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基础信息 课 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设计人
教材版本 部编(2024)版七上 课时计划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通过对东汉兴衰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上承西汉,下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东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历程,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及“光武中兴”,到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清晰呈现东汉统治的全过程,在古代史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充满兴趣,且已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对于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理解存在困难,自主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以引导 。
目标叙写 1. 能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汉、新莽、东汉的历史进程,准确说出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等关键信息,提升时空观念。2. 阐述“光武中兴”的背景、措施及结果,理解统治者顺应时势、以民为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唯物史观。3. 分析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史实及影响,运用史料说明其与东汉衰亡的关联,形成史料实证意识 。4. 描述黄巾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口号,认识其对东汉统治的沉重打击,运用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解释农民起义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评估指标
教学活动
导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估要点
学情前测:展示历史年代尺(涵盖西汉、新莽、东汉部分),提问学生对这一时期朝代更替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分享已知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 。 学习活动:学生观察年代尺,思考并回答问题,回顾之前所学的秦汉历史知识,交流如秦始皇、汉武帝等相关内容,表达对东汉历史的好奇与疑问 。 评估要点:了解学生对西汉末至东汉时期历史的知晓程度,判断学生对历史时序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兴趣点和困惑点,以便调整教学节奏和重点 。
情境导课:播放关于刘秀生平事迹的短视频片段(突出其从起兵到建立东汉的关键情节),提问学生刘秀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东汉,引发学生对东汉建立及后续发展的思考 。 学习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已有知识,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明确本节课将探究东汉兴衰的主题,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 评估要点: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视频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确认学生是否理解课程主题,能否从视频中获取关键历史信息并用于思考问题 。
任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东汉形势图》,梳理东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展示光武帝巩固统治措施的相关史料,组织小组讨论,归纳措施内容,并分析这些措施如何促进“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 学习活动:能清晰阐述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由刘秀建立,定都洛阳;准确归纳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措施,如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官吏监督、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等;分析出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从而形成“光武中兴” 。
任务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展示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和在位时间的表格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反映的问题,结合史料讲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过程及危害;展示东汉豪强大族田庄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描述豪强大族势力壮大的表现及影响 。 学习活动:指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导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描述其轮流把持朝政,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的状况;说出豪强大族兼并土地、拥有田庄和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世代为官等表现,理解其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
任务三(黄巾起义):呈现东汉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的相关史料,如民谣等,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展示《黄巾起义形势图》,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起义的时间、领导者、口号、特点和结果,探讨起义对东汉统治的影响 。。 学习活动:分析出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时局动荡,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准确说出起义时间为184年,领导者是张角,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结果是失败;理解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设计检测题,包括选择题(如“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释放奴婢 B.加重刑罚” )、填空题(如“东汉中期以后,出现____与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材料分析题(给出关于外戚宦官专权或黄巾起义的史料,要求分析影响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学习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自评后小组内互评,交流答题思路和疑惑;教师总结讲解,统计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对东汉兴衰相关知识要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分析能力的掌握程度 。
从知识回顾(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政局动荡、黄巾起义等关键内容)和历史感悟(东汉兴衰的启示,如政治清明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 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学习收获,回顾东汉历史发展脉络,交流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对东汉兴衰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 评估要点:通过学生小结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是否掌握重点知识、能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
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绘制“东汉兴衰”时间轴(标注关键事件);拓展作业为撰写短文《从东汉兴衰看国家治理》。 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基础作业巩固知识时序,拓展作业结合历史情境思考。 评估要点:基础作业看时间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拓展作业看观点合理性与历史依据,体现对东汉兴衰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