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请你根据对所学诗文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跟随柳宗元,我们发现了潭中游鱼
“俶尔远逝,①______”的灵动;跟随孟浩然,我们漫步洞庭湖畔,欣赏到了“②______,③______”雄
伟壮观的胜景;面对友人的离别,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发出了“④______,⑤______”的慨叹,成
为历代传唱的名句;在《式微》里,我们充分体会到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微君之躬,⑥______?”
在《子衿》里,我们感受到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挑兮达兮,⑦______。”《关雎》中
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⑧_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2.开展“漫步古诗苑”活动后,每班都制作了诗集,请你仿照画线句的句式,为此活动补写寄语。
读诗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深化对人性与文化的理解。读《观沧海》,我读懂了大海的浩瀚与壮阔,
读懂了曹操的雄心与抱负;读《关雎》,我读懂了爱情的纯真与美好,读懂了君子的执着与追求;______,
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 分。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
“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①“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
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②“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
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
“和”的思想可谓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最早可以 zhuī sù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
个阶段,最终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
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zhuīsù
(2)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维系】wéixì①<动>维持和联系。②<动>牵绊。③<动>保持不使涣散。(《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
【甲】“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______)
【乙】看到他以粗粮维.系.生活,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______)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画线句①中“吹奏”“标准”“音响”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古代乐器”“中国文化”“理想境界”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画线句②中,“古代乐器发出的”在句子中作定语,“‘和’字”是主语。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2 分。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科技之美”活动中,东东带领大家寻找科技改变生活的实例,体会科技助力发展、惠及民生的魅
力。
【材料一】
航天育种助力粮食生产
①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
速发展。
②阜航麦 1号是航天科技惠及育种事业的例证。2013年初,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将 100克自主培育的省
审小麦品种阜麦 8号种子,经由神舟十号飞船搭载送入太空,进行长达 15天的太空遨游。种子返回地面后,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集中科研力量,进行田间筛选与鉴定。又经过多年的选育、试验工作,他们从众多小麦
穗系中鉴定出一个优质品种,定名为阜航麦 1号。2021年,阜航麦 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23年,阜航麦 1号已经累计推广 40万
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要进一步将航天育种与生物育种充分结合,加快育种技术创新,培育更多优良品种。
【材料二】
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广泛
①近年来,湖北省加快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湖北省已经装配各类北
斗农机终端 4万多台(套),累计监测作业面积 1.12亿亩。稻田里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旋耕机无人驾驶,
通过手机上的北斗智能终端操作机器,作业时行驶的路线精确度高。不仅是耕作,种、管、收等农业生产
各个环节都可以更便捷地管理,在稻田不同位置装上传感器,通过 5G+北斗+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对每个
田块的酸碱度、温度、风速等数据进行实时监管。
②除了农业领域,湖北省在电力、水利、交通领域也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2021年,湖北省北
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好北斗终端应用和产业融合,完善优化北斗产业生态。国网
湖北超高压公司宜昌运维分部,装有北斗的无人机,可以提供厘米级的实时精度定位服务,还能实现全天
候、无盲区的精准感知。
③湖北省北斗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由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及算法等技术和产品构成的产业上游,以北
斗终端设备为主的产业中游,以及北斗运营服务应用为主的产业下游。
【材料三】
高质量建设屋顶的“阳光银行”
①在我国,零星分布在屋顶、院落等处的户用光伏,被用户称为“阳光银行”。户用光伏如同我国推
进能源革命的“轻骑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②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 1.15亿千瓦,相当于约 5个三峡电站
的总装机容量。2023年,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光伏新增总装机的 20%左右。
③利用建筑屋顶、闲置院落等安装户用光伏,能有效减轻对长距离外送电的依赖,更好地保障能源供
给,缓解降碳压力。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 500万户,根据有关机构预测,
我国农村地区可安装光伏屋顶总面积约 273亿平方米,超过 8000万户,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④安装户用光伏还亟待解决部分用户组件质量不高、设备安装不规范、后续运维服务跟不上、配电网
可接入容量有限等问题。为推进户用光伏发展,需要理顺体制机制,出台相应标准规范,积极开展智能电
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等举措。
⑤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
动”。更多高质量的“阳光银行”必将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带动农民用户
增收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则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细读文章,请你选出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______
A.阜麦 8号是经历 15天的太空遨游和多次田间筛选、鉴定,最终选出的一个优质品种。
B.近年来,湖北省在农业、电力、水利、交通领域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
C.截至 2023年,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光伏新增总装机的 20%。
D.以上三则材料说明我国高科技已全面取得显著成果,并全部应用于人民生活实际。
(2) 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经装配各类北斗农机终端 4万多台(套),累计监测作业面积 1.12亿亩。
(3) 科技改变生活,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购物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说说科技改
变生活、惠及民生的实例。
5.阅读《天才是一粒向下扎根的种子》,回答小题。
天才是一粒向下扎根的种子
①有人将天才视为天外来客,认为他们天生便带着超凡的智慧。但翻开历史的书页,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
天才,无一不是将根系深深扎入时代土壤的种子,在持续生长的过程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②天才的根基是用汗水浇筑的。王羲之在绍兴兰亭洗笔成墨池,达 芬奇画蛋三年才敢触碰人像轮廓。文艺
复兴时期的天才们在学徒生涯中研磨颜料、学习解剖,往往耗费十余年光阴才换来执笔作画的资格。就像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人们只见其飘然欲仙的轻盈,却看不见画工在幽暗洞窟中攀爬描摹的艰辛。这些看似
笨拙的积累,恰如种子在泥土中的默默蓄力,终将冲破黑暗迎接光明。
③真正的天才必然心怀家国。钱学森突破重重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时,美国海军次长说“他抵得上五
个师”;袁隆平在稻田里躬身半世纪,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
录活字印刷术时,特意注明这是“布衣毕昇”所创,这份对民间智慧的珍视,让科技之光得以照亮千年文
明。他们的智慧之所以不朽,正是因为将个人的根系深植于民族土壤。
④突.破.常.规.的勇气让天才之树常青。哥白尼凝视星空四十年推翻地心说,伽利略面对宗教法庭仍坚持“地
球是会动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承受着“动摇祖宗之法”的质疑。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不惑于学鸠的
讥笑,方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当今中国量子通信团队在西方技术封锁中闯出新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二
十年走完别人四十年的征程,这些新时代的天才们用创新的枝叶,为人类文明之林增添新的绿意。
⑤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天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当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
重焕生机,当贵州大山里的“天眼”凝视着浩瀚宇宙,我们看见无数平凡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他们深扎
大地的根系汲取着五千年文明的养分,向上生长的枝干触摸着未来的天空,用年轮刻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
天才印记。
(1) 下列表述中能准确表达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______)
A. 天才是天生的超凡智慧者,无需外部滋养便能改变世界。
B. 天才的根基在于个人不懈的汗水与勤奋积累,这是成就天才的唯一源泉。
C. 真正的天才必须心怀家国,将个人根系深植于民族土壤,方能成就其不朽价值。
D. 天才是像种子一样向下扎根于时代土壤,在持续生长中通过汗水、家国情怀和创新迸发力量的。
(2) 第④段有一个词语准确诠释了加点短语“突破常规”在语段中所表达的含义,这个词是______
(3) 文中第三段列举钱学森、袁隆平、沈括三个事例,如果想更换其中一个,你认为更换哪一个较为合适,
请说明理由。
(4) 文章标题为“天才是一粒向下扎根的种子”,说说你对“向下扎根”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 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
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日光下澈.______
②悄怆幽邃.______
③乃记之而去.______
④果佳.境也______
(2)“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从.头至尾
B.从.长计议
C.择善而从.
D.从.天而降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朱阑傍水,翠幕垂窗。
(4) 根据【甲】【乙】两文,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珮环”,他“心乐之”,于是“①______”,
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______”,得
以欣赏“佳境”。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7.古代诗歌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1) 说一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2) 这两首诗都是赠别诗,但表达的别后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8.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尊重,意味着接纳彼此的差异,意味着
换位思考、关注他人感受,意味着珍视他人的努力和成果,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能建立信任,
收获友谊,提高个人修养。有了尊重,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包容,社会会更加和谐与进步。同学们,对此,
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
少于 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①往来翕忽
②气蒸云梦泽
③波撼岳阳城
④海内存知己
⑤天涯若比邻
⑥胡为乎泥中
⑦在城阙兮阙”的书写)
⑧窈窕淑女
2.示例:
读《过零丁洋》我读懂了爱国的伟大与悲壮,读懂了文天祥的坚韧与信念
本题考查语句仿写。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
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3.(1)源远流长 追溯
(2)③;①
(3)D
4.(1)B
(2)“截至目前”表示到目前为止,这一词语明确了数据统计的时间节点,表示“湖北省已经装配各类北
斗农机终端 4万多台(套),累计监测作业面积 1.12亿亩”这一数据是到当前时间为止的统计结果,不排
除相关数据将会继续增长,“截至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 )示例: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
理。例如,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和环境自动调节亮度,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家庭安全,智能
家电可以通过手机 APP进行远程操作。
5.(1)D
(2)创新
(3)示例:我认为最适宜更换的是沈括的例子,理由如下:事例与论点契合度较弱。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记载毕昇活字印刷术,主要体现对民间智慧的尊重与传承,而原文第三段的核心论点是“心不家国”。
相比之下,钱学森(冲破阻挠归国)、袁隆平(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直接展现个人才智与国家命运的深度
绑定。沈括事例更多体现文化传承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关联性稍显间接。
(4)真正的天才是:维度 1:甘于寂寞、付出艰辛汗水的务实精神。维度 2:心怀家国、将个人价值融入
民族和时代需求的崇高情怀。维度 3: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土壤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的源泉。维度 4:为
向上突破、挑战常规提供坚实的依托和方向。
6.(1)①穿透②幽深③离开④美好
(2)C
(3)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朱红的阑干傍临河水,翠绿的屏幕垂在窗前。
(4)①伐竹取道②呼舟对渡
参考译文:
【甲】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
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
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
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
个叫做奉壹。
【乙】 二十五日,游览里湖,登上放鹤亭,不久,(游艇)停泊在西泠桥边。我登上河岸,迈步进入西
村,隔着河岸远望孤山之后。朱红的阑干傍临河水,翠绿的屏幕垂在窗前,古朴的楼房覆盖着小屋,小游
艇系在门前。我就对这里幽深寂静的景色感动愉悦,呼唤游艇向对岸渡去,果然是一片佳境啊。
7.(1)“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
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豁达乐观的情感,认为友情不受距离限制,劝勉友人不要悲伤;《发渝
州却寄韦判官》表达了孤独、惆怅的情感,通过“空江”“猿声”等营造出凄凉氛围,体现别后的伤感与
不舍。
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