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重庆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同仇敌忾,利用简易装置制作了许多武器,下列制造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研磨法代替粉碎机碾碎硝化棉
B.在陶缸中使用硫磺制作硫酸
C.用蒸馏法将白酒制取工业酒精
D.用水解法将植物油与熟石灰制备甘油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研磨法属于物理变化,仅通过机械外力将硝化棉碾碎,未改变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不涉及化学反应,更无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硫磺是硫单质,最终制得的硫酸中硫元素为+6价,该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蒸馏属于物理分离方法,利用乙醇(酒精)与水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提纯,未发生化学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植物油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对应物质性质、现象都正确是(  )
选项 性质 现象
A 焰色反应 Na、K火焰都是紫色
B 漂白性 、都可以使物质永久漂白
C 蛋白质变性 醋酸铅和甲醛都能让蛋白质变性
D 腐蚀印刷电路 用氯化铁和浓硫酸在常温下都可以刻画电路板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Na的火焰颜色应为黄色,而非紫色故A错误;
B.SO2通过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漂白效果可逆(加热后颜色恢复),属于暂时性漂白,故B错误;
C.Pb2+为重金属离子,能与蛋白质中的巯基(-SH)结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甲醛有毒,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NH2)发生反应,使蛋白质结构不可逆地改变,使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常温下与铜反应极其缓慢(几乎不反应),需加热才会发生反应,因此常温下不能用于腐蚀电路板,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
B.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C.醋酸铅是重金属盐,甲醛有毒;
D.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才会反应。
3.(2025·重庆市)下列有关离子反应错误的是(  )
A.亚硫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
B.与水反应:
C.与水反应:
D.与NaBr溶液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亚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钠(NaHSO3)与石灰水反应时,HSO先与OH-中和生成SO,再与Ca2+结合生成CaSO3沉淀,当亚硫酸氢钠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当亚硫酸氢钠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正确;
D.Cl2的氧化性强于Br2,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需要遵循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等原则。
A.亚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D.氯气能氧化溴离子。
4.(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操作及装置正确的是(  )
A.加热 B.定容 C.稀释 D.滴定
【答案】A
【知识点】实验装置综合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示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定容时,视线应与容量瓶刻度线及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图中使用的是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涉及加热、定容、稀释、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应熟记各操作的细节。
5.(2025·重庆市)根据元素周期律,同时满足条件(ⅰ)和条件(ⅱ)的元素是(  )
(ⅰ)电负性是同主族元素中最大:
(ⅱ)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大的。
A.Al B.Si C.B D.Be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Al 位于第三周期 ⅢA 族,同主族中 B 的电负性比 Al 大,不满足条件(ⅰ);且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Mg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A错误;
B.Si 位于第三周期 ⅣA 族,同主族中 C 的电负性比 Si 大,不满足条件(ⅰ);Si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Al 大,但比相邻的 P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B错误;
C.B 位于第二周期 ⅢA 族,在 ⅢA 族中电负性最大,满足条件(ⅰ);B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Be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C错误;
D.Be 位于第二周期 ⅡA 族,在 ⅡA 族中电负性最大,满足条件(ⅰ);Be 的价电子排布为2s2,处于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Li 和 B 都大,满足条件(ⅱ),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所以电负性是同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应该是同主族中位于最上方的元素。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 ⅡA 族(ns2全满)和 ⅤA 族(np3半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
6.(2025·重庆市)如图为有机物结构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手性碳有3个
C.为加成产物
D.为缩聚产物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15个C原子,26个H原子,2个O原子,则其分子式为C15H26O2,故A错误;
B.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该物质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用“*”标记,故错误;
C.该有机物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或,故C错误;
D.若发生缩聚反应,平均每个分子两个羟基一个脱去羟基,一个脱去羟基的H原子形成醚,同时反应产生水,为缩聚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具有醇和烯烃的性质。
7.(2025·重庆市)以下氮氧化合物,,,的结构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氮键的键能: B.熔点:
C.分子的极性: D.的键角:
【答案】A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解析】【解答】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由图可知,键长:,则键能:,故A正确;
B. 、 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则熔点:,故B错误;
C.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则分子极性:,故C错误;
D.结构为,中心原子N存在对孤对电子,中心原子N为杂化,受孤对电子影响,键角略小于120°;而中心原子N的孤对电子为,价电子数为3,也是杂化,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则键角,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B.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C.根据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判断分子极性;
D.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8.(2025·重庆市)如图是X的晶胞结构,有关说法正确是(  )
A.X种含有键 B.X是混合晶体
C.X的分子式为 D.X种C原子有一对孤电子
【答案】C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晶胞结构可知,C和N原子之间均为单键,单键均为σ键,故A错误;
B.该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不是混合型晶体,故B错误;
C.晶胞中C原子的个数是,N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则晶胞化学式为,故C正确;
D.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该晶体中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B.该晶胞中只含共价键;
C.根据均摊法计算;
D.C 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
9.(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点燃的Mg条插入充满的集气瓶种,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 说明有氧化性
B 用pH计测定和苯酚钠的pH,测出的pH小于苯酚钠 说明酸性:>苯酚
C 将Zn片投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使Cu片与Zn片接触,气泡产生速率加快 说明腐蚀速率:电化学>化学
D 将葡萄糖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说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镁与CO2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该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O2为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
B.溶液浓度是否相等未知,且碳酸钠的酸根是碳酸氢根,同浓度的和苯酚钠的pH,碳酸钠小,说明酸性:<苯酚,不能直接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故B错误;
C.将 Zn 片投入稀盐酸,发生化学腐蚀;使 Cu片与 Zn片接触,形成原电池,气泡产生速率加快,说明电化学腐蚀速率比化学腐蚀速率快,故C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该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说明氢氧化铜做氧化剂,葡萄糖作还原剂,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糖,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和C;
B.碳酸钠对应的酸根是碳酸氢根;
C.电化学腐蚀的速率高于化学腐蚀;
D.还原性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10.(2025·重庆市)下图为AgCl-Sb原电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M为正极
B.放电时,N的电极反应为
C.充电时,消耗4molAg,同时消耗
D.充电时,M极的点击反应为
【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电解池综合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M为负极,故A错误;
B.放电时,N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存在关系式:,则消耗4molAg,同时消耗,故C错误;
D.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源的连接方式会发生变化,电极反应也与放电时相反。放电时,N电极上AgCl转化为Ag,发生还原反应,则N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N为阳极,M为阴极。
11.(2025·重庆市)长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Y、Z三种元素,X的价层电子数为4,Y有1个未成对电子,Z+的最高能级4p轨道填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属于同一周期元素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X
C.单质熔点最高的是Y
D.原子半径是最大的是Z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为Ge,Y为Br,Z为Rb,不在同一周期,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X为Ge,Y为Br,Z为Rb,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Rb,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Z,故B错误;
C.X为Ge,单质为金属晶体;Y为Br,单质为分子晶体;Z为Rb,单质为金属晶体;Ge原子半径较小,而且价电子数多,金属键较强,熔点较高,所以单质熔点最高的是X,故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越大,X,Y位于第四周期,Z位于第五周期,电子层数=周期数,则Z的原子半径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X的价层电子数为4(ⅣA族),Y有1个未成对电子(可能为IA族或ⅦA族),又因为是长周期元素,所以X是Ge元素,Z+的最高能级 4p 轨道填满,其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6,则Z的原子序数为37,Z为Rb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Y为Br元素。
12.(2025·重庆市)是一种常见燃料,可以用于火箭助推器。已知:



则 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③)可得 ,则=。
故选B。
【分析】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我们可以通过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加减乘除运算,来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13.(2025·重庆市)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沉淀的转化,在2mL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溶液得悬浊液1,流程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1中,
B.溶液2中,
C.溶液3中,
D.此操作能证明: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溶液1中主要溶质为硝酸钠,AgCl还存在溶解平衡,则溶液1中根据电荷守恒有: ,故A正确;
B.溶液2中,AgCl与氨水反应生成,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同时AgCl溶解会产生Cl-,因此 ,故B正确;
C.溶液3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氨水,因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
D.向溶液2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得到AgI,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则 ,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 在2mL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溶液得悬浊液1,过滤分离得到AgCl和溶液A,则溶液A中主要含有硝酸钠,向AgCl中滴加6mol/L的氨水,发生反应,得到溶液2,向溶液2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AgI的悬浊液2,分离得到AgI和溶液3,溶液3中主要含有KCl,根据量的关系可知,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3中可能还存在剩余的氨水以及。
14.(2025·重庆市)已知为两性氢氧化物,在不同pH条件下,与的总和为c,现有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M点可以计算
B.恰好完全沉淀的
C.P点溶液质量小于Q点溶液质量
D.随着pH的增大溶液中比值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M点pH=5,,含Cr微粒主要为,-lgc(Cr3+)=3.2,则c(Cr3+)=10-3.2mol/L,则,故A正确;
B.恰好完全沉淀时,,则,c(H+)=10-5.6mol/L,此时pH=5.6,故B错误;
C.P和Q点溶液中含Cr微粒总和相等,生成的质量相等,则P点沉淀质量等于Q点沉淀质量,故C错误;
D.随着pH的增大,c(OH-)增大,的平衡逆向移动,的平衡正向移动,则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为两性氢氧化物 ,存在两个平衡:①,②,其溶度积 。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2025·重庆市)工业上利用如下流程将粗硒进行精制,结合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Ⅰ.焙烧产物为,其中Se的化合价为   ,铝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
(2)“氢化”过程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热解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热解后,温度迅速从1000K降至500K,对于Se蒸汽而言,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   。热解后迅速降温的目的   。尾气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Ⅱ.取0.1g样品,加入,生成,向其中加入0.1mol/L的和少量的淀粉KI溶液,用去40.00mL的溶液,反应完成后,再加: (),至蓝色消失,通过反应②Se(IV)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样品中Se的含量   。
【答案】(1);
(2)
(3)凝华;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
(4)
(5)94.8%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解析】【解答】(1) 焙烧产物为 ,在中,铝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Se的化合价为-2价;铝是13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其基态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2;。
(2)“氢化”过程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对于Se蒸汽而言,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热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热解后迅速降温可以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热解时发生反应,则尾气的成分为以及少量的,故答案为:凝华; 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 ;、。
(4)反应③是被KI还原为Se的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第一次加入40.00mL的溶液和KI溶液,二者同时做还原剂,将还原为Se,第二次再加入同浓度的滴定上一步生成的碘单质,整个过程相当于48mL 0.1mol/L的溶液与反应,根据已知条件可知,Se(IV)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样品中Se的含量:,故答案为:94.8%。
【分析】粗Se加入Al粉焙烧,焙烧产物为, 通入水蒸气氢化,发生反应 得到H2Se,H2Se脱水再热解,发生反应 : ,分离出含氢气的尾气,再冷凝得到精Se。
16.(2025·重庆市)糖精钠是一款易溶于水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糖精钠的制备流程包含磺化、胺化、氧化以及结晶等过程。
Ⅰ.磺化过程及实验装置如图:
(1)仪器a的名称为   :水吸收的尾气是   (填化学式)
(2)Ⅱ.胺化过程:
0.3mol邻甲基磺酸氯中加入15mol/L的氨水,充分反应后,消耗的的体积为   mL。
(3)Ⅲ.氧化:
氧化过程中为保证氧化完全,需要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向其中滴加以除去过量溶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为   。
(4)Ⅳ.结晶:
过滤需要用到下列哪些仪器   。
(5)与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该气体是   。当完全反应,趁热过滤,冷却结晶的后续操作是   。
【答案】(1)温度计;HCl
(2)40
(3)溶液紫色褪去;
(4)ACEG
(5);过滤、干燥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用于测量反应体系温度,其名称为温度计;在磺化反应中,使用氯磺酸作为磺化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HCl气体,HCl易溶于水,则水吸收的尾气是HCl,故答案为:温度计;HCl。
(2)邻甲基磺酸氯中的氯原子会被氨水中的-NH2取代,同时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又会氨水反应,所以1分子邻 甲基磺酸氯反应总共消耗2分子氨水,已知邻甲基磺酸氯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反应过程中消耗氨水的物质的量为0.6mol,消耗的的体积为,故答案为:40。
(3) 溶液呈紫红色,当加入 将其完全还原后,溶液的紫红色会褪去所以反应完全的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溶液紫色褪去;。
(4)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用于支撑漏斗;漏斗是过滤的主要器具,滤纸要贴在漏斗内壁;玻璃棒用于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烧杯用来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和承接滤液,故答案为:ACEG。
(5)中酰胺基水解生成羧基,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冷却结晶后要得到晶体,后续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CO2;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确定其名称;水吸收易溶于水的物质;
(2)邻甲基磺酸氯与氨水以1:1反应;
(3)酸性高锰酸钾呈紫红色,紫色褪去说明完全反应,亚硫酸钠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反应的方程式;
(4)过滤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
(5)酰胺基水解生成羧基,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7.(2025·重庆市)水是重要的生活资源,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提纯得到重水,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其图像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三点中呈中性的是   。
②   (填写“>”“<”或者“=”)
(2)有如右图所示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进行实验,左侧通入,产物为,盐桥中移向   (填“左侧”或者“右侧”),总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用进行实验,一侧通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变,该侧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利用驰豫法可研究快捷反应的速率常数(k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其原理是通过微扰(如瞬时升温)使化学平衡发生偏离,观测体系微扰后从不平衡态趋向新平衡态所需的驰豫时间,从而获得k的信息对于若将纯水瞬时升温到25℃,测得。
已知:25℃时,,,,(为的平衡浓度)。
①25℃时,,的平衡常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能正确表示瞬时升温后反应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   。
③25℃时,计算得为   
【答案】(1)B;>
(2)右侧;;
(3);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水的电离;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①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可知,当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根据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可知,溶液呈中性时,应当存在,A、B、C三点中符合条件的是B,故答案为:B。
②升温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则升高温度,,均增大,Kw增大,由图可知,T1条件下,,都更大,说明>,故答案为:>。
(2)① 左侧通入, 产物为 ,说明发生反应:,则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则移向右侧,该电池为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右侧;。
②用进行实验,一侧通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变,该电池为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燃料电池,氧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①对于,K=,在25℃的纯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平衡时,,则K=,故答案为:;
②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瞬时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升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但水的浓度是恒定的,正反应速率增大后几乎保持不变,当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D,故答案为:D。
③驰豫时间公式为,其中,,则有:,平衡时,,则有,代入可得,解得,将k1带入驰豫时间公式为:,整理可得,,计算括号内:,,由于,可忽略不计,所以,得出,故答案为:。
【分析】(1)①溶液呈中性时,;
②升温促进重水电离;
(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①根据:K=计算;
②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③根据计算。
18.(2025·重庆市)下列为某有机物的合成路线。
(1)A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为   ,A到D的反应灾害为   。
(2)B的结构简式为   。
(3)D到E的反应产物,除E外,另一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G中存在大键 B.K中碳原子来自于J
C.L中存在氢键 D.
(5)G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
①:存在和2个环外键
②:不含与sp杂化的碳原子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氧谱峰面积比为()的结构简式   。
(6)有机物Q的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已知信息,由R和X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酯基;取代反应
(2)
(3)
(4)A;B;C
(5)10;
(6)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解析】【解答】(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酯基;A和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则A到D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基;取代反应。
(2)A和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则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D到E的过程中,酯基先水解生成-ONa,再与HCl反应得到-COOH,则另一产物为 ,故答案为: 。
(4)A.G中含有苯环,苯环中含有大键,故A正确;
B.K中有1个碳原子来自于J,其他碳原子来自于G,故B正确;
C.L中羟基和酰胺基之间能形成氢键,故C正确;
D.L与Q生成Z的过程中还会生成HCl,则, 故D错误;
故选ABC。
(5)G的分子式为,其同分异构体满足:① 存在和2个环外键 ,说明分子中除了苯环外还存在2个双键或1个三键,②不含与sp杂化的碳原子,说明不含有羟基、羧基、碳碳三键,则苯环上的取代基可能有以下情况:、、、、、、、、、,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氧谱峰面积比为()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0;。
(6)由已知信息的反应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R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由Z的结构简式,以及已知信息的反应,可推断出R中氨基和羧基处于邻位,则R的结构简式为,则由R和X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与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结合B的分子式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D在NaOH条件下水解再酸化,酯基转化为羧基得到E,E发生反应生成G,G和J发生取代反应生成K,K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L,L和Q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合目标产物和L的结构简式可知,Q的结构简式为。
1 / 1重庆市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重庆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同仇敌忾,利用简易装置制作了许多武器,下列制造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研磨法代替粉碎机碾碎硝化棉
B.在陶缸中使用硫磺制作硫酸
C.用蒸馏法将白酒制取工业酒精
D.用水解法将植物油与熟石灰制备甘油
2.(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对应物质性质、现象都正确是(  )
选项 性质 现象
A 焰色反应 Na、K火焰都是紫色
B 漂白性 、都可以使物质永久漂白
C 蛋白质变性 醋酸铅和甲醛都能让蛋白质变性
D 腐蚀印刷电路 用氯化铁和浓硫酸在常温下都可以刻画电路板
A.A B.B C.C D.D
3.(2025·重庆市)下列有关离子反应错误的是(  )
A.亚硫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
B.与水反应:
C.与水反应:
D.与NaBr溶液反应:
4.(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操作及装置正确的是(  )
A.加热 B.定容 C.稀释 D.滴定
5.(2025·重庆市)根据元素周期律,同时满足条件(ⅰ)和条件(ⅱ)的元素是(  )
(ⅰ)电负性是同主族元素中最大:
(ⅱ)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大的。
A.Al B.Si C.B D.Be
6.(2025·重庆市)如图为有机物结构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手性碳有3个
C.为加成产物
D.为缩聚产物
7.(2025·重庆市)以下氮氧化合物,,,的结构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氮键的键能: B.熔点:
C.分子的极性: D.的键角:
8.(2025·重庆市)如图是X的晶胞结构,有关说法正确是(  )
A.X种含有键 B.X是混合晶体
C.X的分子式为 D.X种C原子有一对孤电子
9.(2025·重庆市)下列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点燃的Mg条插入充满的集气瓶种,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 说明有氧化性
B 用pH计测定和苯酚钠的pH,测出的pH小于苯酚钠 说明酸性:>苯酚
C 将Zn片投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使Cu片与Zn片接触,气泡产生速率加快 说明腐蚀速率:电化学>化学
D 将葡萄糖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说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A.A B.B C.C D.D
10.(2025·重庆市)下图为AgCl-Sb原电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M为正极
B.放电时,N的电极反应为
C.充电时,消耗4molAg,同时消耗
D.充电时,M极的点击反应为
11.(2025·重庆市)长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Y、Z三种元素,X的价层电子数为4,Y有1个未成对电子,Z+的最高能级4p轨道填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属于同一周期元素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X
C.单质熔点最高的是Y
D.原子半径是最大的是Z
12.(2025·重庆市)是一种常见燃料,可以用于火箭助推器。已知:



则 为(  )
A. B. C. D.
13.(2025·重庆市)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沉淀的转化,在2mL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溶液得悬浊液1,流程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1中,
B.溶液2中,
C.溶液3中,
D.此操作能证明:
14.(2025·重庆市)已知为两性氢氧化物,在不同pH条件下,与的总和为c,现有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M点可以计算
B.恰好完全沉淀的
C.P点溶液质量小于Q点溶液质量
D.随着pH的增大溶液中比值先增大后减小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2025·重庆市)工业上利用如下流程将粗硒进行精制,结合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Ⅰ.焙烧产物为,其中Se的化合价为   ,铝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
(2)“氢化”过程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热解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热解后,温度迅速从1000K降至500K,对于Se蒸汽而言,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   。热解后迅速降温的目的   。尾气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Ⅱ.取0.1g样品,加入,生成,向其中加入0.1mol/L的和少量的淀粉KI溶液,用去40.00mL的溶液,反应完成后,再加: (),至蓝色消失,通过反应②Se(IV)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样品中Se的含量   。
16.(2025·重庆市)糖精钠是一款易溶于水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糖精钠的制备流程包含磺化、胺化、氧化以及结晶等过程。
Ⅰ.磺化过程及实验装置如图:
(1)仪器a的名称为   :水吸收的尾气是   (填化学式)
(2)Ⅱ.胺化过程:
0.3mol邻甲基磺酸氯中加入15mol/L的氨水,充分反应后,消耗的的体积为   mL。
(3)Ⅲ.氧化:
氧化过程中为保证氧化完全,需要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向其中滴加以除去过量溶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为   。
(4)Ⅳ.结晶:
过滤需要用到下列哪些仪器   。
(5)与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该气体是   。当完全反应,趁热过滤,冷却结晶的后续操作是   。
17.(2025·重庆市)水是重要的生活资源,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提纯得到重水,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其图像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三点中呈中性的是   。
②   (填写“>”“<”或者“=”)
(2)有如右图所示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进行实验,左侧通入,产物为,盐桥中移向   (填“左侧”或者“右侧”),总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用进行实验,一侧通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变,该侧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利用驰豫法可研究快捷反应的速率常数(k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其原理是通过微扰(如瞬时升温)使化学平衡发生偏离,观测体系微扰后从不平衡态趋向新平衡态所需的驰豫时间,从而获得k的信息对于若将纯水瞬时升温到25℃,测得。
已知:25℃时,,,,(为的平衡浓度)。
①25℃时,,的平衡常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能正确表示瞬时升温后反应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   。
③25℃时,计算得为   
18.(2025·重庆市)下列为某有机物的合成路线。
(1)A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为   ,A到D的反应灾害为   。
(2)B的结构简式为   。
(3)D到E的反应产物,除E外,另一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G中存在大键 B.K中碳原子来自于J
C.L中存在氢键 D.
(5)G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
①:存在和2个环外键
②:不含与sp杂化的碳原子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氧谱峰面积比为()的结构简式   。
(6)有机物Q的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已知信息,由R和X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研磨法属于物理变化,仅通过机械外力将硝化棉碾碎,未改变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不涉及化学反应,更无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硫磺是硫单质,最终制得的硫酸中硫元素为+6价,该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蒸馏属于物理分离方法,利用乙醇(酒精)与水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提纯,未发生化学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植物油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Na的火焰颜色应为黄色,而非紫色故A错误;
B.SO2通过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漂白效果可逆(加热后颜色恢复),属于暂时性漂白,故B错误;
C.Pb2+为重金属离子,能与蛋白质中的巯基(-SH)结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甲醛有毒,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NH2)发生反应,使蛋白质结构不可逆地改变,使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常温下与铜反应极其缓慢(几乎不反应),需加热才会发生反应,因此常温下不能用于腐蚀电路板,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
B.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C.醋酸铅是重金属盐,甲醛有毒;
D.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才会反应。
3.【答案】A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亚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钠(NaHSO3)与石灰水反应时,HSO先与OH-中和生成SO,再与Ca2+结合生成CaSO3沉淀,当亚硫酸氢钠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当亚硫酸氢钠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正确;
D.Cl2的氧化性强于Br2,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需要遵循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等原则。
A.亚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D.氯气能氧化溴离子。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装置综合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示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定容时,视线应与容量瓶刻度线及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图中使用的是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涉及加热、定容、稀释、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应熟记各操作的细节。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Al 位于第三周期 ⅢA 族,同主族中 B 的电负性比 Al 大,不满足条件(ⅰ);且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Mg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A错误;
B.Si 位于第三周期 ⅣA 族,同主族中 C 的电负性比 Si 大,不满足条件(ⅰ);Si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Al 大,但比相邻的 P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B错误;
C.B 位于第二周期 ⅢA 族,在 ⅢA 族中电负性最大,满足条件(ⅰ);B 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Be 小,不满足条件(ⅱ),故C错误;
D.Be 位于第二周期 ⅡA 族,在 ⅡA 族中电负性最大,满足条件(ⅰ);Be 的价电子排布为2s2,处于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 Li 和 B 都大,满足条件(ⅱ),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所以电负性是同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应该是同主族中位于最上方的元素。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 ⅡA 族(ns2全满)和 ⅤA 族(np3半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
6.【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15个C原子,26个H原子,2个O原子,则其分子式为C15H26O2,故A错误;
B.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该物质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用“*”标记,故错误;
C.该有机物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或,故C错误;
D.若发生缩聚反应,平均每个分子两个羟基一个脱去羟基,一个脱去羟基的H原子形成醚,同时反应产生水,为缩聚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具有醇和烯烃的性质。
7.【答案】A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解析】【解答】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由图可知,键长:,则键能:,故A正确;
B. 、 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则熔点:,故B错误;
C.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则分子极性:,故C错误;
D.结构为,中心原子N存在对孤对电子,中心原子N为杂化,受孤对电子影响,键角略小于120°;而中心原子N的孤对电子为,价电子数为3,也是杂化,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则键角,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B.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C.根据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判断分子极性;
D.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8.【答案】C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晶胞结构可知,C和N原子之间均为单键,单键均为σ键,故A错误;
B.该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不是混合型晶体,故B错误;
C.晶胞中C原子的个数是,N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则晶胞化学式为,故C正确;
D.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该晶体中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B.该晶胞中只含共价键;
C.根据均摊法计算;
D.C 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
9.【答案】B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镁与CO2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该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O2为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
B.溶液浓度是否相等未知,且碳酸钠的酸根是碳酸氢根,同浓度的和苯酚钠的pH,碳酸钠小,说明酸性:<苯酚,不能直接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故B错误;
C.将 Zn 片投入稀盐酸,发生化学腐蚀;使 Cu片与 Zn片接触,形成原电池,气泡产生速率加快,说明电化学腐蚀速率比化学腐蚀速率快,故C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该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说明氢氧化铜做氧化剂,葡萄糖作还原剂,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糖,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和C;
B.碳酸钠对应的酸根是碳酸氢根;
C.电化学腐蚀的速率高于化学腐蚀;
D.还原性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10.【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电解池综合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M为负极,故A错误;
B.放电时,N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存在关系式:,则消耗4molAg,同时消耗,故C错误;
D.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源的连接方式会发生变化,电极反应也与放电时相反。放电时,N电极上AgCl转化为Ag,发生还原反应,则N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N为阳极,M为阴极。
11.【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为Ge,Y为Br,Z为Rb,不在同一周期,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X为Ge,Y为Br,Z为Rb,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Rb,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Z,故B错误;
C.X为Ge,单质为金属晶体;Y为Br,单质为分子晶体;Z为Rb,单质为金属晶体;Ge原子半径较小,而且价电子数多,金属键较强,熔点较高,所以单质熔点最高的是X,故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越大,X,Y位于第四周期,Z位于第五周期,电子层数=周期数,则Z的原子半径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X的价层电子数为4(ⅣA族),Y有1个未成对电子(可能为IA族或ⅦA族),又因为是长周期元素,所以X是Ge元素,Z+的最高能级 4p 轨道填满,其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6,则Z的原子序数为37,Z为Rb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Y为Br元素。
12.【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③)可得 ,则=。
故选B。
【分析】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我们可以通过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加减乘除运算,来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13.【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溶液1中主要溶质为硝酸钠,AgCl还存在溶解平衡,则溶液1中根据电荷守恒有: ,故A正确;
B.溶液2中,AgCl与氨水反应生成,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同时AgCl溶解会产生Cl-,因此 ,故B正确;
C.溶液3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氨水,因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
D.向溶液2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得到AgI,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则 ,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 在2mL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溶液得悬浊液1,过滤分离得到AgCl和溶液A,则溶液A中主要含有硝酸钠,向AgCl中滴加6mol/L的氨水,发生反应,得到溶液2,向溶液2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AgI的悬浊液2,分离得到AgI和溶液3,溶液3中主要含有KCl,根据量的关系可知,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3中可能还存在剩余的氨水以及。
14.【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M点pH=5,,含Cr微粒主要为,-lgc(Cr3+)=3.2,则c(Cr3+)=10-3.2mol/L,则,故A正确;
B.恰好完全沉淀时,,则,c(H+)=10-5.6mol/L,此时pH=5.6,故B错误;
C.P和Q点溶液中含Cr微粒总和相等,生成的质量相等,则P点沉淀质量等于Q点沉淀质量,故C错误;
D.随着pH的增大,c(OH-)增大,的平衡逆向移动,的平衡正向移动,则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为两性氢氧化物 ,存在两个平衡:①,②,其溶度积 。
15.【答案】(1);
(2)
(3)凝华;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
(4)
(5)94.8%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解析】【解答】(1) 焙烧产物为 ,在中,铝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Se的化合价为-2价;铝是13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其基态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2;。
(2)“氢化”过程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对于Se蒸汽而言,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热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热解后迅速降温可以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热解时发生反应,则尾气的成分为以及少量的,故答案为:凝华; 减少生成,提高Se产率 ;、。
(4)反应③是被KI还原为Se的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第一次加入40.00mL的溶液和KI溶液,二者同时做还原剂,将还原为Se,第二次再加入同浓度的滴定上一步生成的碘单质,整个过程相当于48mL 0.1mol/L的溶液与反应,根据已知条件可知,Se(IV)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样品中Se的含量:,故答案为:94.8%。
【分析】粗Se加入Al粉焙烧,焙烧产物为, 通入水蒸气氢化,发生反应 得到H2Se,H2Se脱水再热解,发生反应 : ,分离出含氢气的尾气,再冷凝得到精Se。
16.【答案】(1)温度计;HCl
(2)40
(3)溶液紫色褪去;
(4)ACEG
(5);过滤、干燥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用于测量反应体系温度,其名称为温度计;在磺化反应中,使用氯磺酸作为磺化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HCl气体,HCl易溶于水,则水吸收的尾气是HCl,故答案为:温度计;HCl。
(2)邻甲基磺酸氯中的氯原子会被氨水中的-NH2取代,同时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又会氨水反应,所以1分子邻 甲基磺酸氯反应总共消耗2分子氨水,已知邻甲基磺酸氯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反应过程中消耗氨水的物质的量为0.6mol,消耗的的体积为,故答案为:40。
(3) 溶液呈紫红色,当加入 将其完全还原后,溶液的紫红色会褪去所以反应完全的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溶液紫色褪去;。
(4)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用于支撑漏斗;漏斗是过滤的主要器具,滤纸要贴在漏斗内壁;玻璃棒用于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烧杯用来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和承接滤液,故答案为:ACEG。
(5)中酰胺基水解生成羧基,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冷却结晶后要得到晶体,后续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CO2;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确定其名称;水吸收易溶于水的物质;
(2)邻甲基磺酸氯与氨水以1:1反应;
(3)酸性高锰酸钾呈紫红色,紫色褪去说明完全反应,亚硫酸钠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反应的方程式;
(4)过滤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
(5)酰胺基水解生成羧基,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7.【答案】(1)B;>
(2)右侧;;
(3);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水的电离;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①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可知,当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根据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可知,溶液呈中性时,应当存在,A、B、C三点中符合条件的是B,故答案为:B。
②升温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则升高温度,,均增大,Kw增大,由图可知,T1条件下,,都更大,说明>,故答案为:>。
(2)① 左侧通入, 产物为 ,说明发生反应:,则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则移向右侧,该电池为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右侧;。
②用进行实验,一侧通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变,该电池为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燃料电池,氧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①对于,K=,在25℃的纯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平衡时,,则K=,故答案为:;
②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瞬时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升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但水的浓度是恒定的,正反应速率增大后几乎保持不变,当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D,故答案为:D。
③驰豫时间公式为,其中,,则有:,平衡时,,则有,代入可得,解得,将k1带入驰豫时间公式为:,整理可得,,计算括号内:,,由于,可忽略不计,所以,得出,故答案为:。
【分析】(1)①溶液呈中性时,;
②升温促进重水电离;
(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①根据:K=计算;
②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③根据计算。
18.【答案】(1)酯基;取代反应
(2)
(3)
(4)A;B;C
(5)10;
(6)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解析】【解答】(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酯基;A和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则A到D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基;取代反应。
(2)A和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则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D到E的过程中,酯基先水解生成-ONa,再与HCl反应得到-COOH,则另一产物为 ,故答案为: 。
(4)A.G中含有苯环,苯环中含有大键,故A正确;
B.K中有1个碳原子来自于J,其他碳原子来自于G,故B正确;
C.L中羟基和酰胺基之间能形成氢键,故C正确;
D.L与Q生成Z的过程中还会生成HCl,则, 故D错误;
故选ABC。
(5)G的分子式为,其同分异构体满足:① 存在和2个环外键 ,说明分子中除了苯环外还存在2个双键或1个三键,②不含与sp杂化的碳原子,说明不含有羟基、羧基、碳碳三键,则苯环上的取代基可能有以下情况:、、、、、、、、、,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氧谱峰面积比为()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0;。
(6)由已知信息的反应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R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由Z的结构简式,以及已知信息的反应,可推断出R中氨基和羧基处于邻位,则R的结构简式为,则由R和X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与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结合B的分子式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D在NaOH条件下水解再酸化,酯基转化为羧基得到E,E发生反应生成G,G和J发生取代反应生成K,K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L,L和Q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合目标产物和L的结构简式可知,Q的结构简式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