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逐字稿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讲人:
目录
一、溯源寻梦入赤壁——趣话背景启新程
二、古韵悠扬品华章——初读诗词悟音韵
三、词境探幽绘丹青——细赏美景悟豪情
四、心路交响悟哲思——体悟苏情明志理
五、诗教薪传绽芳华——总结价值励前行
六、结语
一、溯源寻梦入赤壁——趣话背景启新程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他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
于是,他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时,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写下了这首词。
创作背景
二、古韵悠扬品华章——初读诗词悟音韵
赤壁
诗词的音韵美
词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这种音韵美抑扬顿挫。词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词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这种音韵美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词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不仅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诗词技艺,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三、词境探幽绘丹青——细赏美景悟豪情
第一部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第二部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
第三部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讨论:全诗分成几部分?
上阕
(1)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分别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来描绘这些景象?
(3)又为我们呈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有何作用呢?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
周瑜
苏轼
周瑜和苏轼
年龄34岁
生活幸福美满
外貌英俊儒雅
事业上功成名就
年龄47岁
生活屡遭不幸
外貌早生华发
事业上壮志未酬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
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英姿勃发,装束儒雅,风度翩翩
长相和装束
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描绘了江水激荡的景象,卷起千堆雪,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作战能力
词人在诗中是怎样描绘了周瑜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从“神游故国”回归到现实,感慨人生如梦,自己的遭遇在千古风流人物面前都变得不重要了,体现了词人的旷达洒脱。
苏轼最后是如何结束这次怀古之旅的呢?
四、心路交响悟哲思——体悟苏情明志理
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的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洒脱,释然?。
我认为苏轼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真的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释然。
我认为是消极。“人生如梦”,人生像梦短暂而又虚无缥缈,有什么必要建功立业呢。毕竟苏轼是人,而不是神。悲伤失意是在所难免的,这向我们体现出一个真实的苏轼。
01
02
思考
五、诗教薪传绽芳华——总结价值励前行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种方式对词作进行拓展展示。可以是根据词作内容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或周瑜的风采;也可以用书法形式书写这首词,体会书法与诗词的融合之美;还可以将词作改写成一篇散文,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其意境和情感。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下节课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任务
六、结语
有人看见“惊涛拍岸”的壮阔,有人听见“多情应笑我”的叹息,有人品出“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
诗词的魅力,正是如此常读常新:它让历史可触,让情感共鸣,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文字里照见自己。
愿我们带着这份对诗词的热爱,继续在传统文化的星河中溯流而上,拾撷更多璀璨星光!
苏轼的人生态度
谢谢大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念奴娇 赤壁怀古》逐字稿
一、“溯源寻梦入赤壁——趣话背景启新程”(不读)
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想引用这首词的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道尽了苏轼的豪迈与苍凉。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共赴这场诗词的盛宴,一起穿越千年烟雨,在赤壁的惊涛中触摸历史的温度,于东坡的文字里感悟人生的豁达。”
创作背景
师:“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他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他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时,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写下了这首词。”
二、“古韵悠扬品华章——初读诗词悟音韵”(不读)
师:同学们,当我们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仿佛已然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触摸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澎湃与思索。此刻,历史的余音仍在耳畔回响,文化的浪潮正轻轻拍打着我们的心灵堤岸。
接下来,就让我们踏入“古韵悠扬品华章——初读诗词悟音韵”这一充满诗意的奇妙旅程。在这个环节里,诗词不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一曲曲悠扬的乐章,等待着我们去聆听、去感悟。请大家跟随我,我将为同学们进行范读”(同时播放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展示赤壁的高清图片,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氛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通过这样的朗读,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诗词的音韵美。
“词境探幽绘丹青——细赏美景悟豪情”(不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沉浸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激昂韵律之中。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词中所描绘的那幅雄浑壮阔的赤壁美景。给大家半分钟,请大家讨论一下,这首古诗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学生:我们组划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二部分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第三部分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很好!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PPT分别出现并呈现划分答案)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往往是作者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上阙,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分别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来描绘这些景象?又为我们呈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有何作用呢?”
(1)描绘了一幅大江东去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势高峻的景象。
(2)乱——写出岸边岩石之险怪
穿——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写出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突出波涛力量之浩大
(3)上阙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与长江的气势,也暗示了下阙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雄姿,渲染了环境气氛,表现了词人豪迈奋发的气概。
(下阙出示在PPT):
师:此刻,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周瑜与苏轼分别呈现出怎样独特的形象呢?
此时的周瑜:年龄34岁、生活幸福美满、外貌英俊儒雅、在事业上功成名就;而此时的苏轼: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早生华发、事业上壮志未酬。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看到了周瑜和苏轼这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词人在诗中是怎样描绘了周瑜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呢?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英姿勃发,装束儒雅,风度翩翩(长相和装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战指挥,从容沉着(作战能力)
词人借着周瑜形象,表达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失落。
那么苏轼最后是如何结束这次怀古之旅的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从“神游故国”回归到现实,感慨人生如梦,自己的遭遇在千古风流人物面前都变得不重要了,体现了词人的旷达洒脱。
“心路交响悟哲思——体悟苏情明志理”
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的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洒脱,释然?
生1:我认为苏轼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真的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释然。
生2:我认为是消极。“人生如梦”,人生像梦短暂而又虚无缥缈,有什么必要建功立业呢。毕竟苏轼是人,而不是神。悲伤失意是在所难免的,这向我们体现出一个真实的苏轼。
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苏轼被贬黄州,仕途不顺,但他却能在词中表达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情怀。我也曾在面临职业发展的困境时,从苏轼的词中汲取力量,学会放下焦虑,积极面对生活。希望同学们也能从这首词中领悟人生的哲理。”
“诗教薪传绽芳华——总结价值励前行”
老师向大家布置本节课的课后拓展任务: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课后认真完成。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种方式对词作进行拓展展示。可以是根据词作内容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或周瑜的风采;也可以用书法形式书写这首词,体会书法与诗词的融合之美;还可以将词作改写成一篇散文,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其意境和情感。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下节课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本段不读,呈现在PPT上)
师:今天,我们在诗词中重逢赤壁的烽火,在讲解里读懂东坡的情怀——有人看见“惊涛拍岸”的壮阔,有人听见“多情应笑我”的叹息,有人品出“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
诗词的魅力,正是如此常读常新:它让历史可触,让情感共鸣,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文字里照见自己。
愿我们带着这份对诗词的热爱,继续在传统文化的星河中溯流而上,拾撷更多璀璨星光!本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