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黄鹤楼崔颢导入说到唐诗,我们头脑中会闪现出许多或汹涌奔腾或静谧甜美的画面,说到唐代诗人,我们就会想到有“诗仙”之称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人的一首诗,曾经让才华横溢的李白佩服之至,并为之搁笔,那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这首诗究竟好在哪呢?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学习目标1、背诵并课后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味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墙壁题诗,驿馆、寺亭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或悬挂的“诗板”,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发表诗作。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墙壁题诗中流传下来的佳作。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1年重建。黄鹤楼图片作者崔颢,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天宝后仕途不顺畅与远离家园的落拓飘泊,都驱使中年的他面对了人生更深刻的问题。《黄鹤楼》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朗读诗歌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已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飘飘荡荡的样子。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内容。1、本诗是怎样把神话传说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合作探究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或两个“空”字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晴日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清晰可见。4、《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诗的尾联是思乡名句,描绘的是江面上已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烟”字描绘了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浩渺、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烟波”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图,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回家了,而自己呢,仕途失意,面对浩浩江水,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漂泊之感。诗作用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诗的主旨。5、 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6、诗中最能概括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失意漂泊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或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黄鹤楼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感慨仙人一去不复返描写登楼所见抒发思乡之情吊古怀乡愁而不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结构梳理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主旨《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拓展延伸①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译文】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译文③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译文】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④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贾岛)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拓展延伸诗词中的黄鹤楼思乡诗文知多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拓展延伸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默写感聆谢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