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人美版七年级下册《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教材的重要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部分,承载着民族智慧、情感与价值观。教材借助丰富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剪纸、刺绣、年画、陶瓷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其种类、特点与文化内涵。学生能借此了解民间美术发展历程,感受其多样性与丰富性,培养审美和艺术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中国民间美术了解少。他们思维活跃、有创造力和表现欲,但审美和鉴赏能力待提高。受现代文化影响,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兴趣缺缺。教学中需用多样方法激发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敏锐感知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美感。2. 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情感表达。艺术表现1. 尝试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所欣赏的民间美术元素。2.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创意实践1. 在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发挥创新思维。2. 利用身边材料进行小型民间美术创作。文化理解1. 深入理解中国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紧密联系。2. 增强对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熟知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和显著特点。2. 深切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3. 熟练掌握欣赏和评价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4. 大力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难点1. 透彻理解民间美术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内在关系。2. 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民间美术审美视角。3. 在创作中有效激发创新思维,体现民间美术特色。4. 帮助学生消除对民间美术的陌生感,增强认同感。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实物、创作工具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发兴趣(1) 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春节期间热闹的民俗活动视频,视频中着重展示舞龙舞狮、张贴春联、挂红灯笼等场景,特别突出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2) 在播放视频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出现的各种漂亮图案和物品,引导他们关注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3) 视频播放结束后,稍作停顿,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然后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些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漂亮的图案和物品,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鼓励学生积极回忆视频内容。(4)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用眼神给予关注和鼓励,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 总结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然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强调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6)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如陕西剪纸、苏州刺绣、天津杨柳青年画等,一边展示一边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名称和产地,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多样性有初步的认识。(7) 针对展示的图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它们美在哪里?”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8)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第一印象和感受,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被热闹场景和民间美术作品吸引。2. 积极思考教师问题,踊跃举手回答。3. 仔细观察展示的图片,表现出浓厚兴趣。4. 大胆分享对图片的第一印象和感受。评价任务 参与度:☆☆☆关注度:☆☆☆感知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营造民俗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出主题。知识讲解与欣赏 活动一:剪纸艺术讲解 展示作品,对比风格(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如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南方剪纸的细腻精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风格的差异。(2) 在展示过程中,详细介绍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在造型、线条、题材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作品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对比不同风格剪纸的线条粗细、图案疏密、造型简繁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4) 介绍剪纸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现代的装饰艺术,讲述剪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途和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5) 讲解剪纸的制作工具,如剪刀、刻刀等,展示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剪纸的制作有初步的认识。(6) 演示剪纸的基本技法,如剪、刻等,边操作边讲解每个技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制作过程。(7) 展示一些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如人物、动物、花卉等,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8) 提出问题,如“你觉得剪纸艺术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剪纸艺术的魅力。活动二:刺绣艺术欣赏(1) 展示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等四大名绣的经典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四大名绣的独特魅力。(2) 详细分析四大名绣各自的特点,如苏绣的细腻、湘绣的豪放、粤绣的华丽、蜀绣的明快,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绣种。(3) 介绍刺绣的针法,如平针、滚针、打子针等,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针法的形态和效果,让学生了解刺绣的复杂性和精细性。(4) 讲述刺绣的工艺流程,从设计图案、选料、绣制到装裱,让学生了解一件刺绣作品的诞生过程,体会刺绣艺人的辛勤付出。(5) 分享刺绣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如作为服饰装饰、礼品等,让学生明白刺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6) 引导学生观察刺绣作品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分析其美感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7) 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哪种名绣?为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喜好和观点。(8) 展示一些现代刺绣作品,让学生了解刺绣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活动三:年画艺术探究(1) 展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不同产地的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不同产地年画的风格差异。(2) 分析年画的题材内容,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神话传说等,结合作品讲解每个题材所表达的寓意和祝福,让学生了解年画的文化内涵。(3) 探讨年画的色彩运用和艺术风格,如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等,分析这些特点与春节习俗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年画在春节中的重要作用。(4) 讲述年画的历史发展,从古代的门神画到现代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年画的演变过程。(5) 展示一些年画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木板、颜料、纸张等,介绍制作年画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对年画的制作有初步的认识。(6)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产地年画的制作工艺和风格特点,思考其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7) 提出问题,如“你觉得年画在现代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年画传承和发展的思考。(8) 展示一些现代年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年画在当代的创新和变化,鼓励学生为年画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1. 认真观察剪纸作品,对比不同风格特点。2. 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剪纸历史和技法。3. 欣赏刺绣作品,感受四大名绣魅力。4. 观察年画作品,分析题材和色彩运用。评价任务 专注度:☆☆☆知识掌握:☆☆☆审美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和作品欣赏,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主要种类,感受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明确任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2) 给每个小组布置讨论任务: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美术种类,讨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 向学生强调讨论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如积极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记录讨论要点等,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氛围,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5) 当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帮助他们打开思路。(6) 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7)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合理安排讨论进度,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8) 观察小组内成员的互动情况,对于表现积极、合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树立榜样。代表发言,总结评价(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提醒代表要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小组的观点。(2) 在代表发言过程中,认真倾听,用眼神给予关注和鼓励,记录重要的观点和建议。(3) 当代表发言结束后,给予短暂的停顿,让其他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发言内容。(4)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观点,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精神。(5) 补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拓展和深化,让学生对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6) 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发言小组的观点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小组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7) 总结讨论的结果,强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提出今后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2. 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3. 推选代表,准备发言。4. 代表清晰表达小组讨论结果。评价任务 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引导思考民间美术发展问题,增强保护意识。课堂总结 回顾内容,总结重点(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国民间美术种类?”让学生主动回忆知识点。(2) 与学生一起总结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特点、文化内涵和欣赏方法,强调重点知识。(3) 再次强调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民间美术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5) 总结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观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6)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用心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7)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民间美术元素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8) 对学生寄予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1. 跟随教师回顾所学内容。2. 认真听取总结和评价。3. 思考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树立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文化的意识。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态度表现:☆☆☆意识培养:☆☆☆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重点内容,增强对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选择一种民间美术种类,制作一张手抄报,介绍其特点、历史和制作工艺。2. 收集5 - 10张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并简单标注作品名称和种类。3. 用文字描述一件民间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拓展作业1. 尝试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元素,创作一件小作品,如绘画、手工等。2. 调查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写一篇调查报告。3. 与家人一起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或活动,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板书设计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一、剪纸- 风格特点: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细腻精致- 历史渊源:从祭祀到装饰- 制作技法:剪、刻二、刺绣-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针法工艺:平针、滚针等- 文化意义:服饰、礼品等三、年画- 产地风格: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 题材内容:吉祥如意、神话传说等- 色彩运用:鲜艳丰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实物等,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较高。2. 在知识讲解环节,结合具体作品详细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历史和制作工艺,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4. 作业设计既有基础作业又有拓展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之处1. 由于时间有限,对一些民间美术种类的介绍还不够深入,学生可能对某些细节内容理解不够透彻。2.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3. 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可能不够全面和具体,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还可以更加到位。4. 在作业反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5.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