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延续文化血脉课时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63年在陕西省出土的“何尊”,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其底部铭文里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最早出处。这是早期“中国”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中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
A.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B.中华文化包容开放C.中华美德内涵丰富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简牍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翻阅简牍,如同打开了古代的“百科全书”——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这表明( )
A.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全面传承 B.外来文化需要中国化、本土化
C.传统文化需要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同学们对此有下列评论,其中属于这种“世界级文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国潮文化沙龙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值得研究的世界级文化现象。先是2024年,首部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3A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惊艳世界,销量和口碑双丰收。接着2025年,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的《哪吒2》,更是势不可挡,总票房突破150亿元,跻身全球电影排行榜前5名。
评论1:太厉害了,我的国,这比外来文化强多了!
评论2: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评论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评论4:这些动漫杰作让人充满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国大国形象。
A.评论1和2 B.评论1和4 C.评论2和3 D.评论3和4
4.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下列选项能突出体现这一特性的有( )
①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果
②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③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品代代相传
④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一张宣纸,千年技艺载文韵。宣纸传统工艺有100多道工序,代代相传的匠心让传统技艺赓续绵延,生生不息。宣纸制作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它不仅仅是门技艺,更是国家名片。这蕴涵着( )
①工匠精神 ②时代精神 ③文化传承 ④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晓丽参加了以“感悟眉山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以下是她搜集到的资料:三苏祠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全国全球巡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审。材料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
①提升城市形象,正视经济发展挑战 ②关注眉山发展,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③开发文化资源,制定文化宣传政策 ④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本土优秀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10月,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将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补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上述要求旨在( )
①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乡村振兴 ②加大文化创意力度,规范旅游行业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城乡差别 ④用好传统村落资源,传承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对时事的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时事 解读
A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B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说明全民节约粮食的意识提升。
C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 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D 2025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传递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 表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A.A B.B C.C D.D
9.“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理念。它主张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很多食材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近年来,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销售火爆,成为消费新时尚。这体现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B.中华文化凝结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C.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儿女奋斗的精神动力
10.2025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提出,重点强化历史文化名城认证制度与文旅协同发展,鼓励通过文化创意、主题旅游线路开发等方式活化文物价值。这一修订( )
①强调文物价值是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②说明经济价值是文物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价值
③为解决文物保护与开发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④为文物保护与文物价值转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宫音稳脾、商音润肺、角音疏肝、微音养心、羽音补肾……作为《黄帝内经》的千年古方,中医“五音疗法”就是用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这种“对症下乐”的方式正在成为现代人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调理身心的新选择。由此可见( )
A.中医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医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C.五音疗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D.五音疗法具有“乐”到病除的治愈力
12.随着2025年的钟声响起,成都的街头绽放了一朵又一朵寓意特别的苔花,这不是什么新年特别装扮,而是“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表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公约作为用人单位,我们会给残障人士公平的就业机会。欢迎你和其他人一起,公平竞争。作为教育机构,我们会给残障人士公平的就学机会。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支持和践行这一公约主要体现了( )
①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②平等待人的相处之道
③扶弱济困的大爱精神 ④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浏览新闻,回答问题。
【新闻一】2024年12月4日,“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二】2025年1月28日,首个“非遗版”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百余种非遗穿插其间,确山铁花、咸阳剪纸、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非遗代表性元素至加AR、裸眼3D等技术,使非遗又焕发光彩。
(1)新闻一有利于我们坚定哪方面自信?
(2)新闻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3)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为学校设计一种宣传方式。
14.【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书香是一种氛围。关于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州图书馆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以更智能、更普惠的服务助力全民阅读发展,为“书香苏州”建设注入新动能。
◇苏州图书馆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免证进馆,免证阅览。◇上线“古籍数据库移动版”,让读者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上线图书馆AI服务平台,服务对象覆盖苏州全域城乡居民。
(1)苏州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做法有何意义
材料二全民阅读,启慧增智,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某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请你向同学推荐心目中的经典作品。
推荐作品 名句摘录 阅读感悟
《雷锋日记》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 示例:个体力量有限,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①
《回忆我的母亲》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
(2)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根据示例,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世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下是九年级某班开展的“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内涵我解读】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及习俗 文化内涵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等 追思先人、弘扬孝道、亲近自然等
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等 ①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 ②
(1)请你填写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文化魅力我领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当前,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中医针灸根植于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窗口之一,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已被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动漫形式重塑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也引发了海外公众的热烈反响,以超150亿元人民币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2)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在国际传播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文化传承我行动】
广东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粤菜、粤绣、英歌舞、咏春拳、工夫茶、广东醒狮以及一些地方民俗活动作为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名片”,日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3)假如你是一名文旅宣传员,请你推荐一项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并说明推荐理由。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题干强调“中国”一词的历史渊源,属于文化范畴,而非美德传承,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或融合,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美德的具体内容或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铭文,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题干强调简牍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且传承有序,“全面传承”表述不准确,传统文化需辩证继承,A说法错误; 题干未涉及外来文化的内容,简牍属于中华文化自身载体,与“外来文化本土化”无关,B不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的内容,而是强调中华文化自身特点,C不符合题意; 简牍“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纸质文献”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体现博大精深,与选项直接对应,D符合题意;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太厉害了,我的国”,属于情感表达而非原因分析,且比外来文化强多了的观点并不恰当,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尊重差异,故评论1说法错误;题干中科技赋能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体现了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符合题干中“动漫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技术推动因素,故评论2符合题意;题干中“取材古典名著”,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故评论3符合题意;评论4选项描述文化成果的影响,民族自豪感、国家形象提升,属于结果而非原因,故评论4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点。敦煌文化体现的是中外文明交流融合,侧重包容性而非时间上的延续,故①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自古延续至今,体现精神血脉的传承,符合连续性特征,故②符合题意;不同朝代文学形式代代相传,直接体现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故③符合题意;四大发明强调科技成就的代表性,未直接体现文明延续过程,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强调“代代相传的匠心”,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故①符合题意;时代精神通常指改革创新等,题干未直接体现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故②不符合题意;宣纸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说明文化传承,故③符合题意;宣纸被称为“国家名片”,体现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6.C【解析】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材料未提及经济发展挑战,且“提升城市形象”更多是政府或机构的职责,青少年无法直接“制定政策”,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三苏文化大数据库、现代舞剧巡演等体现了创新精神,青少年应关注本地文化发展并弘扬创新,故②符合题意;“制定文化宣传政策”属于政府职能,青少年无法直接参与,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三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启示青少年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7.B【解析】本题考查共同富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干强调加大保护力度、发展相关产业,直接指向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故①符合题意;题干提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未提及“规范旅游行业”,故②不符合题意;“消除城乡差别”表述绝对化,政策目标为缩小差距而非完全消除,故③说法错误;将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明确体现传承中华文脉的意图,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8.A【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中华文化、基本经济制度等。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新高与对外开放政策直接相关,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故A解读正确;粮食产量提升主要源于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与节约意识无直接关联,故B解读错误;申遗成功提升文化遗产的国际认可度,但未直接提供法律保障,法律保障需具体立法,故C解读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主体,民营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故D解读错误;故选A。
9.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题干中“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食品结合并成为消费新时尚,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故A符合题意;题干未直接体现中华文化凝结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故B不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指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而“药食同源”属于中医药文化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确实有精神纽带作用,但题干侧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而非强调其作为精神动力的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鼓励通过文化创意、主题旅游线路开发等方式活化文物价值,既注重了文物的文化价值,也兼顾了在合理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经济价值,强调了文物价值是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故①说法正确;文物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是经济价值,故②说法错误;提出强化历史文化名城认证制度与文旅协同发展等举措,为解决文物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故③说法正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活动的根本遵循,文物保护法不是文物保护与文物价值转化的根本遵循,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B。
1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非中医文化,故A说法错误;题干强调中医“五音疗法”在现代仍被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说明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故B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五音疗法仅为具体实践形式,故C说法错误;题干仅提到五音疗法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未体现“乐到病除”的绝对治愈力,表述过于夸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B。
12.A【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支持和践行“苔花公约”,给予残障人士帮助,是乐于助人传统美德的体现,符合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故①符合题意;“给残障人士公平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学机会”,让残障人士和其他人一样公平竞争、学习进步,体现了平等待人的相处之道,故②符合题意; 残障人士属于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就业、就学等机会,展现了扶弱济困的大爱精神,故③符合题意。 爱岗敬业强调对自身职业的热爱与尽责,材料中“苔花公约”主要围绕帮助残障人士,未涉及爱岗敬业的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1)文化自信。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示例:制作板报或校园广播宣传或手抄报宣传等。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链接文化自信。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百余种非遗穿插其间,确山铁花、咸阳剪纸、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非遗代表性元素至加AR、裸眼3D等技术,使非遗又焕发光彩,链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本题考查宣传方式,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4.(1)维护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养护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协调城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2)①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②弘扬勤劳勇敢、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养护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苏州图书馆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免证进馆,免证阅览,可链接维护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养护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线“古籍数据库移动版”,让读者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可链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线图书馆AI服务平台,服务对象覆盖苏州全域城乡居民,可链接协调城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弘扬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感悟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链接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
《回忆我的母亲》可链接弘扬勤劳勇敢、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15.(1)①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等; ②爱国情怀、团结奋斗、祈愿安康等。
(2)①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我国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 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 气度、神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④当前,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3)①广东醒狮。②广东醒狮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每逢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都会 进行表演。醒狮表演融汇了武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民俗表演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③广东醒狮在技艺展示中蕴含着广东人民对力量、美感与韵律的独特 理解,同时体现了崇尚英雄、追求卓越、团结勇敢、民族自强等精神 内涵。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春节链接团圆喜庆、辞旧迎新。端午节可链接爱国情怀、驱邪避疫。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可链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医针灸根植于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窗口之一可链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 气度、神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动漫形式重塑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可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可链接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3)本题考查,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