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光影》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校园光影》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此课是对光影艺术在校园题材中的应用教学。教材通过展示不同风格微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光影塑造氛围和情感的作用,为学生开展校园微电影创作提供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观察能力,但对光影艺术的理解较浅。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丰富素材,却缺乏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经验。在创作中,可能面临创意与校园文化结合、拍摄技巧运用等困难。教师可通过实例讲解、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学生能细致观察校园生活,敏锐捕捉光影变化细微之处,提升对美的感知。2. 学生能通过欣赏微电影片段,理解光影塑造电影氛围和情感的作用。艺术表现1. 学生能运用摄影技巧和光影效果,将个人情感融入校园微电影作品。2. 学生能通过作品展现校园生活,以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故事主题。创意实践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创意完成校园微电影制作,体验团队合作乐趣。2. 学生能在制作中尝试不同拍摄方法,探索适合自己故事的风格。文化理解1. 学生在拍摄制作中深入理解校园文化,增强对学校生活的认同感。2. 学生能通过作品传播校园文化,表达对校园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微电影拍摄基本技巧,包括运用不同景别。2. 学生学会捕捉光影变化,为作品营造氛围。3. 学生能通过作品表达情感,增强故事感染力。难点1. 学生将个人创意与校园文化结合,创作有特色作品。2. 学生在作品中触动人心,引发观众共鸣。3. 学生在拍摄中准确把握光影与故事情节的配合。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拍摄器材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展示片段(1)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精心挑选一系列风格各异的微电影片段进行播放。这些片段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电影,如悬疑片、文艺片、喜剧片等,让学生感受光影在不同类型电影中的多样表现。(2)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光影的分布和变化。例如,在悬疑片中,教师指出黑暗的背景和明亮的局部光线如何营造出紧张的氛围。(3) 教师详细讲解光影在电影中塑造氛围和情感的作用。以文艺片为例,柔和的光线和温暖的色调如何传达出温馨、浪漫的情感。(4) 教师鼓励学生注意光影与演员表演、场景布置的配合,让学生理解光影是如何为电影的整体效果服务的。(5) 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刚看到的片段,让他们描述印象深刻的光影场景。(6)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影作用的理解。(7)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电影中利用光影塑造角色的案例,如《教父》中利用侧光突出角色的神秘感,让学生从中学习光影的巧妙运用。(8) 教师总结光影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组织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光影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讨论。(2)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3) 教师鼓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4)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校园微电影中运用光影效果。(5) 教师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在校园微电影中,如何利用光影表现喜悦、悲伤等不同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探讨。(6) 教师展示一些校园微电影中成功运用光影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点和可借鉴之处。(7)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提出更多关于光影运用的创意想法。(8)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在创作中运用光影的积极性。 1. 学生认真观看微电影片段,观察光影变化。2.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 学生推选代表发言,表达小组讨论结果。4. 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提出光影运用创意。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讨论积极:☆☆☆发言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微电影片段和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对光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影在电影中的作用,为后续校园微电影创作做好铺垫。感知发现 布置任务(1) 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任务要求,即让学生以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同学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为素材,创作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微电影。(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校园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为提炼主题和设计情节提供素材。(3) 教师强调主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炼出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主题。(4)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校园生活中的小事转化为有深度的主题,如从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中提炼出关于友谊和理解的主题。(5) 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主题和情节,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6)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7)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逻辑漏洞。(8)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独特的情节。实例讲解(1) 教师以微电影《追光》的故事梗概为例,详细讲解如何确定拍摄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分析《追光》中以学生追求梦想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情节展现学生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2) 教师讲解如何撰写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头的景别、时长、画面内容、台词等要素。教师详细说明每个要素的作用和填写方法。(3) 教师展示《追光》的分镜头脚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脚本的格式和内容。(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追光》中每个镜头的景别选择和光影运用,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分镜头脚本将抽象的主题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语言。(5)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追光》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6) 教师让学生根据《追光》的案例,思考自己的微电影脚本应该如何设计。(7)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法。(8) 教师总结撰写分镜头脚本的要点,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1. 学生思考校园生活素材,提炼主题和设计情节。2.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对《追光》的讲解,学习撰写分镜头脚本。3. 学生参与讨论《追光》的优缺点。4. 学生根据案例完善自己的微电影脚本想法。评价任务 主题提炼:☆☆☆脚本理解:☆☆☆讨论参与:☆☆☆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任务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确创作方向,学习撰写分镜头脚本的方法,为拍摄做好准备。探索实践 活动一:讨论拍摄方法 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室内拍摄、自然光拍摄、散光拍摄、跟拍特写等多种拍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2)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制定一份拍摄计划,明确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拍摄方法。(3) 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学习。(4)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5) 教师提醒学生考虑光影与故事情节的配合,确保拍摄效果能够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6)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拍摄方法的示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拍摄方法的效果。(7) 教师组织小组间的交流,让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拍摄计划和想法。(8) 教师对各小组的计划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完善拍摄计划。实践拍摄(1) 教师为学生提供拍摄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拍摄计划进行实践拍摄。(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并运用各种拍摄技巧。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以获得合适的曝光。(3)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拍摄的稳定性和画面的清晰度。(5)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拍摄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6) 教师鼓励学生在拍摄过程中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拍摄水平。(7) 教师对学生的拍摄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8)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在拍摄过程中发生意外。 1. 学生分组讨论拍摄方法,制定拍摄计划。2. 学生进行实践拍摄,尝试不同的拍摄技巧。3. 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改进自己的拍摄方法。4. 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拍摄水平。评价任务 方法讨论:☆☆☆拍摄实践:☆☆☆问题解决:☆☆☆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拍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拍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后期制作 活动二:指导后期制作 讲解后期知识(1) 教师打开后期制作软件,向学生介绍软件的界面和基本功能。(2) 教师讲解剪辑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剪辑多余的片段、如何添加转场效果等。(3) 教师演示如何调整视频的色调、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4) 教师介绍如何添加配乐和音效,让视频更具感染力。(5) 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些经过后期制作的优秀微电影,让学生感受后期制作的重要性。(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期制作对作品的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7)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后期制作的要点。(8)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拍摄素材,思考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学生实践制作(1) 教师让学生将拍摄的素材导入后期制作软件,开始进行后期制作。(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剪辑工具、如何调整参数等。(3)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不同的后期制作方法。(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后期制作的整体风格要与微电影的主题和情节相符合。(5)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6) 教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7)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8)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保存自己的作品,避免数据丢失。 1. 学生学习后期制作知识,观看优秀作品。2. 学生进行后期制作实践,发挥创意。3. 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改进制作方法。4. 学生与同学交流分享,共同提高。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创意发挥:☆☆☆制作效果:☆☆☆设计意图 通过后期制作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后期制作的技巧,将拍摄的素材转化为完整的微电影作品。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参与制作的微电影作品。教师提前安排好展示顺序,让每个小组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2)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环境,确保视频的播放效果清晰、流畅。(3) 教师鼓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讲解。代表可以介绍作品的主题、创作思路、拍摄过程中的趣事等。(4)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和倾听,尊重每个小组的创作成果。(5) 教师在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6)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7)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8)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综合评价(1)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从故事内容的创意性、拍摄技巧的专业性、光影运用的恰当性以及情感表达的真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 教师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评价的依据和方法。(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教师提醒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要指出优点,也要提出不足之处。(4) 教师对学生的互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作品。(5)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6)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7)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8)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1. 学生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作品,分享感受。3. 学生参与互评,提出客观评价。4. 学生听取教师评价,明确改进方向。评价任务 展示清晰:☆☆☆评价客观:☆☆☆总结收获:☆☆☆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综合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业设计必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微电影后期制作,确保作品的完整性。2. 撰写一份拍摄制作总结,反思自己在本次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3. 整理拍摄素材和作品,保存好相关资料。选做1. 根据评价建议,对微电影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2. 尝试运用新的拍摄技巧和创意,拍摄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3. 与同学合作,共同策划一个新的校园微电影项目。板书设计《校园光影》| 微电影《追光》制作 || 1. 撰写分镜头脚本 || - 全景 || - 特写 || - 近景 || 2. 绘制分镜头草图 || 3. 光影时机选择 || 4. 后期制作 || 5. 展示与评价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微电影片段和组织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光影艺术的兴趣,学生参与度高。2. 实例讲解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分镜头脚本的撰写方法,为拍摄打下了基础。3. 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不足之处1. 在拍摄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拍摄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指导时间有限。2. 学生在将创意与校园文化结合方面仍存在困难,作品的深度和内涵有待提高。3. 后期制作环节,部分学生对软件操作不够熟悉,影响了制作进度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