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下期初 2021级语文期末作业 (作业时间 12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棱角(l í ng) 斡旋(wò) 娉婷(pī n) 黄发垂髫(ti áo)B.颠簸(bǒ) 挣(zhēng)脱 砾石(l ì ) 教学相长(zhǎng)C.冗长( rǒng) 怅惘( wǎng) 苍劲(j ì n) 拾级而上( shè )D.擦拭( cā ) 污秽(huì ) 窈窕(yǎo) 阡陌交通(qi ā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锵然 弥漫 昵喃 不修边幅B.清冽 卑劣 神龛 人情事故 C.鲜妍 缥缈 踊跃 锐不可当 D.漩涡 汹涌 彷徨 张灯节彩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幻多姿的旋舞。B.这台晚会的主持人无论是形象还是口才都差强人意,难怪观众怨声载道。 C.洪水从四面八方涌来,巨大的浪潮冲击声让人震耳欲聋。D.做人不可以锋芒毕露 ,肆意的张扬,只会给自己招来无畏的伤害。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安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管理系统。B.“ 低头族” 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C.坚定不移地以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D.电子垃圾回收处置不当,也会污染环境。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有的孩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总喜欢说 “ 不” ,尤其喜欢对自己的父母说 “ 不”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C.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 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 ,(《三希堂 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 我对教育的期待。6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说:既可叙述事情,也可说明事物,还可发表议论。如《马说》《爱莲说》等。B.古人的姓名最初由“ 姓+氏+名” 构成,后逐渐演变为“ 姓+名” 。此外文人或有身份的地 位的人还有字、号等。有 “ 称人用名,称己以字” 说法。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 , 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D.贬谪是古代官员的一种降级处理方式。常用 “ 左迁” 委婉表示贬谪,“ 右迁” 则表示升迁。7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记述了 6至 7世纪青藏高原上各民族部落由分散到统一的发展史实。②形成了世界性的专门研究学问的“ 格萨尔学”。③在说唱文学中,青海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名震世界 的英雄史诗。④在国内外引起了各类社会科学专家的重视。⑤描述了格萨尔王以神奇的力量、善良勇敢的禀赋,发挥大智大勇,征战南北、抑强扶 弱、除暴安良的英雄业绩。A . ③①⑤④②B . ②③④①⑤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②④③⑤①阅读选文,完成 8-10小题。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赵应云①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社 科界引起热烈反响,再次引发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关注与思考。②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 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 涵养与修为。③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 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重要内容的软实力。 一个国 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清华大礼 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就是提醒人们要常怀人文之心。人文思想之光,可以引导人们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 对民族未来有更理性的把握,从而点燃实现梦想的激情与希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 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要通过加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 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④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一部人类文明史,一方面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 奇迹,另一方面也烙印着人文社会科学不断演进的足迹。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 之光烛照中华民族数千年,今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过:“一个 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 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建设一个如晨曦般澄明、如日升般进步的社会,如果缺乏精神的 滋养和引领,社会文明将失去自己的内核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 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⑤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 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 视野和新境界。培养人文情怀,不仅仅要读文史哲,更要培养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 真理的探索和敬畏,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新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 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 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 目的标识之一。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 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 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未来。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引起热烈反响的事 例,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论证论点和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 怀的涵养与修为” 。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D.本文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证,最后 总结人文精神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软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 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重要内容的硬实力。B.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弘扬人文精神,才能实现民族复兴。C.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 度。D.新时代需要我们提升人文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 “ 单面人” 。10 .下列对选文论证方法和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列举清华大礼堂有一块 “ 人文日新” 牌匾的事例,具体论证 “ 在全球化背景下, 实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 的分论点。B.第④段列举 “ 两弹一星” 元勋钱学森的事例,具体论证了 “ 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 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 的分论点。C.第⑤段引用古人的话,论证了 “ 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 是人们对美好 活的向往和追求” 的分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D.第⑥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证了人文精神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增强论证的说 服力。二、非选择题11 .名句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展现其忧国忧民情 怀的诗句是 , 。(2)《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3)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 是: , 。(4)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5)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12. 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 “ 万籁此都寂” 与 “ 但余钟磬音” 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13. 名著导读( 1)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画的思维导图,请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A B(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 了主人公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谈谈主人公身上吸引你的英雄品质有哪一点 ,并结 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14 .综合性学习中国文化崇尚 “ 和” ,有关 “ 和” 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班级开展以 “ 以和为贵” 为 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补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活动标语的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和谐社会水秀山青人亦亲下句:文明世界(2)【设计活动】班长围绕 “ 以和为贵” 的主题,已经设计出活动一 ,请你设计活动二和活 动三。活动一 :举行 “ 以和为贵” 征文比赛活动二:活动三:(3)【制作海报】在制作宣传海报时,同学们搜集了两张图片选做封面,你认为哪一幅图效 果更好?请结合选图阐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语句通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一)说明文阅读,完成 15-18小题。潮汐是怎样形成的①大海潮涨潮落,每天都会发生。涨潮时,海水就会淹没大片的海滩;落潮大片的海滩 又会露出来。古时人们把白天发生的涨潮叫作“ 潮 ” ,晚上发生的张潮叫作“ 汐 ”。可是你 们知道“ 潮汐 ”是怎样形成的吗 ②很早以前,这个秘密就已为古人所知。比戴阿斯古代希腊的航海家,在大西洋沿岸 , 曾仔细观察和记录过潮汐现象。他发现每月有两次特别小的低潮和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并且 总是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出现高潮,而总是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出现低潮。因此,他断 定,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③王充—中国东汉时代的哲学家则直言:“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名诗《春江花月夜》 中也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的诗句。④现代科学证实月亮确实是导致潮汐现象的重要原因。⑤由于万有引力在各个星球间都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整个地球都是 海洋,那么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地球这个“ 水球 ”就会被拉成蛋一 样的长形的球。背着月球和对着月球的两点就凸起。每 24小时地球就会自转一圈,对某一 点来说,就会有两次涨落在那个地方的海面发生。也就是说,从这次落潮到下一次落潮,或 者说,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约只有半天相隔。那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 特别小的低潮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⑥原来,万有引力也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但由于太阳距地球较远,因此引力大, 平 时不明显。可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即满月或新月时,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月亮 对海水的引力就会起重叠作用,这时,就会有大潮出现,这就好比两个人来拔萝卜就较容易 拔出萝卜一样。当月亮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直角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两种引力作用方向不同, 就会相互抵消,这时小潮就会出现,这好像是个大人往前拉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向后拖 车,车前进的速度因此变慢一样,由于每月出现两次这种情况,所以每个月特别大的高潮和 特别小的低潮共出现两次海洋潮汐这种自然现象极其复杂。⑦除主要与月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海盆的形状、海水的深度、气流的情 况等对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5 .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本文属于什么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16 .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潮汐形成的原因。17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作用。18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大约”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 ·约只有半天相隔。(二)记叙文阅读,完成 19-23题。风雪除夕 周太舸① 出门时,风献殷勤似的,还没等安老师动手,嘭的一声,抢先猛力把门关上,震得房 子的玻璃直响。②以往和小娟赌气,也不会这么摔门的。只是轻轻带上门,到办公室听听音乐,看看书,气就消了,然后回家和小娟言归于好。这次,安老师更不会摔门,毕竟是除夕,小娟的话也 不是没有道理。③事情缘于班上的学生菊花。菊花上七年级,十二三岁,奶奶宠,爸妈爱,本来生活在 蜜罐子里。可今年,先是奶奶去世,再是城里务工的妈妈遭遇不测。爸爸有了新欢,要独自 到后妈家过年。爸爸也想让姐妹俩一起去,可后妈不准。也就是说,菊花只能在家和八岁的 妹妹槐花一起过年了。④安老师跟小娟讲了菊花的遭遇,小娟听得眼泪汪汪的,叹了一声:“ 唉,两个小可怜 ! ⑤安老师趁势说:“ 把姐妹俩接到我们家过年吧。”⑥小娟眉头皱了一下,摇摇头说:“ 吃饭还好,添两双筷子而已。睡觉,咋办? ⑦是啊,睡觉是个问题。卧室老人用了,安老师和小娟带着儿子贝贝睡沙发。加上姐妹 俩,睡哪儿呢?⑧ “ 把姐妹俩接来再说。” 安老师朝小娟瞪了一眼,阴着脸出了门。⑨一出门,安老师就有些后悔,后悔不该朝小娟瞪眼阴脸。后悔过后,安老师痛恨起风 来。⑩这风,别看献殷勤关门时一副热情的样子,其实是冷冰冰的。冰冷的气息直往人的脖 子和袖子里钻,冰冷的舌头舔得人的脸发疼,冰冷的吼声指挥着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⑩好冷啊!姐妹俩说不定正望着墙上奶奶和妈妈的遗像发呆,也说不定还赖在被窝里没 有起床呢。通往菊花家的路有两条, 一条小路,非常近便,却陡峭崎岖; 一条大路,平缓宽 阔,却要多走一个小时。最终,安老师选择了走大路。@小路的苦头,安老师是尝过的。那次菊花的奶奶生病,安老师和小娟走的就是小路。 安老师为了不耽误菊花的功课,决定亲自替菊花煎药。小娟知道了,执意陪同前往,说安老 师根本不会煎药。返回时,安老师脚崴了,痛了好些时日。⑥好不容易走到菊花家,可却铁将军把门。放寒假时,安老师曾问过菊花过年的去处, 菊花说:“ 哪儿也不去,守着奶奶和妈妈过年。”⑩安老师说:“ 上我们家过年吧。除夕那天,我来接你们。”⑥菊花睁圆了眼睛,眼里满是晶亮。⑩谁知,没有接上姐妹俩。⑦不行,得弄清楚姐妹俩到底去哪儿了。村子里白茫茫一片,除了一些黑越的草影和树 影,什么也没有。问了村子里好几户人家,都说没有看见姐妹俩,也不知道姐妹俩的去向。⑩“ 她们大概是被亲戚接走了吧。” 村民们都猜测说。⑩“ 那样的话,比孤零零待在家里好。” 安老师想。⑩回到家,打开门的一瞬,安老师呆了。槐花和贝贝在客厅里玩,菊花在厨房给小娟打 下手。窗外的雪花仍漫天飞舞,灶台上的锅里咕嘟咕嘟的好不热闹,飘着的香气正一绺一绺 满屋子撒欢。见安老师回来了,小娟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上来,拍打着安老师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柔声道:“ 我走小路把姐妹俩接来的。打你电话,你手机放家里了;敲你办公室,没人应。这么冷的天气,你去哪儿了?睡觉问题,也好解决。家里被褥不缺,姐妹俩睡沙发,我们睡 地板。安老师笑着,突然想给小娟一个拥抱。(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2年第 24期,有删改)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安老师和小娟接菊花姐妹过年这一事件,彰显了人性的善良。B .小说安排安老师走大路,小娟走小路,构思精巧,耐人寻味。C.“风雪 ”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极力渲染天气的寒冷,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第 段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法,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20. 选文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21. 按要求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 出门时,风献殷勤似的,还没等安老师动手,嘭的一声,抢先猛力把门关上,震得 房子的玻璃直响。(从修辞的角度)(2)“把姐妹俩接来再说。”安老师朝小娟瞪了一眼,阴着脸出了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2. 文中的安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23. 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三)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 24-28题。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 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③ 嵌④ 盘 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 ⑤ 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 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 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洁的《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攲(qī):倾斜。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24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③ 水抵两岸 ④ 洄悬激注25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境过清/以我酌油知之 B.为之怅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乃记之而去/成礼而去 D.以钱覆其口/自以为大有所用26 .用“/”给句子断句,断两处。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27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28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9. 作文。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的一句话,有时只是微微的一个点头,有时 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做出承诺的决定却不容易。因为轻轻的一句话,那是用 信誉凝写成的铮铮誓言;微微的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书写的堂堂契约;默默的 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 起了不悔的初衷。请以《 难,也不难》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 名、姓名等相关信息。2021级语文期末作业答案一、选择题(20分)1- 5 :DCBAD 6- 10 :BACDB 二、非选择题(21分)11. (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萧萧班马鸣(5) 心忧炭贱愿天寒12.( 1)“ 悦 ” 字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的情态; “ 空 ” 字写出了诗人见到禅院的优 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2分)(2)不矛盾,这是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 袅袅不绝,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2分)(2分)13 :( 1)结交朱赫来( 1分) 筑路( 1分)(2)如: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在枪林弹雨的 战场上,他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有崇高信仰;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 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 “ 起死回生” 的奇迹,有着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同时是一个无 私的战士,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医治伤员,把自身全部热情和生命交 给了革命事业,没有考虑个人名利等(任写一点即可,2分)14 :( 1)示例:源远流长根更深( 1分)示例:活动二:举行 “ 以和为贵” 讲故事比赛;( 1分) 活动三:举行 “ 以和为贵” 演讲比赛( 1分)(3)示例一 :图一效果更好。图一主体部分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 展翅欲飞的和平鸽,反映了人们追求和平发展的心愿,与本次 “ 以和为贵” 的活动主题 密切相关;画面生动形象,用它做封面,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示例二:图二效果更好。这幅书法作品,以 “ 以和为贵” 为核心,重点凸显了 “ 和” 字,并对“ 和” 主题进行了阐释——和善、和睦、和顺、和谐、和美、和平,与本次“ 以 和为贵” 的活动主题一致;画面直观,用它做封面,更能引发同学们对 “ 以和为贵” 这 一主题的认识。(意对即可, 3分)三、阅读理解。15. 事理说明文,潮汐形成的原因或者潮汐是怎样形成的(2分)16. 月亮是形成潮汐的重要原因,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也是形成潮汐的原因,海盆的形状、 海水的深度、气流的情况等对潮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分)17. 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每个月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共 出现两次海洋潮汐这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18. 不能删掉,“ 大约” 表示 “ 大概” ,表估计( 1分)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概只 有半天相隔,时间长短不能完全确定( 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掉则 表述不够准确,所以不能删( 1分)。19. D(2分)20. 采用了插叙( 1分)。补充交代了菊花的家庭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分),为下 文安老师和小娟同时接菊花姐妹俩到自己家过年埋下伏笔( 1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意思对即可,共 3分)21. (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猛烈,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2分)(2)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安老师对小娟的不满,侧面衬托出安老 师对菊花姐妹的关爱。(意思对即可, 2分)22. ①从接菊花姐妹俩到自己家过年,可以看出安老师是个关心、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的 好老师;②从给菊花的奶奶生病熬药的情节,可以看出安老师是个体贴学生、乐于助人的好 老师;③从安老师出门就有些后悔,后悔不该朝小娟瞪眼阴脸,看出安老师是个善于自我反 省的人。(意思对即可: 1点 2分,任答 2点即可,共 4分)23. 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对小娟的误解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内容上: 表 明了安老师对小娟做法的赞许,深化了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3分)24. ①大约 ②穿透 ③击拍 ④水回旋而流(4分)25. C(2分)26. 则宜/ 逸民退士之/ 所游处(2分)27. ( 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分)(2)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遮蔽)(2分)28. 甲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分)乙文: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分) 乙文翻译: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它们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掩映。这条溪 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 览的胜地,成为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29. 作文:略(4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