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勇敢的鄂伦春第一单元 我是好孩子(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拓展05课堂评价06课堂总结本课目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饱满的气息用自然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三音组的音高,通过唱、奏、演结合的方式展现歌曲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歌曲情境编创简单的表演片段,模仿森林声响,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激发音乐创造力文化理解了解鄂伦春族“守护山林、保卫家园” 的民族传统,初步感知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感知歌曲中三音组构成的旋律特点,体会歌曲明快有力的情绪;感受音乐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美感。新课导入神秘的森林小卫士大兴安岭这片森林里住着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是谁呢?他们是鄂伦春人,像森林的卫士一样保护着大自然!新课导入在这片广阔的森林里,住着一个特别的民族,他们擅长骑马、打猎,像森林的守护者一样保护着家园,他们就是鄂伦春族认识森林里的勇敢民族 —— 鄂伦春族新知讲解听一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歌曲里提到了哪些景物?兴安岭、森林鄂伦春人在做什么呢?保卫家园新知讲解再听歌曲,找找这些小秘密听一听哪句歌词让你觉得鄂伦春人特别勇敢?感受歌曲的速度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翻山越岭 日夜巡逻 护呀护山林歌曲欢快,像鄂伦春人稳健的脚步;最后一句唱得特别有力,就像在宣告他们的决心呢!新知讲解发声练习: 三音组热身游戏:“咬苹果” 练口型双手做 “捧苹果” 状,张开嘴巴(像咬一口大苹果),保持口腔打开的状态,说:“啊 ——”嘴巴再张大一点,嘴角上扬,像微笑一样,声音会更明亮哦!三音组模唱2— 3— 5— | 5— 3— 2—啊新知讲解节奏小火车出发啦!教师念口令,学生拍手对应节奏。新课讲解读歌词,学新词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打猎巡逻护呀护山林重点读音:“鄂伦春(è lún chūn)”“兴安岭(xīng ān lǐng)”新课讲解三音组游戏三音组找出歌曲中与上方相同的三音组新知讲解跟我唱,第一段旋律学生用 “lu” 模唱,音高:高音“1” 要唱得高而亮,中音“1” 稍低。节奏:注意八分音符的轻快。新知讲解把歌词唱进旋律里教师带唱第一段,学生跟唱。互动:“唱到‘高高的兴安岭’时,我们的声音要像大山一样宽广;唱‘勇敢的鄂伦春’时,声音要有力!”分组展示:男生唱、女生唱,互评 “谁的声音最有力量”。新知讲解第二段旋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二段旋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二段音区稍低,节奏更平稳,像在讲故事哦!新知讲解完整唱两段,表情更丰富教师带唱第二段歌词加入动作:“骏马”:做骑马状。“护呀护山林”:握拳举拳,表现力量。全班完整演唱,教师用指挥手势提示节奏和情绪。新知讲解小小歌唱家的秘诀抬头挺胸,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嘴巴张开(像含着一颗糖),面带微笑。气息练习:游戏 “吹蜡烛”:深吸一口气,缓缓吹出。提示:“唱歌时要用肚子发力,声音才会饱满哦!”新知讲解我们的 “森林演唱会”分组任务:演唱组:完整演唱,加入动作。伴奏组:用打击乐器配合。表演组:扮演鄂伦春人、大树、小鹿,随音乐律动。课堂拓展音高挑战赛规则:老师弹音符,学生唱出对应的音,正确则 “收获奖励”。拓展:用 “2”“3”“5” 编创简短旋律(如 2 3 5 | 5 3 2 |),小组接龙演唱。课堂拓展给歌曲加 “小乐器”沙锤:摇奏,表现森林的风声。三角铁:敲奏,表现小鹿的脚步声。分组练习:一组唱歌曲,一组用乐器伴奏,轮换体验。课堂评价我的演唱小勋章自评表(画笑脸)我能唱准 “2”“3”“5”( )我能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我会用动作表现歌曲( )互评:小组内互相贴 “星星贴纸”,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课堂评价节奏小能手 & 合作小明星节奏评价:教师播放歌曲片段,学生用手势表示节奏是否准确( /×)。合作评价:“哪个小组演唱、伴奏、表演配合最默契?”(举手表决,颁发 “合作奖杯”)课堂总结我们学到了什么?唱会了《勇敢的鄂伦春》,认识了 “2”“3”“5”。知道鄂伦春人勇敢保卫家园的故事。再次齐唱歌曲,加入所有动作和伴奏。课堂总结鄂伦春人的勇敢体现在哪里?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勇敢?做勇敢的好孩子他们勇敢地保卫家园,我们不怕困难、帮助同学也是勇敢你心中的好孩子是怎样的,和同学交流一下吧!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我是好孩子第五课时 《勇敢的鄂伦春》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是好孩子” 的第五课时,单元以 “展现好孩子的优秀品质” 为核心,从 “懂礼貌”“讲礼仪”“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 五个方面展开。本课通过演唱《勇敢的鄂伦春》,聚焦 “爱家乡、勇敢坚强” 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鄂伦春人保卫家园的英勇精神,是单元中 “爱家乡” 主题的具体体现,将音乐学习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深化 “好孩子” 的内涵。作品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为民族五声 C 宫调式,四二拍,不带再现的二段体。旋律:以 “5”“6”“1”“2”“3”五个音组成,第一乐段旋律起伏较大,含纯四度大跳,富有歌唱性;第二乐段音区降低,节奏平稳,以八分音符为主。歌词:描绘了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的辽阔景象,展现鄂伦春人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守护山林” 的英勇场景,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民族特色。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游戏和表演,对声音、图画敏感,能大胆表达想法。知识基础:已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基本节奏,对 “2”“3”“5” 三音组有初步感知,能进行简单模唱和律动,具备基本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但对民族音乐和乐器伴奏经验较少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感知歌曲中三音组构成的旋律特点,体会歌曲明快有力的情绪;感受音乐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美感。艺术表现目标: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饱满的气息用自然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三音组的音高,通过唱、奏、演结合的方式展现歌曲。创意实践目标: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歌曲情境编创简单的表演片段,模仿森林声响,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激发音乐创造力。文化理解目标:了解鄂伦春族“守护山林、保卫家园” 的民族传统,初步感知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热爱。重难点 重点:唱准 “2”“3”“5” 三音组的音高;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饱满的气息表现歌曲情绪;掌握歌曲基本节奏难点:理解并表现歌曲中 “保卫家园” 的豪迈情感;准确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 1. 播放大兴安岭森林视频,提问:“这片森林里住着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是谁呢?”2. 出示鄂伦春族视频,介绍:“他们是鄂伦春人,像森林卫士一样保护家园。” 1. 观看视频,猜测民族名称。2. 观察图片,聆听介绍,了解鄂伦春族基本生活。 通过情境创设和初听,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知歌曲内容与民族文化,为后续学习铺垫二、新课教学 1. 初听歌曲,感受旋律播放《勇敢的鄂伦春》音频,提问:“歌曲里提到了哪些景物?鄂伦春人在做什么?”2.再次播放歌曲布置任务:“听一听哪句歌词让你觉得鄂伦春人特别勇敢?歌曲速度是快是慢?”3. 听后引导分享,小结:“歌曲速度欢快,‘翻山越岭 日夜巡逻’体现勇敢。 1. 初听歌曲,回答问题(景物:兴安岭、森林;行为:保卫家园)。2.带着任务听歌曲,专注捕捉细节。3. 举手分享答案,模仿跟唱片段。 通过定向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内涵、速度特点,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知。1.发声练习1. 开展 “咬苹果” 游戏:示范张开嘴巴(像咬苹果),说 “啊 ——”,强调口腔打开、嘴角上扬。2. 组织分组比赛,保持口型进行三音组模唱。3.节奏练习出示节奏谱,组织学生用打击乐为演唱伴奏。老师随机挑选一条节奏,学生拍手对应节奏。 1.模仿 “咬苹果” 口型,练习打开口腔。2. 跟着老师模唱三音组3. 听口令拍手,感知不同节奏型。4. 分组练习歌曲中的节奏,互相纠正。 建立音高概念,为演唱旋律打基础。熟悉乐曲基本节奏。1.朗读歌词出示带拼音的歌词,范读并正音:“鄂伦春(è lún chūn)”“兴安岭(xīng ān lǐng)”。分句解读:“高高的兴安岭”—— 用手比 “高山”;“勇敢的鄂伦春”—— 挺胸握拳。带领学生拍手读歌词,感受节奏。2三音组游戏出示三音组卡片,带领学生认识三音组,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三音组。3.跟我唱,第一段旋律出示第一段旋律谱,圈出 “2”“3”“5” 三音组,范唱。引导学生用 “lu” 模唱,强调:音高;八分音符要轻快。针对易错乐句,放慢速度反复模唱。4.把歌词唱进旋律里带领学生将歌词填入第一段旋律,示范演唱:“唱‘高高的兴安岭’声音要宽广,‘勇敢的鄂伦春’声音要有力。”组织男生、女生分组演唱,互评 “谁的声音最有力量”。5. 第二段旋律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第二段旋律谱,对比第一段:“第二段音区稍低,节奏平稳,像讲故事。”用 “哼鸣” 带领模唱。6. 完整唱两段,表情更丰富带领学生完整演唱两段歌词,加入动作:“骏马”—— 做骑马状;“护呀护山林”—— 握拳举拳。用指挥手势提示节奏和情绪。 1. 跟读歌词,纠正发音。2. 结合动作读歌词,体会情感。3.认识三音组并找出歌曲中的三音组。4. 跟唱 “lu”,关注音高和节奏。5. 纠正易错处,逐步熟练。6. 跟唱第一段歌词,调整声音表现力。7. 分组展示,互评互学。8. 感知两段旋律差异,跟唱第二段。9. 完整演唱,配合动作表现。10. 跟随指挥,调整演唱状态。 通过歌词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为演唱铺垫情感基调。分段学唱旋律,突破音高和节奏难点,为填歌词演唱铺垫。结合歌词演唱,强化情感表达,通过互评提升演唱质量。通过完整演唱和动作配合,强化情感表达,提升演唱完整性。1.小小歌唱家的秘诀示范正确演唱姿势: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嘴巴张开(含糖状),面带微笑。开展 “吹蜡烛” 游戏:深吸一口气缓缓吹出,强调 “用肚子发力”。2. 我们的 “森林演唱会”分组任务:演唱组(完整演唱 + 动作)、伴奏组(沙锤、三角铁伴奏)、表演组(扮演鄂伦春人、大树等)。巡视指导,纠正音高和节奏。 1. 模仿正确姿势,调整状态。2. 参与 “吹蜡烛”,练习稳定气息。3. 分组准备,各司其职。4. 合作表演,互相配合。 明确演唱姿势和气息技巧,提升演唱质量。通过 “森林演唱会” 综合实践,整合演唱、伴奏、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提升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四、课堂拓展 1. 音高挑战赛:1. 开展 “音高挑战赛”:钢琴弹 “2”“3”“5”,学生唱出音名,正确者获奖励。用 “2”“3”“5” 编创简短旋律(如 2 3 5 | 5 3 2 |),小组接龙演唱。2. 给歌曲加 “小乐器”:介绍打击乐器:沙锤(摇奏,表现风声)、三角铁(敲奏,表现鹿脚步声)。组织分组练习:一组演唱,一组伴奏,轮换体验。 1. 参与挑战赛,巩固音高听辨。2. 分组编创旋律,接龙展示。3. 认识乐器,学习演奏方法。4. 合作伴奏,感受乐器与歌曲的融合。 通过游戏和编创,强化三音组音高感知,激发音乐创造力。通过乐器伴奏,丰富歌曲表现形式,提升节奏感和合作能力。五、课堂评价 1. 发放 “我的演唱小勋章” 自评表,引导学生从 “唱准三音组”“声音饱满”“动作表现” 三方面画笑脸自评。2. 组织小组互评,贴 “星星贴纸” 表扬优秀表现。3. 播放歌曲片段,引导学生用手势( /×)判断节奏准确性。4. 提问:“哪个小组演唱、伴奏、表演配合最默契?” 组织举手表决,颁发 “合作奖杯”。 1. 对照标准自评,反思演唱表现。2. 小组内互评,互相肯定优点。3. 判断节奏准确性,用手势回应。4. 投票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通过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建立评价标准,提升自我认知。通过节奏评价和合作评价,强化节奏感知和团队协作意识。六、课堂总结 1. 引导回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唱会歌曲,认识鄂伦春族勇敢精神)”2. 带领学生再次齐唱歌曲,加入动作和伴奏。3. 提问:“鄂伦春人的勇敢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做才算勇敢?”4. 小结:“鄂伦春人保卫家园,我们不怕困难、帮助同学也是勇敢,要做勇敢的好孩子。” 1. 回顾本课收获,分享感受。2. 完整演唱,强化学习成果。3. 回顾本课收获,分享感受。4. 完整演唱,强化学习成果。 通过总结和复唱,巩固学习内容,深化情感体验。结合单元主题 “我是好孩子”,将音乐学习与品德教育结合,深化主题。板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歌 四二拍) 三音组:2 3 5 歌词片段: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勇敢的鄂伦春,护呀护山林。 四、动作提示: “护山林”——双手环抱 “保卫家园”——握拳举拳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勇敢的鄂伦春》.pptx 【新课标】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勇敢的鄂伦春》教案.doc 勇敢的鄂伦春_伴奏.mp3 勇敢的鄂伦春_伴奏_减速.mp3 勇敢的鄂伦春_演唱.mp3 大兴安岭风光.mp4 鄂伦春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