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99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学校计划举行“以和为美心向朝阳”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长小语为此次活动拟写了一段宣传语,请你帮他完善。(5分)
在浮 zào( )纷扰的成长岁月里,学校举行的“以和为美心向朝阳”主题演讲比赛将拉开帷幕。我们站在岁月的襁褓中瞭望远方,深知“和”不仅是千年文明的精髓,更是当代少年应有的品格。真正的和睦不是粉饰太平,而是名fù( )其实的彼此理解;不是纵容错误,而是以智慧化解矛盾。当有人试图挑拨离间时,我们应以善意编织纽带,用包容搭建心桥。让我们共同守护校园这片净土,让和煦春风拂去偏见的尘埃,用真诚对话浇灌友谊的种子。期待听到你们对“和”的诠释和理解!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qiǎng liáo B. qiáng liáo C. qiáng liào D. qiǎng liào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浮 zào( ) 名 fù( )其实
(3)宣传语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1分)
2.小文想通过古诗文名句向同学们阐释“和”的理念,请你帮他补全。(8分)
“和”是古人面对自然时的物我合一。进入禅院,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让常建参悟了空寂中的禅意:“ ① , ② ”(《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君子遇见淑女,水鸟也被赋予爱情的色彩:“ ③ , ④ ”(《关雎》);屡遭排斥,陆游借梅咏志:“ ⑤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送别友人,李白眼前之景都蕴含不舍之情:“浮云游子意, ⑥ (《送友人》);“和”是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构想了“ ⑦ ,并怡然自乐”的桃源理想境界(《桃花源记》);《礼记》中描述了“谋闭而不兴, ⑧ ”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
3.在准备演讲稿时,同学们对如何更好地撰写演讲稿感到疑惑,班长搜集到以下材料供大家参考,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同学们提炼归纳撰写演讲稿的技巧。(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演讲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问候或感谢语开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可以由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虽然演讲词开头各有特点,但都能快速“抓住”听众,值得在写作中效仿。
听现场演讲与读文章的不同在于,听众无法像读者那样反复阅读,慢慢思考。因此,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提高自己观点和思路的“辨识度”,除了观点要明确外,尤其要注意用提示
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那本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4.小文不小心将自己撰写的一段演讲词顺序打乱了,请你帮她重新排列一下。(3分)
①《礼记》云“致中和,天地位焉”,“和”始终是文明赓续的根基,它强调差异共生而非对立消解,以兼容并蓄的智慧构筑社会秩序。
②“以和为美,心向朝阳”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和谐共生的哲学追求与进取精神的辩证统一。
③而“心向朝阳”则彰显进取品格,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在守正中求创新,于传承中谋发展。
④唯有在坚守和谐底色的同时葆有开拓锐气,方能构建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文明图景,让人类文明之树永葆苍翠。 ⑤二者犹如太极阴阳:和合共生是发展的前提,如大地承载万物;进取精神是进步的动力,若朝阳催发生机。
A.②④⑤①③ B.②①③⑤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③④⑤②
5.小洛同学在演讲时展示了他们村庄的徽标,请你结合徽标的构图特点及要素分析该徽标是如何体现“和美乡村”这一主题的。(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鸡蛋,书籍与农妇 时候
李新勇 文
①我有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要选一个菜市场进去逛逛,看看摊位上的菜品,听你这听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根据熙来攘往的顾客和摊主的表情,推测或者感受这座城市的精神有空风貌和生活状态。
②那天是周末,时间充裕,于是便向菜市场走去。还没有进菜市场的大门,远远地,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一圈儿装满鸡蛋的竹篮子后面,每个竹篮里的鸡蛋上放着一张巴掌大的标价签。走近一看,手写的标价签,文字横平竖直,在硬纸板上看起来不漂亮,也不丑。那些鸡蛋有的大有的小,颜色有的深有的浅,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竹篮里,价钱略有不同。
③这位中年妇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④她有什么特别之处 五十岁上下,衣着朴素,没有叫卖,也没有对进出菜市场的顾客投来期盼的目光,而是在没有人买鸡蛋的时候,坐在凳子上低头看一本成语词典。她的右手握着一支自动圆珠笔,一边读一边勾勾画画,嘴上还在默读诵记。
⑤早晨湿润的阳光从街沿斜射下来,落在熙熙攘攘的顾客身上,风在身旁高大的香樟树上轻轻穿梭着,快乐的鸟在林间啁啾嬉戏。此情此景让我恍惚,这妇女读成语词典的目的是什么,为考试 为提高口才 为促销她的鸡蛋 好像都不沾边。她坐在一张木制的小矮凳上,膝盖上那本翻过若干次的成语词典早已老旧,却无破损……这景致若让摄影师捕捉到,合理利用光影,拍成照片,说不定能在摄影大赛中获奖。 (

) (

) (

) (

) (

) (

)
⑥有顾客来买鸡蛋的时候,她把右手的圆珠笔夹在词典里,熟稔地将词典放在一个蓝印花布材质的包上。做完生意,又坐下来,继续读那本词典。
⑦我去向她买了两斤鸡蛋。问她:“大姐好雅兴啊,一边卖鸡蛋还一边读书呢!”
⑧“闲着也是闲着,胡乱看看!”她的声音爽朗,看来也是个随和入世的人。
⑨“能把词典看得如此有滋有味,大姐,您不是一般人呢!”我说。
⑩她认真地看了我一眼,说:“家里就只有这一本书。前一段时间随便拿出来看看打发时光,这一看,倒是看进去了,每一页都能增长我的见识。我就想看书,重续我少年时的梦。可我家里没有什么书,只有一本孩子当年用过的词典……”
家里只有这一本书 这话在我心头咯噔一下。跟这位大姐前后聊了半个多小时,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鼓槌,敲击在我心上。我同样出身贫穷,年少时也为寻找一本可读的书而绞尽脑汁。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农闲,我父亲兴冲冲地带着我和我的两个弟弟,乘车两个多小时去县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图书馆看书,门卫死活不让进,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门卫,放我们进校园,找到图书馆,图书馆的书整整齐齐地立在书架上,但每一间阅览室的管理员都要我们拿出学生证才让我们进去看书。那一刻,我立志这辈子一定要为自己挣下一个书房,四面靠墙的书架上插满各种各样的书。
如今这个书房我有了,书架也有了,书架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可我仍买书不止,只要看到好书就立马下单,仿佛下一秒那本书就被销售没了。买书的速度超过了读书的速度,书架上有很多新书。如果感觉那本书当下急用,便立马细读;要是感觉那本书对我没有太大的用处或者说根本用不着,便在翻看完目录和体例之后,往书架上一插,从此忘记;倘若那些书跟我的专业相去甚远,永远不可能用到,扔自然是舍不得扔的,顺手插到书架上之后,可能连塑封都没有去掉。
我当即决定从我家即将泛滥成灾的书里,挑一些送给那位卖鸡蛋的妇女。在挑这些书的时候,我煞费苦心——不能随便抓几本就算,必须挑跟她的生活和认知比较接近的,既有小说散文,也有一些人文社科类著作,还有几本关于历史文化和国家地理的书。她要送我鸡蛋,我说像你这样物物交换,下次我就不送书给你了。我对她说:“这些书我都看过了,不错的,值得大姐您有空的时候翻翻看看!”
后来经过这个菜市场,我常常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来,有时带上一两本事前准备好送给她的图书或者杂志,有时候空着手就悄悄来到菜市场门口。看那中年妇女在嘈杂的市声中看我的书,我就感觉我家的书是值得的,它们找到了一位欣赏它们的人,相当于找到了知音。
(《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2024 年05 月)
6.文中的中年妇女和“我”都有“不一般”之处,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7.本文的题目很特别,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它的独特之处。(4分)
8.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早晨湿润的阳光从街沿斜射下来,落在熙熙攘攘的顾客身上,风在身旁高大的香樟树上轻轻穿梭着,快乐的鸟在林间啁啾嬉戏。(描写特点)
(2)跟这位大姐前后聊了半个多小时,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鼓槌,敲击在我心上。(修辞手法)
9.这个中年妇女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发现。(4分)
(二)阅读下列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
【注
) (
14.
) (
今人
) (
何女
) (


) (

.
) (

) (
骈:
) (
(

) (
三、
)
两进虎跳峡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 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旬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战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漩涡套着漩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
(

) (
17.
) (
16.
) (
18.

) (

) (
日已
) (
四、
3
) (
19. ‘
) (
(
) (
裳口
) (
炊。
) (
人,
) (
20.

) (
(
) (
(
) (
五、亻
) (
f
)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10.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12.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2分)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① 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② 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13.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 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以千里称也”中的“称”是“著称”的意思,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无限痛惜之情。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两个“食”都是“喂”的意思,这句话点出问题,讽刺了食马者的无知。
C.“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是“怎么”的意思,这句话是疑问句,讽刺了“食马者”的无知。
D.“光武帝以此章示异”中的“示”是“给……看”的意思,表现了光武帝对冯异的信任。
15.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6.【甲】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请结合原文中的句子解释。(4分)
17.【甲】【乙】两文都写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二者是否相同 请简单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甲】
《石壕吏》节选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乙】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8.抓住诗歌的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请你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9.“钢铁精神”是一个人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不向任何挫折和坎坷低头的精神品质。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进行革命文学创作的经历,谈谈保尔身上所体现的“钢铁精神”的内涵。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一段话,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在汉字中,“和”寓意着和谐、和睦、合作、平和、融洽、共处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展现出和善、和蔼、和气、和美的一面,从微笑、真诚、尊重等细节做起,用平和的态度面对一切,让和谐的氛围弥漫四周。
(1)请以“我身边的和美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身边有关“和”的故事。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③600字左右,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读完上面一段话,你有哪些感悟 从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举行的“以和为美心向朝阳”演讲比赛。
要求:①文从字顺,符合演讲稿要求;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③600字左右,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1)(2分)D(2)躁;副(3)期待听到你们对“和”的理解和诠释!
2.(8分)①山光悦鸟性②潭影空人心③关关雎鸠④在河之洲⑤零落成泥碾作尘⑥落日故人情⑦黄发垂髫 ⑧盗窃乱贼而不作
3.(3分)①分析听众,定制内容②多样开头,快速抓人③逻辑清晰,提示思路
4.(3分)B
5.(5分)徽标通过核心汉字“和”、房屋和山水元素的结合,全面体现了“和美乡村”的和谐与美丽主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7 分)
6.(4分)中年妇女的“不一般”表现在:①在没有人买鸡蛋的时候,坐在凳子上低头看一本成语词典;②在家里只有一本成语词典的情况下,想通过阅读重续她少年时的梦。“我”的“不一般”表现在:①每到一个陌生城市,都喜欢去逛菜市场,感受城市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②发现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觉得她不一般,跟她聊天,敬佩她,送她书。
7.(4分)①“鸡蛋、书籍、农妇”三个名词串联,交代了故事发展中的关键元素和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以三个似乎毫无关联的名词堆砌,制造悬念,新颖别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4分)(1)渲染了平静祥和的氛围(1分),烘托了中年妇女在闹市中认真阅读的光辉形象(1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年妇女的话比作鼓槌,将“我”的心比作鼓(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年妇女的话语使“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引发“我”的回忆和思考(1分)。
9.(4分)①这个中年妇女身上体现了这座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人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②中年妇女虽然在菜市场卖鸡蛋,却既不叫卖,也不期盼,在无人购买时静坐市场看书。这体现了她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富有。③她衣着朴素,却不为生活苦恼,人到中年还要重续少年时读书的梦想,在嘈杂的市声中坚持看书,让人赞叹。④她心存感恩,见“我”要送她书,就要送鸡蛋以表感谢。(每点 2 分,任意回答两点,意对即可)
10.(2分) ①山路艰险(山路崎岖、驿道艰险) ②村夜沉寂(星夜沉寂)
11.(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两词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变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12.(2分) ①赞美(敬佩)②怀念(追怀)
13.(4分)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至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三、古诗文阅读(共15 分)
14.(3分)C
15.(2分)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16.(4分)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遭受埋没的无限痛惜。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对不识人才的统治者的愤怒谴责。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不识人才却说天下没有人才的人的深刻嘲讽。
17.(2分)不同。【甲】文: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乙】文:统治者信任、保护人才。
18.甲诗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年老体衰却自请服役相矛盾,表现了老妇为了保全家人而勇于承担苦难的牺牲精神,更能突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乙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 ”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9.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文学创作。他先用硬纸板打格子书写,后因失明转为口述请人代笔。手稿被邮局遗失后,他未被击倒,而是重新创作。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他最终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并出版。保尔的“钢铁精神”体现在:顽强毅力(克服身体障碍)、不屈不挠(手稿丢失后重写)、执着追求(坚持创作)、乐观心态(保持积极信念)及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而创作)。这些品质共同铸就了他不向任何挫折低头的钢铁意志。
五、作文(50分)
按河南省中招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