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近世界民间美术》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走近世界民间美术》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它在学生已有基础绘画、手工知识上,引领学生探索世界民间美术。教材通过展示剪纸、刺绣等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民间美术在材质、造型、色彩及文化寓意上的差异,为后续学习美术文化多样性奠基。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思维活跃,有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本土民间美术有零散认知,但对世界民间美术了解少。已掌握基本美术欣赏方法,有初步观察、分析能力,但对民间美术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需教师引导提升欣赏和理解能力。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识别至少三种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类型,准确描述其造型、色彩等艺术特征。2. 感受不同地区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对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1. 掌握民间美术作品分析方法,能从多角度对作品深入解读。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关于某一世界民间美术作品的赏析短文。创意实践1. 选择感兴趣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将民间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2. 在创作中发挥创新精神,展现个人想法和特色。文化理解1. 了解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树立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的价值观。2. 认识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增强传承与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世界不同地区民间美术主要类型、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2. 掌握欣赏和分析世界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3. 感受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能力。难点1. 理解不同地区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及对风格形成的影响。2.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认识民间美术价值,激发传承与创新责任感。3. 引导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创作,体现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创作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播放视频(1) 教师播放一段充满世界各地民间艺术元素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中国热闹的舞龙舞狮场景,舞龙者们动作矫健,龙身随着节奏舞动,色彩鲜艳的龙鳞在阳光下闪耀;西班牙热情奔放的弗拉门戈舞蹈,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脚步快速移动,手中的响板发出清脆的声音;巴西狂欢节上绚丽多彩的服饰和面具,人们穿着夸张的服装,戴着造型各异的面具,尽情狂欢。(2) 在播放视频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艺术表演和特色物品,思考它们的独特之处。(3) 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精彩的细节,如舞龙的动作、弗拉门戈舞蹈的表情等。(4) 播放结束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回顾视频内容,组织自己的语言。(5) 再次强调视频中不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后续提问做铺垫。(6)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这些艺术形式可能来自的地区。(7)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文化中的意义。(8) 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视频的讨论中来。提问引导(1)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艺术表演或特色物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如有的学生可能提到舞龙、弗拉门戈舞蹈、巴西的面具等。(2) 接着问:“这些艺术形式都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让学生回忆视频中的信息,进行回答。(3) 再问:“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感受,如震撼、热情、神秘等。(4)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你觉得舞龙除了热闹,还有其他的特点吗?”(6)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民间美术的一部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走近世界民间美术。(7) 在引出主题后,简单介绍世界民间美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不同民间艺术的魅力。2. 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准备发言。3. 大胆分享自己在视频中的观察和感受。4. 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好奇和兴趣。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表达清晰:☆☆☆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提问引导,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授 活动一:民间美术的概念讲解 定义讲解(1) 教师通过 PPT 展示文字资料,向学生详细阐述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它源于生活,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2) 结合 PPT 中的图片,举例说明民间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农村的窗花、节日的装饰等。(3)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还有哪些属于民间美术的事物,加深对定义的理解。(4) 强调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普通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5) 解释民间美术与人们精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 对比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形式的不同,突出其独特的性质。(7)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民间美术的定义,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8)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完善,确保他们准确掌握定义。区别对比(1) 举例说明民间美术与宫廷美术、专业美术的区别,如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其创作目的更多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民俗活动等实际需求,作品风格质朴、纯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展示一些民间剪纸作品,说明其在节日装饰、礼品等方面的用途。(2) 对比宫廷美术,强调宫廷美术主要服务于皇室贵族,注重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技艺,体现出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展示宫廷绘画、宫廷器物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其风格特点。(3) 介绍专业美术更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表达和艺术创新,创作手法相对更为专业和多样化。展示一些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分析其创作特点。(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民间美术、宫廷美术和专业美术的差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5)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风格特点、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6)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三种美术形式的区别。(7)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这三种美术形式,加深对区别的理解。(8) 强调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活动二:世界民间美术的地域分类及特点介绍 亚洲民间美术(1) 展示中国剪纸、日本浮世绘、印度细密画等亚洲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以中国剪纸为例,讲解其造型特点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构图方式,线条简洁流畅,善于运用谐音、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寓意,如 “鱼” 象征着 “年年有余”,“蝙蝠” 代表 “福气” 等。在色彩上,中国剪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吉祥。(2) 详细介绍剪纸的制作工艺,如折、剪、刻等,展示一些剪纸工具,让学生了解剪纸的难度和技巧。(3) 引导学生欣赏日本浮世绘,重点讲解其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面注重线条的表现力,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题材多描绘江户时代的市民生活、风景、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世俗风情。展示一些典型的浮世绘作品,分析其线条和色彩的运用。(4) 介绍日本浮世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5) 对于印度细密画,强调其细腻精致的绘画技巧,画面中人物造型优美,色彩丰富且富有层次感,常以宗教故事、宫廷生活为题材,体现了印度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底蕴。展示印度细密画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其精湛的技艺。(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亚洲民间美术的共同特点和各自的独特之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7)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思考。(8)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亚洲民间美术的理解。非洲民间美术(1) 展示非洲木雕面具、陶制雕塑等作品图片。讲解非洲木雕面具造型夸张变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面部特征往往被简化或夸大,如大眼睛、大嘴巴、突出的颧骨等,这些造型与非洲部落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密切相关,面具通常在祭祀、舞蹈等仪式活动中使用,被认为具有沟通神灵、驱邪避灾的神秘力量。(2) 展示一些非洲部落的祭祀、舞蹈等仪式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面具在这些活动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3) 在材质方面,非洲民间美术多采用当地丰富的木材、泥土等天然材料,制作工艺相对质朴,保留了材料原始的质感和纹理,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示一些非洲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触摸和感受材料的质感。(4) 引导学生思考非洲民间美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5)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6)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非洲民间美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7)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非洲木雕面具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寓意。(8)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欧洲民间美术(1) 展示欧洲彩绘玻璃、德国布谷鸟钟、俄罗斯套娃等作品图片。以欧洲彩绘玻璃为例,介绍其在中世纪时期的兴盛与基督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彩绘玻璃通常以圣经故事为主题,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在教堂内部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宗教氛围。在色彩运用上,每种颜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代表天堂,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等。(2) 展示一些中世纪教堂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彩绘玻璃在教堂中的装饰效果。(3) 讲解德国布谷鸟钟,强调其精湛的机械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设计。布谷鸟钟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外壳通常雕刻有精美的森林动物、田园风光等图案,每到整点,钟内的布谷鸟会弹出鸣叫,充满了生活情趣。展示布谷鸟钟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精美的布谷鸟钟图片。(4) 介绍德国布谷鸟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5) 对于俄罗斯套娃,介绍其以套叠的形式为主要特点,通常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娃娃组成,娃娃的图案绘制精美,多以俄罗斯传统的人物形象、花卉图案为主,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展示不同样式的俄罗斯套娃,让学生欣赏其造型和色彩。(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欧洲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7)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从宗教文化、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8)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欧洲民间美术的理解。活动三:民间美术作品分析方法讲解 题材内容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描绘的对象是什么,是人物、动物、植物还是风景等,以及这些题材在作品所属地区的文化中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牡丹常被用来象征富贵,而在西方文化中,玫瑰则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展示一些不同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其象征意义。(2) 结合具体作品,讲解如何从题材内容入手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题材内容的理解,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4)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题材与文化的关系。(5)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题材内容分析在作品赏析中的重要性。(6) 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一幅作品的题材内容,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7)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欣赏中注重题材内容的分析。造型特点分析(1) 分析作品的形状、线条、比例等造型元素。如非洲木雕面具的夸张造型、中国剪纸的简洁线条等,探讨这些造型特点如何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展示一些具有不同造型特点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2) 讲解不同造型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如线条可以表现动感、形状可以传达情感等。(3)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区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特点,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作品的造型特点及其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5)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从造型元素的运用、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6)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造型特点分析的理解。(7)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造型特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8)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色彩运用分析(1) 观察作品的色彩搭配,是鲜艳明快还是淡雅柔和,不同颜色在作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与作品的主题、文化背景相关。比如,在西方婚礼中,白色常被用于婚纱,象征着纯洁和神圣;而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红色则是主色调,代表喜庆和吉祥。展示一些色彩搭配不同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的作用。(2) 讲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引导学生注意作品色彩与文化背景的联系。(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作品的色彩运用及其表达的情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4)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色彩的对比、调和等方面进行分析。(5)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色彩运用分析在作品赏析中的重要性。(6) 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一幅作品的色彩运用,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7)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8) 鼓励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关注色彩的运用。工艺技巧分析(1) 介绍作品所采用的制作工艺,如剪纸的剪刻技法、木雕的雕刻工艺、刺绣的针法等,讲解这些工艺技巧如何为作品的艺术效果增色添彩,体现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工艺技巧。(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工艺技巧对作品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艺技巧在民间美术传承中的重要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4)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工艺的难度、独特性等方面进行思考。(5)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工艺技巧分析在作品赏析中的作用。(6) 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一幅作品的工艺技巧,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7)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8) 鼓励学生尊重和传承民间工艺技巧。文化背景分析(1)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因素对作品的影响。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受到基督教教义的严格规范,作品题材多围绕圣经故事展开,画面风格庄重肃穆;而中国民间春节期间张贴的年画,则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与文化的关系。(2) 讲解文化背景分析在作品赏析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文化对作品的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作品的文化背景及其对作品风格的塑造作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4)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进行分析。(5)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文化背景分析在理解作品内涵中的关键作用。(6) 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一幅作品的文化背景,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7)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8) 鼓励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深入挖掘其文化背景。活动四:课堂小练习 作品展示与分析(1) 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民间美术作品,如墨西哥的剪纸作品《生命之树》。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作品分析方法,从题材内容、造型特点、色彩运用、工艺技巧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 提醒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注重细节,深入思考。(3)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分析观点,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5)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6)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作品分析方法。(7) 总结各小组的分析结果,强调作品分析的要点和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1. 认真听讲,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 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作品,锻炼分析能力。4. 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学习他人的经验。评价任务 理解准确:☆☆☆讨论积极:☆☆☆分析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系统讲解民间美术的概念、地域分类及作品分析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民间美术,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为后续的作品赏析和实践创作奠定基础。作品赏析 分组赏析 分组与作品发放(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 3 - 4 幅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图片涵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不同地域的作品,如日本的歌舞伎脸谱、非洲的鼓乐面具、法国的蕾丝刺绣、美国的印第安羽毛头饰等。(2) 强调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作品赏析任务。(3)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运用之前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赏析。(4) 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工作。(5)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6) 说明每个小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进行赏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7) 巡视各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拿到了图片,并了解小组的讨论情况。(8)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小组讨论 引导与指导(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对图片中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讨论内容包括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可能采用的制作工艺等。(2)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例如,当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 “从作品的色彩运用上,你能联想到当地的什么文化特点?”(3)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4) 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小组,给予鼓励和督促;对于讨论方向偏离的小组,进行正确的引导。(5) 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发。(6) 提醒学生记录讨论过程中的重要观点和发现,为后续的汇报做准备。(7) 控制讨论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讨论,但不拖延时间。(8) 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小组汇报 展示与交流(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通过投影仪展示小组所赏析的作品图片,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的赏析结果。汇报过程中,要求代表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能够准确阐述作品的独特之处和文化意义。(2) 为代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图片清晰展示。(3) 提醒代表在汇报时注意时间控制,简洁明了地表达小组的观点。(4) 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5) 在代表汇报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记录学生的亮点和不足之处。(6) 对代表的汇报进行适时的点评和补充,肯定小组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7) 组织学生对汇报进行评价,让他们从内容、表达、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8) 总结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强调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教师总结 总结与深化(1) 在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全面总结。肯定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亮点,如对作品艺术特点观察细致、对文化内涵理解深刻等。(2)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纠正,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世界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分析能力。(3) 强调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4)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作品分析方法,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欣赏中继续运用。(5) 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鼓励全体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幅未赏析过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撰写一篇赏析短文。(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 分组后认真观察作品图片,准备讨论。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3. 推选代表进行汇报,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4. 参与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评价任务 讨论深入:☆☆☆汇报清晰:☆☆☆评价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赏析、小组讨论、汇报和教师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加深对世界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实践创作 创作主题布置(1) 布置实践创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世界民间美术形式,进行简单的创作实践。创作主题可以围绕自己的家乡、校园生活或个人兴趣爱好展开,鼓励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体现创新精神。(2) 展示一些将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的优秀作品案例,如民间图案应用于服装设计、民间工艺制作成现代装饰品等,为学生提供灵感。(3) 强调创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如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等。(5) 说明创作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如作品的尺寸、材料等。(6) 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创作想法,互相启发。(7) 巡视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向,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8) 对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创作氛围。材料提供与指导(1)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如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画笔、鸡蛋壳等,满足学生进行纸艺、绘画、彩蛋制作等实践活动的需求。(2) 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材料进行创作。(3) 示范一些基本的创作技巧,如剪纸的剪法、绘画的上色技巧等。(4)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5)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探索新的创作可能性。(6)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7)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8) 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选择感兴趣的民间美术形式和创作主题。2. 领取创作材料,开始创作。3.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4. 发挥创新精神,努力完成作品。评价任务 创意独特:☆☆☆技巧运用:☆☆☆态度认真:☆☆☆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加深对民间美术工艺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总结 内容回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民间美术的定义、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特点、作品分析方法以及创作实践等。(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刻,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3) 总结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之处,强调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4) 回顾作品分析的要点和方法,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欣赏中继续运用。(5) 强调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保护民间美术。(6)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和小组。(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创作作品,并完善赏析短文。(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期待下节课继续探索美术的世界。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内容。2.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3.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收获分享:☆☆☆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创作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体现创新精神。2. 完善课堂上撰写的民间美术作品赏析短文,字数不少于 300 字。3. 收集一种世界民间美术形式的资料,包括其历史、特点、代表作品等,制作成一份手抄报。拓展作业1. 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或民间艺术工作室,了解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并记录自己的参观感受。2. 尝试将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设计一件带有民间图案的 T 恤、装饰自己的房间等。3. 与同学合作,举办一次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大家的创作成果和收集的资料。板书设计走近世界民间美术一、民间美术概念定义:源于生活,反映文化与其他美术形式区别二、地域分类及特点1. 亚洲:中国剪纸、日本浮世绘、印度细密画2. 非洲:木雕面具、陶制雕塑3. 欧洲:彩绘玻璃、布谷鸟钟、俄罗斯套娃三、作品分析方法题材、造型、色彩、工艺、文化背景四、创作实践主题:家乡、校园、兴趣要求:创新、运用知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欣赏法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法促进学生交流,实践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参与度较高。2.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导入到新授,再到作品赏析和实践创作,最后总结作业,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在作品赏析和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不足之处1.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实践创作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完成作品。2.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创作和分析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未能及时给予足够的指导。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加充分,如实物教具的展示可以更加详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质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