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5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5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5月月考试卷
1.(2024八下·浦北月考)公益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希望人类能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倡导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关爱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B.植树造林,治理沙化耕地
C.修建高效的灌溉系统,珍爱水资源
D.对于蟑螂、老鼠等有害动物宜用科学方法予以灭绝
2.(2024八下·浦北月考)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  )
A.促进生长 B.降低血糖浓度
C.提高抗病能力 D.促进性腺发育
3.(2024八下·浦北月考)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饮食方案。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
B.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C.术后病人只要快速补充高能量食品,就可以达到恢复体质
D.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
4.(2024八下·浦北月考)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年满18周岁的小明主动义务献血,奉献爱心。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人都可参与献血
B.小明是O型血,那么小明的血只能输给同血型的患者
C.从小明身上取血的部位一定是手臂动脉
D.在不影响小明健康的情况下,小明的献血量可以达到300毫升
5.(2024八下·浦北月考)当壁虎遇到强敌时,会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壁虎断尾后可以再生,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细胞体积增大 ②细胞数目增多 ③遗传物质改变 ④形成不同的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4八下·浦北月考)已知甲物种的化石比乙物种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甲物种比乙物种的数量多
B.甲物种比乙物种的结构复杂
C.甲物种一定是由乙物种进化而来的
D.乙物种一定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
7.(2024八下·浦北月考)“绿皮外衣红瓤心,清凉解暑甜津津”是对西瓜的生动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瓜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B.绿皮红瓤都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C.绿皮红瓤与西瓜籽中胚的基因组成相同
D.甜津津的汁液,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8.(2024八下·浦北月考)中国“端午节己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B.蛋白质在胃内和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C.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D.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9.(2024八下·浦北月考)用黄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选取成熟且籽粒饱满的种子
B.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
C.发豆芽需要水,种子需始终浸没水中
D.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
10.(2024八下·浦北月考) 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视野如图所示,为将污点A快速移出,应将玻片往(  )移动。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11.(2024八下·浦北月考)科研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如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发酵技术
12.(2024八下·浦北月考)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当身体的伤口较深且又有坏死组织时,破伤风杆菌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可推测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是(  )
A.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氧 B.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氧
C.利用现成有机物、不需要氧 D.利用现成有机物、需要氧
13.(2024八下·浦北月考)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不可以遗传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4.(2024八下·浦北月考)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与下列不同的是(  )
A.青蛙以体外受精方式产生后代
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产生后代
C.草履虫通过分裂生殖产生后代
D.酵母菌以出芽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15.(2024八下·浦北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能用该图分类(  )
A.①蘑菇②银杏③紫菜④海带
B.①珊瑚虫②地钱③墙藓④衣藻
C.①酵母菌②油松③肾蕨④小球藻
D.①家鸽②水杉③葫芦藓④地钱
16.(2024八下·浦北月考)2024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九)在南宁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的《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为大家打造了一场体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特色和展现异国风情的年俗盛宴。图为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晚会上展示了体现广西多民族风情的锦绣华服,让人耳目一新。当光线进入晚会小记者小李的眼球时,精彩的画面在   (填序号)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该结构上的感光细胞能将图像信息通过[④]   传递给大脑皮层,使人产生视觉。
(2)晚会邀请了越南青年歌唱家与中国歌手共唱中越友谊之歌《真情共飞越》,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拉近中越两国观众的心灵距离。小李听见歌声结束,就马上激动的鼓掌,完成上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晚会结束后,小李已经面色红润、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的影响。
(3)现场最受观众朋友欢迎的是由壮乡乡民表演的壮族竹竿舞。在跳舞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依靠循环系统。其中肺循环的起点是   。
(4)晚会中嘉宾们不仅可以体验喜庆欢快的竹竿舞,还能品尝传统壮乡民俗小吃——芝麻饼。制作原料芝麻中富含   ,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17.(2024八下·浦北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跟随老师来到猕猴桃园,对猕猴桃进行观察记录,图甲是拍摄的猕猴祧园,图乙是猕猴桃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步入猕猴桃园,同学们看到猕猴桃树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光照充足,这有利于植物进行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制造有机物,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细胞结构)内。
(2)同学们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向果园施加农家肥、草木灰等,目的是给猕猴桃植株提供其生长的无机盐,能够拉动植物体内水分与无机盐运输的是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
(3)品尝成熟的果实后,大家针对此地猕猴桃为何比其他地区的猕猴桃甜而多汁,果香味重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后发现,本地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弱植物的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积累大量的糖分。
(4)图乙中A、B、C所示生理作用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   。
(5)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因此适量食用可以预防   。
18.(2024八下·浦北月考)白化病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的正常肤色和白化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1]   的组成包括蛋白质和主要的遗传物质   (填名称)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判断出白化病为   (“显性”或“隐性 )遗传病。请写出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   。
(3)若图二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填百分比)。
(4)图二中3号个体将白化病基因随染色体通过   传递给了8号个体,
19.(2024八下·浦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于2021年10月12日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队、甘三省(如图)。公园内,除了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外,还生活着小熊猫、黑熊、金丝猴、朱鹮、珙桐、红杉符多种野生动植物。在野外的大熊猫,除了吃冷箭竹、八月竹等竹子外,还偶尔会“开荤”捕食竹鼠。竹鼠是一种害鼠,专吃竹的地下根,使竹枯死。野外生存的幼年大熊猫也可能被豹等动物捕食。
(1)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大熊猫与竹鼠的关系是   。
(2)请写出上述资料中,包含有大熊猫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该措施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牺息地,据统计,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有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实质上   的多样性。
20.(2024八下·浦北月考)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钻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____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1)【实验分析】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   。
(4)【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5)【进一步思考】
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不符合题意;
D、对于蟑螂、老鼠等有害动物,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它们的灭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答案】A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 A 符合题意。
B .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B 不符合题意。
C .生长激素没有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C 不符合题意。
D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发育,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过分生长,到了成年,有的身高达2.6m以上,这叫巨人症;如果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短骨的生长,造成手掌大、手指粗、鼻高、下颌前突等症状,这叫肢端肥大症.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这有利于儿童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3.【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 A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含糖高的食物, A 不符合题意。
B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盐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B 不符合题意。
C .手术后病人伤口要愈合,创伤面要长出新组织,而构成组织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病人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伤口愈合,长出新组织,并不是尽快补充高能量食品, C 符合题意。
D .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 D ,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4.【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 A 错误。
B . O 型血除了输给 O 型血患者之外,还可以给 A 型、 B 型和 AB 血型的人输血,但输的时候要缓慢而少量, B 错误。
C .在取血时,针头刺入的是手臂上的静脉, C 错误。
D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 在不影响小明健康的情况下,小明的献血量可以达到300毫升 ,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壁虎断尾后再长出新尾巴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
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均没有发生改变,故 ACD 错误, B 正确。
故答案为: B 。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的过程。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 .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主要反映了物种出现的时间先后,并不能直接反映物种的数量多少, A 错误。
B .通常情况下,较晚出现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发展出更复杂的生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属所以,已知甲物种的化石比乙物种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甲物种比乙物种的结构复杂◇ B 正确。
CD .进化是一个不断分支的过程,尽管甲物种可能和乙物种有进化上的联系,但不能仅凭化石出现的先后顺序断定甲物种一定是由乙物种直接进化而来的;同样,也不能判断"乙物种一定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 CD 错误。
故选 B 。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 .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西瓜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内有多个胚珠,A 正确。
B .绿皮和红瓤都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B 正确。
C .绿皮红瓤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与母体基因型一样,西瓜籽中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二者的基因组成不相同,C 错误。
D .液泡中具有细胞液,其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甜津津的汁液,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D 正确。
故选 C 。
【分析】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果皮可以保护种子.
8.【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A 错误。
B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B 错误。
C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肠液和胰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C 错误。
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开始于胃,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内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终消化为氨基酸。
2.淀粉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首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3.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的脂肪酶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9.【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选取成熟且籽粒饱满的种子能很好满足种子发芽需求的自身条件, A 正确。
B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可以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条
件, B 正确。
C .如果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无法获得充足的空气,无法进行呼吸,种子就不能萌发,无法生出豆芽, C 错误。
D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D 正确。
故选 C 。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1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污点A在下方,为将污点A移出,应将玻片往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11.【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概述
【解析】【解答】 A .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克隆"多莉"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核移植、胚
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 A 不符合题意。
B ,科研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B 符合题意。
C .杂交育种技术是将父母本进行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C 不符合题意。
D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分析】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
3.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
12.【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细菌(如破伤风杆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且细菌不含叶绿体,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13.【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抗原和抗体的关系,抗原是指能够激发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疫苗能够让人体产生针对该传染病的抗体,HPV疫苗属于一种抗原,A正确;
B、注射了HPV疫苗可以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产生HPV的抗体,并且让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能够在长时间对该疾病具有免疫能力,B正确;
C、注射疫苗能够让淋巴细胞获得该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产生能够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但是它没有改变身体的遗传物质,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改变,所以这一种免疫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C正确;
D、注射HPV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够针对HPV病毒有效,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一一对应的,对于其他的传染病没有效,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特异性免疫是只能够针对一种病原体或同一类病原体有效,而非特异免疫针对几乎所有的病原体都具有一定效果,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的成分相当于抗原,它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让人体产生针对该疾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
14.【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单细胞生物;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克隆羊多莉产生的方法是:将A羊的体细胞细胞核提取出来,与B羊的去核卵母细胞组成新的重组细胞,新的重组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早期胚胎植入到受体C羊体内产生多莉,多莉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是无性生殖,而青蛙的体外受精方式需要雌蛙的卵细胞与雄蛙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有性生殖与多莉不同,A错误;
B、马铃薯块茎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通过将植物营养器官离体之后产生新的植物个体,这种方式是植物的营养生殖,是一种无性的生殖方式,与多莉相同,B正确;
C、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C正确;
D、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与草履虫的分裂相似,子代只具有单亲的性状,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分方法: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发育成完整植物个体的过程,包括植物的无性生殖,单细胞的分裂生殖以及克隆技术等等。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银杏侧柏属于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紫菜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符合图中的④,A不正确;
B、珊瑚虫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地钱和墙藓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符合图中的③;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④,B不正确;
C、酵母菌属于真菌,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油松是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但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没有种子,有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③;小球藻属于藻类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④.C正确;
D、家鸽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水杉是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但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葫芦藓和地钱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符合图中的③,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①中没有叶绿体,属于蘑菇或珊瑚虫或酵母菌或家鸽。②中有种子,属于银杏或侧柏或油松或水杉。③中有石种子,有叶,应该是墙藓或葫芦藓或墙藓或肾蕨或地钱。④中没有种子,没有叶,应该是紫菜或海带或衣藻或小球藻。
16.【答案】(1)③;视神经
(2)反射弧;激素调节
(3)右心室
(4)脂肪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④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故小李一听见歌声结束就马上激动的鼓起了掌声完成上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晚会结束后,小李已经面色红润、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
(4)芝麻属油料作物,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故答案为: (1)③;视神经; (2) 反射弧;激素调节; (3)右心室; (4)脂肪
【分析】经分析 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 可知,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视神经;⑤是听神经,⑥是耳蜗,⑦是半规管,⑧是鼓膜; A 是大脑, B 是小脑, C 是脑干; a 是感受器, b 是传入神经, c 是神经中枢, d 是传出神经, e 是效应器, f 是上行传导束, g 是下行传导束。
17.【答案】(1)C;叶绿体
(2)B
(3)A
(4)气孔
(5)坏血病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猕猴桃树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从而有利于 C 光合作用的进行,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叶绿体 内 。
(2)农家肥、草木灰中都含有较多的含钾的无机盐 B 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温度能影响 C 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猕猴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利于积累大量的糖分。
(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气孔。
(5)维生素 C 能够预防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故答案为: (1) C;叶绿体; (2)B; (3) A;气孔; (5) 坏血病
【分析】经分析 图乙猕猴桃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 可知,图中 A 代表呼吸作用, B 代表蒸腾作用◇ C 代表光合作用。
18.【答案】(1)染色体;DNA
(2)隐性;Aa
(3)25%
(4)生殖细胞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1染色体主要由2DNA和3蛋白质组成的。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知第一代1和2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1和2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因此,可根据1、2、6判断出,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图二中4号个体的肤色正常、3号为白化病( aa ),其后代8号个体为白化病患者( aa ),说明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中含有一个隐性基因,所以其基因组成为 Aa 。
(3)由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所以6号的基因组成为 aa ,7号肤色正常,其体内一定含有 A 基因,但其父亲3号为白化病,基因组成为 aa ,故可判断7号体内也含 a 基因,则7号基因组成为 Aa 。所以6号和7号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50%,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x50%-25%。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图二中3号个体(男性)将白化病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将染色体传递给8号个体。
故答案为: (1) 染色体;DNA; (2)隐性;Aa; (3)25%; (4)生殖细胞
【分析】1.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指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DNA 和蛋白质。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图一中,1是染色体,2是 DNA ,3是蛋白质。
2.在遗传学上,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9.【答案】(1)消费者;捕食(或吃与被吃)和竞争
(2)竹子→竹鼠→大熊猫→豹
(3)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基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分解者主要指腐生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遗物。大熊猫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②在野外的大熊猫偶尔会捕食竹鼠,大熊猫吃冷箭竹、八月竹等竹子◇竹鼠专吃竹的地下根,使竹枯死,所以大熊猫与竹鼠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根据材料中的捕食关系,食物链:竹子→竹鼠→大熊猫→豹◇竹子→大熊猫→豹◇所以最长的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豹。
(3)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原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措施;保护栖息地,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最根本措施;迁地保护是重要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教育管理。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根据数据"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可得,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③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基因控制性状,不同物种就是表现在性状不同。
故答案为:(1)消费者;捕食(或吃与被吃)和竞争;(2)竹子→竹鼠→大熊猫→豹;(3)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基因。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20.【答案】(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
(3)对照
(4)高
(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可见,本实验的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 A 组的小鼠数量应与其他组相同,都为20只。
(3)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本实验中, A 组的小鼠灌胃的是生理盐水,没有任何镉◇起对照作用。
(4)根据本实验的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镉溶液浓度的提高,小鼠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这就说明镉对生物体的危害与镉的浓度有关,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就越大。
(5)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如果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废电池,如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3)对照;(4)高;(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5月月考试卷
1.(2024八下·浦北月考)公益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希望人类能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倡导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关爱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B.植树造林,治理沙化耕地
C.修建高效的灌溉系统,珍爱水资源
D.对于蟑螂、老鼠等有害动物宜用科学方法予以灭绝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不符合题意;
D、对于蟑螂、老鼠等有害动物,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它们的灭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2024八下·浦北月考)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  )
A.促进生长 B.降低血糖浓度
C.提高抗病能力 D.促进性腺发育
【答案】A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 A 符合题意。
B .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B 不符合题意。
C .生长激素没有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C 不符合题意。
D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发育,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过分生长,到了成年,有的身高达2.6m以上,这叫巨人症;如果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短骨的生长,造成手掌大、手指粗、鼻高、下颌前突等症状,这叫肢端肥大症.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这有利于儿童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3.(2024八下·浦北月考)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饮食方案。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
B.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C.术后病人只要快速补充高能量食品,就可以达到恢复体质
D.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
【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 A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含糖高的食物, A 不符合题意。
B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盐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B 不符合题意。
C .手术后病人伤口要愈合,创伤面要长出新组织,而构成组织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病人多补充蛋白质,有利于伤口愈合,长出新组织,并不是尽快补充高能量食品, C 符合题意。
D .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 D ,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4.(2024八下·浦北月考)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年满18周岁的小明主动义务献血,奉献爱心。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人都可参与献血
B.小明是O型血,那么小明的血只能输给同血型的患者
C.从小明身上取血的部位一定是手臂动脉
D.在不影响小明健康的情况下,小明的献血量可以达到300毫升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 A 错误。
B . O 型血除了输给 O 型血患者之外,还可以给 A 型、 B 型和 AB 血型的人输血,但输的时候要缓慢而少量, B 错误。
C .在取血时,针头刺入的是手臂上的静脉, C 错误。
D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 在不影响小明健康的情况下,小明的献血量可以达到300毫升 ,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5.(2024八下·浦北月考)当壁虎遇到强敌时,会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壁虎断尾后可以再生,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细胞体积增大 ②细胞数目增多 ③遗传物质改变 ④形成不同的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壁虎断尾后再长出新尾巴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
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均没有发生改变,故 ACD 错误, B 正确。
故答案为: B 。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的过程。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6.(2024八下·浦北月考)已知甲物种的化石比乙物种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甲物种比乙物种的数量多
B.甲物种比乙物种的结构复杂
C.甲物种一定是由乙物种进化而来的
D.乙物种一定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 .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主要反映了物种出现的时间先后,并不能直接反映物种的数量多少, A 错误。
B .通常情况下,较晚出现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发展出更复杂的生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属所以,已知甲物种的化石比乙物种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甲物种比乙物种的结构复杂◇ B 正确。
CD .进化是一个不断分支的过程,尽管甲物种可能和乙物种有进化上的联系,但不能仅凭化石出现的先后顺序断定甲物种一定是由乙物种直接进化而来的;同样,也不能判断"乙物种一定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 CD 错误。
故选 B 。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2024八下·浦北月考)“绿皮外衣红瓤心,清凉解暑甜津津”是对西瓜的生动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瓜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B.绿皮红瓤都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C.绿皮红瓤与西瓜籽中胚的基因组成相同
D.甜津津的汁液,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 .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西瓜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内有多个胚珠,A 正确。
B .绿皮和红瓤都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B 正确。
C .绿皮红瓤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与母体基因型一样,西瓜籽中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二者的基因组成不相同,C 错误。
D .液泡中具有细胞液,其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甜津津的汁液,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D 正确。
故选 C 。
【分析】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果皮可以保护种子.
8.(2024八下·浦北月考)中国“端午节己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B.蛋白质在胃内和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C.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D.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A 错误。
B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B 错误。
C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肠液和胰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C 错误。
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开始于胃,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内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终消化为氨基酸。
2.淀粉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首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3.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的脂肪酶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9.(2024八下·浦北月考)用黄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选取成熟且籽粒饱满的种子
B.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
C.发豆芽需要水,种子需始终浸没水中
D.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选取成熟且籽粒饱满的种子能很好满足种子发芽需求的自身条件, A 正确。
B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可以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条
件, B 正确。
C .如果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无法获得充足的空气,无法进行呼吸,种子就不能萌发,无法生出豆芽, C 错误。
D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给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D 正确。
故选 C 。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10.(2024八下·浦北月考) 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视野如图所示,为将污点A快速移出,应将玻片往(  )移动。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污点A在下方,为将污点A移出,应将玻片往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11.(2024八下·浦北月考)科研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如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发酵技术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概述
【解析】【解答】 A .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克隆"多莉"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核移植、胚
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 A 不符合题意。
B ,科研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B 符合题意。
C .杂交育种技术是将父母本进行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C 不符合题意。
D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分析】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
3.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
12.(2024八下·浦北月考)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当身体的伤口较深且又有坏死组织时,破伤风杆菌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可推测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是(  )
A.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氧 B.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氧
C.利用现成有机物、不需要氧 D.利用现成有机物、需要氧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细菌(如破伤风杆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且细菌不含叶绿体,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13.(2024八下·浦北月考)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不可以遗传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抗原和抗体的关系,抗原是指能够激发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疫苗能够让人体产生针对该传染病的抗体,HPV疫苗属于一种抗原,A正确;
B、注射了HPV疫苗可以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产生HPV的抗体,并且让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能够在长时间对该疾病具有免疫能力,B正确;
C、注射疫苗能够让淋巴细胞获得该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产生能够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但是它没有改变身体的遗传物质,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改变,所以这一种免疫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C正确;
D、注射HPV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够针对HPV病毒有效,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一一对应的,对于其他的传染病没有效,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特异性免疫是只能够针对一种病原体或同一类病原体有效,而非特异免疫针对几乎所有的病原体都具有一定效果,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的成分相当于抗原,它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让人体产生针对该疾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
14.(2024八下·浦北月考)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与下列不同的是(  )
A.青蛙以体外受精方式产生后代
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产生后代
C.草履虫通过分裂生殖产生后代
D.酵母菌以出芽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单细胞生物;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克隆羊多莉产生的方法是:将A羊的体细胞细胞核提取出来,与B羊的去核卵母细胞组成新的重组细胞,新的重组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早期胚胎植入到受体C羊体内产生多莉,多莉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是无性生殖,而青蛙的体外受精方式需要雌蛙的卵细胞与雄蛙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有性生殖与多莉不同,A错误;
B、马铃薯块茎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通过将植物营养器官离体之后产生新的植物个体,这种方式是植物的营养生殖,是一种无性的生殖方式,与多莉相同,B正确;
C、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C正确;
D、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与草履虫的分裂相似,子代只具有单亲的性状,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分方法: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发育成完整植物个体的过程,包括植物的无性生殖,单细胞的分裂生殖以及克隆技术等等。
15.(2024八下·浦北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能用该图分类(  )
A.①蘑菇②银杏③紫菜④海带
B.①珊瑚虫②地钱③墙藓④衣藻
C.①酵母菌②油松③肾蕨④小球藻
D.①家鸽②水杉③葫芦藓④地钱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银杏侧柏属于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紫菜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符合图中的④,A不正确;
B、珊瑚虫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地钱和墙藓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符合图中的③;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④,B不正确;
C、酵母菌属于真菌,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油松是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但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没有种子,有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③;小球藻属于藻类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符合图中的④.C正确;
D、家鸽没有叶绿体,符合图中的①;水杉是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但有种子,符合图中的②;葫芦藓和地钱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符合图中的③,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①中没有叶绿体,属于蘑菇或珊瑚虫或酵母菌或家鸽。②中有种子,属于银杏或侧柏或油松或水杉。③中有石种子,有叶,应该是墙藓或葫芦藓或墙藓或肾蕨或地钱。④中没有种子,没有叶,应该是紫菜或海带或衣藻或小球藻。
16.(2024八下·浦北月考)2024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九)在南宁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的《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为大家打造了一场体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特色和展现异国风情的年俗盛宴。图为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晚会上展示了体现广西多民族风情的锦绣华服,让人耳目一新。当光线进入晚会小记者小李的眼球时,精彩的画面在   (填序号)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该结构上的感光细胞能将图像信息通过[④]   传递给大脑皮层,使人产生视觉。
(2)晚会邀请了越南青年歌唱家与中国歌手共唱中越友谊之歌《真情共飞越》,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拉近中越两国观众的心灵距离。小李听见歌声结束,就马上激动的鼓掌,完成上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晚会结束后,小李已经面色红润、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的影响。
(3)现场最受观众朋友欢迎的是由壮乡乡民表演的壮族竹竿舞。在跳舞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依靠循环系统。其中肺循环的起点是   。
(4)晚会中嘉宾们不仅可以体验喜庆欢快的竹竿舞,还能品尝传统壮乡民俗小吃——芝麻饼。制作原料芝麻中富含   ,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答案】(1)③;视神经
(2)反射弧;激素调节
(3)右心室
(4)脂肪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④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故小李一听见歌声结束就马上激动的鼓起了掌声完成上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晚会结束后,小李已经面色红润、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
(4)芝麻属油料作物,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故答案为: (1)③;视神经; (2) 反射弧;激素调节; (3)右心室; (4)脂肪
【分析】经分析 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 可知,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视神经;⑤是听神经,⑥是耳蜗,⑦是半规管,⑧是鼓膜; A 是大脑, B 是小脑, C 是脑干; a 是感受器, b 是传入神经, c 是神经中枢, d 是传出神经, e 是效应器, f 是上行传导束, g 是下行传导束。
17.(2024八下·浦北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跟随老师来到猕猴桃园,对猕猴桃进行观察记录,图甲是拍摄的猕猴祧园,图乙是猕猴桃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步入猕猴桃园,同学们看到猕猴桃树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光照充足,这有利于植物进行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制造有机物,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细胞结构)内。
(2)同学们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向果园施加农家肥、草木灰等,目的是给猕猴桃植株提供其生长的无机盐,能够拉动植物体内水分与无机盐运输的是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
(3)品尝成熟的果实后,大家针对此地猕猴桃为何比其他地区的猕猴桃甜而多汁,果香味重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后发现,本地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弱植物的   (填图乙中字母)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积累大量的糖分。
(4)图乙中A、B、C所示生理作用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   。
(5)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因此适量食用可以预防   。
【答案】(1)C;叶绿体
(2)B
(3)A
(4)气孔
(5)坏血病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猕猴桃树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从而有利于 C 光合作用的进行,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叶绿体 内 。
(2)农家肥、草木灰中都含有较多的含钾的无机盐 B 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温度能影响 C 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猕猴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利于积累大量的糖分。
(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气孔。
(5)维生素 C 能够预防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故答案为: (1) C;叶绿体; (2)B; (3) A;气孔; (5) 坏血病
【分析】经分析 图乙猕猴桃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 可知,图中 A 代表呼吸作用, B 代表蒸腾作用◇ C 代表光合作用。
18.(2024八下·浦北月考)白化病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的正常肤色和白化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1]   的组成包括蛋白质和主要的遗传物质   (填名称)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判断出白化病为   (“显性”或“隐性 )遗传病。请写出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   。
(3)若图二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填百分比)。
(4)图二中3号个体将白化病基因随染色体通过   传递给了8号个体,
【答案】(1)染色体;DNA
(2)隐性;Aa
(3)25%
(4)生殖细胞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1染色体主要由2DNA和3蛋白质组成的。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知第一代1和2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1和2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因此,可根据1、2、6判断出,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图二中4号个体的肤色正常、3号为白化病( aa ),其后代8号个体为白化病患者( aa ),说明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中含有一个隐性基因,所以其基因组成为 Aa 。
(3)由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所以6号的基因组成为 aa ,7号肤色正常,其体内一定含有 A 基因,但其父亲3号为白化病,基因组成为 aa ,故可判断7号体内也含 a 基因,则7号基因组成为 Aa 。所以6号和7号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50%,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x50%-25%。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图二中3号个体(男性)将白化病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将染色体传递给8号个体。
故答案为: (1) 染色体;DNA; (2)隐性;Aa; (3)25%; (4)生殖细胞
【分析】1.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指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DNA 和蛋白质。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图一中,1是染色体,2是 DNA ,3是蛋白质。
2.在遗传学上,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9.(2024八下·浦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于2021年10月12日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队、甘三省(如图)。公园内,除了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外,还生活着小熊猫、黑熊、金丝猴、朱鹮、珙桐、红杉符多种野生动植物。在野外的大熊猫,除了吃冷箭竹、八月竹等竹子外,还偶尔会“开荤”捕食竹鼠。竹鼠是一种害鼠,专吃竹的地下根,使竹枯死。野外生存的幼年大熊猫也可能被豹等动物捕食。
(1)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大熊猫与竹鼠的关系是   。
(2)请写出上述资料中,包含有大熊猫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该措施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牺息地,据统计,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有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实质上   的多样性。
【答案】(1)消费者;捕食(或吃与被吃)和竞争
(2)竹子→竹鼠→大熊猫→豹
(3)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基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分解者主要指腐生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遗物。大熊猫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生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②在野外的大熊猫偶尔会捕食竹鼠,大熊猫吃冷箭竹、八月竹等竹子◇竹鼠专吃竹的地下根,使竹枯死,所以大熊猫与竹鼠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根据材料中的捕食关系,食物链:竹子→竹鼠→大熊猫→豹◇竹子→大熊猫→豹◇所以最长的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豹。
(3)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原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措施;保护栖息地,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最根本措施;迁地保护是重要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教育管理。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根据数据"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可得,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③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基因控制性状,不同物种就是表现在性状不同。
故答案为:(1)消费者;捕食(或吃与被吃)和竞争;(2)竹子→竹鼠→大熊猫→豹;(3)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基因。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20.(2024八下·浦北月考)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钻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____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1)【实验分析】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   。
(4)【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5)【进一步思考】
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答案】(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
(3)对照
(4)高
(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可见,本实验的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 A 组的小鼠数量应与其他组相同,都为20只。
(3)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本实验中, A 组的小鼠灌胃的是生理盐水,没有任何镉◇起对照作用。
(4)根据本实验的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镉溶液浓度的提高,小鼠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这就说明镉对生物体的危害与镉的浓度有关,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就越大。
(5)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如果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废电池,如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2)20;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镉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一致;(3)对照;(4)高;(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