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焦裕禄(1922.8.16 —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被评为

1922年8月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讲好焦裕禄故事
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焦裕禄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昔日兰考治“”三害”
1.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焦裕禄的工作,另一条是焦裕禄的病情。请阅读课文,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工作 病情发展 焦裕禄对待病情的态度、做法
调研“三害”情况 ① 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别人恳求他休息,他也不肯
② 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 ③
与“三害”斗争胜利前进 ④ 不在意;采用压迫止疼法;别人劝他治疗,他因药贵而拒绝治疗
工作 病情发展 焦裕禄对待病情的态度、做法
去三义寨公社 肝痛发作,痛得骑不动自行车;作笔记时,肝痛得使手指发抖 ⑤
⑥ ⑦ 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去治疗
答案 ①一阵阵肝痛 ②风雪天关心困难群众 ③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 ④肝病越来越重 ⑤拒绝休息的提议,看起来神情自若 ⑥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 ⑦肝病到了严重关头
2.总结概括文章中体现的焦裕禄同志的品质,完成下表。
小标题 品质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①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②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③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④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⑤
答案 ①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②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③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⑤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以言见人,请找出文章各部分中焦裕禄的典型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1、“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斗志。
2、“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3、“我是您的儿子。” “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体现了焦裕禄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求真务实的精神。
体现了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以言见人,请找出文章各部分中焦裕禄的典型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表现了焦裕禄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5、“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
体现了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
4、“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文中有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小标题
品质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专栏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典型事例
1、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亲自参与其中。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践派
2、焦裕禄和调查队成员在深水里吃干粮,在泥水里休息。
——身先士卒,无畏艰难的实干家
3、经过长期调查,绘制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求真务实,科学扎实的行动派
4、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因素。
——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追梦者
1.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是全体共产党员的榜样。文章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亲民爱民。实地调研洪水流向时,他考虑到群众雨天缺烧火的干柴而拒绝当地派饭;雪灾来临,他首先想到的是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走访生活困难的群众,一整天,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②艰苦奋斗。为实地调研,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担心大风雪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他顶风冒雪,走访困难户。
③科学求实。为详尽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患有慢性肝病的焦裕禄没有听从同事的劝告,坚持实地调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部署。
④迎难而上。面对兰考严重的灾荒景象,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具有“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⑤无私奉献。肝病严重,他依旧坚持工作;坐火车去看病,在火车开动前的几分钟,他还在布置工作;在病床上,面对来看望他的同志,他总是不谈病情,先问兰考的情况。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本文通过讲述焦裕禄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以来,不顾身体健康,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与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以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主旨点睛
比较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总结通讯与消息的文体特征的异同。
【参考示例】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具有真实性。《别了,“不列颠尼亚”》真实报道了香港回归事件,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则真实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
不同点:①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多是高度概括的报道,较少作细节探究。如《别了,“不列颠尼亚”》按照时间顺序,集中记录了香港回归的数个“瞬间”。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的本质。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录了焦裕禄自任兰考县委书记直至最终生病去世之间的多个场景,时间跨度长,通过不同事件细致而充分地展现了焦裕禄的品质。
②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虽然中间也穿插了景物描写,但文章还是以简洁的记叙为主。通讯虽也以记叙为主,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塑造了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文章除了记叙之外,还通过大量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表现了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厚感情。
③从时效性上看,消息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别了,“不列颠尼亚”》发表于香港回归当天,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发表于焦裕禄同志去世两年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