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二年级月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一、单选题
1.马拉松之战的功臣米提亚德曾经是一位雅典殖民城市的僭主,也曾多次担任要职,因此雅典公民认为他“似乎向往权力,不甘心成为普通公民,于是当他后来战败而归时,在政敌的煽动下,议会决定将其以叛国罪论处。这体现出雅典()
A.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B.公民权利至高无上
C.原始民主的非理性 D.城邦利益大于一切
2.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这反映了()
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
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
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3.古代印度种姓身份通常是通过出身来确定的,几乎无法改变,这使得人们无法摆脱自己所属的种姓群体,高种姓者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低种姓者和“贱民”则经常陷入贫困和被剥削的境地。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A.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B.随时代发展而彻底消亡
C.限制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D.导致阶层固化贫富悬殊
4.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宣称“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的命令,他们都执行;凡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然而,直到公元前4世纪,帝国的官方文书,仍需要以帝国境内多种文字发布。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方文书适用范围广泛
C.中央集权程度有限 D.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5.赫梯帝国的法律规定,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杀害商人,都要处以比杀害自由人更高的赔偿金,如故意杀害商人的赔偿金是故意杀害普通自由人的近70倍之多。这体现出()
A.商人的政治地位尊贵
B.赫梯帝国的法治文明源远流长
C.统治者重视商业活动
D.赫梯帝国社会等级森严
6.考古学家在图斜线区域发掘出大批红绘陶瓶,其制作年代为公元前5-前3世纪,瓶画主题多取材自《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等文学作品。与这批文物相互印证的史实是()
A.克里特人的海洋贸易
B.古希腊人的海外移民
C.罗马共和国的军事征服
D.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7.在中世纪的法国,教会长期享有免税特权。1296年,国王腓力四世考虑到对英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决定向本国教士征收“收入的十分之一税”。这一举措遭到了教皇卜尼法八世的反对。腓力四世通过禁止金银币出口等最终迫使教皇承认法国国王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这表明当时法国()
A.世俗王权呈现加强的趋势
B.政权与教权开始分离
C.新兴阶级的利益得到维护
D.议会君主制正式确立
8.史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力的有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B.使领主丧失司法独立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9.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 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10.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A.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
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1.高丽成宗年间(981-997年),成宗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设立枢密院(初称中枢院),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使其和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称“宰枢两府”,以其中内史门下省的副官(长官中书令为虚位官职)门下侍中作为首相。这反映出高丽当时()
A.照搬中国政治制度 B.中枢机构名存实亡
C.中央集权遭到弱化 D.政治深受中国影响
12.印加帝国建立后,印加人劈山开路,填沟平壑,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总长约2万公里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为往来人员和国王信使提供食宿和装备。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
A.得益于封建专制体制的建立
B.增强了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C.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D.旨在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13.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5世纪末,某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A.完成了环澳大利亚的航行
B.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5.新航路开辟后,从东方进口的奢侈品在英国掀起了奢侈消费浪潮,这些进口的异域风情的奢侈品.引发了政治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焦虑,但也使得英国消费者对这些物品提供的更高级、更文明的生活方式着迷,新的家内物品和装饰品市场不断发展。据此推知,当时()
A.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扩大 B.地理大发现推动思想解放
C.商品流通推动生产创新 D.欧洲社会孕育转型的力量
16.1492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消息传到威尼斯的里奥尔托-中世纪的华尔街时,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恐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了40%~50%没过多久,当了解到哥伦布并没有找到通往中国的道路时,威尼斯商人才松了一口气。威尼斯商人主要顾忌的是()
A.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 B.商贸中心从意大利离开
C.封建地主阶级借机壮大 D.商品的流通量成倍增长
17.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C.使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开始上升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8.1531年,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交易商品以葡萄牙香料、英国羊毛、波罗的海谷物及美洲白银等实物为主。160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专注于大宗农产品交易,采用标准化合约和公开竞价,引入“期货”模式。材料可用于说明荷兰()
A.海外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B.主导全球贸易形式的变革
C.传统农业具有竞争优势 D.推动了欧洲商业模式变化
19.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B.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20.16世纪,马丁·路德特别提醒基督徒,对世俗权威的参与是一种崇高的天职。他指出,世俗权力出自上帝的创造和命令,而上帝的创造都是好的,运用世俗权力是对上帝的特别侍奉,因此它对于基督徒甚至比对非基督徒更为适宜。据此可知,马了路德()
A.运用世俗权力扩大教会影响
B.依托基督教会规范教徒行为
C.通过宗教改革维护信仰自由
D.借助上帝权威强化世俗政治
21.薄伽丘《十日谈》里的僧侣、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父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磨坊主以及莎士比亚《亨利四世》里的爵士等愚人”形象均熠熠生辉。这些人物的言行充满喜感、鲜活生动,有其可恨之处,也有其可爱之处愚人”形象反映了当时()
A.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B.不同阶层的人社会地位逐渐平等
C.民众摆脱宗教束缚实现文学自由
D.等级观念受到理性主义强烈冲击
22.1787年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在商业或税收方面出台任何规定,使某些港口享有特惠而歧视他州港口;对开往某州或从某州开出的船舶,不得强令其在他州报关、办出港手续或纳税。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A.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B.保证商业资源流通
C.促进州际贸易发展 D.缓和政府财政危机
23.1746年,英国首相佩勒姆要求国王任命重要内阁大臣遭拒,他便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抗议,最终迫使国王让步。1765年,乔治三世任命罗金汉侯爵组阁,在罗金汉侯爵的坚持下,新内阁成员全部由首相提名的人选组成,由此首相提名内阁成员成为惯例。这表明英国()
A.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和首相矛盾激化
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
二、材料题(共31分)
24.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历史从分散孤立逐步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阿拉伯与印度商人,(新航路开辟前)很早就在印度洋上进行着频繁的贸易活动。他们除了从事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以及印度洋与西太平洋之间的海上贸易以外,还将印度洋及及西太平洋各国的物产运至波斯湾和红海,由陆路驮运至地中海东岸各港口,从意大利商人那里换回欧洲产品,转往东方,在东西方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中转作用。在西太平洋进行航海贸易活动的有马来人、爪哇人、琉球人、日本人,但他们的活动多限于局部海域,航行于整个西太平洋海域并执掌海上贸易牛耳的乃是中国人。
-杨翰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的贸易状况。(6分)
(2)材料三是新航路开辟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的世界贸易图,仔细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用文字的形式把当时世界贸易主要路线补充完整,并谈谈当时世界贸易对中国外交的影响。(6分)
(3)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的世界贸易图,阐述设计思路并说明理由。(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6分)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C
  2.D
  3.D
  4.C
  5.C
  6.B
  7.A
  8.C
  9.B
  10.A
  11.D
  12.C
  13.A
  14.B
  15.C
  16.B
  17.B
  18.D
  19.A
  20.D
  21.A
  22.A
  23.D
  24.(1)状况:新航路开辟前,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已经存在着贸易往来;阿拉伯人、印度人在东西方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中转作用;西太平洋沿岸各国广泛参与西太平洋贸易;中国人起了核心作用。
  (2)补充:中国 - 马尼拉 - 美洲的航线
  影响: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
  ②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导致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示例设计:
  1.有更多贸易路线;
  2.航海路线、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方向等以西欧,尤其是以英国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展;
  理由:1.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美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而亚非拉美地区则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逐渐确立世界中心地位,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5.(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