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8: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8: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8:诗词曲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古诗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派词人 ,字 ,号 ,有“ ”之称,与苏轼合称“ ”,与李清照合称“ ”。
2.下列句子中的“见”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意思不同的是( )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二月初惊见草芽。
3.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 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5.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词后四句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6.从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8.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此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填序号)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1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 和 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 ,表现了石灰的 。
11.此诗使用 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 的高尚情操。
1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 ,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 , 。”
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 (填写文中诗句)
14.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 ,“同根生”指② 。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6.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17.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把古诗补充完整。
19.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 朝诗人 。
20.这两首古诗中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1.任选一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或感情。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3.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5.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的杜牧。
26.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8:诗词曲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宋 豪放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词中之龙 苏辛 济南二安 2.C 3.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4. 以动写静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此时词人是何等的欣喜呀! 6.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中的喜鹊、鸣蝉,以及扑面而来的稻花香气与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疏星、小雨、天气的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来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中诗歌的作者是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结合题干中“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所以“见”的意思是出现。选项中意思不同的是C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所以“见”的意思是看见。
3.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翻译。
结合诗歌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可。本题中“说丰年”指的是谈论着丰收的年景。整句话的含义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1)本句话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所以这句话中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2)本句话中“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诗句的含义进行分析,本题中结合诗句的含义进行分析。写出诗歌的后四句所表达的内容,注意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注意语言完整流畅即可。例如: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6.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7.“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8.梅子、芭蕉、柳花。
【分析】7.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的赏析,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细读全诗,明确“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闲”字表现的不仅是眼前无事做的状态,更是指内心的安适状态,这个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乡村生活处处充满着美惑,在此能吃到酸酸的梅子,能看到绿意盎然的芭蕉,能享受充足的午睡,能看到无忧无虑的儿童嬉戏玩闹,这一切都体现着生活的美好,处处体现着“闲”的味道,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呢。结尾句中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据此可作答:“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理解其意思,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梅子留酸软齿牙”选用“梅子”;“芭蕉分绿与窗纱”选用“芭蕉”;“闲看儿童捉柳花”选用“柳花”。在这首诗中的梅子、芭蕉与柳花都是初夏特有的景物。
9. 于谦 C 10.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无畏精神 11. 托物言志 清廉高洁 12.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分析】9.本题考查古诗的识记和题材的鉴赏。《石灰吟》明代于谦所写。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0.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翻译: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表现了石灰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无畏精神。
11.本题考查古诗写法的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2.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和诗句默写。临危不惧: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正气凛然:思是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过零丁洋》作者是文天祥。全文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1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 曹植 同胞兄弟 15.B
【分析】13.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一首饱含悲愤却又无可奈何的写兄弟之情的诗。
这是诗歌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曹植自己,“同根生”指同胞兄弟。
15.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 C正确,B错误,应改为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16.D 17.A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了解情况。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D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意思,进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A项,“森”押的是en韵;
B项,诗中的“锦官城”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均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
C项,“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取三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幼主的情形。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饱含深情的诗句,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感人至深。
D项,《蜀相》这首诗是杜甫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了感物思人的情怀。
18.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9. 唐 李白 20.夸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1.《早发白帝城》表达了诗人欢快喜悦之情。
或《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把古诗补充完整,注意学过的诗歌背诵默写。不要背混诗歌的内容,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9.本题考查的是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要对诗歌所对应的诗人非常了解。在本题中,两首诗歌的作者都是唐朝诗人李白。
2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本题中,两首诗歌都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夸张。例如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分析诗歌内容,写出诗人的心情或者思想感情即可。
22.C 23.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4.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22.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赏析能力。第三联的两句,应是“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告诉人们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
23.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从这几句分析,应该写的是初春。特别是这几句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24.考查对古诗词蕴含的感情的理解能力。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
25.唐 26.D
【解析】2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文学家、大和进士。
26.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D.“南朝四百八十寺”意思是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