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一、单选题1.如图是菠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及气孔的两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②和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图乙结构主要分布于图甲的①中C.图甲中的④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D.图乙中气孔处于A状态时,蒸腾作用比B状态时弱2.下列对生物不同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B.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E代表响尾蛇C.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D.图四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H点时保存效果最佳3.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李晓、张娜、马俊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株植物上摘取一片叶子,李晓在早晨8点摘取叶子,张娜在中午12点摘取叶子,马俊于傍晚7点摘取了叶子,在脱色、染色后,把三片叶子放在了一起,你能猜出谁的叶子颜色最深吗( )A.李晓 B.张娜 C.马俊 D.都一样4.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5.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蔬菜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照明,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蔬菜作物产量B.无氧和零下低温有利于水果的保鲜C.合成有机物在线粒体中进行,葡萄糖氧化分解在叶绿体中进行D.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呼吸作用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变成热能6.下列选项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及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种子休眠——生物适应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影响生物C.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示的食物链:蝉→螳螂→黄雀7.如图所示是正常生长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B.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a、b、c区域表示有机物的增加或减少,若一天中a-b-c>0,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D.遇到阴雨天气时,区域a的面积会增大8.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9.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世界各国民众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核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并最终威胁人类。如图是海洋中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丁→乙B.如果海洋生态系统被核污水污染,则该食物链中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最多的是乙C.甲、乙、丙、丁与他们周围的非生物成分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核污水污染危害的范围最终会扩散至整个生物圈10.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a和b是由图丁中的2发育而成B.图乙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C.图丙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图甲中的结构bD.图丁中结构2、3、4、5共同组成种子的胚11.如图为种子、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乙是由图甲中的2发育成的B.图乙中的7发育成图丙中的10C.图甲中的1发育成图乙中的7D.图甲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12.下列有关植物生理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提升温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B.移栽植物时,剪掉部分叶片,可以减弱呼吸作用C.大雨过后,给农作物及时排涝或田间松土有助于植物根的呼吸D.向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放入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说明萌发种子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13.下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筛管运输B.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D.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14.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X的 ab段,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B.曲线Y的 he段,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水分大量散失C.曲线Y中f 点以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幼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D.曲线 X 表示幼苗细胞鲜重的变化15. 某同学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16.如图所示,将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改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二、综合题17.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1)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 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 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2)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 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 到大气中。(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 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4)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____。A.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18.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 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绿色植物能够制造有机物,作为 成分;细菌和真菌作为 成分,将枯枝败叶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3)图中若加入阳光、空气、土壤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 .(4)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么它们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鸟 虫.(用箭头表示)(5)一般情况下,虫与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19.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监测种类 A B C D E农药含量(×10﹣6) 0.0005 2.0 0.5 25.5 0.04(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用字母来表示)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 .(4)该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生物成分,还应有 和 .在地球上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0.下图表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 ,能够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2)上图中,鱼在水里生活,用 呼吸。(3)上图所示食物网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 。(4)据图分析,蟹可以取食浮游动物,它和浮游动物都以水生植物为食,蟹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请写出一条含有蟹的最短的食物链: 。21.野外一水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的鱼类主要是鲢鱼和鳙鱼,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若水体因有毒物质污染,且通过生产者进入食物链,依题意最长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2)水塘中含氧量最低的时段为 (填“清晨”、“正午”或“傍晚”),原因是 。(3)实践表明向水塘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能提高鱼的产量,请从生物学角度说出理由 。三、读图理解题22.图一中字母 A、B、C 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分析回答:(1)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 ] 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二中的结构 [ ] 中进行。(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该植物幼苗进行 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3)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二中叶片的[ ] 散发出来的。23.草莓是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享有“开春第一果”之美誉。近几年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很多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请结合图分析回答问题:(1) 草莓开花后想要结果必须经历的过程是 。(2)新鲜草莓酸甜可口,果汁丰富,其大量的汁液来自于草莓细胞的 (填细胞中的某结构名称)中。(3)为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若将该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 ;若将暗处理后的该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 A 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 (填字母A 或B)叶片变成蓝色;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袋内表面都有水珠出现,这主要与草莓植株的 (填某生理活动)有关。(4)图二中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草莓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是 (填数字)时。24.近十几年,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日趋明显,引起极端天气的出现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所以低碳和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的选择。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大气圈、岩石圈、水圈适合生物生存的部分包括 ,它们共同构成了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图中①示碳从大气环境进入植物体的过程, ②示绿色植物通过 将物质和能量传递给各级动物的过程。(2)请据图分析,生物体中的碳返回大气环境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其中的 (填数字序号)是造成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3)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常利用生态系统的 将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四、实验探究题25.某同学在两个同样材质、大小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条件:组别 光线情况 温度/℃ 水甲 向阳处 20 适量浇水乙 黑暗处 20 适量浇水(1)这种探究方法属于 法.(2)从上述探究条件可知,这位同学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3)若他要增加丙组实验与甲组对照,探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请你帮助他完成丙组的他那就条件设计表:组别 光线情况 温度/℃ 水丙 20 (4)如果实验结果与该同学的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照旧再做一次实验D.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答案解析部分1.A2.C3.C4.D5.A6.C7.D8.B9.C10.D11.C12.C13.A14.B15.D16.C17.(1)呼吸;分解(2)光合;氧气(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4)D18.(1)一;绿色植物(2)A;C(3)生态系统(4)←(5)自我调节19.(1)A→E→C→B→D(2)D(3)D(4)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生物圈20.(1)生产者;光合(2)鳃(3)非生物部分(4)捕食和竞争;水生植物→蟹→鹭21.(1)浮游植物;鳙鱼 的生长,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鱼类提供更多的氧气,提高鱼的产量。(2)清晨;经过夜间无光,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出氧气(3)合适的化肥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鱼类提供更多的氧气,提高鱼的产量。22.(1)C;光合;③;叶肉(2)呼吸(3)⑤;气孔23.(1)传粉和受精(2)液泡(3)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A;蒸腾作用(4)1824.(1)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食物链(2)③④⑤;⑤(3)分解者25.(1)实验(2)光照(3)向阳处;干燥(4)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