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谈、查阅资料等方式,积累关于家乡人和物的丰富素材。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特色,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家乡人和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家乡变化,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与地域的影响。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培养审美情趣。创作以家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展现个人情感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记录与分享,传承家乡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教学重点】深入挖掘家乡人和物的特色,展现其独特魅力。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丰富作品内容。【教学难点】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家乡文化紧密结合,使作品既有深度又具感染力。在记录过程中保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既展现事实又表达个人见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的视频。(播放一段包含各地特色美食、建筑、民俗活动的家乡风情混剪视频)视频里展现了不同地方的家乡风貌,有飘着香气的特色小吃,有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还有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看完这段视频,相信大家脑海里也浮现出了自己家乡的画面。现在,老师想邀请几位同学,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印象中家乡最独特的地方,可以是一处风景、一种味道,或者是一个场景。(随机邀请 3 - 5 位同学回答,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如 “哇,听起来你的家乡充满了烟火气”“这个描述太有画面感了” )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拿起笔,一起学习如何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把这份独特的家乡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二、记录家乡的 “人”—— 方法探究与实践明确人物特点,寻找写作灵感同学们,当我们想要记录家乡的某个人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可以体现在外貌、性格、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有的老人脸上布满了像树皮纹路一样的皱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弯弯的缝;有的邻家哥哥性格特别开朗,远远地就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家乡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呢?(停顿 1 分钟,让学生思考)好,现在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想到的人及其特点。(学生交流 2 分钟,教师巡视倾听)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邀请 2 - 3 位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如 “你对奶奶外貌的描述很生动,如果能再说说她性格上的特点就更完整了” )运用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同学们,有了人物特点和典型事例,接下来我们要用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细节描写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比如描写一位正在做手工的家乡老工匠,我们可以这样写:“他那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捏着彩色的面团,轻轻一搓、一揉,再用细小的竹签巧妙地点缀,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出现在眼前。他紧锁着眉头,眼神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大家看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是不是让老工匠的形象立刻生动起来了?现在,请大家从自己刚才写的事例中,选取一处进行细节描写的补充。(学生写作 3 分钟,写完后,邀请 2 - 3 位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强调细节描写要为展现人物特点服务)三、记录家乡的 “物”—— 方法探究与实践多角度观察,发现独特之处同学们,家乡的物,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常见的一棵树,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要记录好这些物,我们首先要学会多角度观察。比如观察家乡的一座塔,我们可以从远处看它的整体轮廓,是高耸入云,还是小巧玲珑;走近了观察它的材质,是砖石的、木质的,还是其他材料;再仔细看看塔身上的雕刻、装饰等细节。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观察,比如清晨、傍晚,看看它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样子。现在,大家想一想自己家乡印象深刻的一件物品或者一处建筑,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4 分钟,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引导,之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如 “你们小组观察得很全面,如果能再说说观察时的感受就更好了” )融入情感文化,赋予深层内涵同学们,记录家乡的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更要融入我们的情感,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家乡的一棵老槐树,它可能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承载着村民们的回忆。我们可以这样写:“这棵老槐树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伫立在村口。小时候,我们在它茂密的树荫下玩耍、听故事;长大后,每次离开家乡,它都像在默默目送我们远行。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家乡的象征,寄托着浓浓的乡愁。” 大家看,这样的描写是不是让老槐树更有意义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观察的家乡之物,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把你的思考写下来。(学生写作 3 分钟,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分享,教师选取 2 - 3 位同学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将情感和文化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中)巧用修辞手法,增添语言魅力同学们,为了让我们对家乡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如把家乡的小河比作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在村子周围;把古老的城墙当作一位历经沧桑的战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老师这里有一些句子(展示 PPT):“家乡的稻田一片金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座古老的石桥弯着腰,横跨在小河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大家说一说,这些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邀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现在,请大家运用修辞手法,对自己刚才描写家乡物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学生写作 3 分钟,写完后,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句子,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强调修辞手法要运用恰当,不能生硬堆砌)四、范文赏析,学习借鉴(一)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优秀范文《家乡的老茶馆》。(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范文)在我的家乡,有一间古朴的老茶馆。它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青瓦白墙,木门上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却更显岁月的痕迹。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老茶馆就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迈着慢悠悠的步子,脸上带着熟悉而亲切的笑容。一进门,就大声地和老板打着招呼:“老张,还是老样子!” 老板笑呵呵地应着,熟练地拿起大铜壶,在一个个青花瓷碗里冲上滚烫的茶水。茶馆里摆放着几张八仙桌和长条凳,桌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浓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张大爷又在讲他年轻时的故事,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李奶奶则唠着自家的琐事,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茶馆里飘着淡淡的茶香,混合着人们的谈笑声,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间老茶馆,不仅是人们喝茶聊天的地方,更是家乡的记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情感。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家乡的变迁,守护着这份独特的烟火气。(二)小组讨论,分析写作手法请大家默读范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展示 PPT):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家乡的老茶馆?2.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展现老茶馆的特点?3.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老茶馆的情感?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是 5 分钟。(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三)全班交流,总结写作亮点好,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邀请小组代表回答,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作者从老茶馆的位置、外观、内部场景,以及人们在茶馆里的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细节描写,如 “青瓦白墙,木门上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老板笑呵呵地应着,熟练地拿起大铜壶” ;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茶馆比作沉默的老者;并且通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老茶馆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五、写作练习,实践运用同学们,现在到了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大家选择家乡的一个人或者一件物,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老师会到你身边进行指导。(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全班,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修改语句等)六、课堂点评与交流(一)学生自荐分享哪位同学愿意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的作文?(邀请 3 - 4 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二)师生共同评价听完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大家觉得他们写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是否抓住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是否运用了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评价。(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如 “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很生动,如果在结构上再调整一下,会让文章更有条理”“你对家乡事物的文化内涵挖掘得很好,要是语言能再简洁一些就更完美了” )(三)教师总结点评同学们,从大家的作文中,老师看到了很多精彩的地方,大家都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展现家乡人和物的独特魅力,情感也很真挚。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细节描写还不够细致,有的同学事例选取不够典型。希望大家课后根据刚才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七、课堂练习,巩固提升下列关于记录家乡人物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录人物只需要描写外貌B. 典型事例对展现人物特点不重要C. 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D. 不需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对家乡的一座石桥进行描写,以下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这座石桥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河面上B. 石桥的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C. 石桥静静地卧在河面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D. 石桥由巨大的石块砌成,十分坚固请以 “家乡的______” 为题,补全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人或一件物),简要列出写作提纲,要求体现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讲解答案。对于选择题,让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对于提纲题,选取部分学生的提纲进行展示和点评,强调提纲应包含人物或事物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等要点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记录家乡人和物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和评价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