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宜人的设计》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宜人的设计》是七年级下册的重要课程,它将设计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教材通过丰富案例,阐述“宜人的设计”概念、特点及应用,能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审美能力,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一定兴趣和基础,但对设计艺术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不过在分析设计作品和实践时,可能缺乏方法和深度。教学中需多举例,引导思考,关注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准确感知设计作品中宜人设计在功能、形式、情感方面的表现。2. 提升对设计作品形式美感的敏感度,如比例、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艺术表现1. 学会运用宜人设计理念,通过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2. 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创意实践1. 依据宜人设计理念,对生活物品进行创新设计。2. 在设计实践中,尝试不同方法和材料,发挥创新思维。文化理解1. 理解设计文化对生活的影响,体会设计改善生活的作用。2. 尊重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深入理解“宜人的设计”的概念和特点。2. 熟练掌握分析设计作品中宜人设计体现方式的方法。3. 能够运用宜人设计理念进行简单且实用的设计实践。难点1. 引导学生从功能、形式、情感等多维度分析设计作品中的宜人设计元素。2. 启发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灵活运用宜人设计理念,创作出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3. 帮助学生将宜人设计理念融入设计细节,提升作品品质。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作品图片、设计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展示图片引导思考(1) 使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设计作品图片,有舒适的椅子,其座椅的弧度贴合人体曲线,扶手高度适中,让人坐下就能感受到放松;方便的厨房用具,如带有刻度的量杯、可调节大小的漏勺等;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像带有遮阳棚和座椅的公交站台。(2) 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看到这些设计作品时的第一感受。(3) 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那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舒适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使用的便捷性、身体的舒适度等。(4) 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5) 再次展示图片,强调这些设计之所以让人感觉舒适和方便,是因为它们背后有特定的设计理念。(6) 提出关键问题:“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宜人的设计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7)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宜人的设计》,去探寻其中的奥秘。”(8)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营造正式的学习氛围。 1. 认真观察图片,感受设计作品带来的便利和舒适。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分享感受。3. 跟随教师的引导,深入思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4. 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浓厚兴趣。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思考深度:☆☆☆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设计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设计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新授 - 概念讲解 详细讲解概念(1) 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具体的设计作品,如智能感应的垃圾桶,当人靠近时会自动打开盖子;可调节高度的书桌,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整。结合这些作品,详细讲解“宜人的设计”的概念。(2) 强调宜人的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行为习惯、生理和心理特点。比如,在设计手机时,要考虑人的手掌大小和操作习惯,使按键布局合理,方便使用。(3) 说明设计作品不仅要有实用功能,像保温杯要能保持水温;还要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使用体验,如外观色彩搭配和谐,让人看了心情愉悦。(4) 举例说明宜人设计要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如一款带有卡通图案的儿童书包,既可以装学习用品,又能满足孩子对可爱事物的喜爱。(5) 展示不同领域的设计作品,如家居设计中的榻榻米床,既节省空间又舒适;工业设计中的电动汽车,环保且驾驶体验好;平面设计中的书籍封面,美观且能吸引读者。让学生对宜人设计有更直观的认识。(6)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思考它们是如何体现宜人设计的概念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宜人设计的核心要点。(8) 在黑板上写下宜人设计的概念关键词,如“人的需求”“实用功能”“舒适体验”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 观看课件和图片,认真听教师讲解“宜人的设计”的概念。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图片分析设计作品。3. 主动发言,分享自己对宜人设计概念的理解。4. 记录黑板上的关键词,加深对概念的记忆。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观察分析:☆☆☆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具体案例,详细讲解“宜人的设计”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新授 - 特点分析 - 功能方面 活动一:功能特点分析 展示作品引导分析(1) 展示一些具有创新功能的设计作品,如可折叠的自行车,它的车架可以轻松折叠,方便携带和存放;多功能的家具,如既能当沙发又能当床的沙发床。(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思考它们的创新功能是如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例如,可折叠自行车适合城市中短距离出行,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沙发床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休息和娱乐的双重需求。(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设计作品功能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实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5)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对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6) 强调宜人的设计在功能方面应具有实用性,即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易用性,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7) 再次展示一些设计作品,让学生判断其功能是否符合宜人设计的要求,并说明理由。(8) 总结功能方面的特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如“实用”“易用”“安全”,加深学生的印象。 1. 观察具有创新功能的设计作品,思考其满足实际需求的方式。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4. 对新展示的设计作品进行功能判断和分析。评价任务 功能分析:☆☆☆小组合作:☆☆☆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具有创新功能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特点,让学生明白宜人设计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新授 - 特点分析 - 形式方面 活动二:形式特点分析 呈现作品感受美感(1) 呈现一些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的设计作品,如简约风格的灯具,其线条简洁流畅,灯罩的形状独特;流线型的汽车,车身线条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动感的美感。(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感受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感。让学生描述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直观感受,如灯具的简约风格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汽车的流线型设计让人觉得时尚、大气。(3) 讲解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如比例,像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和产品设计中经常被运用,能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对称,一些古典风格的家具采用对称设计,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节奏,如楼梯的台阶排列有一定的节奏,让人行走起来更加舒适。(4) 展示更多运用形式美法则的设计作品,让学生找出其中体现比例、对称、节奏等法则的地方。(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这些法则如何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6)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教师对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宜人的设计在形式上应符合人的审美需求。(7)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作品运用了形式美法则。(8) 总结形式方面的特点,在黑板上写下形式美法则的关键词,如“比例”“对称”“节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1. 观察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的设计作品,感受形式美感。2.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3.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交流结果。4.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形式美法则的设计作品。评价任务 形式感知:☆☆☆法则理解:☆☆☆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的设计作品,讲解形式美法则,让学生感受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授 - 特点分析 - 情感方面 活动三:情感特点分析 展示作品体会情感(1) 展示一些具有情感表达的设计作品,如带有温馨图案的餐具,图案可能是可爱的小动物、温暖的家庭场景等;富有童趣的儿童玩具,造型奇特,色彩鲜艳。(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思考它们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例如,带有温馨图案的餐具能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富有童趣的儿童玩具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玩耍的欲望。(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设计作品情感表达的感受,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设计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5)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对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6) 强调宜人的设计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例如,一件富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设计,能让人回忆起美好的时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7) 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能唤起情感共鸣的设计作品,并说明原因。(8) 总结情感方面的特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如“情感共鸣”“心理满足”,加深学生的理解。 1. 观察具有情感表达的设计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信息。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3.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4. 分享自己生活中能唤起情感共鸣的设计作品。评价任务 情感感知:☆☆☆小组讨论:☆☆☆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具有情感表达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设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让学生明白宜人设计在情感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新授 - 案例分析 组织讨论分析案例(1) 选择一到两个经典的设计作品,如苹果公司的 iPhone 手机,其简洁的外观设计、流畅的操作系统深受消费者喜爱;无印良品的家居用品,倡导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2) 展示这些设计作品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设计理念。(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功能、形式、情感三个方面分析这些作品中宜人设计的体现方式。例如,iPhone 手机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满足了人们通讯、娱乐等多种需求;其外观设计简约时尚,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同时,它还能让用户产生一种科技感和归属感。(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5)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对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宜人设计的理解。(6)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品中宜人设计的特点,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7) 让学生思考这些经典设计作品对自己的设计实践有哪些启示。(8) 总结案例分析的结果,强调从多个角度分析设计作品的重要性。 1. 了解经典设计作品的背景和设计理念。2. 参与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分析作品中的宜人设计。3.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4. 思考经典作品对自己设计实践的启示。评价任务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思维拓展:☆☆☆设计意图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设计作品中的宜人设计元素,加深对宜人设计的理解,为设计实践提供参考。作业设计课堂巩固1. 完善课堂上的设计作品,使其在功能、形式、情感方面更加完善。2. 用文字描述自己设计作品中宜人设计的体现方式。3. 分析一件生活中的设计作品,从功能、形式、情感角度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拓展提升1. 收集生活中你认为宜人的设计作品图片,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并详细分析其宜人设计的体现方式。2. 尝试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更复杂的设计项目。3. 关注身边的设计,思考如何用设计改善生活中的不便之处。板书设计宜人的设计概念:考虑人的需求,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特点:- 功能:实用、易用、安全- 形式:比例、对称、节奏- 情感:情感共鸣、心理满足案例分析:iPhone、无印良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大量图片、案例和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对“宜人的设计”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2.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和实践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设计速度慢,导致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时间紧张,部分学生展示不充分,评价不够深入。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设计实践中部分学生能力强,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学中针对性指导不够。3. 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虽用了多媒体课件,但实物教具运用不足,学生缺乏亲身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