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2025八下·柳州月考)两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
A.0.1N B.1N C.10N D.100N
2.(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轮滑鞋装滚轮
B.刹车装置中用胶皮
C.脚踏设计有防滑凸起
D.瓶盖上刻有竖纹
3.(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实例中,可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
C.用高压锅炖汤 D.飞鸟展开双翅获得升力
4.(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水凝固成冰 D.月亮正在升起
5.(2025八下·柳州月考)4月,柳州满城尽开紫荆花,驾车驶过如同在画中游。如果说车上的驾驶员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路旁灯杆
C.他驾驶的车 D.沿路的紫荆花
6.(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一种剪电子元器件引脚、软电线专用的钳子,使用它时
A.动力臂较长,能省力 B.动力臂较短,能省力
C.动力臂较长,能省距离 D.动力臂较短,能省距离
7.(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2024年世界泳联世锦赛中,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夺得女子10m跳台比赛金牌。她跳水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示,关于她在比赛中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为0
B.在空中时不受力的作用
C.下落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8.(2025八下·柳州月考)春秋时期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辀(zhou)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一现象说明(  )
A.车具有惯性 B.马的力量很大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直接验证
9.(2025八下·柳州月考)“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距离我们4.2光年。由此可知
A.比邻星是个黑洞
B.比邻星是银河系的成员之一
C.比邻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D.目前的人类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比邻星需要4.2年
10.(2025八下·柳州月考)木头和石块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对石块不能漂浮的原因分析正确是
A.石块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B.木头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
C.石块所受的重力大于它所受的浮力
D.石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木头所受的浮力
11.(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实例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
A.挤压式吸盘 B.纸杯托水
C.饮料冰冻后胀坏罐体 D.“水刀”切钢板
12.(2025八下·柳州月考)一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F1与F2大小相等。那么F1与F2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A. B.
C. D.
13.(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校正悬挂的画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物理学中把重力的作用点叫做   。
14.(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球网被足球撞击得变了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被球网拦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5.(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我国古代人们压榨香油的情景。劳作中油香扑鼻,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   运动。
16.(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利用相同的滑轮(质量忽略不计)以甲、乙两种方式将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的示意图,方式   中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运动,方   中的工人所用拉力较小。
17.(2025八下·柳州月考)原子的尺寸约为10-10m,与人体细胞相比   的尺寸更小。研究表明,原子   (选填“有”或“没有”)内部结构。
18.(2025八下·柳州月考)野生东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某次,在东北松软、平坦且足够深的雪地上,发现了一头野生东北虎四脚着地停留时的脚印,生物学家选取其中的一个脚印(如图甲)进行研究。在方格纸上描绘出脚印的轮廊,如图乙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0cm2,数出脚印轮廓所围小方格的个数(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个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数出的小方格的个数乘以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大致得出了脚印的面积为   cm2。在脚印旁边相同的雪地上放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容器,在容器中缓缓放人适当的物体,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出容器及内部物体的总质量为30kg。忽略脚趾和脚掌之间空隙的面积,可得该东北虎的质量为   kg
19.(2025八下·柳州月考)
(1)如图甲是着陆后的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根据F=1/3G的省力要求,画出图乙中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忽略动滑轮自重、绳重和摩擦)
(3)在图丙中画出力F的力臂L。
20.(2025八下·柳州月考)用图甲所示的仪器可以进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力压图甲仪器的橡皮膜时,U形管   侧液面上气压较大,该侧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将探头放入水中,改变探头所处深度,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随之改变,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   有关;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都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向   方向都有压强。
(2)根据以上探究可知,当把一个六面蒙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正方体(如图乙)置于水中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凹陷的情况大致如图丙中的   (选填图中字母)所示。
(3)研究还表明,在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因此,将探头置于图丁中abcd四个位置时,可观察到探头在位置   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21.(2025八下·柳州月考)
(1)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如图甲是方向相同的二力合成实验,其中使用的滑轮为滑轮,实验表明,F1、F2、F合满足的关系式为:   。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应使木块沿水平桌面做   直线运动,读取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是否有关。
(3)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压紧后下面可悬挂重物(如图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力。小明对此有疑惑:这是不是因为大气压导致的?请你提出一个避免产生该疑惑的实验方案   。
22.(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开始时,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且挂上钩码后,每次都要让杠杆在相同的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取   。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重新平衡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F和力臂/的数值填人表格中;调节F1、l1、F2和L2,再做几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写出表达式)。
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20.0 2.0 10.0
2 1.0 10 0.5 20.0
3 2.0 20.0 4.0 10.0
(3)如图丙所示,人的头部可当成一个杠杆(支点在颈椎0处),当低头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低头过程中,重力的力臂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得拉力增大,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23.(2025八下·柳州月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铝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按步骤A、B分别测量空桶和铝块受到的重力,可知铝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N
(2)将铝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步骤C).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可由步骤   的结果求出。由以上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   。
(3)改变步骤C中铝块所处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   关。
(4)在步骤C的操作中,如果只将铝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正常操作,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部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2)相同的结论。
(5)用密度小于水的木块验证以上结论,可按如下操作:用木块替换铝块,按步骤A、B操作,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A、FB,将步骤C改为图乙的方式操作,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最后完成步骤D,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D。在误差范围内,如果等式   (用所给字母表示)成立,表明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
24.(2025八下·柳州月考)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1)高铁列车使用的是无確轨道,取代了散粒碎石道床的普通枕木,一方面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列车对地面的   ;另一方面,列车高速运行时其周围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   ,使用无確轨道可避免碎石飞溅。
(2)如图为中国铁路复兴号G31的运行时刻表,G31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平均速度为300km/h
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多少?
②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正式发布,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为450km/h,为全球“跑”最快的高铁列车。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那么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25.(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深16cm,用细线将沉在容器底的圆柱体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从物块刚刚离开容器底到拉出水面的过程中,拉力F与物块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细线的质量、体积、水对线物块的阻力及物块带走的水均忽略不计,ρ水=1.0x103kg/m3,g取10N/kg。
(1)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物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请计算物块的密度、容器的底面积、容器中水的质量三个物理量中任意两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根据G=mg计算两个鸡蛋的重力。
2.【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轮滑鞋装滚轮,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A正确;
B.刹车装置中用胶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脚踏设计有防滑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瓶盖上刻有竖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吸后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使内外气压相等,水才容易倒出来,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飞鸟的翅膀上凸下平,在翅膀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在翅膀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4.【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 ”、“ 蜗牛在慢慢爬行 ”、“ 月亮正在升起 ”存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是物态变化,不存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5.【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驾驶员相对于地面、路旁灯杆、沿路的紫荆花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运动的;驾驶员相对于他驾驶的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6.【答案】A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改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能省力,但费距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钢丝钳、开瓶器、羊角锤等;
费力杆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镊子、筷子等;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
7.【答案】D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整个过程中她受到的重力不变,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不为0,故A错误;
B.在空中时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D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g有关;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8.【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惯性,车能继续运动,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其具惯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在理想实验和推理基础上得出的,无法通过现实中的具体现象“直接验证”。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科学探索;宇宙
【解析】【解答】A.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质量较小,温度较低,不属于黑洞。黑洞是质量极大、引力极强的天体,与比邻星的性质完全不同,故A错误;
B.比邻星距离太阳系4.2光年,属于银河系的恒星系统。银河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比邻星是其中之一,故B正确;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比邻星是太阳系之外的恒星,不可能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故C错误;
D.4.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4.2年的距离,而目前人类飞行器的速度远远低于光速,因此飞行时间远远超过4.2年,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天文学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对比邻星的基本属性和宇宙尺度的理解,需要结合选项判断其正确性。
10.【答案】C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从力的角度来说,石块不能漂浮是因为它受到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从密度大小关系的角度来说,石块不能漂浮是因为石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C正确,BCD错误。
故选C。
【分析】浮沉条件:①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漂浮(F浮=G物,ρ液>ρ物)
②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③下沉(F浮11.【答案】A,B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A.挤压式吸盘工作时,将吸盘与墙之间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它紧压在墙上,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故A符合题意;
B.纸杯托水,是大气压将杯中的水和纸片托住而不掉落,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故B符合题意;
C.饮料冰冻后胀坏罐体,是因为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刀”切钢板,是利用了水刀产生的强大压强将钢板切开,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2.【答案】B,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如图,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如图,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3.【答案】竖直向下;重心
【知识点】重心;重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用铅垂线校正悬挂的画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理学中把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重心。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14.【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球网被足球撞击得变了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足球被球网拦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答案】扩散;无规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劳作中油香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无规则。
【分析】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6.【答案】乙;乙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方式甲中是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重物一起运动,工人的拉力等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方式乙中是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运动,工人的拉力等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的一半,故方式乙中的工人所用拉力较小。
故答案为:乙;乙。
【分析】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17.【答案】原子;有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原子的尺寸约为10-10m, 而人体细胞的尺寸通常在10-5m到10-4m之间,与人体细胞相比原子的尺寸更小。研究表明,原子有内部结构。
故答案为:原子;有。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尺寸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18.【答案】150;180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乙可知,脚印占用的小方格的数量为15,因此该东北虎一只脚印的面积约为:S=15x10cm2=150cm2;
(2)容器及内部物体的总质量为30kg时,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
F=G=mg=30 kgx10N/kg=300N
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强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力即重力:
G虎=F压虎=PS虎=3×104Pax4×150×10-4m2=1800N
该东北虎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50;180。
【分析】(1)数出脚印轮廓所围小方格的个数, 用小方格的个数乘以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大致得出了脚印的面积;
(2)根据F=G=mg求出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利用求出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强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G虎=F压虎=PS虎求出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力即重力,利用求得该东北虎的质量。
19.【答案】(1)
(2)
(3)
【知识点】重力示意图;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解析】【解答】(1)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收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O点,如图所示:
(2)拉力,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n=3,根据“奇动偶定”的绳子绕线原则,绳子固定端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如图所示:
(3)从支点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用大括号标出,并标出力臂的符号L,如图所示:
【分析】(1)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的作用点在其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在示意图上标出力的三要素;
(2)拉力,先判断出线子的股数n,再按“奇动偶定”的原则画出绳子的绕法。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按定义作出压力F的力臂。
20.【答案】(1)右;下降;液体深度;各个
(2)D
(3)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用力压图甲仪器的橡皮膜时,会使橡皮膜一侧的气体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右侧液面上气压较大,该侧液面下降;将探头放入水中,改变探头所处深度,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随之改变,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都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根据前面探究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结论,当把一个六面蒙有橡皮膜的正方体置于水中时,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橡皮膜凹陷最深,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最小,橡皮膜凹陷最浅,侧面压强介于上下表面之间,且关于中心对称。观察图丙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研究表明在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观察图丁,d位置所在液体为浓盐水,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d位置的深度Aabcd中最深,根据液体压强p =ρgh可知,在g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h越大,压强p越大,所以探头在d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故答案为:(1)右;下降;液体深度;各个;(2)D;(3)d。
【分析】(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3)根据液体压强p =ρgh分析得出答案。
21.【答案】(1)F合=F1+F2
(2)匀速;压力大小
(3)引;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的滑轮位置固定不变,为定滑轮;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故实验表明,F1、F2、F合满足的关系式为:F合=F1+F2;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只有当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应使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取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观察乙、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3)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压紧后下面可悬挂重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为了避免是大气压导致的这种疑惑,可以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如果铅柱仍然能悬挂重物,就说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1)F合=F1+F2; (2)匀速;压力大小;(3)引;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
【分析】(1)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实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测出来,需要利用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分析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得出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
(3)分子间存在引力;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大气压的影响。
22.【答案】(1)右;水平;力臂
(2)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F1l1=F2l2
(3)增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杠杆右端上翘,调节时重心应向右移动,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挂上钩码后,每次都要让杠杆在相同的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取力臂;
(2)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第一次实验:
F1l1=1.0N×20.0cm=20N.cm,
F2l2=2.0N×10.0cm=20N.cm;
第二次实验:
F1l1=1.0N×10.0cm=10N.cm,
F2l2=0.5N×20.0cm=10N.cm;
第三次实验:
F1l1=2.0N×20.0cm=40N.cm,
F2l2=4.0N×10.0cm=40N.cm;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F1l1=F2l2。
(3)当低头时,如图丙所示,重力的作用点不变,支点O不变,重力方向不变,重力的力臂是从支点O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低头过程中,这个距离增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臂不变时,拉力(动力)增大,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故答案为:右;水平;力臂;(2)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F1l1=F2l2;(3)增大。
【分析】(1)在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实验前,应首先进行杠杆平衡调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
(2)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23.【答案】(1)3.8
(2)1.4;AD;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无关
(4)能
(5)FB-F乙=FD-FA
【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解析】【解答】(1)B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8N,即铝块受到的重力为3.8N;
(2)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2.4N,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知,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示=3.8N-2.4N=1.4N,
钢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图D中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减去图A中空桶的重力,观察A图可知空桶重力为1.2N,观察D图可知桶和水的总重力为2.6N,所以G排=2.6N-1.2N=1.4N,由以上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改变步骤C中铝块所处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知,G不变,F示不变,所以F浮不变,这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
(4)在步骤C的操作中,如果只将铝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正常操作,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依然成立,浮力大小仍然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所以能得到与(2)相同的结论。
(5)用木块替换铝块,按步骤A、B操作,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A(空桶重力)、FB(木块重力),将步骤C改为图乙的方式操作,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最后完成步骤D,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D。在误差范围内,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FB-F乙,木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FD-FA,如果等式FB-F乙=FD-FA成立,表明上述结论更具备普遍性。
故答案为:(1)3.8;(2)1.4;AD;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3)无关;(4)能;(5)FB-F乙=FD-FA。
【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
(2)(5)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分析;
24.【答案】(1)压强;小
(2)解: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
t1=9:20-7:56=1h24min=1.4h;
②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的路程为:
s=v1t1=300km/h×1.4h=420km,
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v2=450km/h, 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

答: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1.4h;
② 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那么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56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1)高铁列车使用的是无確轨道,取代了散粒碎石道床的普通枕木,一方面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列车对地面的压强;另一方面,列车高速运行时其周围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小,使用无確轨道可避免碎石飞溅。
故答案为:(1)压强;小。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2)①根据北京南的出发时间和济南西的到站时间计算C31的运行时间;
②根据s=vt计算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的路程和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
25.【答案】(1)解:水深h=16cm=0.16m,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
P=ρ水gh=1.0x103kg/m3×10N/kg×0.16m=1.6x103Pa
答: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是1.6x103Pa ;
(2)解:当物块完全离开水面时,拉力F等于物块的重力G。从图乙可知,当h=15cm时,物块刚好离开水面,此时拉力F=13N,所以物块受到的重力G=13N。
答:物块受到的重力是13N;
(3)解:由图乙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F=8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13N-8N=5N,
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块的质量为:
物块的密度:

物块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离开水面,上升的高度:

此过程中拉力的变化是因为浮力的变化,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量等于物块自身的体积V=5×10-4m3。
根据,可得容器的底面积:
答:物块的密度为2.6×103kg/m3; 容器的底面积为8.3×10-3m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水gh计算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
(2) 分析图乙可知,当h=15cm时,物块刚好离开水面,根据拉力F的大小求得物块的重力G;
(3)根据乙图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根据称重法求出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求出物块的体积,根据求出物块的质量,利用求出物块的密度;根据图像可知物块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离开水面上升的高度,物块被拉离水面时,拉力的变化是因为浮力的变化,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量等于物块自身的体积,根据求出容器的底面积。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2025八下·柳州月考)两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
A.0.1N B.1N C.10N D.100N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根据G=mg计算两个鸡蛋的重力。
2.(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轮滑鞋装滚轮
B.刹车装置中用胶皮
C.脚踏设计有防滑凸起
D.瓶盖上刻有竖纹
【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轮滑鞋装滚轮,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A正确;
B.刹车装置中用胶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脚踏设计有防滑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瓶盖上刻有竖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实例中,可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
C.用高压锅炖汤 D.飞鸟展开双翅获得升力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吸后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使内外气压相等,水才容易倒出来,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飞鸟的翅膀上凸下平,在翅膀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在翅膀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4.(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水凝固成冰 D.月亮正在升起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 ”、“ 蜗牛在慢慢爬行 ”、“ 月亮正在升起 ”存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是物态变化,不存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5.(2025八下·柳州月考)4月,柳州满城尽开紫荆花,驾车驶过如同在画中游。如果说车上的驾驶员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路旁灯杆
C.他驾驶的车 D.沿路的紫荆花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驾驶员相对于地面、路旁灯杆、沿路的紫荆花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运动的;驾驶员相对于他驾驶的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6.(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一种剪电子元器件引脚、软电线专用的钳子,使用它时
A.动力臂较长,能省力 B.动力臂较短,能省力
C.动力臂较长,能省距离 D.动力臂较短,能省距离
【答案】A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改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能省力,但费距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钢丝钳、开瓶器、羊角锤等;
费力杆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镊子、筷子等;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
7.(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2024年世界泳联世锦赛中,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夺得女子10m跳台比赛金牌。她跳水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示,关于她在比赛中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为0
B.在空中时不受力的作用
C.下落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答案】D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整个过程中她受到的重力不变,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不为0,故A错误;
B.在空中时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D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g有关;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8.(2025八下·柳州月考)春秋时期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辀(zhou)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一现象说明(  )
A.车具有惯性 B.马的力量很大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直接验证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惯性,车能继续运动,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其具惯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在理想实验和推理基础上得出的,无法通过现实中的具体现象“直接验证”。
9.(2025八下·柳州月考)“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距离我们4.2光年。由此可知
A.比邻星是个黑洞
B.比邻星是银河系的成员之一
C.比邻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D.目前的人类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比邻星需要4.2年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科学探索;宇宙
【解析】【解答】A.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质量较小,温度较低,不属于黑洞。黑洞是质量极大、引力极强的天体,与比邻星的性质完全不同,故A错误;
B.比邻星距离太阳系4.2光年,属于银河系的恒星系统。银河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比邻星是其中之一,故B正确;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比邻星是太阳系之外的恒星,不可能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故C错误;
D.4.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4.2年的距离,而目前人类飞行器的速度远远低于光速,因此飞行时间远远超过4.2年,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天文学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对比邻星的基本属性和宇宙尺度的理解,需要结合选项判断其正确性。
10.(2025八下·柳州月考)木头和石块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对石块不能漂浮的原因分析正确是
A.石块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B.木头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
C.石块所受的重力大于它所受的浮力
D.石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木头所受的浮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从力的角度来说,石块不能漂浮是因为它受到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从密度大小关系的角度来说,石块不能漂浮是因为石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C正确,BCD错误。
故选C。
【分析】浮沉条件:①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漂浮(F浮=G物,ρ液>ρ物)
②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③下沉(F浮11.(2025八下·柳州月考)下列实例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
A.挤压式吸盘 B.纸杯托水
C.饮料冰冻后胀坏罐体 D.“水刀”切钢板
【答案】A,B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A.挤压式吸盘工作时,将吸盘与墙之间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它紧压在墙上,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故A符合题意;
B.纸杯托水,是大气压将杯中的水和纸片托住而不掉落,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故B符合题意;
C.饮料冰冻后胀坏罐体,是因为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刀”切钢板,是利用了水刀产生的强大压强将钢板切开,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2.(2025八下·柳州月考)一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F1与F2大小相等。那么F1与F2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A. B.
C. D.
【答案】B,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如图,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如图,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3.(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校正悬挂的画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物理学中把重力的作用点叫做   。
【答案】竖直向下;重心
【知识点】重心;重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用铅垂线校正悬挂的画框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理学中把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重心。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14.(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球网被足球撞击得变了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被球网拦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球网被足球撞击得变了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足球被球网拦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我国古代人们压榨香油的情景。劳作中油香扑鼻,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   运动。
【答案】扩散;无规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劳作中油香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无规则。
【分析】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6.(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是利用相同的滑轮(质量忽略不计)以甲、乙两种方式将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的示意图,方式   中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运动,方   中的工人所用拉力较小。
【答案】乙;乙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方式甲中是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重物一起运动,工人的拉力等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方式乙中是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运动,工人的拉力等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的一半,故方式乙中的工人所用拉力较小。
故答案为:乙;乙。
【分析】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17.(2025八下·柳州月考)原子的尺寸约为10-10m,与人体细胞相比   的尺寸更小。研究表明,原子   (选填“有”或“没有”)内部结构。
【答案】原子;有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原子的尺寸约为10-10m, 而人体细胞的尺寸通常在10-5m到10-4m之间,与人体细胞相比原子的尺寸更小。研究表明,原子有内部结构。
故答案为:原子;有。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尺寸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18.(2025八下·柳州月考)野生东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某次,在东北松软、平坦且足够深的雪地上,发现了一头野生东北虎四脚着地停留时的脚印,生物学家选取其中的一个脚印(如图甲)进行研究。在方格纸上描绘出脚印的轮廊,如图乙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0cm2,数出脚印轮廓所围小方格的个数(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个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数出的小方格的个数乘以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大致得出了脚印的面积为   cm2。在脚印旁边相同的雪地上放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容器,在容器中缓缓放人适当的物体,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出容器及内部物体的总质量为30kg。忽略脚趾和脚掌之间空隙的面积,可得该东北虎的质量为   kg
【答案】150;180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乙可知,脚印占用的小方格的数量为15,因此该东北虎一只脚印的面积约为:S=15x10cm2=150cm2;
(2)容器及内部物体的总质量为30kg时,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
F=G=mg=30 kgx10N/kg=300N
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强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力即重力:
G虎=F压虎=PS虎=3×104Pax4×150×10-4m2=1800N
该东北虎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50;180。
【分析】(1)数出脚印轮廓所围小方格的个数, 用小方格的个数乘以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大致得出了脚印的面积;
(2)根据F=G=mg求出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利用求出平底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则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强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G虎=F压虎=PS虎求出东北虎对地面的压力即重力,利用求得该东北虎的质量。
19.(2025八下·柳州月考)
(1)如图甲是着陆后的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根据F=1/3G的省力要求,画出图乙中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忽略动滑轮自重、绳重和摩擦)
(3)在图丙中画出力F的力臂L。
【答案】(1)
(2)
(3)
【知识点】重力示意图;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解析】【解答】(1)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收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O点,如图所示:
(2)拉力,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n=3,根据“奇动偶定”的绳子绕线原则,绳子固定端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如图所示:
(3)从支点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用大括号标出,并标出力臂的符号L,如图所示:
【分析】(1)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的作用点在其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在示意图上标出力的三要素;
(2)拉力,先判断出线子的股数n,再按“奇动偶定”的原则画出绳子的绕法。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按定义作出压力F的力臂。
20.(2025八下·柳州月考)用图甲所示的仪器可以进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力压图甲仪器的橡皮膜时,U形管   侧液面上气压较大,该侧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将探头放入水中,改变探头所处深度,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随之改变,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   有关;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都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向   方向都有压强。
(2)根据以上探究可知,当把一个六面蒙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正方体(如图乙)置于水中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凹陷的情况大致如图丙中的   (选填图中字母)所示。
(3)研究还表明,在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因此,将探头置于图丁中abcd四个位置时,可观察到探头在位置   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答案】(1)右;下降;液体深度;各个
(2)D
(3)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用力压图甲仪器的橡皮膜时,会使橡皮膜一侧的气体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右侧液面上气压较大,该侧液面下降;将探头放入水中,改变探头所处深度,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随之改变,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都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根据前面探究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结论,当把一个六面蒙有橡皮膜的正方体置于水中时,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橡皮膜凹陷最深,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最小,橡皮膜凹陷最浅,侧面压强介于上下表面之间,且关于中心对称。观察图丙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研究表明在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观察图丁,d位置所在液体为浓盐水,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d位置的深度Aabcd中最深,根据液体压强p =ρgh可知,在g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h越大,压强p越大,所以探头在d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故答案为:(1)右;下降;液体深度;各个;(2)D;(3)d。
【分析】(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3)根据液体压强p =ρgh分析得出答案。
21.(2025八下·柳州月考)
(1)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如图甲是方向相同的二力合成实验,其中使用的滑轮为滑轮,实验表明,F1、F2、F合满足的关系式为:   。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应使木块沿水平桌面做   直线运动,读取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是否有关。
(3)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压紧后下面可悬挂重物(如图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力。小明对此有疑惑:这是不是因为大气压导致的?请你提出一个避免产生该疑惑的实验方案   。
【答案】(1)F合=F1+F2
(2)匀速;压力大小
(3)引;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的滑轮位置固定不变,为定滑轮;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故实验表明,F1、F2、F合满足的关系式为:F合=F1+F2;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只有当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该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应使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取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观察乙、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3)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压紧后下面可悬挂重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为了避免是大气压导致的这种疑惑,可以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如果铅柱仍然能悬挂重物,就说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1)F合=F1+F2; (2)匀速;压力大小;(3)引;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
【分析】(1)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实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测出来,需要利用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分析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得出乙、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
(3)分子间存在引力;将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大气压的影响。
22.(2025八下·柳州月考)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开始时,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且挂上钩码后,每次都要让杠杆在相同的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取   。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重新平衡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F和力臂/的数值填人表格中;调节F1、l1、F2和L2,再做几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写出表达式)。
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20.0 2.0 10.0
2 1.0 10 0.5 20.0
3 2.0 20.0 4.0 10.0
(3)如图丙所示,人的头部可当成一个杠杆(支点在颈椎0处),当低头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低头过程中,重力的力臂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得拉力增大,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答案】(1)右;水平;力臂
(2)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F1l1=F2l2
(3)增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杠杆右端上翘,调节时重心应向右移动,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挂上钩码后,每次都要让杠杆在相同的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取力臂;
(2)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第一次实验:
F1l1=1.0N×20.0cm=20N.cm,
F2l2=2.0N×10.0cm=20N.cm;
第二次实验:
F1l1=1.0N×10.0cm=10N.cm,
F2l2=0.5N×20.0cm=10N.cm;
第三次实验:
F1l1=2.0N×20.0cm=40N.cm,
F2l2=4.0N×10.0cm=40N.cm;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F1l1=F2l2。
(3)当低头时,如图丙所示,重力的作用点不变,支点O不变,重力方向不变,重力的力臂是从支点O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低头过程中,这个距离增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臂不变时,拉力(动力)增大,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故答案为:右;水平;力臂;(2)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F1l1=F2l2;(3)增大。
【分析】(1)在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实验前,应首先进行杠杆平衡调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
(2)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23.(2025八下·柳州月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铝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按步骤A、B分别测量空桶和铝块受到的重力,可知铝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N
(2)将铝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步骤C).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可由步骤   的结果求出。由以上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   。
(3)改变步骤C中铝块所处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   关。
(4)在步骤C的操作中,如果只将铝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正常操作,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部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2)相同的结论。
(5)用密度小于水的木块验证以上结论,可按如下操作:用木块替换铝块,按步骤A、B操作,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A、FB,将步骤C改为图乙的方式操作,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最后完成步骤D,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D。在误差范围内,如果等式   (用所给字母表示)成立,表明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
【答案】(1)3.8
(2)1.4;AD;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无关
(4)能
(5)FB-F乙=FD-FA
【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解析】【解答】(1)B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8N,即铝块受到的重力为3.8N;
(2)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2.4N,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知,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示=3.8N-2.4N=1.4N,
钢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图D中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减去图A中空桶的重力,观察A图可知空桶重力为1.2N,观察D图可知桶和水的总重力为2.6N,所以G排=2.6N-1.2N=1.4N,由以上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改变步骤C中铝块所处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知,G不变,F示不变,所以F浮不变,这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
(4)在步骤C的操作中,如果只将铝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正常操作,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依然成立,浮力大小仍然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所以能得到与(2)相同的结论。
(5)用木块替换铝块,按步骤A、B操作,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A(空桶重力)、FB(木块重力),将步骤C改为图乙的方式操作,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最后完成步骤D,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D。在误差范围内,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FB-F乙,木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FD-FA,如果等式FB-F乙=FD-FA成立,表明上述结论更具备普遍性。
故答案为:(1)3.8;(2)1.4;AD;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3)无关;(4)能;(5)FB-F乙=FD-FA。
【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
(2)(5)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分析;
24.(2025八下·柳州月考)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1)高铁列车使用的是无確轨道,取代了散粒碎石道床的普通枕木,一方面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列车对地面的   ;另一方面,列车高速运行时其周围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   ,使用无確轨道可避免碎石飞溅。
(2)如图为中国铁路复兴号G31的运行时刻表,G31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平均速度为300km/h
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多少?
②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正式发布,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为450km/h,为全球“跑”最快的高铁列车。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那么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答案】(1)压强;小
(2)解: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
t1=9:20-7:56=1h24min=1.4h;
②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的路程为:
s=v1t1=300km/h×1.4h=420km,
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v2=450km/h, 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

答:①C31从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所用时间是1.4h;
② 若将复兴号G31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那么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为56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1)高铁列车使用的是无確轨道,取代了散粒碎石道床的普通枕木,一方面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列车对地面的压强;另一方面,列车高速运行时其周围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小,使用无確轨道可避免碎石飞溅。
故答案为:(1)压强;小。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2)①根据北京南的出发时间和济南西的到站时间计算C31的运行时间;
②根据s=vt计算北京南运行至济南西的路程和更换为CR450动车组,并以试验速度运行,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时间。
25.(2025八下·柳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深16cm,用细线将沉在容器底的圆柱体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从物块刚刚离开容器底到拉出水面的过程中,拉力F与物块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细线的质量、体积、水对线物块的阻力及物块带走的水均忽略不计,ρ水=1.0x103kg/m3,g取10N/kg。
(1)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物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请计算物块的密度、容器的底面积、容器中水的质量三个物理量中任意两个。
【答案】(1)解:水深h=16cm=0.16m,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
P=ρ水gh=1.0x103kg/m3×10N/kg×0.16m=1.6x103Pa
答:未拉动物块时,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是1.6x103Pa ;
(2)解:当物块完全离开水面时,拉力F等于物块的重力G。从图乙可知,当h=15cm时,物块刚好离开水面,此时拉力F=13N,所以物块受到的重力G=13N。
答:物块受到的重力是13N;
(3)解:由图乙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F=8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13N-8N=5N,
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块的质量为:
物块的密度:

物块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离开水面,上升的高度:

此过程中拉力的变化是因为浮力的变化,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量等于物块自身的体积V=5×10-4m3。
根据,可得容器的底面积:
答:物块的密度为2.6×103kg/m3; 容器的底面积为8.3×10-3m2。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水gh计算水在容器底产生的压强;
(2) 分析图乙可知,当h=15cm时,物块刚好离开水面,根据拉力F的大小求得物块的重力G;
(3)根据乙图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根据称重法求出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求出物块的体积,根据求出物块的质量,利用求出物块的密度;根据图像可知物块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离开水面上升的高度,物块被拉离水面时,拉力的变化是因为浮力的变化,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量等于物块自身的体积,根据求出容器的底面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