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新课导入问题材料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如何监测这种现象 图4.14秘鲁洪水海—气相互作用区域认知联系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图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途径。结合实例说明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途径。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分析,养成关注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意识。综合思维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核心素养目录CONTENTS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学习目录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水分)和能量交换。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称作海—气相互作用。其中水热交换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最大。(一)海—气相互作用太阳辐射海水蒸发大气降水想一想:1、结合p73图4.16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中,海洋水主要来是哪一个?2、海洋与大气之间是如何进行水分交换的?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87.5%。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大气海洋通过蒸发提供水汽通过凝结提供降水(一)海—气相互作用蒸发量有大有小、降水量有大有小,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海—气水热交换的强度?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多水温低,蒸发量小,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少暖流寒流洋流高纬低纬纬度想一想:海洋与大气之间是如何进行热量交换的?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把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在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潜热输送)长波辐射大气运动大气海洋蒸发对流长波辐射风力使海水运动(一)海—气相互作用海水运动(一)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总结: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再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太阳辐射长波辐射传导对流蒸发降水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海水蒸发变为水汽,进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的降水直接落回海洋。了解水量平衡原理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的主要来源。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了解水量平衡原理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的主要来源。图中显示大气中的577个单位的水汽中,有505个单位的水汽来自海洋,只有72个单位的水汽来自陆地,说明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了解水量平衡原理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海洋上蒸发出来的水汽为505个单位,而以降水的形式直接落回海洋的有458个单位,存在47个单位的差额,而补充这个差额的是陆地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了解水量平衡原理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则陆地上的降水会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也会相应增加,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更显著;如果海洋蒸发量减少,则陆地上的降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也会相应减少,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更显著。(1)赤道附近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洋流名称分别是什么?(2)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秘鲁寒流分别对赤道附近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东岸:秘鲁寒流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降温减湿增温增湿温故而知新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一)沃克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称为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示意图(二)厄尔尼诺现象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部东部秘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基岩东南信风厄尔尼诺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厄尔尼诺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二)厄尔尼诺现象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且台风路径偏东(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弱)。使东亚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象。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123(三)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三)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三)拉尼娜现象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①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②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西部东部(三)拉尼娜现象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123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强南赤道暖流 弱 强赤道逆流 强 弱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强太平洋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西岸 降低 升高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西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3)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则下沉气流增强,信风比常年偏强,太平洋西部则上升气流增强,对流活动加强。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影响明显,该环流的增强,会导致太平洋东岸气候更加干旱,太平洋西岸气候更加湿润,降水增加,台风活动增加,灾害频繁。厄尔尼诺现象——奥秘与探索 1941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温暖的海水沿秘鲁、智利沿海向南侵袭,最南到达15°S。此次温暖海水南侵,导致冷水性鱼类大量死亡,并在沿岸地区产生灾害性的阵雨和风暴;这是人类第一次报道厄尔尼诺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科学家从大气环流、地球自转速度、火山喷发等方面,通过科学推理、模型模拟与实际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并试图解释其产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动画示意图课堂小结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1.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海洋将热量以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AB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 ,位于A处著名渔场的名称是 ,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 。 (2)如图所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说明厄尔尼诺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东南信风带 秘鲁渔场印度尼西亚由于东风强度减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秘鲁沿岸(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面水温升高,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对A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