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 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道德与法治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 “青春是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青春是一条小船,载着你我驶向未来……”青春期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充满了未知的变化。面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可取的做法是A.感受成长,凡事依靠自己解决 B.专注自身,拒绝参与集体活动C.认识自我,努力调节内心矛盾 D.注重对比,远离比我优秀的人2.“我是男生,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虽是女生,但巾帼何曾让须眉?” 对性别角色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①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消除神秘感 ②扩大性别差异,实现男女优势的转化③相互取长补短,塑造完美男女生 ④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心理健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 为缓解期末备考的紧张压力,小武走出家门感受骑行快乐;小宾与朋友倾诉心中烦恼;小州调整心态进行积极自我暗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式分别属于A. 转移注意 合理宣泄 调节认知 B. 奉献社会 放松训练 合理宣泄C. 调节认知 消极传导 提升实力 D. 坚定目标 转移注意 扬长避短4. 右图漫画《我奉献 我快乐》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可以带来美好情感体验②在实践和奉献社会中能够彻底消除消极的情感体验③要在实践中提升内在修养,让情感升华为高尚情操④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全面认可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以下两位同学的讨论表明,步入青春的我们①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②渐渐独立并勇于挑战自我③希望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④开始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鲁迅一生屡遭流言诽谤诬陷,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应对原则:一是鄙视,不理不睬;二是适时反击,揭穿谰言。面对谣言侵扰,他内心平和坚韧,持续投身于革命事业。鲁迅①面对诋毁能予以回击 ②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③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 ④醉心于事业,逃避现实,不去面对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我行吗?”“我能行!”实现二者转变的关键在于A. 正视自己,行动必定能成功 B. 转变观念,相信自己的能力C. 远离自卑,高估自己的能力 D. 远离自负,调整既定的目标8. 图示法是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各组概念关系中,你认为关系正确的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古语启示我们A. 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B.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C. 顺应自然运行规律 D. 满足人民利益要求10. 孟子说:“义,人之正路也。”下列做法属于“崇正义”的是①学生向地震灾区捐出零花钱 ②某电商实行“好评返现”营销手段③群众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④市民利用端午假期到外地旅游观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 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革新力量,可以看出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已完全失去价值 ②智慧化管理有助于推进农业的发展③农业现代化是增加产量的唯一途径 ④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观察下列信息,根据情况调查统计数据,表达你的建议某校同学交往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问题 所占比重喜欢拿别人开玩笑 11%时常做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事 10%关心并经常谈论同学的“小秘密” 13%在公众场合随便喊同学的绰号 14%①“言必信,行必果” ②“人生在勤,勤则不匮”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4月 8日,南宁市爱“星”志愿者关爱孤独症患者活动顺利举行。当天志愿者分工协作,陪伴孤独症患儿聊天,给予他们拥抱和夸奖,让他们感受到了爱与温暖的力量。从志愿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A. 讲仁爱 B. 重民本 C. 守诚信 D. 求大同14. 近年来,全国多地政府机关大院面对公众开放,群众可到院内停车、如厕、旅游、就餐、晒谷……此举①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 ②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有需求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5.“尚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核心思想理念,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①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②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为各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③4月23日—24日, 2025南宁“三月三”国际民歌邀请赛举行,世界民歌共唱“春江水暖”④迄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共同庆贺春节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作体现了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 形神具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启示我们要践行的传统美德是A. 扶危济困 B. 孝老爱亲 C. 见义勇为 D. 敬业乐群18.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我的压岁钱我做主”——未成年人如何守护自己的“小金库”?子议题2:“我发明,我快乐”——如何申请发明专利?子议题3:“家产有‘法’,继承有‘序’”——遗产分配我来说)据此判断,该老师设计的总议题是A. 认识民法典 B. 保护人身权 C. 保障财产权 D. 法不可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19.(7分)【积聚青春力量 开展青春行动】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追逐青春梦想提供着青春的力量。诗 词 青春力量a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1分)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分)c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1分)(1)请将下列青春力量分别填入上面表格中最适合的位置(只填序号)(3分)①自尊 ②自信 ③自强青春的力量在于践行。请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仿照例句,完成下列表格。(4分)青春力量 我是践行者自尊 例句: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周围人赞许的目光让我觉得自己很棒。自信 ① 。(2分)自强 ② 。(2分)20.(12分)【析优秀文化 承传统美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宫空间站组合体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神舟飞船、长征运载火箭、天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这些大国重器的名字,延续前人的梦想,书写新的历史,体现了独特的“中国式浪漫”。(1)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项大国重器,说说其命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体现出来的思想理念。(4分)材料二 神舟二十航天员王杰从初中时代起就把航天员杨利伟当成榜样,高考填报志愿时,王杰毫不犹豫地填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被选拔为第三批航天员。在训练中王杰不断挑战自我,主动加练充分调用肌群,直到体能过关动作规范。他把不熟悉的知识随手记下来,光笔记本就有10多个。乘着时代的长风,这位脚踏实地的攀登者,触摸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结合材料,分析王杰身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4分)(3)某学校建成了一栋新的教学楼,请你起一个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名字,并谈谈你的理由。(4分)21.(10分)2025年是我国民法典颁布实施五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法知法】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录)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零九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第二百零六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第二百八十八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1)民法典第九条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2分)(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4分)【守法用法】材料二: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一时间杨某成了群里调侃的对象。杨某看到后,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3)有同学认为:“杨某维权,合理合法。”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4分)22.(10分)【以案说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案例一 李某在学校操场拾到韦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韦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表。案例二 5月19日,海口“汽车拖猫”意外事件发生后,史某某(男,30岁)看到网上相关视频、图片,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造谣他人“虐猫”,在社交平台上编造传播大量虚假信息并散布当事人个人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海口市公安局对史某某处拘留十日,并处罚款的处罚。(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判断案例一中李某、案例二中史某某的违法行为类型。(2分)案例三 陈某因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三中陈某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判断依据。(4分)(3)七年级同学甲认为:“我年龄还小,违法犯罪与我无关,即使犯罪也不会受到处罚的。”请你结合下列法律链接,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说法。(4分)(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24~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C B A A B A B D C A C B A B D D B C19(7分)(1)(3分)a. ③ b. ② c. ①(2)(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无价值观错误,均可得分。每点2分。答案示例:①我相信我能够代表班级,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如学生从教材知识“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积极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为民族振兴而奋斗。”作答亦可给分)②虽然我的条件一般,但我要依靠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只要能从“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等方面或教材知识直接作答,也可得分)20(12分)(1)(2分)开放性试题,表述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得分。答案示例:“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与“神州”谐音,象征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2分)“长征”运载火箭取自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长征》,寓意我国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2分)“天宫”空间站取自中国传统神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寓意对未知天空的探索,以及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2分)“天和”取自《庄子·知北游》(学生若不知出处,可用“古诗词”等表述来代替,类似表述皆可得分),寓意天人合一,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2分)(2)(6分)①王杰以杨利伟为榜样,体现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分);②高考志愿填报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2分);③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则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2分)。(每点2分。若学生未结合材料罗列了传统美德的四个内容,则只给1分。)(3)(4分)开放性试题,表述无价值观错误、符合题意(教学楼)均可得分,赋分为名字2分+理由2分(出处1分+寓意1分),要求名字无价值观错误,无错别字,诗词引用不完整有瑕疵的,或出处错误的,视情况可酌情给分。只有名字但没有说明理由的不给分。答案示例:“厚德楼”,取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学生应当自强不息,培养自身德行。“致远楼”,取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旨在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21(10分)(1)(2分)绿色。(2)(4分)民法典规定“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能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每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3)(4分)民法典109条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2分)马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影响了杨某正常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杨某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2分)(评分说明:原理2分+结合材料2分。原理表述可以根据教材P87内容回答,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亦可得2分)22.(10分)(1)(2分)案例一中朱某为民事违法行为(1分);案例二中李某为行政违法行为(1分)。(2)(4分)案例三中陈某为刑事违法行为。(1分)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1分),具有刑事违法性(违反了刑法规定/触犯了刑法)(1分),应当受到刑罚处罚(1分)。(3)(4分)①该同学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1分)我国刑法规定,年满十二周岁犯罪就应受到相应的处罚。(1分)②我们应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和远离违法犯罪;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防范于未然。(2分,写出一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得分)(如学生从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要提高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