自然的色彩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相2. 三原色、三间色、复色3. 补色4. 色调二、色彩三要素1. 明度2. 纯度3. 色相三、色彩对比1. 明度对比2. 纯度对比3. 冷暖对比四、作品赏析《麦田与柏树》《鱼鹰小舟》《红莲》《圣维克多山》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2. 结合作品讲解知识,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实践创作与评价环节,锻炼学生能力,促进交流学习。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理解色彩知识有困难,需加强个别指导。2. 创作时间有限,部分学生作品未完成。3. 评价环节时间把控不足,部分学生交流不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