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白杨礼赞》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白杨礼赞》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白 杨 礼赞
茅 盾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笔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小说《蚀》三部曲、
《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写作背景
背景链接
文章写于1941年。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抒情散文。
礼赞:崇敬和赞美。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伟岸:魁梧;高大。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斜逸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词语释义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①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④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⑥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⑧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⑨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抒情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外在形象的不平凡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长环境的
不平凡
色彩浓郁——“黄绿错综”
幅员辽阔——“无边无垠”
地势平坦——“坦荡如砥”
黄土高原的壮美
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烘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壮美正衬不平凡,单调反衬不平凡)。
② 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做铺垫)。
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
外部形态的
不平凡
整体形象:
干:
枝:
叶:
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力争上游”
“笔直”
“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片片向上,绝不倒垂”
“绝无旁枝”
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
内在气质的
不平凡
倔强 不折不挠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精神美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文章哪个地方有说明?
这种手法叫什么?
第7、8段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团结、力求上进
象征
白杨树
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
你知道象征和比喻有什么区别吗?
象征 比喻
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针对全篇而言 针对某一句而言
不会出现本体 往往出现本体
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以表达深远的含意 目的是使本体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1. 下列各句中标红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
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C
2.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C
3.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生命是那高原上的白杨,在积雪中傲然挺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骏马, 在绿野中纵横驰骋;
生命是那大海上的海燕, 在惊涛中怒吼飞翔。
白 杨 礼赞
第二课时
茅 盾
1.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贯串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
象征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 又为何说其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样说是否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来说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来说的,因为它具有不寻常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极普通”是说白杨树在树中并不“贵族化”,而“不平凡”是说它有着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格。这并不矛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重要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2.精读课文,选取适当的角度,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品质,表达对其崇敬和赞美之情。
重点分析5--9自然段
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主旨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开头、中间、结尾语段的作用。



结构: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内容: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
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作用如下: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结构上:承上启下;呼应标题(开头、结尾);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内容上: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
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注意:要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结构:总结全文;交代故事结局;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概括该段具体内容;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语言赏析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
形象而准确。
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
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拟人,语言生动形象,“努力”“不折不挠”“对抗”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2. 除了文中所写的人物,你觉得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人也拥有白杨树似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例1:那些边疆建设者,他们服从祖国需要,具有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例2:优秀运动员。因为他们为了一次又一次刷新成绩,努力训练,不断挑战自己,体现了像白杨树一样顽强拼搏、力求上进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