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送江公著知吉州》(宋)苏轼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县作》(唐)韦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清)刘嗣绾“小三峡”——富春江(浙江中线)《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黄公望晚年定居浙江富阳时所作。画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入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文章,感受四字骈文的音韵之美。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重点)3.从观察角度、感官调动、写景方法等方面,品味景物描写,体会文章清新流丽的语言特点。(难点)4.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中作者寄寓的情感,感受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难点)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与朱元思书》(吴均)--入文走进作者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叔庠南朝梁文体知识南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山水小品文。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⑵平仄相对。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读读文中对偶句](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文题解读给予吴均的好友,点名人物。书信,点明体裁。与 朱元思 书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壹——文中山水为什么独绝天下?读山水之音文言文节奏划分: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四字对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富阳/至桐庐"。语速稍微慢一些,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指导诵读1、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出骈文节奏。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piǎo整体感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miǎoyīnɡlínɡzhuànyuānlìlúnkējiā夹(jiā):两旁有物限制,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jiá):特指两层的衣服,如“夹袄”、“夹被”等。夹(ɡā):主要用于指腋下,即“夹肢窝”。读出层次(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女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男读)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齐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疏通文意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漂流),时而偏西(漂流)。风 烟 俱 净, 天 山 共 色。从 流 飘荡,任 意 东 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全,都同样的颜色跟、随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介词,从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绝妙的疏通文意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水皆 缥碧, 千丈 见 底。游 鱼 细 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浅青色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甚于箭,比箭还快都直接图文释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疏通文意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争着往高处生长,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夹岸高山, 皆 生 寒 树。负 势竞 上, 互相轩 邈;争 高 直 指, 千百 成 峰。树密而绿,让人看了心生寒意。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心生寒意。凭借争着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笔直疏通文意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也不停地长啸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使名利之心得以平息;泉水激 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 峰 息心;形容水声清越美丽的互相和鸣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动词,停止,消失定语后置句:“飞戾天之鸢者”古义:穷尽;今义:贫穷图文释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图文释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图文释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疏通文意经纶 世 务 者, 窥 谷 忘反。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那些忙于筹划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虽在白天,也如同黄昏时那样昏暗。横柯 上 蔽, 在 昼 犹 昏。疏 条 交 映, 有时 见 日。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看同“返”;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好像,如同互相掩映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图文释义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文言积累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绝:①天下独绝(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上:①负势竞上(向上)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百: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②猿则百叫无绝(众多)直:①直视无碍(直接);②争高直指(笔直)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文言积累3.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今义:贫穷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动词,向东或向西(漂流)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重点积累下面文言句式。文言积累5.特殊句式⑴倒装句定语后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飞戾天”是“鸢”的后置定语,译时要将它提前。)⑵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此句省略了主语“吾”,译时要补上。)急湍甚箭。(甚后面省略了介词“于”,译时要补上。)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中所写景色的特征?贰析山水之妙(小组交流,共同完善表格内容)请圈出文中最主要的两种景物,勾画文章具体字词句段加以品析。【注】:从动静、修辞、视角、感官、正侧面等角度品析。作者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但却先“异水”,再写“奇山”,为什么?明确:先写水,再写山,由近到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异水”——水流心不竞修辞手法 正、侧面描写 视角变化 动态/静态 异水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水之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之夸张正面俯视俯视平视静态静态动态侧面烘托比喻、夸张色清清急富春江水清澈透明、湍急奔腾正面“奇山”——青山看不厌具体语句 修辞 感官 动态/静态 奇山特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蝉转不穷,猿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听觉视觉山之势:高俊秀美山之声:音韵和谐山之色:树茂林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拟人山势高俊秀美、山林幽深静谧、树木茂盛浓密比喻对比叁读山水书信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寻找蕴含作者心境、感慨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分析吴均写这封书信想表达什么情感?背景资料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越职私撰写《齐春秋》,在书中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因而触犯了武帝,不仅书稿被焚,还遭罢官。《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之后又奉旨撰写《通史》,却在五十一岁时去世,未能完成书稿。后来他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谁解其中味?①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②借景言志,表明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③还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以及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④也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周围景色之秀美,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魅力。主旨归纳本文叙述了作者乘船自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的所见所感,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途中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自然地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高洁志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1.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相信世界是按外显的规则不断运转。2.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外显规则产生怀疑后,尝试理解这个世界的潜在运行规则,改造自己适应外部。3.人生第三重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人生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回归到“以我为主”,不再过于逢迎外部,参悟取舍之道。读出感情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出陶醉之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读出悠闲之意)。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读出赞叹之情)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第一、二句为一层,要读得清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得有力度,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读得深沉)。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得清雅)理解性默写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5、写富春江水湍急的: 。6、写听觉感受的: 。7、写山“奇”的句子: 。8、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封书信里的山水,既有_______,也有___________。这封书信里的世界,没有_______,而有___________。这封书信里的吴均,没有_______,只有__________。——这封信为什么独绝天下?◎这封书信里的山水,既有奇山的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也有异水的清澈和湍急。◎这封书信里的世界,没有丝竹之乱耳、而有安静热闹和谐美妙的天籁之声,没有奉迎拍马、刀枪撕杀,而有万物和谐、精神自由。◎这封信里的吴均,没有追名逐利,只有内心纯净、轻松惬意与世无争;没有劳心于役,只有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弃、遁世隐居的高洁志趣。元人方回:“《与朱元思书》诚为叔庠佳作。” 陈平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特征性的概括。这里的山水奇异超俗,饱含着由衷地赞赏之情。那负势竞上的寒树,那争高直指的气势,难道不是作者独立自由的一种个性,不是勇往直前的一种气势?与禽鸟共舞,与山水同乐,沉浸在这奇山异水之中,什么世间俗务,什么利禄功名,刹那间便会伴着美的体验灰飞烟灭。 何士光:“《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奇文,玄妙不可测。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茫茫”。深深为文章和谐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高洁的志趣所感染。” 熊江平:“清丽新巧,是骈文中佳作。”名家评论肆——山水诗文为什么独绝天下?读山水类文山水为什么让文人们情有独钟呢?它寄托这一类人怎样的情思呢?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2.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青溪》3.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文章为案头之山水,山水为地上之文章”。诗化的山水,是动人的文章,是心灵与自然的相濡以沫。山水情怀是文人借助自然山水寄托情志,是文人士大夫探索世界,坚守自我,从容豁达的精神体现。博大圆融的自然山水是历代文人士大夫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最好媒介,山水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特有基因。古人今人亦如此,我们同样可以在山水中发现、和解、成长、交融……你喜欢自然界的山还是喜欢水?“人生如山似水。”山性深邃却明朗旷达,像极了仁者的不移;水性沉静却奔流向前,启迪了智者的不息。山使人淳厚,水使人灵秀。人,要既有山的风格,又有水的胸怀。仁智相辅,刚柔相济,才更为美妙。当堂检测2.下列句中画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有时见日 B.猛浪若奔C.横柯上蔽 D.互相轩邈解析:A.见:看见,没有词类活用现象。B.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C.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A当堂检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解析:C项句意: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应划分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故选C。C当堂检测4.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清”“鱼多”“急”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奇山异水的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D.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1段写富春江山水的总体特点,第2、3段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奇山。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从正面描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描写水清;“急湍甚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急。所以本文主要从水清、水急两个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B总写——奇山异水分写静态动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异水奇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视觉听觉视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蝉转不穷,猿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清澈明净水流湍急山之形(势)山之声山之色由景生情厌倦仕途寄情山水清晰再现作业布置1.完成对应练习册《与顾章书》。2.阅读【拓展阅读】《与施从师书》《与顾章书》,感受“吴均体”的文章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