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复数 = ,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 | =( )A. B. 0 C. 1 D. 12.如图,某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 2 的菱形 ′ ′ ′ ′,则原图形的面积为( )A. 2 2B. 4 2C. 8D. 8 23. 105° =( )A. 6 2 B. 6+ 24 4 C.6+ 2 2 64 D. 44.某校举行“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评分规则如下:对每个选手的演讲,共有 7 个评委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分数作为有效分,以有效分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得分.设对于某选手的演讲,7个评委的原始评分分别为:75,80,85,90,85,95,85,则对比原始评分和有效分两组数据,下列特征数中,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方差 D.众数5.若三点 (2, 3), (4,3), (5,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的值为( )A. 4 B. 5 C. 6 D. 86 1 1.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一份密码,已知甲能破译的概率为3,乙能破译的概率为2,则密码被成功破译的概率为( )A. 12 B.23 C.34 D.567.如图,在 △ 中, = 3, = 2, 是 边上靠近点 的三等分点, 是 的中点, 与 交于点 ,cos∠ =( )A. 6565B. 2 6565C. 1313D. 2 1313第 1页,共 9页8.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一个球体建筑物的高度,已知点 是球体建筑物与水平地面的接触点(切点),地面上 , 两点与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点 的同侧.若小明同学在 , 处分别测得球体建筑物的最大仰角为 60°和 20°,且 = 米,则该球体建筑物的高度为( )米.A. 10° 10°4 10 B. 2 10 C. 2 40 D. 40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9.设 ,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 , ,则 、 是异面直线 B.若 // , , ,则 // C.若 // , ,则 // D.若 ⊥ , ,则 ⊥ 10.如图是函数 ( ) = 2 (3 + )的部分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 的坐标为( 3 , 0)B. 的一个可能值是4C. 将函数 ( )的图象向右平移1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是奇函数D. ( 7 15 ) < ( )11.群的概念由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瓦在 19 世纪 30 年代开创,群论虽起源于对代数多项式方程的研究,但在量子力学、晶体结构学等其他学科中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群的定义如下:设 是一个非空集合,“ ”是 上的一个代数运算,如果该运算满足以下条件:①封闭性:对任意的 , ∈ ,有 ∈ ;②结合律成立:对任意的 , , ∈ ,有( ) = ( );③单位元存在:存在 ∈ ,使得对任意的 ∈ ,有 = = , 称为单位元;④逆元存在:对任意的 ∈ ,存在 ∈ ,使 = = ,称 与 互为逆元.则称 关于“ ”新构成一个群.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自然数集 关于数的加法构成群B.某一平面上的所有向量组成的集合关于向量的加法构成群C. = { 1,1, , }( 为虚数单位)关于复数的乘法构成群D. = { + 2 | , ∈ , ≠ 0}关于数的乘法构成群第 2页,共 9页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2 1+2 .计算 =______.13 .在△ 中, , , 分别三个内角 , , 的对边, = 3, = 4,若该三角形有两个解,则边 长的取值范围为______.14.已知一个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3,6,侧棱长为 2,则该三棱台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 15 分)已知 1 2 是关于 的方程 2 + + = 0 的一个根,其中 , ∈ .(1)求 、 的值;(2)在复数范围内,求该方程的另一根.16.(本小题 15 分)某校为了解高一学生的客家话水平,随机抽取了 100 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将这 100 名学生测试的得分按[75,80),[80,85),[85,90),[90,95),[95,100]分成 5 组,并绘制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设定成绩在 85 分以上的学生为“优秀”,成绩小于 85 分的学生为“良好”.(1)求 的值;(2)估计样本的中位数与平均数;(3)如果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优秀”和“良好”两类学生中选出 5 人,再从这 5 人中选 2 人,那么恰有一人是“优秀”的概率是多少?17.(本小题 15 分)在△ 中, = 2, = 3, = 45°.第 3页,共 9页(1)求 的值;(2)取一点 ,使得 = 2 ,求点 到直线 的距离.18.(本小题 15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正方形, ⊥底面 , = , 为线段 的中点, 为线段 上的动点.(1)当 为线段 的中点时,( )求证: ⊥平面 ;( )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2) 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 //平面 ,若存在,求出此时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本小题 17 分)如图,圆 的半径为 2.(1)设 为圆 的一条弦,如图①,当∠ = 60°时,( )当 取何值时,| |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此最小值;( )设 是圆 上的一动点,求 的最大值;(2)设 、 为圆 的两条弦,如图②,已知∠ = 60°,求 的最大值.第 4页,共 9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 13.(2 3, 4)14.112 15.(1)因为 1 2 为方程 2 + + = 0 的一个根,所以(1 2 )2 + (1 2 ) + = 0,整理得(1 4 + + ) + ( 4 2 ) = 0,1 4 + + = 0所以 4 2 = 0 , = 2解得 = 5 ;(2)因为 = 2, = 5,所以 2 2 + 5 = 0,配方得( 1)2 = 4,解得 1 = 1 2 或 2 = 1 + 2 ,所以原方程的另一根为 1 + 2 .16.(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可得( + 3 + 3 + 2 + ) × 5 = 1,解得 = 0.02.(2)设样本的中位数为 ,因为(0.02 + 0.06) × 5 = 0.4 < 0.5,0.4 + 0.06 × 5 = 0.7 > 0.5,所以 85 < < 90,260则 0.4 + ( 85) × 0.06 = 0.5,解得 = 3 ,第 5页,共 9页260所以样本中位数的估计值为 3 ;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 77.5 × 0.1 + 82.5 × 0.3 + 87.5 × 0.3 + 92.5 × 0.2 +97.5 × 0.1 = 87.(3)由题意,测试成绩良好的人数为 100 × (0.1 + 0.3) = 40,优秀的人数为 100 × (0.1 + 0.2 + 0.3) = 60,成绩优秀与良好的人数比为 3:2,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 5 人中优秀 3 人,良好 2 人,记“从这 5 人中选 2 人恰有 1 人是优秀”为事件 ,将优秀的三名学生记为 , , ,考试成绩良好的两名学生记为 , ,从这 5 人中任选 2 人的所有基本事件包括: , , , , , , , , , ,共 10 个基本事件,事件 包含的情况是: , , , , , ,共 6 个,所以恰有一人是“优秀”的概率 ( ) = 610 =35.17.(1)过点 作 ⊥ ,垂足为 .在 △ 中,因为 = 2, = 45°,所以 = = 2 .2 × 2 = 1因为 = 3,所以 = = 3 1 = 2,在 △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 2 + 2 = 1+ 4 = 5,所以 = 1 5. = 5 = 5(2)因为 = 2 ,所以点 为 靠近点 的三等分点,所以 = 2, = 1.过 作 ⊥ ,交 的延长线于 ,所以 即为点 到直线 的距离.第 6页,共 9页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2 = 2 + 4 2 × 2 × 2 × 2 = 2,2因为 = 2, = 2,所以 2 = 4 = 2 + 2,所以∠ = 90° = ∠ , 2又因为∠ = ∠ ,所以△ ∽△ ,所以 = = 1,所以 = 1 = 2,所以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2.2 2 218.(1)(ⅰ)证明:∵ ⊥底面 , 平面 ,∴ ⊥ ,又∵底面 为正方形,∴ ⊥ ,又∵ ∩ = ,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 ,又∵ = , 为线段 的中点,∴ ⊥ ,又∵ ∩ = , , 平面 ,∴ ⊥平面 ;(ⅱ)如图所示,取 的中点 ,连接 ,过点 作 ⊥ 于点 ,连接 ,∵ 为△ 的中位线,∴ // ,∵ ⊥底面 ,∴ ⊥平面 ,∵ 平面 ,∴ ⊥ ,∵ ⊥ , ∩ = , , 平面 ,∴ ⊥平面 ,所以∠ 即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设 = = 2,则 = = 1, = 2 + 2 = 5,第 7页,共 9页由△ ∽△ , = 1可得 ,即 5 = 1 ,解得 = 5,5在直角△ 中, = 2 + 2 = 30,5∴ cos∠ = = 6. 6∴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6;6(2)如图,连接 ,交 于点 ,连接 ,假设在线段 上存在点 ,使得 /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 // ,∴ △ = 在 中,有 ,∵△ ∽△ ,∴ = = 2, 则 = 2,∴ 假设成立,即在 上存在点 ,使得 / /平面 ,此时 = 2.19.解:(1)(ⅰ)设 = ,即 为直线 上某一点,则 = = ,要使| |取得最小值,即| |最小,则此时只需 ⊥ , ⊥ = 1 = 1过点 作 ′ 于点 ′,则 ′ 2 ,即 2,3因为∠ = 60°,所以 ′ = 2 × 2 = 3,所以当 = 1时,| 2 |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3.第 8页,共 9页(ⅱ)因为∠ = 60°,| | = 2| 1′ | = 2 × ( 2 × 2) = 2,过点 作 ⊥ 于点 , = + , = ( + ) = + = ,所以 = | | | |或 = | || |,要使 的最大,则需 , 同向,且| |最大,此时 与圆 相切,平移 的垂线 至 ′ ′,使 ′ ′圆 相切,此时 ′ ⊥ ′ ′, // ′,所以 = ′ + ′ = 1 + 2 =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