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目录题型分组练 2题型01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2题型02 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 5题型03 生活中的声现象 7创新拓展练 9新题速递 10题型分组练题型01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由物体振动产生 B.可以通过气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响度越大,声速越大2.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A.敲响大钟,固定在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4.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铃声变小C.堵住和放开特定音孔,长笛发出不同音调D.对着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摇晃5.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转换法题型02 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6.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7.(2025春 余姚市期中)下列实验或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可探测车后方障碍物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8.为研究声音和光的传播特性,小明将一个会发光的纸片小人放置于收音机喇叭上方,再将其放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随后用抽气机尽可能抽尽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A.听得到音乐,小人在跳动、发光B.听不到音乐,小人不动、发光C.听不到音乐,小人在跳动、发光D.听不到音乐,小人不动、不发光9.为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科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1)如图甲,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2)如图乙,小科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会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10.为研究声音的传播,按如图组装仪器并操作。(1)接通电源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声音,看到电铃在振动。(2)开动真空泵后,可以听到铃声逐渐 (变轻/变响/不变);看到电铃 (选填“振动”或“不振动”)。(3)关闭真空泵,让空气慢慢回到罩内,可以听到铃声逐渐 (变轻/变响/不变)。(4)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随着钟罩内空气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的粒子数会逐渐减少,使传播声音的介质也逐渐 (增加/减少)。由此推测:当钟罩内抽成真空时,声音 (可以/不可以)传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题型03 生活中的声现象11.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12.缶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乐器。用“击缶迎宾”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也是取法于古人,并利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乐队演奏进行了重新演绎。如图,演员将击响的缶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缶面停止了振动C.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D.没有介质传播声音13.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这种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固体能传播声音D.气体不能传播声音创新拓展练14.(2025春 吴兴区期中)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A.塑料网 B.真空网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15.(2025春 东阳市校级月考)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新题速递16.(2025春 鹿城区期中)2025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气体 气体 B.液体 气体C.固体 气体 D.固体 固体17.(2025春 西湖区月考)如图,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D.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8.(2025春 余姚市月考)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A.甲实验 B.乙实验C.甲、乙实验都能 D.甲、乙实验都不能19.(2025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20.(2025春 东阳市期中)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目录题型分组练 2题型01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2题型02 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 5题型03 生活中的声现象 7创新拓展练 9新题速递 10题型分组练题型01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由物体振动产生 B.可以通过气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响度越大,声速越大【答案】A【解答】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乒乓球被弹开,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消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2.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A.敲响大钟,固定在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答案】B【解答】解:A、敲响大钟,固定在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铁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B符合题意;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答案】B【解答】解:A、此实验中,小球的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的说法正确;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故B的说法错误;C、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C的说法正确;D、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音叉会振动,故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声音;故D的说法正确;故选:B。4.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铃声变小C.堵住和放开特定音孔,长笛发出不同音调D.对着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摇晃【答案】A【解答】解:A.音叉接触水面,会产生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铃声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堵住和放开特定音孔,长笛发出不同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故C错误;D.对着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摇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A。5.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图甲 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B 。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转换法【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图甲;(4)B。【解答】解:(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选B。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图甲;(4)B。题型02 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6.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答案】D【解答】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D。7.(2025春 余姚市期中)下列实验或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可探测车后方障碍物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答案】D【解答】解: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合题意;B、汽车安装倒车雷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合题意;C、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改变了哨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故C不合题意;D、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故D符合题意。故选:D。8.为研究声音和光的传播特性,小明将一个会发光的纸片小人放置于收音机喇叭上方,再将其放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随后用抽气机尽可能抽尽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A.听得到音乐,小人在跳动、发光B.听不到音乐,小人不动、发光C.听不到音乐,小人在跳动、发光D.听不到音乐,小人不动、不发光【答案】C【解答】解:收音机喇叭正在发声,喇叭在振动,纸片小人在振动,用抽气机尽可能抽尽空气,没有传播介质,故听不到音乐;光在真空中能够传播,能看到小人在跳动、发光,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为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科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1)如图甲,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2)如图乙,小科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会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答案】(1)振动;(2)空气。【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乒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10.为研究声音的传播,按如图组装仪器并操作。(1)接通电源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声音,看到电铃在振动。(2)开动真空泵后,可以听到铃声逐渐 变轻 (变轻/变响/不变);看到电铃 振动 (选填“振动”或“不振动”)。(3)关闭真空泵,让空气慢慢回到罩内,可以听到铃声逐渐 变响 (变轻/变响/不变)。(4)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随着钟罩内空气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的粒子数会逐渐减少,使传播声音的介质也逐渐 减少 (增加/减少)。由此推测:当钟罩内抽成真空时,声音 不可以 (可以/不可以)传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2)变轻;振动;(3)变响;(4)减少;不可以;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2)开动真空泵后,可以听到铃声逐渐变轻;看到电铃振动。(3)关闭真空泵,让空气慢慢回到罩内,可以听到铃声逐渐变响。(4)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随着钟罩内空气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的粒子数会逐渐减少,使传播声音的介质也逐渐减少。由此推测:当钟罩内抽成真空时,声音不可以传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2)变轻;振动;(3)变响;(4)减少;不可以;真空不能传声。题型03 生活中的声现象11.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答案】B【解答】解:A、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鱼缸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B、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鱼缸振动的声音通过水传递给鱼,这表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鱼缸振动的声音会通过鱼缸和水传递给金鱼,金鱼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故选:B。12.缶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乐器。用“击缶迎宾”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也是取法于古人,并利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乐队演奏进行了重新演绎。如图,演员将击响的缶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缶面停止了振动C.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D.没有介质传播声音【答案】B【解答】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演员将击响的缶用手一按,由于缶停止振动,所以响声马上消失了。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这种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固体能传播声音D.气体不能传播声音【答案】D【解答】解: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故A正确;B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所以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故BC正确、D错误。故选:D。创新拓展练14.(2025春 吴兴区期中)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A.塑料网 B.真空网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答案】B【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阻挡这种声波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真空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5.(2025春 东阳市校级月考)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答案】B【解答】解:A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钟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吗,故C错误;D、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诗人耳朵中的,故D错误。故选:B。新题速递16.(2025春 鹿城区期中)2025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气体 气体 B.液体 气体C.固体 气体 D.固体 固体【答案】C【解答】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人可以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2025春 西湖区月考)如图,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D.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D【解答】解:A、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多,故A错误;B、无论能否听到声音,真空罩内的闹钟始终在振动,因此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只能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故B错误;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内没有了传声介质空气,故C错误;D、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故选:D。18.(2025春 余姚市月考)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A.甲实验 B.乙实验C.甲、乙实验都能 D.甲、乙实验都不能【答案】A【解答】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能看到甲球能弹起,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出声音,泡沫塑料不能弹起,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9.(2025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将小球拉倒同一高度释放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吸音性能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聚酯棉 。【答案】(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解答】解:(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映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20.(2025春 东阳市期中)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答案】变小;介质。【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变小;介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培优考点练)(原卷版).docx 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培优考点练)(解析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