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遵义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请选出以下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域内用 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随着气温的升高,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预防溺水,我们应该A.在监护人的陪伴下游泳 B.擅自与他人结伴到野外去游泳C.到不熟悉的水域去游泳 D.到无安全设施的黑游泳馆游泳2.王芳和李刚经常一起玩耍,很少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对此应该建议他们A.不顾时间、场合、方式去交往 B.继续我行我素,两人单独往来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融入班级 D.十分热情大方,毫无任何分寸3.进入青春期,我们会对性产生一些困惑。我们获取性知识的正确途径有①在生物课上学习了解 ②从非法网站了解③参观青春期教育展览 ④与父母沟通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李红比赛获得一等奖,十分开心;奖杯被同学不小心摔碎,她非常生气;得知好友转学,感到难过;夜晚雷电交加时,感到害怕。她依次体验到的情绪是A.喜、怒、哀、惧 B.怒、哀、喜、惧 C.哀、惧、怒、喜 D.惧、喜、怒、哀5.我们感觉紧张时,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憋一两秒后再张口有节奏地呼气,这样能使肌肉放松,心情平静。这种调节情绪的训练方法是A.认知调节 B.放松训练 C.注意转移 D.合理宣泄6.七(1)班同学因运动会排名靠后情绪低落,班长举起班旗号召大家:“我们明年再战”,在 班长的情绪感染下大家振奋起来。这个变化体现了A.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B.只有消极情绪才在人群中传递C.消极情绪必然转化为积极情绪 D.只有消极情绪才会影响到他人7.张杰比赛失利后沉浸在挫败感中,后来他调整心态,认真分析失败原因,每天刻苦练习,在第二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启示我们A.消极情感只会带来负面的感受 B.消极情感一定会让我们丧失斗志C.消极情感可以转化为成长动力 D.消极情感一定会让我们走向失败8.赵琴在竞选学习委员时介绍自己: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善于倾听、耐心细致……这些品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下列对赵琴的评价正确的是A.盲目自夸,只为获得他人的好评 B.拥有自尊,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C.缺乏主动性,不敢展示自我能力 D.谨小慎微,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9.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下列行为体现尊重他人的是A.老师课堂上讲解题目时,周亮和同桌悄悄传纸条聊天B.班级评选三好学生时,孙阳通过诋毁他人为自己拉票C.学校运动会上,郭强嘲笑落后的同学“跑得比蜗牛慢”D.程东耐心倾听同桌分享周末趣事,不会随意打断他人10.歌曲《我相信》中唱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这句歌词传递的理念是A.展现自信品质,肯定自身能力 B.盲目自我膨胀,缺乏客观认知C.畏惧成长挑战,习惯轻言放弃 D.过度谦虚谨慎,错失发展机会11. 一位外交官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祖国是我们的强大后盾,祖国的强盛让我们无比自信。” 此时,外交官的自信源于A.在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B.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自豪感C.战胜挫折后积累的经验教训 D.个人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12.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年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启示我们要①每天沉迷幻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②艰苦奋斗,用汗水书写青春的华章③树立远大理想,做新时代的筑梦人④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某班布置了烹饪美食、整理家务、种菜养花等劳动实践作业。该作业有利于青少年A.以后都从事农业 B.自立能力的培养 C.摆脱父母的依赖 D.脱离父母的唠叨14.古语蕴含着智慧,可以启迪思想、影响言行。下列古语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是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B.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革故鼎新、实事求是的思想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惠民利民、安民富民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不断向“贤”的人学习15.吴敏对以下图片进行了解读,她的解读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中学生张宇在放学途中,发现一位老人晕倒在街边。此时,他应该A.视而不见,赶紧离开现场 B.上前围观,拍照发朋友圈C.未经判断,随意移动老人 D.求助路人,拨打急救电话17.某校开展“校园好少年”评选活动,下列活动流程合理的是A.结果公示→班级推荐→拟定方案→师生投票B.拟定方案→班级推荐→师生投票→结果公示C.结果公示→拟定方案→师生投票→班级推荐D.师生投票→结果公示→班级推荐→拟定方案18.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下列行为最符合这种处事方法的是A.坚持自己观点,拒绝他人的建议 B.要求所有人言行完全一致,消除分歧C.附和他人意见,不表达真实想法 D.尊重不同意见,协调差异,达成共识19.航天员刘洋出征前给孩子写了一封信:“我是妈妈,也是军人,临危忘身,受命忘家,这是一个军人的职责……”这封信被评为“新时代最美家书”,因为它A.表达了浓浓的责任担当 B.寄托了深深的思乡之情C.展现了高度的合作精神 D.体现了强烈的廉耻之心20.日常生活里,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以下行为属于遵守法律规定的是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②保护古迹拒绝乱刻乱画③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④不发表侮辱他人的言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表格中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型对应正确的是22.犯罪具有三个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特征。下列属于犯罪特征的是①民事违法性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③刑事违法性 ④应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每年 4 月 26 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是A.观看盗版影片 B.盗用他人专利 C.购买正版书籍 D.抄袭文学作品24.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日常消费到家庭事务,民法典都提供法律指引。这说明A.民法典贯穿于生活的每个阶段和领域 B.依靠民法典就能处理好所有生活难题C.民法典只在出现法律纠纷时才起作用 D.道德规范被民法典完全取代失去作用25.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青少年而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结交朋友 B.因为好奇追求刺激,体验吸毒的感觉C.积极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宣传禁毒知识 D.为维护友谊尝试朋友给的粉末或片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 题 12 分,27 题 8 分,28 题 12 分,29 题18 分,共 50 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26.观察与理解(1)根据图一信息,说说青春期变化的表现。(至少三点)(6 分)(2)根据图二信息,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6 分)27.判断与分析材料: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于 2025 年 2月 6 日在 湖北武汉逝世。在我国核潜艇事业从零起步的年代,黄旭华和团队发扬自强精神,用算盘计算 核心数据,用模型模拟潜艇结构,靠最“土”的办法突破了最尖端的技术难题,为我国核潜艇事 业立下不朽功勋。甲同学认为:时代在变,精神永恒,青少年需要培养自强精神。乙同学认为:有无数像黄旭华院士那样的人在为国家奋斗,青少年不再需要自强精神了。请任选一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8 分)28.阅读与思考【品国学故事】故事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广阔胸怀。故事二:秦末季布说话算数,当时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故事三:清代张英家人与邻居因建房争地,张英劝家人退让三尺,邻居感动也退三尺,遂成“六尺巷”,成为了邻里和谐的佳话。(1)阅读故事,完成表格。(6 分)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 核心思想理念的要求故事一 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社会故事二故事三【扬中华美德】排雷时失去双臂和光明的杜富国,以顽强的毅力重新站起来;扎根电力一线的吉兰芳,用专业保障万家灯火;冲进火场的许亮用勇敢拯救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为长辈养老送终的张吉莲……无数“可爱的人”,践行美德,温暖他人,传递力量。(2)我们应如何向这些“可爱的人”学习,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6 分)29.实践与探究七(2)班同学正在拍摄法治宣传短视频,请你参与。【第一幕:以案知权】中学生王某等人放学后对同学杨某拳打脚踢,用手机拍下其照片和视频上传网络,强行拿走他 50 元零花钱,并在班级散布其家庭隐私。事后,王某等人受到有关部门的严肃处理。(1)请你扮演律师分析杨某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6 分)【第二幕:法律护航】(2)请你在短视频中担任法律宣讲员,结合案例宣讲法律的重要作用。(6 分)【第三幕:严于律己】(3)为帮画同学们远离违法犯罪,请在短视频结尾发出三点倡议。(6 分)贵州省遵义市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10:A C C A B A C B D A11-20:B D B D C D B D A B21-25:A D C A C二、非选择题(50分)26.(12分)(1)①身体外形变化(如身高增长);②内部器官完善(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发育);③性机能成熟(6分)。(2)①增强安全意识,远离危险环境;②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掌握自救技能;③遭遇侵害时,及时求助他人或报警(6分)。27.(8分)支持甲同学观点。理由:①自强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能帮助青少年克服困难、实现目标;②时代变化更需要自强精神,助力青少年适应社会挑战;③黄旭华院士的事例证明,自强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动力(8分)。28.(12分)(1)故事二:重承诺 要求我们诚实守信,践行诺言;故事三:讲友善 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和谐相处(6分)。(2)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身边小事做起;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如关爱他人、勇于担当;③向榜样学习,将美德转化为实际行动(6分)。29.(18分)(1)①生命健康权(拳打脚踢);②财产权(强行拿走50元);③隐私权(散布家庭隐私);④人格尊严权(拍照片视频上传网络)(任答3点,6分)。(2)①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②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案例中杨某的权利通过法律得到维护;③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6分)。(3)①增强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②遵守校规校纪,杜绝不良行为;③遇到矛盾时,用合法方式解决,不冲动行事(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