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1 夯实法治基础课时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024年,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一批重大恶性犯罪,加大对腐败、电诈、毒品、跨境赌博、危害安全生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惩治力度,全国刑事案件数创本世纪以来最低。材料表明我国法治( )A.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所有权益 B.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C.彻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 D.实现了社会利益的完全平衡2.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的出台( )①确认了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③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④根除了民营经济的违法违规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25年5月20日起,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该法包括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权益保护等多个专章。对于该法施行带来的积极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A.完善科技创新制度→降低民营经济组织市场经营风险→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B.完善投资融资制度→支持引导民营经济投资重点领域→巩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C.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允许民营经济组织进入所有领域→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D.依法保护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4.“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其意蕴含着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应是( )A.平等 B.法治 C.德治 D.人治5.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6.在某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院不提供庭审内容脚本、不预设审判结果,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网络信息安全违法案件的模拟审判。此举旨在( )①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②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③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④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为人工智能单独立法的行动一直在进行。2023年、2024年,人工智能法草案两次被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将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由此可见( )A.良法之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B.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国务院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D.实现有法可依,就能保证人工智能规范使用8.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犯罪1.2万人,起诉“保护伞”74人;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犯罪,起诉56.4万人;从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起诉1268人。这体现了( )①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②司法机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③国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④有了良法就有了善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给予学前儿童特殊、优先保护。这表明( )①国家重视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②给予儿童特殊保护违背平等原则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法治为儿童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某校同学们通过调研,发现国防教育法的修订过程如下。这体现了( )①党顺应安全形势作出决策部署 ②国家广泛征求意见立良善之法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行政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下图漫画是中央网信办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该行动有利于( )①社会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氛围②网民提高媒介素养,减少上网时间③博主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职业道德④平台加强监督管理,惩治违法犯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踏上新征程。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说明( )①公民还可以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外行使权利②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③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图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立法过程。(1)请你结合材料,运用《追求民主价值》和《建设法治中国》相关知识,分析该法的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2)为更好宣传这部法律,请你设计一句宣传标语。14.能源安全和保障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保障之需】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能源立法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是能源法律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形成了煤、油、气、核、可再生资源的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还需要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方面加强规范,保障能源转型发展。 我国已制定电力法等多部单行能源法律法规,但是能源领域缺少一部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亟须填补这一立法空白。(1)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出台能源法的必要性。【治国之要】2007年根据党中央部署,能源法起草工作拉开序幕。 → 2023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多份议案,反映民意,积极推动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工作。 → 2024年4-11月能源法草案历经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初审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部分意见经研究被采纳。 →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能源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怎样的中国之治?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谋划立法工作,抓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事项的贯彻落实,将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情况,及时主动按程序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增强立法调研、座谈、听证等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做好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学位法、关税法等5件新制定的法律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5件新修改的法律增加规定宪法依据……国家高质量立法正在稳步推进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推进高质量立法的。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作用。材料强调法治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但“保障所有权益”表述绝对化,法律无法覆盖所有权益,故A说法错误;材料中“打击犯罪”“刑事案件数最低”直接体现法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故B符合题意;“彻底解决矛盾”夸大了法治的作用,社会矛盾无法完全消除,故C说法错误;“完全平衡利益”表述绝对化,法治调节利益但无法实现完全平衡,故D说法错误;故选B。2.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全面依法治国。我国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并非“主导地位”,故①说法错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故②说法符合题意;法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权益,从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故③说法符合题意;“根除”表述过于绝对,法律可以规范行为但无法完全消除违法违规现象,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3.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可能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但“降低市场经营风险”与科技创新无直接因果关系,市场风险受多重因素影响,故A说法错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巩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说法错误,故B说法错误;“允许进入所有领域”不符合实际,部分领域(如国家安全等)仍有限制,故C说法错误;依法保护权益能直接优化法治环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逻辑链条合理,故D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平等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之一,但题干强调“法令为治之本”,未直接体现平等,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直接强调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符合现代政治文明以法治为核心的理念,故B符合题意;德治强调道德教化,与题干中“法令”这一关键词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人治依赖统治者个人权威,与题干强调法律为治国根本的观点相悖,故D说法错误;故选B。5.C【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分析题文,题干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属于司法机关,其做法体现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A【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的作用。模拟审判活动通过实践参与,帮助青少年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治观念,故①符合题意;该活动侧重教育而非直接保障公民权利,且“保障不受侵犯”需依靠法律执行,故②不符合题意;案件主题为网络信息安全,通过模拟审判可强化青少年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故③符合题意;活动对象是青少年,目的是教育而非监督司法机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非“良法之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但并非总目标,故A说法错误;题干提到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立法,体现了我国通过加强立法研究完善法律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要求,故B说法符合题意;国务院是行政机关,国家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故C说法错误;“就能保证”表述绝对化,法律是规范的基础,但还需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共同作用,故D说法错误;故选B。8.A【解析】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法治的要求相关知识。最高检打击犯罪、维护正义,体现了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故①符合题意;最高检作为司法机关,通过严格司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故②符合题意;题干中列举的打击各类犯罪行动,直接体现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故③符合题意;有了良法还需要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但善治还需有效执行,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9.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国家通过立法规范学前教育,体现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推动,故①符合题意;对儿童的特殊保护是基于其身心特点的合理差别对待,符合平等原则的实质,故②说法错误;制定《学前教育法》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故③符合题意;法律为儿童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体现法治的保障作用,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10.A【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分析题文,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说明党顺应安全形势作出决策部署;广泛征求意见,说明国家广泛征求意见立良善之法;故①②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而政府才是坚持依法行政;故③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故④错误;故选A。11.A【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依法治国的要求。分析题文材料,中央网信办开展的网络谣言的专项整治行动,这有利于社会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博主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职业道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故①③说法正确;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能一味减少上网时间,故②说法错误;平台没有惩治违法犯罪的权力,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12.C【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宪法。分析可知,题干中提到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就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以法律为工具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都要依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是对宪法规定的细化和具体化;故②④符合题意;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而不是在范围外行使权利,故①说法错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修改和完善,该说法过于绝对;故③错误;故选C。13.(1)①“根据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积极发展协商民主。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法”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落实《学前教育法》,助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党、人大, 需要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根据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可链接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链接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积极发展协商民主;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法可链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宣传标语,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14.(1)示例: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促进能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2)示例:党领导立法;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使民主权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可链接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事关人民幸福安康;需要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方面加强规范,保障能源转型发展,可链接促进能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能源领域缺少一部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亟须填补这一立法空白,可链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权力机关、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根据党中央部署,能源法起草工作拉开序幕,可链接党领导立法;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多分议案,反映民意→可链接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不分意见经研究被采纳,可链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使民主权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可链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5.①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坚持党领导立法,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了立法的正确政治方向。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工作通过汇集民意、集中民智,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制定出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良法,促进了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③坚持依宪立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立法工作强化立法的宪法依据,保证了宪法的权威,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及时主动按程序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可链接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地位、坚持党领导立法,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了立法的正确政治方向;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可链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宪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工作通过集中民智,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了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链接坚持依宪立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强化立法的宪法依据,保证了宪法的权威,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