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大山人是一位独立高标的艺术家,他题扇诗中有这样一句:“西江秋正月轮孤。”这句诗正是对其艺术的很好概括。秋天的夜晚,天冷气清,山人的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凄冷的格调,高逸的思致,正是山人艺术最感人的地方。而一轮孤月当空照,是山人一生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人生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中有一种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读山人的作品,总感到残缺中的圆满,虚灵中的充实。山人的画,在孤独中透出崇高精神。
八大山人是前朝遗民,还是皇室成员,他的孤独意识的确有“一峰还写宋山河”的意味,他在题画诗中写道:“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南宋末年郑思肖故国灭亡而不忘,商代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事,都引起他的共鸣,作为遗民,不屈服于新朝的思想很明显。他的画中有凄冷的格调,他在孤独中自我安慰。不少论者指出了这一点,但我觉得还不够,从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中,分明感受到他的孤独精神还有更深广的内容,更深邃的用思。他以艺术的方式来思考,他的思考已超越了一般的政治、时间,而具有关于人的生命的真切内涵。
八大山人特别喜欢画一足独立的孤鸟。上海博物馆的《孤鸟图》作于1699年。画一孤鸟,一足单立于地,翅膀坚韧地举,尾巴用力地伸,全身羽毛几乎立起,以此来保持着平衡,还有那倔强的脖子,不屈的眼神……这一切都给人凛然不可犯的强烈感觉。他不是要跟世界角逐,他只是强调重视生命的尊严,予生命以嘉赏。
在他的笔下,独鸟、枯木、孤荷、冷月无不充满生机,八大山人艺术世界中的孤独感不是死寂,不是哀婉自怜,而是自尊,对生命的信心,对一切依附的拒绝。八大山人《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流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这忙碌的世界,如葛藤一样互相纠缠,为知识,我们被纠缠;为欲望,我们被纠缠;为习惯,我们被纠缠。世界的一切都在有所依待中失去了其真相,被扭曲了。八大山人说:这样的东西太“碍眼”了。在孤鸟、孤鸡、孤树、孤花、孤舟等意象中,他独钟孤独,就是要斩断葛藤,撇开依待,超逸尘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世界做心灵的对话。八大山人《失题》诗云“林泉酣放总为我,岩谷深容稍悟天”,悟通了“天”,以“天”放而不以“人”为,就“总为我”——无往而非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这样的独立境界中,处处实相,处处真机,处处都有新颖葱翠的生命。
孤独与艺术相伴,中西艺术概莫能外。西方的一些艺术家甚至说,没有孤独就没有艺术。中西艺术在孤独的理解上却有差异。即便是在中国,不同的艺术家通过孤独的境界所要表达的精神又是不同的。中国的哲思和艺绪中,孤独包含着太丰富的内容。如下面三首为人熟知的诗词,都是对孤独的思考,却有不同的指向。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今古茫茫、海天渺渺的存在之叹,由登高而兴时空广远、自身渺小之叹息,浩渺的时间之幕上闪现了一件件事,一个个英雄,纵然他们叱吒一时,如今安在哉!不能逃避的逝去,无可挽回的寂寞,正在等着眼前的登楼人。陈子昂将人的生命放到永恒面前来审视,突出人生命的有限。悲叹起因于人的目的性的追求。
苏轼《卜算子·黄州》描写极端孤寂的境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缺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漏断人已静。谁见幽人独往独来,原来是飘渺闪现的孤鸿影。孤雁惊起回头张望,有怨恨却无人解领。拣尽高处寒枝不肯栖息,却甘心在沙洲忍受寂寞寒冷。空灵廓落,无所之之。正是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更多地表现的是冷寂,是对现实的拒绝。
而柳宗元的《江雪》虽有孤独之调,却传出不同的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寂静空灵的画面中,一舟于寒江独钓,又钓出寒来,钓出自己的心之寒。这首诗在孤寂中传出的不是绝望,不是哀婉,而是从容闲荡、清远高逸。与其说因孤寂而自惋自怜,倒不如说在孤寂中脱略凡尘,高翥远逸,享受着孤寂,吟玩着孤寂。
八大山人艺术世界中的孤独意识与柳宗元的孤独感颇有相通之处,八大山人孤独感的主旨不在哀婉自怜,它所突出的有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自尊,一是无待。
——摘编自朱良志《秋月正孤》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月当空照是八大山人追求最高艺术境界,画中孤月在残缺中有着圆满,虚灵中透着充实,显示了画家孤往的情怀与崇高的精神。
B. 八大山人画中有着凄冷的格调,在孤独中蕴含自我安慰的意味,甚至超越政治、时间,这与他前朝皇室成员的身份不无关系。
C. 《孤鸟图》中鸟充满生机,给人凛然不可犯的感觉,表明作者艺术世界中的孤独感是自尊,是对生命的信心,是对一切依附的拒绝。
D. 八大山人独钟孤独,画作中孤鸟、孤鸡、孤树、孤花、孤舟等意象,表现了不受尘俗束缚,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独立境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绘画艺术与唐诗宋词表情达意的载体不同,两类艺术形式都常表现对孤独的思考,但是在具体作品中孤独的内涵不尽相同。
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把人的生命放到永恒面前来审视,写出由登高引发的时空广远、自身渺小之叹,孤寂中流露出悲哀。
C. 《江雪》以“千山”“万径”衬托钓者之孤,表现了“独钓”的高逸脱俗,证明了柳宗元与八大山人艺术世界中孤独有相通之处。
D. 苏轼《卜算子·黄州》中的“孤鸿”和上海博物馆《孤鸟图》中的“孤鸟”都有着静态之美,很能表现孤独,但两者寓意有所不同。
3. 下列选项属于文中所说“中国哲思和艺绪中孤独精神”的范畴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曾皙这样表述自己的人生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 《过洞庭》云“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明月光辉四射,同银河一起映入湖水,上下都清亮明洁,可见诗人之冰心。
C. 苏轼《赤壁赋》用“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消解了人生短暂之悲。
D. 杜甫《登岳阳楼》中写道“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人用高远阔大的背景,衬托人物的渺小。
4. 文中多处引用八大山人诗句,请简要分析这对论述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特征有什么作用。
5. 下图是八大山人的荷叶图。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这幅画中“孤”的表现和艺术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刚忙过年事,凤姐儿便病了,不能理事,王夫人便命李纨与探春协理家务。
这日,李纨与探春至厅上坐了。吴新登媳妇进来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太太叫回姑娘、奶奶。”说毕,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她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安个畏惧之心;若稍有嫌隙不当处,不但不畏服,还要编出笑话来取笑。吴新登媳妇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她便早已献殷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如今她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姑娘,所以只说这一句话,试她二人有何主见。李纨道:“前儿袭人妈死了,赏银四十两,这也赏她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媳妇听了,忙答应“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我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有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赏多少?你说两个我们听听。”
吴新登家的陪笑回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赏多赏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厉害!还不快找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一时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是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探春便说:“给她二十两银子。这账留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去了。
忽见赵姨娘进来,开口便道:“这屋里人都踩我的头还罢了,姑娘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哭起来。探春忙道:“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探春听说,忙站起来道:“我并不敢。”赵姨娘道:“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坐了,拿账与赵姨娘看,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偏我改了不成?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同袭人一样。这不是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旧规矩办事。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处。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太太满心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管家务,还没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赵姨娘道:“太太疼你,你越发该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这也问你们各人,哪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哪个好人用人拉扯?”赵姨娘气得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探春气得脸白气噎,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何苦来!谁不知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忽听有人说:“二奶奶打发平姑娘说话来了。”赵姨娘方止住口。平儿进来笑道:“二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若照旧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再添些也使得。”探春说道:“好好的添什么?你主子真个巧,叫我开了例,她做好人,拿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你告诉她,我不敢添减。她添她施恩,等她好了出来,爱怎么添添去。”平儿来时,已明白对半,听这番话,越发会意,便不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垂手默侍。探春向平儿冷笑道:“你迟了一步,没见可笑的。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了就来混我们。我们问她,她竟有脸说‘忘了’,我说她回二奶奶事也忘了再找去?我料着你主子未必有耐性等她去找!”平儿笑道:“二奶奶跟前她敢有这么一次,包管腿上的筋早折了两根。”又陪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与太太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李纨笑道:“好丫头,怨不得凤丫头偏疼你!本无可添减之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不辜负你这话。”
——选自《红楼梦》,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新登媳妇听了,忙答应‘是’,接了对牌就走”表明吴新登媳妇认同李纨这一决定,敬服李纨办事果断。
B. 文中划横线句子提到了凤姐,从中可以看出往日凤姐持家时对待下人较为严厉,管家媳妇对凤姐心存畏惧。
C. 赵姨娘说“分明太太是好太太”,平儿传凤姐的话“再添些也使得”,这说明太太和凤姐都决定多给赵姨娘银子。
D. 李纨说“本来无可添减之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表面夸赞平儿,实则批评平儿说话不得体。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祝福》相似,本文的突发事件也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赵姨娘弟弟去世正赶上凤姐生病,探春理家就此展开。
B.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本文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叙述故事,就不能写赵姨娘的心理活动。
C. 本文人物个性鲜明,“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凸显了赵姨娘的泼辣粗俗。
D. 本文善用衬托,吴新登媳妇的种种表现,体现了贾府管家媳妇的刁钻狡猾,衬托出凤姐和探春等人理家不易。
8.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说探春是一朵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9. 《乡土中国》阐述了传统社会特征: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每个人社会圈子的大小要依自己身份尊卑和势力厚薄而定,行事标准也要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某种程度上的伸缩。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粟多,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汉书·高帝纪上》
材料二:
二月,羽分天下王诸将。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乃曰:“巴、蜀亦关中地。”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怒,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萧何谏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汉王赐张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尽请汉中地,项王许之。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有删改)
材料三:
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①;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②;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③。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注】①形,指全局性的得失趋向,需通过客观环境(如民心向背)判断。②势,强调根据形势临机应变。③情,指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心志状态,包括决心、韧性及内部凝聚力。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王子婴素车A白马B系颈C以组D封皇帝E玺符节F降枳道旁。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音zhǔ,指交给。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属”读音、词义均不同。
B. 族,指灭族,与《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中的“族”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C. 讲解,文中指讲和、和解,与现代汉语“精彩讲解”中的“讲解”词义不相同。
D. 乘,音shèng,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即有一万辆兵车的中等国家。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进入咸阳,他本想留在秦宫休息,在樊哙、张良规劝下,他才封闭秦国府库,还军霸上。
B. 项羽忌惮沛公,把巴、蜀之地封给他;沛公非常生气,想要攻打项羽,得到了周勃等人的支持。
C. 沛公不杀子婴,秦国百姓因此非常高兴,他们争相犒劳沛公军队,但是刘邦不让士兵接受。
D. 萧何认为沛公军事实力弱于项羽,不接受分封很危险,建议他去汉中,休养百姓,招纳贤士。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2)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尽请汉中地,项王许之。
14. 沛公最后能转败为胜,关键在于他的立策决胜之术。请结合材料,指出沛公在“形”“势”“情”三方面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良乡旅舍
陶元藻
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系转蓬身。
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
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山水悔风尘。
谋生销尽轮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①。
【注】①卖卜人,西汉严遵,卖卜于成都,每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修身读书,甚受蜀人敬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看似违背常理,不符合生活逻辑,实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客居的落寞。
B. 颈联写诗人寄情山水,思念亲人,后悔离别亲人来到良乡这样风尘弥漫的地方。
C. 尾联写谋生辛劳,与成都卖卜人对比,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D. 诗歌写了诗人客居旅舍的所见所感,叙议结合,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而深沉。
16. 《说“木叶”》提出:诗人把语言形象中的暗示性与概念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就创造出意蕴丰富的诗歌。请用这一理论赏析诗歌首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在金陵晚秋时节登山临水,极目远眺,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山川胜景。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君民关系,提醒唐太宗谨慎小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关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或对战争的独特体验,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多维空间超出了我们的“池子”,于是,我们 A 地认为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几乎出于本能,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它的长、宽、高来描述。给出这三个数字,就可以在空间确定一个位置。比如,想与某人约会,我们就说:“在第42街和第1大道拐角处那座大楼的24层楼见面。”前两个数字确定的是街的拐角处,第三个数字则描述离地面的高度。精确测定这三个数字,可以把世界上从我们的鼻子尖到可见宇宙中的每一点都准确定位。甚至婴儿也懂这一点。婴儿实验已证明,他们也本能地懂得“左右”“前后”“上下”。这样直观的三维概念从幼年开始在我们脑海里就已根深蒂固。
②爱因斯坦扩展了这一概念,( 甲 )。例如,与某人约会,必须讲明中午12点在某地见,即为了详述事件,必须对它的第四维——事件发生的时间加以描述。遗憾的是,第四空间维是不能看到的。人们不能“看见”第四维就像盲人不能想象颜色的概念一样,无论怎么 B 为盲人描述“红”颜色,总是不能确切地把丰富的颜色告知盲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尽管在解决多维空间的方程时并没有什么困难,人类还是无法想象这个之外的宇宙。
③那么,我们为什么看不到第四空间维呢?事实上,( 乙 )。我们的大脑已进化到能在三维之中处理大量的紧急事件。我们能既刻认出跳跃的老虎,并作出反映。人类并没有须要把握在四个空间维度中运动的生存压力。能够看见第四空间维,这无助于抵御动物的突袭;老虎不会通过第四维来袭击我们。
18.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与“颜色”一词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鲤鱼 B. 讲明 C. 紧急 D. 老虎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2. 文中第③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可消艰难困苦。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校团委拟举办一次以“心怀热爱,享受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D 4. ①第1段:形象地概括了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特征,孤独中透出崇高精神;
②第2段:阐述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遗民身份有一定关系,突出凄冷的格调及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③第4段:有助于阐明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中“孤”的内涵,拒绝一切依附的自尊与对生命的信心;
④多处引用,以八大山人诗句作为论据,增强了论述说服力。
5. ①表现:构图主体是一枝荷叶,体现出孤的特点,构成孤独的世界。
②内涵:从创作角度看,瘦硬的荷叶展现的是孤傲与凄冷,流露出画家不屈与傲岸的气质;
③从鉴赏角度看,孤独荷叶象征着生命的尊严和无所依待的独立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B
8. (1)“又红又香,无人不爱”:探春德才兼备,既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又头脑清醒,自立自强。
(2)“刺戳手”:探春为人处世锋芒毕露,说话直截了当,不留情面。
9. (1)赵姨娘是妾,身份卑微,势力弱小,虽然亲弟弟死了,但女儿探春也不以母舅之礼相待,这体现了身份地位影响了社会圈子的大小。
(2)凤姐表示,探春可以破例多给生母赵姨娘钱,这体现了差序格局中行事标准可以根据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有所伸缩。
(3)平儿是凤姐的心腹,虽是丫鬟,但因为凤姐在贾府的管家地位使得平儿的言行具有一定权威性,这体现了权势大小影响人物在社会圈子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DF
11. D 12. C
13. (1)况且我在霸上驻军的原因,是等各路诸侯到来,而后订立规章法令罢了。
(2)汉王也趁机让张良赠送丰厚的礼物给项伯,要(他)请求项王把汉中全都封给汉王,项王同意了。
14. ①形:刘邦率先入关,称王名正言顺;进入咸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②势:沛公接受分封,积蓄力量;
③情:沛公善于听取意见,任用贤人,取天下之心坚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1)榆钱形似铜钱,以“满地”写钱多,在对比中写出自己深陷贫困的境况。
(2)垂杨即垂柳,枝条柔长,“柳”与“留”谐音,暗示着离愁别绪。
(3)蓬草随风飘转,暗示着诗人“漂泊无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千里澄江似练 ②. 翠峰如簇 ③. 载舟覆舟 ④. 所宜深慎 ⑤. 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22题答案】
【答案】18. A理所应当/理所当然 B滔滔不绝/绘声绘色
19. C 20. 尽管数学家、物理学家在解多维空间的方程时并没有什么困难,人类还是无法想象这个宇宙之外的宇宙。
21. 甲:把时间作为第四维包括进来
乙:这是由进化导致的/这是进化带来的/这与进化有关
22. 既刻——即刻 反映——反应 须要——需要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