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公开课课件[16张PPT]+教案 (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公开课课件[16张PPT]+教案 (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读图能够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判断出北京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2 通过图册和史料,可以认识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首都的重要因素
3通过观看北京旅游宣传视频,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
4通过课堂讨论,认识北京古都保护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成为首都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
2如何看待北京的古老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直接导入(2分钟)
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
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同学对于北京的叙述,引起其他学生对于北京这堂课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新课推进(10分钟)
展示学生课前任务(作文一篇),以该文章为主线进入课程学习,结合教学图册并提问
浏览文章,并结合图册读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分析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和气候)
通过讲述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读图,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0分钟
简单介绍北京历史,同时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提出北京能够成为首都的原因;通过观看北京旅游宣传视频,分析北京城市职能
学生根据图册与史料,回答问题
通过结合文字与图片和视频结合,加深学生对北京区位的理解和城市职能的了解
分析讨论(16分钟)
回忆北京旅游宣传视频,引出北京存在的发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出示相关图片与阅读材料(5分钟);学生讨论与回答(8分钟)总结(3分钟)
学生根据主题,阅读北京材料后,参与课堂辩论
通过课堂的辩论,让学生更好理解城市发展中,如何看待古老与现代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2分)
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后总结
教学设计 详案
教学环节一
教学意图:通过北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课堂的主题是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去过北京,那我们请两位同学说一下你们记忆中的北京,哪个地方是你们印象最深刻的?
师:谈到北京,正好我们班的黄科同学小学时在北京住过,相信他对北京更为熟悉。课前老师布置给他一个任务,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文章,我们今天跟着黄科的文章来走入我们的首都北京。
师:我们先来读一下黄科的文章,那他的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呢?
学生回答: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的自然环境和他曾经去过的地方。
师:首先,这里提到了北京的地理位置,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京的地理区位
出示北京地图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图册(北京的地图),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相对位置)
师:北京的地理范围是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就是图上画圈的范围为北京的地理范围,那我们知道了北京的地理范围,现在我们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以及相对位置
学生:
师:刚刚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坐。(归纳)北京具体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北纬40,东经度116,与天津市和河北省相邻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读一下这篇文章,北京……这里是提到了北京的自然环境……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图册(30页)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的地形,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的地形,北京的地形和地势是什么呢?北京的地形主要是山地还是平原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北京的地形是以山地为主,其次为平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师:很好。通过图册,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东北部、北部和西部为山地,而东南部为平原地形,地势就是西北高,东南低。
师:黄科还在文章里还提到北京的冬天很冷,干燥……那么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呢?特点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气候图,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师:回答的很好,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这张气候图,北京夏季的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雨热同期,且北京在春天和冬天多沙尘暴。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区春季升温快,距离西北地区近。降水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寒潮大风频繁,多沙质土壤,多大风,所以多沙尘天气。
环节二
教学意图:通过对北京的历史介绍,结合前面讨论的北京的地理区位,让学生更好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区位优势,同时教学意图:旅游宣传视频、图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北京城市职能的了解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北京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的首都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的历史,北京有3060年的建城史以及800多年的建都史,有着浓厚的帝都文化,它是辽的陪都,元的大都,明清的国都。请问北京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多王朝的都城?同学可以结合北京的历史和它的地理位置思考
学生回答……
师:刚刚某某同学说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自然环境方面,北京的西面有太行山,燕山作为屏障,环渤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拱卫,战略位置重要,东南为平原,进可攻退可守,还有它的人文方面,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因而成为许多王朝和新中国的首都。
师:北京既然一直作为我国的首都,那么他肯定承担了许多的城市职能。黄科同学在文章中提到了他曾经去过的地方,比如……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段北京的旅游宣传视频,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都承担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职能?同学们在看视频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手中的图册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
归纳北京的重要城市职能(需要适度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城市职能)
师:是的,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可以知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中心,科教中心,交通枢纽,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对外国际交流中心。
环节三
师:刚刚同学们看了北京的旅游宣传视频,但是在我们国家上个世纪刚刚建国时还有许多的古楼、古城墙等都因为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被拆了,在视频中我们也看不到了,那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了我们现代城市的建设我们真的应该大面积的拆除古建筑吗?
出示图片(被拆掉的古城墙或者古鼓楼)
师:就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我们现在来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
主题: 古都发展与保护
正方:大力保护与修缮古都
反方:推到再建,现代化建设
同学思考、讨论并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展示材料
1972年,梁思成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重复着这样的话:「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总部胡同3号四合院(现在是24号)为1931—1937年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租住的故居因涉及商业项目而被拆体报道后,同年7月,梁林故居被拆除被叫停。不仅如此,1966年,京城因修建地铁,徐悲鸿故居被拆除……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还几乎保存完整的3000多条北京古城胡同,仅2007年9月,北京就有361条胡同同时在拆。
时间回到建国初期,梁思成作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极力反对「苏联专家」以天安门为中心改造北京,建议完整保护北京古城。梁思成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占祥共同完成长达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他们希望新的北京城不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工业城市,而是类似于美国华盛顿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座旷世古都和建筑博物馆。
如今的北京,沙漠逼近,河湖干涸、地下水枯竭、阴霾沙尘蔽日、交通令人绝望、人口畸形膨胀,古迹大量减少,文化不断消失,城市功能低弱……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痛心疾首的预言:「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请同学们一一讨论了,在这里老师想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城市的新陈代谢是必须的,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有进行保护的要求,城市的特色也要继承。所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个是原真性,应该还是原来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第二个是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产,是连同其他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第三个是可读性。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1953年的一个夏夜,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一起,去参加文化部官员郑振铎在北京组织晚宴,宴席中还有不少考古、建筑界知名人士,他们要谈谈文物保护的问题。
林徽因曾绝望地追问:“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梁思成:1972年,梁思成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重复着这样的话:「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当年梁思成认为,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独特景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加以保留。因此曾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和北京副市长吴晗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吴晗竟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当场痛哭失声。
1949年建政时关于北京规划的争论。大家特别注意到最终建言失败的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痛心疾首的预言:「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这是梁先生50年代初对北京市长彭真说的话。
50年早已过去,很不幸,梁先生一语成谶。如今的北京,沙漠逼近,河湖干涸、地下水枯竭、阴霾沙尘蔽日、交通令人绝望、人口畸形膨胀,古迹大量减少,文化不断消失,城市功能低弱……北京后人来到这里,几乎已认不出父辈口中的家乡。
让我们回溯到1948年。11月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在1948年3月王稼祥向中央建议几个候选城市被否决后,北京最终成为首都。当时,梁思成作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极力反对「苏联专家」以天安门为中心改造北京,建议完整保护北京古城,中央政府应搬到西部办公。但是,这不可能!
  
课件16张PPT。古老而现代的北京 说起生活了八年的地方——北京,是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北京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城区地形比较平缓,但是山顶洞人生活的周口店和五环以外郊区大部分都是山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很冷。常常下雪、刮风,气温都是在零下10几度……在北京时,去过故宫、颐和园、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陶然亭公园等地方。
但是近年来,北京的城市化发展很快,最能代表北京文化脉络之一的四合院和胡同也渐渐消失了,摩登大楼成为北京城现代文化的代表……一、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北部、西部、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为华北平原一、北京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季多沙尘暴一、北京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五个封建辽金元明清的都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等众多名胜古迹。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成为辽的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民初京兆。北京城历史变迁历史上哪些 封建王朝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其历史分析北京成为首都的原因?
?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经济科技中心交通枢纽中心中央、国务院的所在地,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地
国家 重要会议的举办地点(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高校云集:全国高等院校与各类研究所最集中的地方,
艺术文化交流中心,120多个博物馆,是全国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心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3年超越东京,成为全球聚集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二、北京的城市职能国际机场:北京是世界重要交通集散地,如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国内航线、铁路及公路等四通八达。如北京站、北京西站等特级火车站北京文化三、古都的发展与保护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总部胡同3号四合院(现在是24号)为1931—1937年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租住的故居因涉及商业项目而被拆体报道后,同年7月,梁林故居被拆除被叫停。不仅如此,1966年,京城因修建地铁,徐悲鸿故居被拆除……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还几乎保存完整的3000多条北京古城胡同,仅2007年9月,北京就有361条胡同同时在拆。建国初期,梁思成作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极力反对「苏联专家」以天安门为中心改造北京,建议完整保护北京古城。却遭到政府及苏联专家反对阅读材料:三、古都的发展与保护庆寿寺西直门城楼宣武门城楼梁林故居消失
文物古迹三、古都的发展与保护——阅读材料一方:古都北京的古城与文化古迹应大力保护,修缮如旧,维护原貌
另一方:古都北京的古城应推倒重建,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交通、住房、商业街等方面的城市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化改造大力保护与修缮四、课堂讨论:古都的保护与发展or四、讨论总结本节课要点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气候环境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
文化中心
交通中心
三、古都的发展与保护
北京城历史变迁
材料:古都被破坏
学者建议与呼吁
四、课堂讨论
古都全面保护 VS 现代化改造
讨论总结
谢谢古老而现代的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