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5.2 社会历史的发展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改革的作用、性质、根本目的本课重点: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引起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又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矛盾忆一忆《管子》说:“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马克思说:“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由此得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需要进行采取一定的方式需要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提示:生产方式 生产力 + 生产关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注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对象:被加工改造的物劳动资料: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劳动者:即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人种植作物使用工具生产力的提高表现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劳动工具改进;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如:公有制、私有制)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如:平等互助,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雇佣关系等)产品分配关系(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A 手工织布B 科技 大机器生产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 个人所得税E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F 按劳分配制度H 海水稻育种技术I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核心概念辨析生产关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分析:“手推磨”和“蒸汽磨”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石器青铜器铁器大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社会的性质、社会形态的变化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我国农村土地荒废,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后, 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土地荒废,产业化水平低。(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国进行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原理总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的含义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注意:凡与经济有关的制度、体制、政策,属经济基础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社会保障政策等。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上层建筑的含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文化)设施(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机构,等)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政治法律制度(如: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司法制度等)组织(如: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哪些属于上层建筑A 生产资料公有制B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E 按劳分配制度F 大机器生产G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K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总纲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六 款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宪法》。以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美国国家《宪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重难点突破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两种理解:(2)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强调上层建筑要先进强调经济基础要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组织和设施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不可直接反用于生产力,需要通过经济基础(先进与落后之分)×原理总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矛盾的社会根源。意义: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区别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注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动力):一般发展过程那么,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基本矛盾:(2)矛盾性质:(3)解决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注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经济斗争:经济罢工、游行示威政治斗争:装起义、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思想斗争:思想宣传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1)基本矛盾:(2)矛盾性质:(3)解决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2、改革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 本矛盾矛盾性质解决方式根本目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任何社会都一样矛盾性质决定解决方式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阶级斗争改革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比较比较 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比较几个“动力”注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共产主义的目标与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目标:(2)实现方式: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实现途径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直接动力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实践通 过不断 解决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不断发展的动力课堂小结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纠正: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纠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3.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纠正: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纠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易混易错:1.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各种新农具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武器”,操作新农具的多是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其辐射效应推动了乡村面貌的嬗变和农业发展的全方位转型。这表明( )①新农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②农业新技术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③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④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课堂练习】2.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课堂练习】3.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