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铁东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总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 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1—4 题。( 8 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 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 ,生命交替的旺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 fú 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 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① 贮满( ) ②匍 fú ( )2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 .承前启后 B 戛然而止 C .销声匿迹 D .相辅相成3 .文中 “ □” 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2 分)A .逗号 B .感叹号 C .分号 D .冒号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排比和 的修辞手法。( 2 分)5 .默写( 7 分)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哲思,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反复诵读 唐诗,在字里行间走进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1 )“ ,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明白,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读杜甫《石壕吏》中 “ 夜久语声绝,( 2 ) ” 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3 )“ ,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又能感受到诗人那救世济人的情怀和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读白居易《卖炭翁》中( 4 )“ ,” 我们看到了卖炭老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内心活动,暗含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 “ 宫市” 的批判。二、阅读(45 分)(一)文言文阅读(15 分)(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8 题。(7 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6 .本文作者是 ,字退之,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 “ 唐宋八大家” 之首。( 2分)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其真无马邪 其视下也 B .虽有千里之能 能以径寸之木C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才美不外见 明灭可见8 .文章第三段画横线处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1 题。(8 分)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① 者为鱼梁② 。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③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 ④ 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⑤ 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⑥ 之登于山。(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①浚:深水。 ②鱼梁: 一种传统的捕鱼设施,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③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突出隆起。④嵌(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⑤冲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⑥罴 (pí):棕熊。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B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C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D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分)①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②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11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柳宗元 “ 永州八记” 中的一篇,请结合选段内容说一说作者着重描写了哪一景物, 这一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现代文阅读(25 分)(甲)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5 分)月光烧成的灰 董改正①在等一场霜。②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莱,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绝妙。老种白萝卜,纺锤形 的,洗净了,切成月牙形,齐齐码在竹编连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个日头后就蔫了,边 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惹了灰黄。再晒一个日头,吹小半天风,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③从海南初回的头几年,每到小雪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咸货。咸鸭子,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砭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 的 “ 腊味” 。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味觉的火柴棒,引燃不了舌尖上草蛇灰线 的记忆。到底还是不行。④缺了什么呢?⑤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来要差很远。 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子如碎玉, 切丝的辣椒如红线。干筷头夹一碟子,香油烧熟了,略翻炒,脆黄酸香,宜稀饭干饭,宜面条,宜夹馍,寡吃 也好,只是太奢侈。外婆腌的水萝卜,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 一块睡不着。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的水萝卜。终于送到了,终于吃到了,长叹一口气这 才去了。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绝味。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她那样的长,长得像蚕豆的豆荚,秀气,简 直有点儿媚,像青衣的水袖了。那会儿, 一排排这样的萝卜干排在竹编连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小划子停 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皎的冬夜,霜染村晚,犬吠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干。 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冬虫在幽咽低吟,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霜是凝华,露是液化,总归是 水的前世今生,总归是和着尘土的,脏,回潮。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半天日头就好了——哪 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外婆用新稻草烧灰,沾染白净如玉的糯 米裹粽子,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一把煮稀饭,那个香,那 个糯,今生恐难重温了。⑦外婆走了很多年了,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她就 像汽油对于汽车,是续命的能量而已。那天我给她做了蔫子粑粑,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婆一生悲 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⑧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萝卜,腌点肉,腌点鸭子。今年我得给李君寄两只去。 我 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选自《北京青年报》 2022 年 1 月 13 日)[注]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1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 分)13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 “ 月光烧成的灰” 为题,有何妙处?(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 “ 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 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 这句话的含义。(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19 题。(10 分) 材料一 : ·长白山保护区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量 25.24 亿立方米。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源头。 长白山天池集水面积 21.4 平方千米,水面积 9.82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204 米,最深处 373 米,总蓄水量 20.4 亿立方米。大气降水是天池主要水源,约占 60% ,其余 40%来自地下水。(来源:长白山管委会 2023 年 3 月 14 日)材料二: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的顶部,是东北地区最高最深的火山湖,这里四季风光迷人,是来长白 山的必游之地。登山顶,可见 16 座山峰簇拥着一潭平静的湖水,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面不染尘埃的古镜,在蓝天的映照下, 湖水深邃幽蓝,格外迷人。天池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只有出水口,而没有进水口,长白山瀑布就是它的出水口,每当桀骜不助的瀑布水 一往无前地奔涌而下,隆隆的响声好似讲述着长白山的传奇,终化作江水流向远方。(来源:公众号 “ 悠游吉林” 《似诗如画!一江春水向 “ 吉” 流》2024 年 3 月 22 日)材料三:刘建封,字石荪,号天池钓叟,山东诸城人(今属安丘)。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五月,他任奉吉勘界委 员,与地方官李廷玉、张凤台、刘寿彭,带领测绘人员对长白山进行了系统性地勘察。他们这次考察成果可谓 成绩斐然,完成了《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白山穆石辩》《中韩国界说》《间岛辩》等官方报告,此外还著有《长 白山江冈志略》《东荒谭余》。特别是《长白山江冈志略》,洋洋洒洒十万言,成为长白山舆地历史补白之典籍。人类对于长白山的记录已很久远。《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 不咸” 。北魏称徒太山, 唐称太白山,此后辽金时因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南宋洪皓《松漠纪闻》里记录其山禽兽皆白, 人不敢入。这些自然是民间异闻加书斋幻想的结果。当地人们称长白山为 “ 老白山” “ 白山泊子” “ 白山派子” 。但是从夏商周至清代,约三千多年,真正登临长白山的人屈指可数,登顶者更少。刘建封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全面勘察长白山的第一人。(节选自周吉敏《长白山记》刊于《长城》 2024 年第 5 期)材料四:长白山之所以称长白山,大家可能知道其中一个原因:长白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另一个原因, 说起来,与浮石有很大关系呢。因为长白山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呈灰白色,火山喷发也使大量浮石堆满山 顶。由于浮石外表呈白色或灰色、浅黄色,远远望去,山顶总是白白的。所以即使白雪消融后,露出的山体仍为白色,人们通常用 “ ” 的诗句来形容它的 “ 长白” 。当然,浮石只是长白山火山石的一种,不是所有的火山石都能浮在水面,只有少数可以。以天池为中心, 在半径 70 多公里的范围内,都有这种石头,在火山喷发口东北方向分布更为广泛,堆积较厚。而天文峰东南 侧的白岩峰(又叫华盖峰)的浮石厚度可达 50 多米,亦含大量粗面岩角砾。浮石既轻又软,容易被流水冲刷, 形成犬牙交错、锯齿状的山峰。而坚硬的火山岩角砾镶嵌在浮石的表面,则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长白山浮石用途广泛,它吸水性很强,易长苔藓,可雕琢加工,是适宜制作盆景的山石之一。近年来,它 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假山盆景等。浮石体轻,保温性能好,做成空心砖、装饰板等有很好的保温及防火作用。 用浮石零散料做成的 “ 洗脚石” ,有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健康人体第二心脏等功效。国内外一些服装厂大量购 进这种石头,用以磨制牛仔裤、水洗裤。在长白山脚下,浮石为一些个人和企业铺就了致富之路。· (节选自庄稼汉《长白山浮石记》,《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 年 8 月 18 日第 12 版)16 .下列有关以上材料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长白山天池是东北地区最高最深的火山湖。B .长白山瀑布是长白山天池的进水口。C .人类对于长白山的记录很久远,北魏时期称其为徒太山。D .长白山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呈灰白色。17 .将下列诗句补充到材料四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B .天柱一蜂孳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C .若待雪消冰释后,群峰仍像白头翁 D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18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说一说长白山浮石具有哪些特点?(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名著阅读(5 分) 20 .( 1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诗 经》的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 ;又如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感兴趣,那就可以读一读 。(在横线处填入选项即可)( 2 分) A .《<说文解字>第一》 B .《<诗经>第四》 C .《<战国策>第八》 D .《辞赋第十一》 ( 2 )“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这句话出自长篇小说 《 》,主人公是 ,他是一位在革命烈火中百炼成钢的战士,在他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 的精神。( 3 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 分) 21 .中国文化崇尚 “ 和” ,有关 “ 和” 的思想源远流长,为了探究 “ 和” 的内涵与作用,班级开展 “ 以和为贵 ” 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 :探“ 和” 之义] ( 1 )“ 和” 的内涵是丰富的,下列词语中的 “ 和” 与 “ 和睦相处” 中 “ 和”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随声附和 B .地利人和 C .春和景明 D .和盘托出 ( 2 )下列对联中不能体现 “ 和为贵” 主题的一项是( )( 3 分) A .风格谦和归子慕,胸襟高旷晋渊明。 B .敏而好学无常师,和而不流有定守。 C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D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持家。 [活动二:寻“ 和” 之用] ( 3 )请你列举出一个能够体现 “ 和为贵” 的历史故事。( 2 分)[活动三:传“ 和” 之美] ( 4 )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写一则宣传语。( 2 分)(二) 写作(50 分)22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 1 )《读书伴我行》作文( 2 ) 四季流转,周而复始,时间的步伐快慢缓急,在属于你的那个夏天留下了印迹,是一处风景、一种 味道、 一段故事 ……请以 “ 夏天的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横线上可填词语:风景、味道、故事 …… ) 作文要求:( 1 )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不少于 600 字。( 4 )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 )不得出现真实学校、姓名。铁东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5 分)1 .字音字形( 2 分)贮满( zhù ) 匍匐(pú) 解析:“ 贮” 是常用字,读音为 zhù ; 匍” 读音 pú ,注意书写规范。2 .成语辨析( 2 分)答案:A 解析:“ 承前启后” 指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体现夏天连接春、秋,生命交替的特点;“ 戛然而 止” 指声音突然中止,不符合语境;“ 销声匿迹”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不合适;“ 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 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也不符合。3 .标点符号( 2 分)答案:C 解析:“ 春之色为冷的绿 ……” “ 秋之色为热的赤 ……” 是并列的分句,中间用分号。4 .修辞手法( 2 分)答案:拟人 解析:“ 举着喇叭筒” “ 匍匐前进” 把高粱、玉米、瓜秧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5 .古诗文默写( 7 分)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如闻泣幽咽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注意“ 涯” “ 幽咽” “ 厦” “ 庇” “ 炭贱” 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阅读(45 分)(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马说》6 .文学常识( 2 分)答案:韩愈 唐 解析:牢记韩愈的相关文学常识,他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7 .文言虚词( 2 分)答案:B 解析:A 项“ 其” ,前者表反问语气,后者代指大鹏; B 项“ 之” 都是结构助词“ 的” ;C 项“ 道” , 前者是“ 正确方法” ,后者是 “ 说” ;D 项“ 见” ,前者通 “ 现” ,显现,后者是 “ 看见” 。8 .修辞及作用( 3 分)答案: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突出文章主旨,强调“ 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无奈与批判。解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是反问,从情感和主旨角度分析作用。乙《钴鉧潭西小丘记》 9 .文言断句( 3 分)答案:B 解析: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断句,“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 “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是对称结构, 分别断开。10 .文言实词( 2 分)①寻:沿着 ②为:是 解析:结合语境理解,“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是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二百步;“ 当湍而 浚者为鱼梁” 是在湍急且深的地方是鱼梁。11 .内容理解( 3 分)答案:着重描写了小丘上的石头。特点:突兀隆盛、形态奇特,数量众多,“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 数” 。 解析:从 “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等语句分析,围绕石头的形态、数 量等概括特点。(二) 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月光烧成的灰》12 .修辞赏析( 3 分)答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 “ 萝卜缨子” 比作 “ 金丝缕缕” ,“ 蒜子” 比作 “ 碎玉” ,“ 辣椒” 比作 “ 红线” ,且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外婆腌菜食材的精致、多样,表现外婆腌菜手艺的精湛表 达 “ 我” 对外婆腌菜的喜爱和对外婆的怀念。 解析:先判断修辞,再分析比喻的本体、喻体,排比的结构, 最后说明表达效果和情感。13 .段落作用( 4 分)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母亲腌菜不如外婆,引出下文对外婆腌菜手艺和相关回忆的叙述;内容上, 突出外婆腌菜手艺的独特,为后文抒发对外婆的怀念之情做铺垫。 解析:从结构(过渡)和内容(突出人物、 铺垫情感)两方面分析。14 .标题妙处( 4 分)答案:①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 “ 月光烧成的灰” 是独特的意象,关联文中外婆在月色下腌菜等情 节,承载着 “ 我” 对外婆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旧时光的追忆;③暗示文章主旨,蕴含着对亲情、故乡味道的眷恋。解析:从吸引读者、关联内容、暗示主旨等角度分析,结合文中 “ 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等与月光相关的描写。15 .句子含义( 4 分)答案:参与味道酿制的,不只是温度等客观条件,还有乡村生活里的虫鸣、犬吠等声音,以及月光所营造的宁 静、美好的氛围,这些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味觉记忆,饱含着亲情、故乡的情感,是外婆给予 “ 我” 的温暖回忆, 体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外婆的深深怀念。 解析:结合前文外婆在特定环境(有虫鸣、犬吠、月光)下腌菜, 以及这些环境因素赋予味道的情感内涵分析。乙 长白山相关材料 16 .内容判断( 2 分)答案:B 解析:材料二表明长白山瀑布是天池的出水口,不是进水口。 17 .诗句补充( 2 分))答案:C 解析:C 项 “ 若待雪消冰释后,群峰仍像白头翁” 与材料四中长白山因浮石等呈现白色,像白头翁 的特点契合;A 项写泰山;B 项写天柱山;D 项写西湖。18 .说明方法及作用( 3 分)答案: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 “ 地表水资源量 25.24 亿立方米” “ 集水面积 21.4 平方千米” 等,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长白山保护区水资源丰富以及天池的相关数据(面积、水深、蓄水量等),增强说明的科 学性和说服力。 解析:先判断说明方法,再结合具体数字分析说明的内容和效果。19 .浮石特点( 3 分)答案:①是长白山火山石的一种,只有少数能浮在水面; ②分布以天池为中心,在火山喷发口东北方向范围广;③吸水性强,易长苔藓,可雕琢加工,适宜制作盆景; ④体轻,保温性能好, 可用于建筑等;⑤有促进足部血 液循环等功效,可磨制牛仔布等。 解析:从材料四 “ 浮石只是长白山火山石的一种 ……” “ 长白山浮石用途 广泛 ……” 等内容提炼概括。(三) 名著阅读(5 分)20 .( 1 )( 2 分)答案:B C 解析:了解《经典常谈》内容,想了解《诗经》读《(诗经 第四》;对战国历史感兴趣读《(战 国策 第八》。20 .( 2 )( 3 分)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钢铁般坚强意志、为理想信念献身、顽强奋斗 解析:牢记名著 基本信息,保尔在苦难中成长,具有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等精神品质。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一)综合性学习(10 分)21 .( 1 )( 3 分)答案:B 解析:“ 和睦相处” 与 “ 地利人和” 中 “ 和” 都指和谐、和睦;A 项 “ 和” 是 “ 应和” ;C 项 “ 和” 指和煦;D 项 “ 和” 是 “ 连同” 。21 .( 2 )( 3 分)答案:C 解析:A 项 “ 谦和” 、B 项 “ 和而不流” 、D 项 “ 培心和平养性” 都体现 “ 和” ;C 项强调 “ 为善” “ 读书” ,未体现 “ 和为贵” 。21 .( 3 )( 2 分)答案:示例: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和解,体现以和为贵,维护国家利益);六尺巷的故事(邻里间谦让,让 出和谐)。 解析:列举熟知的体现 “ 和” 理念的历史故事,简要说明即可。21 .( 4 )( 2 分)答案:示例:以和为贵,共创美好;和润心灵,贵满人间。 解析:语言简洁,体现 “ 和为贵” 主题,有宣传 性、感染力。(二) 写作(50 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