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3: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B.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C.“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D.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B.“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老师接着说:“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C.我实在想不起这个人在哪儿见过?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这么大,那就妙极了!B.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D.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B.那么这种“偶然的机会”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C.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D.他忽然想起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B.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的语文成绩便遥遥领先。D.这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6.阅读中,标点也会说话,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B.“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C.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D.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7.下列句子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A.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B.读书、明智、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畏浮云遮望眼;读出昂扬的苦干精神,古来贤俊多坎坷:读出创新的品格,勇立潮头敢为先。C.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辿智慧……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要将阅读进行到底。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阅读积累很重要,大家要多读书啊!”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构成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B.“你能给我讲讲这个童话故事吗?”妹妹拿着一本童话书问我。C.“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D.在花市上,牡丹,大丽,梅花等……各个季节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B.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C.我不知道双方交战的时候谁是正义的一方?D.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破折号表示转折)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11.下列对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设问)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比喻)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12.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可真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着了火。(夸张)B.看到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中华儿女怎能不激动万分?(反问)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比喻)D.我的歌,你飞吧,飞到松林间,飞到溪流里,飞到每一处美好的地方。(排比)13.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1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B.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D.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白雪。15.下面的句子中,和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B.蝴蝶那扇动的翅膀,就像五彩的画一样美丽。C.在春雨的滋润之下,大地都换上了新装。D.回到故乡,我真的觉得天比以前更蓝了,水比以前更绿了,人比以前更美了。1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D.考试得了第一名,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1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③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④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A.反问 对比 比喻 夸张B.设问 对比 比喻 夸张C.反问 对偶 夸张 比喻D.设问 对偶 夸张 比喻18.和“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 )A.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B.时间真是匆匆啊,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C.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一泻而下。D.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9.与“锅中的粥,有气无力地叹着气”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A.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B.看,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与酸拥抱后,换上了一袭红衣。C.丁香那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D.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是我童年时最亲密的最信赖的伴侣。20.主持人准备在主持过程中引用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读书名言,对下列读书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3)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A.拟人 反问 排比 B.比喻 设问 排比C.比喻 反问 拟人 D.夸张 设问 拟人二、填空题21.在下面这段话的“ ”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一般应在﹣50℃~150℃之间 二是必要的水分 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 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22.任选一句,在句子的( )处填写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说明这样填写的理由。(1)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2)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答:选 ,填 ,理由: 。23.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24.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 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 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 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25.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 )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26.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7.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1)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8.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2)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我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29.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那个人在病痛的折磨下如今已只有一口气了。( )(3)小树在风雨中摇摆着枝叶,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0.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时间就是生活,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2)地上的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飞上天空。( )(3)草原上出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3: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D B C C B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B A A D C A B B1.A【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B.顿号使用有误,“枪炮声”“喊杀声”是词语,词语之间停顿常使用逗号。改为: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C.冒号使用不当,当提示语在后面时,通常使用句号。改为:“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D.“大陆漂移学说”属于专有名词,应该用引号。改为: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A。2.A【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B.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要用逗号;C.陈述句后面用句号;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与“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为三个并列分句,故用分号。故选A。3.B【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B.引用的话应放在引号里,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故选B。4.D【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引号常用的作用有:①表示引语。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④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⑤用于话语之中。从例句中的“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可知,带引号的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直接引用司马迁说的话,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语。A.“不朽”在句中的意思是: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就像刻在了石碑上,让世人都记住他,永远也不会消失。引号的作用表示讽刺和否定,与例句用法不同。B.带引号的内容“偶然的机会”说明这些科学真理的诞生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实际上并不是偶然的,他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例句用法不同。C.带引号的内容“大陆漂移学说”表示突出强调魏格纳整理的内容,引起注意。因此这里引号表示强调的作用,与例句用法不同。D.带引号的内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引用杜甫的诗句,表示直接引用,与例句引号的用法相同。故选D。 5.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A.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B.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C.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我得到了什么报偿。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D.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故选B。6.C【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因为这里列举的是三个并列的短语,并且每个短语后面都有“不要”这个词,所以应该使用逗号。B.“男孩说”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是男孩说的另一句话,与前一句“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属于同一句话的不同部分,因此不应该用句号分隔。D.“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后面是解释说明,应把逗号改成冒号。“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和“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是两个并列的分句,它们描述了不同时间(除夕和初一)的景象。在并列的分句之间,通常应该使用分号来分隔,而不是逗号。故选C。7.C【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读句子可知,书名号使用不正确,“读书”“读屏”不是书报这一类,不应该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B.读句子可知,“古来贤俊多坎坷”后面的冒号应该改为分号,因为这是一个并列的分句,不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或解释。D.读句子可知,提示语在中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后面为逗号,把冒号改为逗号.故选C。8.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顿号,而不应该用分号;C.“父亲并不退让”属于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D.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该去掉省略号。故选B。9.D【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欢呼声”“车声”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该用逗号;B.“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该用逗号;C.“我不知道双方交战的时候谁是正义的一方”是陈述句,后面应用句号。故选D。10.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句话中,省略号实际上表示的是话语的中断或声音的延长,而不是列举的省略。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一句俗语,引号在这里的作用并不是表示“特殊含义”,而是用来直接引用这个谚语。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实际上是用于引出对前面问题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而不是表示转折。故选D。11.A【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A.结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可知,本句通过疑问形式表达肯定含义,无需回答。是反问,而非设问。故选A。 12.C【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这句话不是比喻,而是类比。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之处,通过比较来进行说明。这里是把“老阳儿不用花一分钱”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进行类比,以突出它们在“不用花钱”这方面的相同点。故选C。13.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夸张的手法,用“大山都抖了三抖”说明声音的大。B.比喻的手法,把“激流”比喻为“野马脱缰”。C.夸张的手法,用“排山倒海”来表现掌声的热烈。D.夸张的手法,用“眨眼就到了”来表现时间过得快。故选B。14.A【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生人的动作“脱了红外套”。故选A。15.A【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例句“地球也要抖三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A.从“振得那山冈也动”可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B.从“就像五彩的画”可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从“大地都换上了新装”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D.从“天比以前更蓝了,水比以前更绿了,人比以前更美了”可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故选A。16.D【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中的“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几乎是一瞬间春节就来临了。B.“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中的“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八儿高兴到了极点,几乎无法自持的程度。C.“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中的“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饿得非常厉害,身体几乎要贴合在一起。D.“我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中的“一路小跑”虽然描述了一个较快的动作,但它并没有使用夸张的手法。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没有夸张的成分。所以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项。故选D。17.C【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①“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既有一,就能有二。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对偶句,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③“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是夸张,因为春节不可能眨眼就到,形容时间过得快。④“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是比喻,把听到上千个故事比作春雨点点入地。故选C。18.A【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抓住关键词“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抓住关键词“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抓住关键词“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可知把“山洪”比作“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抓住关键词“是什么”“是勤奋”可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A。19.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有声无力地叹着气”形象地写出了粥在锅中被小火慢熬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结合所给句子,描写了光线暗下去的过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结合所给句子,赋予石蕊地衣人的动作,说它换上了一袭红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结合所给句子,把丁香比作“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结合所给句子,写出了我童年时最亲密的伴侣是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故选B。20.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比喻句,把“书籍”比作“阶梯”。(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3)“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是排比句,用了三个“给人以……”的句式说明读书的作用。故选B。21. : , ; ,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第一空前面是概括性语句,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中间用冒号相连。第二空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第三空并列关系的句子间用分号。第四空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第五空“蛋白质”与“核酸”是并列词语间用顿号。第六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22. (1) ! 因为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态度坚定,所以用感叹号恰当。【解析】略23.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语意的跳跃。【解析】略24. , 。 , :“ , , , 。”【详解】略25. 。 , , ? , , :“ , ? !”【详解】略26. 夸张、比喻 拟人【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夸张, 用“银河”比作“瀑布”是比喻。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27. 设问 夸张 拟人 对偶【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1)本句有问有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2)“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3)“顽皮”“跳舞”是对人的描写,句子把“雨滴”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4)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语意相近,“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翠柳”,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28. 拟人 设问 夸张 比喻 反问【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⑴“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意思是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给豆子赋予人的行为,是拟人修辞。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这是设问句,自己提出问题“春天在哪呢?”,自己回答“春天在花朵里⑶“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夸张的修辞手法。此句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泣的逼真表现。⑷“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湖水比作白银盘把湖小岛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写出了洞庭山水美丽与翠绿。”⑸“我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呢?”这是反问句,自己反问自己,怎么能违背诺言?29. 比喻 夸张 拟人 比喻、排比【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在本题中仔细分析每句话可以得出相应的修辞手法。(1)本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银杏树叶子比做小扇子。(2)本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夸张的写处那个人被病痛折磨的非常难受。(3)本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小树当成人来写。写处小树摇摆着枝叶。(4)本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排比,把漓江的水比做一块翡翠、比做江底的沙石。同时使用了三句极其以上的相同句式,所以是排比句。30. 排比 拟人 比喻【解析】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