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教材原型实验 实验原理与操作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原线圈的匝数和电压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观察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2)保持副线圈的匝数和原线圈的电压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观察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2.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的应用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不能用直流电源;因为需要测量电压,所以需要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典例1] (教材原型实验)(2025·苏州市调研)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1)为了人体安全,电源的交流电压不要超过 ________。A.12 V B.24 V C.36 V D.220 V(2)下列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是 ________。A B C D图1(3)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涡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热量,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平行叠成的。硅钢片应平行于 ________。A.平面abcd B.平面aehdC.平面abgh D.平面dcfe(4)若有一台铭牌模糊的可拆卸式变压器,如图3所示,该变压器可近似看作理想变压器。某同学欲测量它的初级、次级线圈匝数:先在上端铁轭(闭合铁芯中不套绕组只起磁路作用的部分)处紧密缠绕100匝漆包细铜线,并将细铜线两端与理想交流电压表接成闭合回路。然后在次级线圈两端的接线柱上输入8.0 V低压交流电压,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为2.0 V,则次级线圈的匝数为 ________匝。[解析] (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不超过12 V是比较安全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由于要使用交流电源,则干电池及直流电压表用不上,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3)磁感线环绕的方向沿着闭合铁芯,根据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知,产生的电流方向平行于abcd平面,为了减小涡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热量,硅钢片应与涡流方向平行,即应平行于aehd平面,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若是理想变压器,则有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U1∶U2=n1∶n2,所以n1=×n2=×100匝=400匝。[答案] (1)A (2)BD (3)B (4)400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的应用,即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所以不需要外界的磁场;如果原线圈中通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原线圈接交流电压,输出电压也是交流电压。2.实际实验中会存在漏磁现象。[典例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和匝数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可拆式变压器,铁芯B安装在铁芯A上形成闭合铁芯,将原、副线圈套在铁芯A的两臂上,如图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直流电源B.电表应置于直流电压挡C.保持原线圈电压及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副线圈的匝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D.变压器正常工作后,电能由原线圈通过铁芯导电输送到副线圈(2)为了减少涡流的影响,铁芯应该选择________。A.整块硅钢铁芯B.整块不锈钢铁芯C.绝缘的铜片叠成D.绝缘的硅钢片叠成(3)该实验小组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分别测出相应的原、副线圈电压值。若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240匝、n2=120匝,在原线圈两端依次加上不同的电压,用多用电表合适的电压挡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数据如表所示:序号 1 2 3 4 5原线圈:U1(V) 2.0 4.0 6.0 8.0 10.0副线圈:U2(V) 0.90 1.82 2.75 3.63 4.50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U1-U2图像,图像的斜率k=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4)实验发现,U1-U2图像的斜率k与不相等,原因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B.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C.变压器铁芯漏磁D.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解析] (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因此,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交流电源,A错误;由于变压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因此电表应置于交流电压挡,B错误;为了研究副线圈的匝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原线圈电压及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从而研究副线圈的匝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C正确;变压器正常工作后,电能由原线圈通过铁芯,利用互感原理将电能输送到副线圈,D错误。故选C。(2)为了减少涡流的影响,防止涡流在铁芯中产生过多的焦耳热,铁芯应该选择绝缘的硅钢片叠成。故选D。(3)在坐标纸上描绘出相关数据点,将点迹用直线连接起来,使点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得直线的斜率为k=≈2.2。(4)根据题中数据有==2.0[答案] (1)C (2)D (3)见解析图 2.2 (4)ABC[典例3] (实验器材创新)(2025·江苏苏州模拟考试)用如图甲所示的可拆变压器进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原线圈可直接接入220 V交流电路B.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要使用低压直流电源C.用交流电压表测副线圈两端电压时,副线圈应空载D.即使副线圈不接用电器,原线圈也不能长时间通电(2)甲同学将变压器按照要求组装好后,原线圈接“0”“4”接线柱,副线圈接“0”“14”接线柱,此时接在原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表量程为10 V,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值为________ V(结果保留1位小数),此时副线圈输出的电压理论上与________最接近(选填下列选项)。A.0 V B.1.2 V C.14 V D.18.2 V(3)乙同学将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将副线圈接在电压传感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上,观察到副线圈电压U2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在t1~t2时间内该同学先断开开关,其后仅进行的一项操作可能是________。A.增加了交流电源的频率B.拧紧了松动的铁芯C.减少了副线圈的匝数D.增加了原线圈的匝数[解析] (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原线圈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不可直接接入220 V交流电路,选项A、B错误;因线圈中导线有电阻,所以用交流电压表测副线圈两端电压时,副线圈应空载,选项C正确;即使副线圈不接用电器,原线圈处于空载也有一定的电损,则原线圈也不能长时间通电,故D正确。故选CD。(2)此时接在原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表量程为 10 V,读数值为4.4 V;根据=,解得U2== V=15.4 V,即此时副线圈输出的电压理论上与14 V最接近,故选C。(3)只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不能改变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故A错误;拧紧了松动的铁芯,副线圈磁通量增加,则输出电压U2增大,故B正确;由题图丙知,t1时刻前的电压值小于t2时刻后的电压值,而周期不变,根据=,若减少了副线圈的匝数,则副线圈输出电压U2减小,若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则副线圈输出电压U2也减小,故C、D错误。故选B。[答案] (1)CD (2)4.4 C (3)B实验针对训练(十五)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教材原型实验)(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中备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B.条形磁铁C.直流电源D.多用电表E.开关、导线若干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________(填器材前的序号),本实验中除上述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原线圈接在电源上,用多用电表测量副线圈的电压,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B.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C.原线圈接12 V以下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D.原线圈接220 V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解析] (1)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是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所以不需要外界的磁场,故条形磁铁不必用到,如果原线圈中通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直流电源不必用到,需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现象,故原线圈接交流电压,输出电压也是交流电压,故电表用交流电压挡,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电源交流电压不要超过12 V,故选C。[答案] (1)BC 低压交流电源 (2)C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用如图所示的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1)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导线粗的线圈匝数________(选填“多”或“少”)。(2)若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实验中发现副线圈的输出电压总是略小于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的,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铁芯漏磁 B.线圈电阻产生少许电热C.少许涡流损失 D.输入电压不稳定[解析] (1)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根据=可知匝数少的电流大,则导线越粗,即导线粗的线圈匝数少。(2)若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有U2=U1=U1,实验中发现副线圈的输出电压总是略小于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的,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铁芯漏磁,使得通过副线圈的磁通量小于通过原线圈的磁通量,则副线圈输出电压比理论值小,故A正确;线圈电阻产生少许电热,少许涡流损失,则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线圈电阻有一定分压,使得副线圈输出电压比理论值小,故B、C正确;输入电压不稳定,不会影响电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BC。[答案] (1)少 (2)ABC3.(实验器材的创新)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圈。(1)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同一电阻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_ Ω,由此可推断________(选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如果把该变压器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________(选填“绕制”或“B”)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______(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解析] (1)多用电表电阻挡读数=指针指示值×倍率。A的读数为24,倍率为“×1”,所以电阻为24 Ω。根据电阻定律知,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为A的电阻比B大,所以A线圈匝数多。(2)③因为要测量A线圈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 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都是交流电,所以要用“交流电压”挡测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所以nA=n。[答案] (1)24 A (2)③绕制 ④n1 / 10实验针对训练(十五)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总分:27分)1.(9分)(教材原型实验)(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中备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B.条形磁铁C.直流电源D.多用电表E.开关、导线若干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________(填器材前的序号),本实验中除上述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原线圈接在电源上,用多用电表测量副线圈的电压,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B.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C.原线圈接12 V以下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D.原线圈接220 V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2.(6分)(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用如图所示的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1)观察两个线圈的导线,发现粗细不同,导线粗的线圈匝数________(选填“多”或“少”)。(2)若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实验中发现副线圈的输出电压总是略小于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的,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铁芯漏磁B.线圈电阻产生少许电热C.少许涡流损失D.输入电压不稳定3.(12分)(实验器材的创新)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圈。(1)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同一电阻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_ Ω,由此可推断________(选填“A”或“B”)线圈的匝数较多。(2)如果把该变压器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________(选填“绕制”或“B”)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______(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1 / 2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教材原型实验实验原理与操作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原线圈的匝数和电压不变,增加副线圈的匝数,观察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2)保持副线圈的匝数和原线圈的电压不变,增加原线圈的匝数,观察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2.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的应用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不能用直流电源;因为需要测量电压,所以需要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典例1] (教材原型实验)(2025·苏州市调研)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1)为了人体安全,电源的交流电压不要超过 ________。A.12 V B.24 VC.36 V D.220 V(2)下列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是 ________。A B C D图1(3)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涡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热量,铁芯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平行叠成的。硅钢片应平行于 ________。A.平面abcd B.平面aehdC.平面abgh D.平面dcfe(4)若有一台铭牌模糊的可拆卸式变压器,如图3所示,该变压器可近似看作理想变压器。某同学欲测量它的初级、次级线圈匝数:先在上端铁轭(闭合铁芯中不套绕组只起磁路作用的部分)处紧密缠绕100匝漆包细铜线,并将细铜线两端与理想交流电压表接成闭合回路。然后在次级线圈两端的接线柱上输入8.0 V低压交流电压,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为2.0 V,则次级线圈的匝数为 ________匝。[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的应用,即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所以不需要外界的磁场;如果原线圈中通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原线圈接交流电压,输出电压也是交流电压。2.实际实验中会存在漏磁现象。[典例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和匝数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可拆式变压器,铁芯B安装在铁芯A上形成闭合铁芯,将原、副线圈套在铁芯A的两臂上,如图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直流电源B.电表应置于直流电压挡C.保持原线圈电压及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副线圈的匝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D.变压器正常工作后,电能由原线圈通过铁芯导电输送到副线圈(2)为了减少涡流的影响,铁芯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A.整块硅钢铁芯B.整块不锈钢铁芯C.绝缘的铜片叠成D.绝缘的硅钢片叠成(3)该实验小组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分别测出相应的原、副线圈电压值。若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240匝、n2=120匝,在原线圈两端依次加上不同的电压,用多用电表合适的电压挡分别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数据如表所示:序号 1 2 3 4 5原线圈:U1(V) 2.0 4.0 6.0 8.0 10.0副线圈:U2(V) 0.90 1.82 2.75 3.63 4.50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U1 U2图像,图像的斜率k=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4)实验发现,U1 U2图像的斜率k与不相等,原因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原、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发热B.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热C.变压器铁芯漏磁D.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3] (实验器材创新)(2025·江苏苏州模拟考试)用如图甲所示的可拆变压器进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原线圈可直接接入220 V交流电路B.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要使用低压直流电源C.用交流电压表测副线圈两端电压时,副线圈应空载D.即使副线圈不接用电器,原线圈也不能长时间通电(2)甲同学将变压器按照要求组装好后,原线圈接“0”“4”接线柱,副线圈接“0”“14”接线柱,此时接在原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表量程为10 V,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值为________ V(结果保留1位小数),此时副线圈输出的电压理论上与________最接近(选填下列选项)。A.0 V B.1.2 VC.14 V D.18.2 V(3)乙同学将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将副线圈接在电压传感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上,观察到副线圈电压U2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在t1~t2时间内该同学先断开开关,其后仅进行的一项操作可能是________。A.增加了交流电源的频率B.拧紧了松动的铁芯C.减少了副线圈的匝数D.增加了原线圈的匝数[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0 第十一章 实验十五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讲义(教师版).docx 50 第十一章 实验十五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docx 实验针对训练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