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测试题-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测试题-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测试题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丰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得出这一论断的根本依据是( )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印证了( )
①共产党人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发展至顶峰
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④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应与其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 )
①是契合中国法治实践需求的科学法治理论
②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
④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这说明( )
①变革创新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学生最多的国家;中国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电影、音乐等在国际上赢得了口碑和市场……由此可见(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
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非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新发展
②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决定作用
③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新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A.《资本论》的问世
B.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强调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等。这些重要论述( )
①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②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③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高度
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屹立在世界东方,阔步走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 )
①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③顺利地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青年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走入新时代,也同样为青年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这表明了( )
①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②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
③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④紧紧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期,青年大有可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中国梦不是自欺欺人的“黄粱梦”,不是只有一场空欢喜的“南柯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不是戏台上下云霓明灭的“红楼梦”,不是谁都搞不清楚的“庄周梦”。这说明中国梦( )
①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求真务实 
②脱离现实,高于现实 
③是现在时、正在进行时 
④是“超级大国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阐述:“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基于此,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状况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工人贫困的深刻根源
②工人阶级只有抗争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命运
③被资本奴役下的工人劳动成为谋生的无奈选择
④工人的劳动价值与所获报酬之间存在严重背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其精神实质是( )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坚定四个“自信”
B.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C.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生产关系,最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等。下列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②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产品
③资本主义——采用机器生产
④社会主义——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5小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面。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三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房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形态?
(2)简要概括材料三中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说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的胜利成果,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公私合营”:1955年底,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间里都处于世界前列,然而近代两三百年的封闭造成了我们曾经的落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中国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多年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今天,面对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回答好、解决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经济强国建设、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航天追梦人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从飞出大气层到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现凸显了中国航天的智慧,也说明中国航天整体技术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有助于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航天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一路追随、永不言弃;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他们矢志奋斗、不胜不休,“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结合材料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分析航天人不断探索实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于2024年7月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最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要求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明确将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回首来路,党总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变局之中开创新局,是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探索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青年留下了自己的奋斗足迹,燃烧了青春激情。救国路上,中国青年传播新思想,探索新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兴国路上,中国青年学习新知识,建设新中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富国路上,中国青年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是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强大力量。展望前路,中国青年必将亲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续写时代新篇章。
(1)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任重道远。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一代代中国青年留下了自己的奋斗足迹,燃烧了青春激情。请列举两条体现中国青年担当的典型案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测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B D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D D C B
17.(1)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8.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成立,冲突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大改造的意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要取得发展的新成就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的航天人通过不断航天事业新的实验探索,将更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强国梦。
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航天人矢志奋斗、实干创新,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梦想,汇聚成强大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息息相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对人类航天探索的巨大贡献,有利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梦。
21.(1)国家:①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②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④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步走战略安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个人:①把每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②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①奥运健儿们在巴黎奥运会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荣誉。②航天者们为我国航天事业努力奉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