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地理试卷(十)(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地理试卷(十)(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地理试卷(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2026年6月,我国学者在宁夏发现大面积恐龙足迹群,产于白垩纪早期岩层中,包括12条行迹、158枚足迹。其中一条行迹显示恐龙在转弯时步幅骤减、足部旋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群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
2.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白垩纪末期陨石撞击事件B.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C.地球内部软流层物质组成 D.恐龙运动行为及古环境
3.若在恐龙足迹岩层下方发现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可推断( )
A.该地曾经历了海陆变迁B.三叶虫与恐龙共存C.陨石撞击改变生物演化 D.太阳辐射强度突变
空气运动常受下垫面等压面的影响,产生空气的垂直运动和空气的水平运动。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P地与Q地下垫面性质截然不同,空气上升运动地点及对应下垫面情况可能是( )
A.P地1月陆地 B.P地7月陆地 C.Q地1月陆地 D.Q地7月陆地
5.若P、Q两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则两地间高空的最终风向为( )
A.西北风 B.北风 C.东南风 D.南风
坡面产流是指降雨时坡面上形成的径流。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进行坡面产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变化,对草地与裸地表层土壤含水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图为草地与裸地在模拟降雨期间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本模拟试验进行时需要首要考虑( )
①降雨强度相同 ②坡向相同 ③坡度大小相同 ④植被覆盖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7.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降雨前30分钟,自然草地相较于裸地( )
A.坡面径流更小 B.地下径流更小 C.坡面产流更快 D.土壤下渗更少
8.下图为非洲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对摩洛哥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山地分布在中东部
B.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多分布在北部、中部,丘陵分布在南部、西部
C.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多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分布在东部、南部
D.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丘陵分布在北部、东部
返青期是植物在休眠后,随着环境条件改善,叶片重新萌发或颜色由黄变绿,进入快速生长的一个阶段。返青期的提前或推迟对草原生态系统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2001—2015年呼伦湖西部的草原植被返青期呈推迟趋势。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及周边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地较乙地返青期早,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土壤 D.海拔
10.导致呼伦湖西部草原植被返青期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春季的降水量减少 ②春季的日最低气温降低③冬季平均温度升高 ④冬季平均日照时间变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呼伦湖西部草原植被返青期的推迟趋势,使该草原最可能出现( )
A.固碳潜力增加B.植被生长季变长C.土壤肥力降低 D.表土含水量增加
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当地时间2024年6月17日,南美洲西部国家秘鲁沿海海域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6千米。随后秘鲁政府表示目前没有收到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告,并决定不启动海啸预警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地震( )
A.有多个震级B.震源位于地核C.附近洋面上未监测到纵波 D.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13.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风浪的成因相同B.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C.导致海面异常升降 D.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14.秘鲁政府能快速获取受灾范围,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网络信息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推动“人口红利”向“银发红利”转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银发红利”主要指利用老龄化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图示意2000年--2020年全国、辽中南城市群(沈阳、大连等)和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的时间是( )
A.2000年 B.2005年 C.2010年 D.2020年
16.影响珠三角与辽中南城市群人口老龄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生育政策 C.社会福利 D.人口迁移
17.为发挥“银发红利”的作用,有效的措施是( )
A.扩大大龄就业 B.增设养老机构 C.增加社会福利 D.提高教育水平
18.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分别表示的功能分区是( )
A.商业区、文化区、住宅区、工业区、量贩店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量贩店
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量贩店D.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量贩店
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浦东政策,在陆家嘴建立了金融贸易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这里汇集多家跨国公司总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贸易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大量金融机构集聚上海陆家嘴,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加强协作创新 C.降低地租成本 D.缩小服务范围
20.影响陆家嘴成为我国重要金融贸易区的因素是( )
①市场②集聚③劳动力④信息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扬州因运河而兴,历史上曾是我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河道顺直,水势直泄难蓄”,船只常在此搁浅。明朝万历年间采取舍直改弯,将原来100多米长的河道改弯变成了1700米长的运河三湾段(如下图),改善了航运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历史上扬州成为南方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得益于( )
A.风光优美 B.水运便利 C.农业发达 D.地形平坦
22.扬州古运河三湾段舍直改弯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泥沙淤积 B.优化运河流向 C.提升通航水位 D.构建湿地生态
2024年3月,我国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加强旧物回收、拆解和废物再利用。下图示意某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回收处理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实施“换新+回收”物流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营效率B.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
C.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D.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24.家电以旧换新回收处理流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环节是( )
A.居民提交旧家电B.运输至拆解中心C.拆解处理 D.可利用材料再加工
25.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核心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西藏各区域农业发展不同。目前,西藏粮食自给率在70%左右,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西藏粮食自给率影响显著。下图示意预测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2030年西藏各区域粮食自给率变化。气候变化对西藏北部地区粮食自给率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西藏北部( )
A.受气候变化影响小B.粮食自给率高C.耕地面积分布较少 D.水分条件变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其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中,各类生产要素流动频繁。
材料二 汽车产业是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带内采取了差异性集群发展,即在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创新能力,推进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国产品牌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自主供应基地;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材料三 下图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简图。
(1)长江经济带一级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较强,其中A是 市,B是 市。长江中游三大一级节点城市属于我国四大经济区中的 地区。
(2)长江经济带规划的“一轴”和“三极”分别指 和 。
(3)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协调发展中,各类生产要素流动频繁,其中上游向下游主要提供自然资源和 ,下游向上游主要提供资金和 。以智能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汽车产业的发展,反映了 (填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集聚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4)说明长江经济带汽车工业差异性集聚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27.下图示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震波代号中,虚线代表的是 波,实线代表的是 波。
(2)a为 界面,b为 界面。
(3)图中圈层:B是 ,C是 。
(4)地球内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位于图中 的上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 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5)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合称为 。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不同地区陆地环境有较大差异,植被类型出现空间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植被景观图。
(1)判断图中①地植被类型为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2)②地植被分布于 气候区,说出其树干特征在适应当地气候中的作用 。
(3)图中③④两地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③地土壤有机质比④地 (填“高”或“低”),简析③地土壤出现该特征的原因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D C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C D A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A C
26.(1) 重庆 武汉 中部
(2) 长江(长江黄金水道) 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3) 劳动力 技术/科技/人才 信息化水平
(4)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27.(1) 横 纵 (2) 莫霍 古登堡 (3) 地幔 地核(4) B 岩浆(5)岩石圈
28.(1)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2) 热带草原 粗大的树干能够在雨季时贮存大量的水分,利于度过旱季。
(3) 热量 高
③地植被分布区位于亚寒带,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不旺盛,有机质分解慢,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