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山水新声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山水新声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山水新声》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艺术实践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山水新声》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此前学生有美术基础铺垫,本课引导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教材版面丰富,含作品图、步骤图等,设置思考与实践活动,助于学生理解山水画特点技法,引导创新创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过渡阶段,好奇且有观察力、想象力,有一定造型与审美素养,但对山水画了解少。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为主。部分学生需提升造型与笔墨运用能力。教学应侧重培养欣赏评述能力,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兴趣,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和时代性,理解其中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
2. 辨析不同山水画风格的差异和特点,提高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力。
艺术表现
1. 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现山水意境,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2. 运用多种形式表达个人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个人风格。
创意实践
1. 运用想象力,尝试将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新的山水画作品。
2. 探索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探究山水画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明确其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2.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笔墨的运用、构图的方法等,并通过实践练习巩固。
3. 学会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难点
1. 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并将个人对山水的感受融入作品创作。
2. 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3. 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山水画创作项目,展现团队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山水画创作材料、毛笔、颜料、国画专用纸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
(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同学们,想象一下,你置身于一片宁静悠远的山水之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这样的景致是否让你心旷神怡?”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画面。
(2) 接着说:“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特别的艺术之旅,通过两幅《鹊华秋色图》的对比欣赏,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探索山水画的‘新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 介绍即将欣赏的作品,提及元代大家赵孟頫的笔墨世界,以及当代艺术家徐冰如何用废旧物品重塑经典,让古老的山水焕发新生。
(4) 展示相关的山水风景图片,增强学生对情境的直观感受。
(5)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置身山水间的经历,分享感受,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
(6)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山水画在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下的新表达。
(7)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画可能存在的不同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8) 自然地引入课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描述想象山水画面。
2. 倾听教师的介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3. 观看山水风景图片,感受山水之美。
4. 分享自己置身山水间的经历和感受。
评价任务 兴趣激发:☆☆☆
情境感受:☆☆☆
参与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情境描绘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欣赏作品,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识经典 作品展示与观察引导
(1) 教师展示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及笔触特点。”
(2) 提醒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比如画面的布局、景物的分布等。
(3) 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搭配和层次,如哪些颜色比较突出,颜色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等。
(4) 强调笔触的表现,如线条的粗细、疏密、轻重等,感受画家的用笔技巧。
(5)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给自己的第一印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和思考。
(7) 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进一步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8) 提问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二:对比创新 对比欣赏与问题引导
(1) 展示徐冰的《鹊华秋色图》再创作作品,说:“接下来,我们对比欣赏徐冰的《鹊华秋色图》再创作。大家注意,这次作品中的元素是否让你感到意外?”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徐冰作品中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与赵孟頫的作品进行对比。
(3) 提问学生徐冰是如何利用废物材料来呈现这幅经典之作的,让学生思考这种创新的意义。
(4) 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创新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5)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两幅作品的感受和看法,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6)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传统与创新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7)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如何借鉴这种创新精神。
(8) 进一步提问学生,除了材料的创新,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
活动三: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与引导总结
(1)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现在进行分组讨论,两幅《鹊华秋色图》各有何特色?你认为传统与现代的山水画创作有哪些联系与区别?这样的对比学习对你未来的艺术创作有何启示?”
(2)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3) 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交流和分享。
(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5) 控制讨论时间,当时间到后,要求各小组停止讨论。
(6) 邀请各小组的组长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7)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观点,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8)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勇于创新和尝试。 1. 仔细观察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描述画面给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3. 对比欣赏徐冰的作品,思考创新之处并参与讨论。
4. 分组讨论问题,积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描述:☆☆☆
对比思考:☆☆☆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经典作品和对比创新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深化对山水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理解,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个人艺术实践。
欣赏实践,巡导实践 实践任务布置与引导
(1) 教师说:“请每位同学选取一种或多种废旧材料,结合所学,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是对经典的致敬,也可以是全新的诠释。”
(2) 展示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示例,拓宽学生的思路。
(3) 提醒学生在创作前要进行构思,思考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相结合。
(4) 强调创作的主题和风格可以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建议,如材料的选择、技法的运用等。
(6) 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7) 巡视各小组的头脑风暴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启发。
(8)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要害怕失败。 1. 听取教师的实践任务要求,明确创作方向。
2. 观看废旧材料创作的示例作品,获取灵感。
3. 进行头脑风暴,与小组同学交流创意。
4. 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准备创作。
评价任务 任务理解:☆☆☆
灵感获取:☆☆☆
创意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头脑风暴和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为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课堂总结 总结与鼓励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山水画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基本技法以及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2) 强调欣赏和创作山水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4) 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或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再次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山水画作品,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
(6) 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材料和工具。
(7)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8) 对学生未来的艺术创作表示期待,希望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1. 倾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接受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习的信心。
3. 观看优秀作品,再次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4. 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准备课后继续创作。
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
信心增强:☆☆☆
作业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艺术素养。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拓展作业
1. 尝试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型的山水画作品。
2. 探索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一幅与本节课风格不同的山水画作品。
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艺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山水新声》
一、山水画历史与文化
- 起源与发展
- 文化内涵
二、基本技法
- 笔墨运用
- 构图方法
三、传统与创新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 徐冰《鹊华秋色图》再创作
四、创作实践
- 废旧材料运用
- 个人风格体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情境导入和作品欣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对比欣赏和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深化了学生对山水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理解。
3. 实践创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废旧材料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个别学生可能没有充分参与到讨论和创作中。
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实践创作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
3.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外,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