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础信息 课 题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设计人教材版本 部编(2024)版七上 课时计划 1课 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了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理解社会变革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认识民族交融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第5课,聚焦春秋时期政治动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经济发展(铁农具、牛耕)两大主线,上承西周分封制,下启战国社会转型,是理解先秦历史“变与不变”的关键节点,教材通过“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读地图”等栏目辅助理解。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西周分封制,但对“政治动荡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理解较浅。对故事性史料(如管仲辅佐齐桓公)兴趣浓厚,但需借助教材图片、地图、史料栏目,引导其从“史实描述”进阶到“因果分析”。目标叙写 1. 能复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教材P29“经济发展”子目),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如“铁锄、牛耕促进深耕细作” );2. 能从教材史料中(如P28“材料研读”《史记·周本纪》),归纳周王室衰微的3大表现(直接管辖范围缩小、诸侯不朝贡、财政困窘 );3. 能结合“春秋争霸形势图”(教材P30),简述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的争霸过程(如“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4. 能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的关系(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诸侯实力增强→挑战王室权威 ),理解民族交融对华夏认同的意义(教材P31“和戎”相关史事 )。 评估指标教学活动导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估要点学情前测:展示教材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旧知识关联)与春秋争霸形势图(新内容),提问:“西周时诸侯需‘定期朝贡、拱卫王室’,对比两图,春秋诸侯国数量、与周天子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独立完成检测,交叉评判。 数据统计,评估学生对“分封制瓦解”的认知,确立教学起点。情境导课:展示教材开篇**“春秋时期青铜牺尊”图片**(牛鼻穿环细节),设问:“牺尊上的牛鼻为何穿环?这反映春秋时期人们如何利用牛?由此推测,政治、经济会发生哪些变化?” 参与情境讨论,明确学习主线:“牛的使用→经济发展→政治动荡”。 聚焦教材核心:春秋时期“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变革”;理解学习本课是掌握先秦社会转型的关键。任务一:王室衰微的表现(对应教材P28-29“王室衰微”子目 )“材料研读”栏目**(《史记·周本纪》“平王之时,周室衰微……政由方伯” )+ 正文“周王室直接管辖地区仅洛邑一带”等内容,归纳“王室衰微的3大表现”,用教材原文或史实说明(如“诸侯不再定期朝贡→政治权威丧失” )。 代表结合教材史料,归纳出“直接管辖范围缩小(仅洛邑一带)、诸侯不朝贡(政治失权)、财政困窘(需‘告饥求金’ )”等表现。 要求:用“史料+结论”形式汇报,如“‘政由方伯’→周天子失去政治控制权”。任务二:诸侯争霸的过程(对应教材P29-30“诸侯争霸”子目+P30“读地图”栏目 ) 研究教材春秋争霸形势图,结合“相关史事”(管仲辅佐齐桓公、晋文公城濮之战 ),梳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的争霸路线;2. “齐桓公召陵会盟”,说明“尊王攘夷”策略如何借周天子名义争霸(教材P30正文 )。 1. 标注齐国(山东)、晋国(山西)等核心区域,说明“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教材P30 );2. 用教材“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尊王攘夷”逻辑,演绎齐桓公称霸过程。 要求:用地图标注势力范围,用教材语言复述“葵丘会盟”“退避三舍”等典故。任务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对应教材P30-3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子目 )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铁制农具、牛耕促进农业发展”内容,讨论:“铁农具、牛耕如何推动农业进步?农业发展又如何影响政治格局(诸侯争霸)?”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铁农具、牛耕→农业增产→诸侯经济实力增强→挑战王室权威→诸侯争霸”,并用“相关史事”中“恶金铸农具”佐证生产力进步。 要求:用“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变革”逻辑关联经济与政治,引用教材“粮食产量增长→人口增多→诸侯实力增强”等表述。效果检测1. 选择题: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核心标志是( )(教材P30-31 ) A. 石器改进 B.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 C. 青铜农具普及 D. 水利兴修2. 材料题:阅读教材**“材料研读”史料**(《史记·周本纪》“平王之时……政由方伯” ),分析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原因。3. 简答题:简述春秋时期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教材核心内容:铁农具、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暴露问题(如“经济与政治的关联分析不深入” ) 对照教材内容判分)→小组互评(补充史料解读)→教师点评(强化逻辑关系。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用教材单元时间轴(P27)为框架,绘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思维导图, 代表性学生结合思维导图,串联教材核心内容:“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推动经济发展,但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最终促进民族交融与社会转型”。作业布置 分类设计:1. 基础作业:依据教材内容,绘制“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变化”知识结构图2. 拓展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史事”中晋国“和戎”的故事**(P31),写200字短文分析“春秋时期民族交融对‘华夏认同’的影响”。 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教材知识+拓展民族交融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